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绿色新型的二氧化碳吸收剂的研究
针对目前传统二氧化碳捕集过程中能耗大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我们采用绿色新型的吸收剂-胆碱氨基酸类离子液体作为替代品。胆碱氨基酸类离子液体具有低蒸汽压,稳定性好、优异的CO2吸收性能等优点;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其较高的粘度和价格昂贵等一系列问题,限制了它在CO2分离领域的发展。如何使得离子液体代替传统醇胺用于CO2分离领域,是一个关键的技术性问题。本课题组分别将[Cho]AA与PEG200,纯水和纯水/MDEA三类溶剂进行结合,充分发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增强戊唑醇防效的杀菌混剂的配方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戊唑醇防效的杀菌混剂的配方及制备方法,涉及农用杀菌剂应用领域。该农用杀菌混剂包含戊唑醇和生石灰两种有效成份,两种成份的质量份数比为1:25‑1:1200,含有两种有效成份药剂或物质在使用前直接混合,其中戊唑醇为原药或者是以戊唑醇为主要有效成份的各种制剂。该农用杀菌混剂主要用于树体涂枝、涂干或冬春季涂白,也可用于雨季喷雾,可以替代波尔多液或波尔多浆防治果树林木枝干病害或在雨季防治叶部病害。所发明的农用杀菌混剂克服了波尔多液不具备内吸治疗效果、配制方法繁琐、以及大量使用后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提高了戊唑醇的防治效果,延长了其持效期,减少用药量,为杀菌剂的开发、使用提供新的思路。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具有防静电性能的碳分子筛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防静电性能的碳分子筛吸附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以高分子 糠醇树脂、脲醛树脂聚合物为原料,经过粉碎、细粉碎、成型、碳化、活化和碳沉积调孔等 工艺,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出用于低浓度瓦斯气变压吸附分离 CH4 气的碳分子筛,该碳分子 筛不仅对 CH4 具有高吸附量,选择吸附系数大,强度好,成本低,无污染,而且可以有效防 止低浓度瓦斯气的爆炸问题。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造影剂弛豫率 核磁共振造影剂驰豫率分
产品详细介绍产品简介:   NMI20核磁共振造影剂驰豫率分析成像测试仪是一款经典的小核磁,专为核磁共振造影剂研究应用设计开发而成,该设备配套有造影剂专用弛豫时间测试软件,磁共振成像软件,可以直接测试得到不同浓度造影剂样品的T1、T2弛豫时间,R1、R2弛豫速率以及造影剂样品的弛豫效率r,并可完成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和质子密度加权成像。弛豫时间测试过程非常简单,样品无需特别配置,软件实现中英文双语选择界面,操作简便,易学易用。技术指标:1、磁体类型:永磁体;2、磁场强度:0.5±0.08T,仪器主频率:21.3MHz;3、探头线圈直径:15mm;应用解决方案:1、Gd类,Fe类,Mn类等核磁共振造影剂T1、T2弛豫时间测试,弛豫效率r测试;2、不同浓度造影剂样品成像,T1,T2加权成像,直观评价造影效果;3、细胞液弛豫测试与成像  .....应用案例一:四氧化三铁,T2磁共振靶向造影剂弛豫率测试,磁共振成像测试应用案例二:Gd+ 类T1 磁共振造影剂测试实例,T1弛豫时间测试,T1加权成像应用案例三:不同浓度磁共振造影剂对比成像注:仪器外观如有变动,以产品技术资料为准。
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研究团队揭示了一种特殊基因调控小麦抗旱性的分子遗传机理
该研究发掘了小麦抗旱基因TaDTG6-B并揭示了其功能获得性等位变异调控小麦抗旱性的分子遗传机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10-13
【高教前沿】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邬志辉: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育,实现教师教育范式的全面变革
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教师准入不再是死板的应试,而是通过虚拟实践考核实际教学能力和教育智慧。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7-10
可降解高分子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在水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针对目前污水处理中的设备复杂、成本高及二次污染等技术瓶颈问题,本项 目研发了可降解高分子絮凝剂,并与超声方法联合使用,对污水进行处理,解决了目前污水处理的二次污染和高成本问题,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实现了水资源的修复与循环利用、天然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以及廉价高效进行污水处理等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获授权发明专利 8 件,申请 PCT 发明专利 1 件;第三方检测结果;发表论文 20 余篇。进行了合成中试和推广试用。成果的技术指标、创新性与先进性以天然产物海藻酸钠为基体,得到新型的改性海藻酸钠絮凝剂;在改性海藻酸纳分子中引入磁性纳米粒子基团,合成了具有磁响应性的纳米絮凝剂;对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杂质进行了吸附和絮凝作用研究。将絮凝技术与物理超声方法联合使用,将声空化效应运用到大容量废水处理中,设计并制备了新型动力式与压电式两种换能装置,用超声-臭氧-紫外联用技术对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去污处理,取得很好的效果。产品的吸附容量大、脱除率高、速度快,后处理容易,无二次污染,环境友好。对于含有重金属离子 Pb2+、Cu2+ 、Hg2+、Cd2+ 、 Fe3+、Ni2+ 的工业污水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重金属离子去除率大于 95%, 选择性吸附性能, Pb(II) > Cu(II) > Hg(II) > Cd(II) > Fe(III) > Ni(II) >Cr(VI)。 
江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降低重金属镉和铅又能富硒的土壤调理剂的研发
悬赏金额:30万元 发榜企业:佛山市植宝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 需求领域:食品安全、农业生态 技术关键词:土壤修复、富硒,生态、农田安全利用、生态保护
佛山市植宝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2021-11-02
以单嘧磺隆为主体的谷间除草剂新配方的开发与研究
项目简介: 本课题组在 2013 年与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合作,进行了“新谷友 1 号”的田间小区试验。试验表明,“新谷友 1 号”(单嘧磺隆·除草剂 A 可湿性粉剂)土壤处理下,用量 683.7ga.i/hm2 时除草效果优异,杂草株防效达到 86.9%,杂草鲜重防效高达 96%以上,对谷子安全。“新谷友 1 号”比谷有每公顷有效用量降低了近 260g,每公顷节省用药成本约 5.8 元,降低了生产成本,也降低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2014 年 4 月份我单位继续与河北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合作,第二次进行了“新谷友 1 号”的田间小区试验。 项目特色: 单嘧磺隆防除阔叶杂草优异,除草剂 A(由于涉及专利问题,此除草剂暂时保密)对单子叶杂草防效好,对阔叶杂草防效差,因而除草剂 A 与单嘧磺隆的混用,不仅可以扩大杀草谱,提高除草效果,而且可以延缓杂草抗药性、降低除草成本。因此我们合成以单嘧磺隆为主体,除草剂 A 为辅助的谷田除草剂新配方“新谷友 1 号”。通过单嘧磺隆与除草剂 A 联合毒力试验,最佳用药量试验,确定了二者混用的最佳配比和最佳用药量,其最佳用药量为 626.5-756.8 ga.i/hm2。 市场应用前景: 按照我国 3000 万亩的谷子种植面积计算,谷田人工除草的成本一年就需要 45 亿元(谷田每亩的人工除草成本为 150-180 元)。根据目前市场价格平均谷子每亩的经济效果已经玉米收益的三倍,谷子目前市场价格为 7.0 元/kg,玉米的价格为 2.2 元/公斤,并且谷子的亩产量已经达到 1000 多斤。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谷田除草剂在我国的市场前景很好,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谷田除草剂每亩的零售价格 8-10(农民可以接受)。3000 万亩的谷田种植面积将会带来每年近 3 亿元的销售额。其带来的社会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本产品在产业化过程中需要 2 年左右的时间办理农药登记证。其存在的主要风险为“新谷友 1 号”上市后由于部分农民的使用不当或在特殊天气,特殊土壤条件下使用时可能会产生小面积的药害问题。 本项目正处于中试阶段,可提供样品,采取合作方式,投资规模为 60万。
南开大学 2021-04-13
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增韧剂
聚合物作为结构材料,强度和韧性是重要的相互制约的力学性能指标,塑料增韧一直是材 料工业化应用的重要课题和应用研究的热点。广泛应用的塑料增韧方法是通过添加各种弹性体 作为增韧剂,来大幅度提高塑料基体的韧性。但是上述传统的增韧方法虽然可以让材料的冲击 韧性成倍增长,但由于增韧改性剂具有较低的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给塑料的应用带来固有 缺陷,如材料的刚度、强度、热变形温度大幅度降低。虽然应用高模量的填料改性聚合物可以 有效地提高刚度、强度和热变形温度,但是材料的韧性却大幅度下降。因此如何同时增强、增 韧,并取得强韧化效应,关系到是否能扩展结构材料的应用范围。 在众多弹性体改性剂中,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共聚物(ACR)由于具有核层弹性体粒径 可控,壳层与塑料基体的相容性好,并且在共混过程中易于分散的优点,添加少量的丙烯酸酯 共聚物,就可以显著提高塑料如聚碳酸酯、聚氯乙烯等材料的韧性。 采用种子乳液连续聚合法和预溶胀法聚合法,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的窄分布粒径 (60 nm-400 nm) 的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共聚物 (ACR) ,根据不同的塑料增韧需要,壳层组分可以 改变,保持其加工稳定性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1 82 83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