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史卫峰教授团队在《自然》发文论述新型冠状病毒的产生、基因组多样性和全球传播研究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史卫峰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新发传染病病因流行病学实验室李娟博士和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赖圣杰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2021-12-15
特异性顺式作用元件及含该顺式作用元件的启动子和核酸构建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几丁质特异诱导表达启动子Ptchi2的序列、顺式作用元件的序列“ACTTGTTCA”及其应用。从棘孢木霉TD3104(CGMCC No.13161)中克隆得到内切几丁质酶基因Tachi2的启动子Ptchi2,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启动子包括启动子核心序列和响应几丁质诱导的顺式作用元件;具有被几丁质特异诱导、不受葡萄糖抑制的特性。本发明利用启动子Ptchi2构建不同的重组载体或重组菌或表达盒,分析了Ptchi2的启动子活性,利用缺失突变研究了启动子核心序列和响应几丁质诱导的顺式作用元件,为其在真菌和植物基因的表达调控、植物抗病、虫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新冠肺炎可感染婴儿的研究
2020年2月14日,武汉大学张志将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AMA 在线发表题为“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Hospitalized Infants Under 1 Year of Age in China”的研究,该研究确定了2019年12月8日至2020年2月6日期间在中国诊断为COVID-19感染的所有住院婴儿(年龄28天至1岁)。 该研究鉴定了中国所有感染的婴儿,并描述了人口统计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研究发现,有9例婴儿感染了COVID-19,并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6日在中国住院。这项研究表明,婴儿可以被COVID-19感染。 所有受感染婴儿均发生家庭聚类。应监测或评估已感染家庭成员的婴儿,并应报告家庭聚类,以确保及时诊断。9名婴儿患者中有7名是女性。先前的研究发现,男性感染的百分比高于女性。女性婴儿可能比男性婴儿更容易感染COVID-19感染,这需要进一步研究。由于1岁以下的婴儿不能戴口罩,因此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成人看护者应戴口罩,在与婴儿密切接触之前洗手,并定期对婴儿的玩具和餐具进行消毒。
武汉大学 2021-04-10
篮圈可锁闭的篮球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篮圈可锁闭的篮球架,它属于体育用具领域,它操作方便锁闭简单。它包含篮板、篮圈架、篮圈、立柱、挂锁,所述篮圈架通过其上缘与一固定于篮板上的合页固接,在篮圈架下缘附近的紧贴篮板的部位上还装置有一活动连接着前簧座的吊耳;在篮板上的下边中间部位开有一矩形的篮板槽,槽的左右两侧对称的装置有一对挡块;在靠近篮板后面的立柱上向下固接一带挡板槽的挡板,槽内装置着后簧座,在前、后簧座之间是一撑簧;在立柱半人高的部位连接着一块状的下挡板,下挡板下的立柱上装置着一带手柄的绞轴,绞轴下的立柱上横穿着一带挂孔和挂锁的挡杆;在挡板和下挡板之间连接着一闸线,闸线的芯线上、下端分别连接着吊耳、绞轴。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成人可互换的胸骨、肋骨牵开器
由齿条板,固定壁,活动壁,拨轮,该核把,档板组成。采用稀有金属钛合金制作,齿条板长240mm,固定臂长220mm,活动臂长220mm,档板有固定档板和活动档板各2个,高度为50mm,宽度为48mm,该器特点是:活动档板可移动,适应成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体重的和术,四点牵开胸骨,不易使胸骨裂开。所有的尺寸增大。可做为肋骨牵开器,临床应用效果很好。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可膨胀热塑性微球的合成
通过调节单体合成出的热膨胀具有快速响应性,能在达到初始膨胀温度后迅速响应,快速膨胀至最大尺寸;替代甲基丙烯腈的其他单体而且具有较好的发泡倍率。 与传统的热膨胀微球相比较,本技术通过调节单体合成出的热膨胀具有快速响应性,能在达到初始膨胀温度后迅速响应,快速膨胀至最大尺寸。市售的热膨胀微球很多为获得较好的发泡效果均加入甲基丙烯腈,这不仅具有很强的环境污染而且价格较贵, 本成果提出替代甲基丙烯腈的其他单体而且具有较好的发泡倍率。
扬州大学 2021-04-14
可量产的柔性透明导电膜技术
传统触控传感器使用IT0透明导电膜,IT0透明导电膜存在工艺复杂(中国 目前以从日本进口为主,国内尚不能高品质自主生产)、价格高昂(IT0核心材 料钢为稀有金属)、不能弯折等缺点,基于智能交互设备数量的急剧增加、交互 场景、方式需求增加等原因,触控行业一直在积极寻找替代IT0的新型材料。 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孙宽研究员团队,通过多年在导电材料领域的深入 研究,使用有机聚合物作为基础导电材料,在低温环境下涂布制作出了柔性透明 导电膜。这种新型柔性导电膜不仅拥有与IT0同等的光电表现,比IT0成本更低,而且具备强柔性的优势,可在触控产业链里对IT0进行有效替代,为未来智能设 备创造更多的触控形态和交互方式。
重庆大学 2021-04-11
新冠病毒潜在易感器官的研究
该研究以基本明确的2019-nCoV冠状病毒经过人ACE2受体侵入细胞这一结论为突破口,除了以肺泡二型(AT2)细胞因ACE2高表达而成为这种冠状病毒侵入的首要靶标外,推测该病毒还可能通过ACE2攻击人体其它器官。因此,研究利用最新的单细胞RNA测序数据,对人体主要生理系统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相关器官和细胞类型的ACE2表达进行分析,进而构建易受2019-nCoV冠状病毒侵犯的人体器官风险分布图。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新冠病毒通过结膜途径传播的研究
2020年2月26日,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沈晔团队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在线发表题为“Evaluation of coronavirus in tears and conjunctival secretions of patients with SARS‐CoV‐2 infection”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于2020年1月26日至2020年2月9日在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选择了30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OVID-19)患者。该研究发现只有一名结膜炎患者的泪液和结膜分泌物样品出现病毒阳性结果, 其他样品均为阴性。总而言之,在患有结膜炎的COVID-19患者的眼泪和结膜分泌物中检测到SARS-CoV-2, 有必要进行大量的研究来评估这个问题。因此,呼吸道可能不是2019-nCoV的唯一传播途径,所有检查可疑病例的眼科医生都应戴防护眼镜。不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实验证据表明,可以通过结膜途径感染新冠病毒。查看原文
浙江大学 2021-04-10
应用于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
在基因治疗中,载体将治疗基因导入靶细胞,使其与宿主染色体整合为一体或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特定蛋白质,从而治疗因基因异常或缺陷而导致的疾病。因此,基因治疗成败的关键在于基因递送系统。基因治疗市场未来市场空间巨大。据Clinical Trial数据,目前基因药物以病毒载体为主,约占所有载体的70%,未来病毒载体市场前景十分广阔。2017年FDA批准罗氏公司的基于AAV病毒载体的基因疗法Luxturna用来治疗患有特定遗传性眼疾的儿童和成人患者。从实验室简单的基因过表达、体外的基因干扰、基因编辑(CRISPR/Cas9)技术 、CAR-T免疫疗法技术、到肿瘤、神经、代谢、眼科、心脏、肝脏、肺等临床前动物和临床人体试验的研究,基因病毒载体的应用无处不在。我国离世界先进水平在技术上存在巨大差距,基因运载工具由于开发难度大,生产工艺要求高,目前我国和国际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国内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目前美国FDA已有批准的的基因治疗药物收费非常高昂。    目前采用病毒载体的基因疗法已经成功用于血友病,先天性黑矇,脊髓肌肉萎缩症等单基因疾病的治疗。
浙江大学 2021-11-0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6 37 38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