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发动机动力传动件强化用 Al-P 晶种合金
Al-Si 合金具有低膨胀系数,良好的耐磨性及铸造性能,在内燃机活塞、缸 体压等发动机动力传动件制造领域广泛应用。过共晶 Al-Si 合金的微观组织中 通常存在五瓣星状、板片状、八面体和其他复杂相貌的初晶 Si,这些分布在该 合金基体中的较粗大初晶 Si,严重割裂了合金基体,在外力作用下,合金中的 Si 相尖端和棱角部位易引起局部应力集中,从而明显降低了合金的力学性能, 尤其是影响其塑性、强度、耐热性和热疲劳性能的提高。与此同时,在过共晶 Al-Si 合金中,初晶 Si 易出现集聚现象,严重降低了合金的各项性能。要改善 过共晶 Al-Si 合金的性能,必须同时对共晶 Si、初晶 Si 进行良好的细化处理,细 化、球化初晶 Si,才能使其得以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外实际生产中通常采取加 磷(P)的方法,亦称磷变质(细化)处理。含磷变质剂主要包括磷盐或赤磷复 合变质剂及含磷中间合金。其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磷盐或赤磷复合变质剂: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环境污染严重, 效果不稳定,废品率高。 (2) Cu-P 中间合金:熔点高,加入后难熔化;密度大,易沉淀偏析。 基于上述行业背景,本课题组研制开发了一种应用于发动机活塞、压铸合 金熔体变质处理的新型 Al-P 晶种合金
山东大学 2021-04-13
一种非晶铁磷合金/V8C7 复合镀层及其电镀工艺
本发明之非晶铁磷合金/V8C7复合镀层,所述复合镀层的基体材质为非晶态Fe-P合金,Fe 含量为复合镀层的60-89wt%(优选70-85wt%),P 含量为复合镀层的10-30wt%(优选12-22wt%),所述复合镀层中含有固体微粒V8C7,含量为复合镀层的1-10wt%(优选3-7wt%)。复合镀层可以含有各种不同的金属或合金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微粒,其技术适用性和实用性宽广,具有较强的可变性和可操作性,应用将日益广泛。
长沙理工大学 2021-01-12
一种以 PEO-LDPE 合金为基体的含铜节育材料及其器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 PEO-LDPE 合金为基体的含铜节育材料即 Cu/PEO-LDPE 复合材料及其器件,包含有 PEO-LDPE 合金基体及分布 其中的含铜金属粒子,其中含铜金属粒子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 0.5~ 30 % , 在 PEO-LDPE 合 金 基 体 中 , PEO 的 重 量 百 分 比 含 量 为 Cu/PEO-LDPE 复合材料总重量的 0.5~30%(优选值 5~15%)。相较于 Cu/LDPE 节育材料,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激光重熔扫描碳化物弥散增强铝合金的快速制造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重熔扫描碳化物弥散增强铝合金的快速 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计算机上建立零件三维模型,然后将 所述零件三维模型转成 STL 格式并导入到激光选区熔化成形设备中; (2)将铝合金粉末和碳化物粉末混合,然后采用球磨机进行球磨混合均 匀;(3)将球磨后的混合粉末转移到激光选区熔化成形设备里,在惰性 气体保护下,根据三维模型数据对混合粉末进行成形;(4)采用线切割 工艺将成形的零件从所述基板上分离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利用淡水鱼皮制备多肽及制备与鱼皮面膜的方法
一种利用淡水鱼皮制备多肽的方法,属于水产品加工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 以淡水鱼皮为原料,经预处理、生物酶水解、干燥,制得多肽产品。本发明产品在化妆品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可起到保湿抗氧化的作用。同时,口服本产品可以 达到护肤,改善关节状况的作用。本技术还利用所制备的鱼皮多肽制备面膜,实验已经证明其有改善皮肤状态的效果。 创新要点 鱼皮多肽安全,具备低抗原性,无应用的宗教限制,应用前景广阔。 本工艺技术可针对不同原料稍作调整,即可制备出高品质的鱼类多肽产品。 鱼皮多肽面膜成品低廉,效果可靠。
江南大学 2021-04-11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者发现一种天然小分子EGFR抑制剂并对其抗结肠癌作用进行探究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学者于2022年8月25日在《PharmacologicalResearch》期刊(TOP期刊)发表了题为“VoacamineisanovelinhibitorofEGFRexertingoncogenicactivityagainstcolorectalcancerthroughthemitochondrialpathway”的研究性论文。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2-09-21
过共晶铝硅合金发动机缸套挤压铸造成形技术
1. 成果简介预制缸套然后铸造或装配是采用铝合金制造汽车发动机缸体的一种主要成形工艺。传统的缸套都是用铸铁制造,铸铁耐磨性好,但热导率较低,铝合金导热率是铸铁的 4 倍,采用铝合金制造缸套的优势是迅速将发动机燃烧产生的热量传递出去,避免机油焦化,从而显著提高发动机的升功率(功率密度)。过共晶 Al-Si 合金具有热膨胀系数小、耐磨性好、热导率高、高温性能好等特点,是制造发动机缸套的理想材料。图 1 挤压铸造件              图 2 机加工后零件                 图 3 初生硅和共晶硅分布 采用常规铸造方法成形过共晶铝硅合金,疏松倾向大,强度和韧性低,而且显微组织中初生硅的尺寸难以控制。挤压铸造是液态金属在较高外加压力(百兆帕)作用下凝固成形的一种先进铸造工艺,铸件在低速下充型,高压下凝固,内部致密,组织细小,并能通过热处理强化。 清华大学成功开发了过共晶铝硅合金缸套挤压铸造成形技术,具有非常好的发展潜力和产业化应用前景。2 应用说明采用铝合金制造发动机缸套甚至全铝发动机缸体是国外主要汽车企业开发高性能发动机的重要技术之一。采用喷射沉积加挤压或锻造工艺已有相关产品,但由于工序多、流程长造成生产率低、成本高。清华大学开发的过共晶铝硅合金缸套挤压铸造成形技术具有短流程、近净成形、优质、高效、节能等优点,目前正在与汽车发动机制造企业合作,进行技术评价与应用。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 项。3 效益分析缸套作为汽车发动机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配件,其用量大,产品和技术相对独立,原材料充足,设备投资小,适于中小企业给发动机厂配套,特别是适合于已经在给发动机厂配套铝合金活塞等部件的企业发展这一技术和产品,易于在现有客户渠道基础上丰富产品种类,同时较高的技术含量可以避免被简单模仿和恶性竞争。
清华大学 2021-04-13
铝合金表面反应喷涂Al2O3/Al-Si复合涂层及其制法
研发阶段/n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合金表面反应喷涂Al2O3/Al-Si复合涂层及其制法,采用热喷涂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反应合成Al2O3/Al-Si复合涂层,热喷涂粉末组成的质量百分比为:60%~95%共晶成分的Al-Si合金粉末、5%~40%SiO2粉末,各组分之和为100%;粉末粒度5~20μm。涂层经过激光或等离子重熔后,使涂层中熔化的金属原子和基体表面的金属原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冲破界面上的Al2O3薄膜层,原子之间发生剧烈的混合作用,生成一个冶金结合区,形成冶金结合界面。获得的Al2O3/Al-S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过共晶铝硅合金发动机缸套挤压铸造成形技术
1. 成果简介预制缸套然后铸造或装配是采用铝合金制造汽车发动机缸体的一种主要成形工艺。传统的缸套都是用铸铁制造,铸铁耐磨性好,但热导率较低,铝合金导热率是铸铁的 4 倍,采用铝合金制造缸套的优势是迅速将发动机燃烧产生的热量传递出去,避免机油焦化,从而显著提高发动机的升功率(功率密度)。过共晶 Al-Si 合金具有热膨胀系数小、耐磨性好、热导率高、高温性能好等特点,是制造发动机缸套的理想材料。2 应用说明采用铝合金制造发动机缸套甚至全铝发动机缸体是国外主要汽车企业开发高性能发动机的重要技术之一。采用喷射沉积加挤压或锻造工艺已有相关产品,但由于工序多、流程长造成生产率低、成本高。清华大学开发的过共晶铝硅合金缸套挤压铸造成形技术具有短流程、近净成形、优质、高效、节能等优点,目前正在与汽车发动机制造企业合作,进行技术评价与应用。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 项。3 效益分析缸套作为汽车发动机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配件,其用量大,产品和技术相对独立,原材料充足,设备投资小,适于中小企业给发动机厂配套,特别是适合于已经在给发动机厂配套铝合金活塞等部件的企业发展这一技术和产品,易于在现有客户渠道基础上丰富产品种类,同时较高的技术含量可以避免被简单模仿和恶性竞争。4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合作开发。5 所属行业领域先进制造。
清华大学 2021-04-13
一种铝合金周期性点阵多孔结构的快速成形制造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周期性点阵多孔结构的快速成形制造 方法。通过 CAD 软件构建基于点阵单元的周期性点阵多孔结构的三维 模型,将模型以 STL 格式输出,导入到 SLM 成形设备中,激光束根 据切片层的数据选择性地熔化区域内的铝合金粉末得到二维的金属结 构,经层层堆积最终可以得到与 CAD 模型一致的三维铝合金多孔结 构,再经过热处理、分离、喷砂等后续处理即可得到表面光洁、性能 良好的铝合金周期性点阵多孔结构。本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3 54 55
  • ...
  • 319 32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