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北国江城,钟灵毓秀,作为松花江畔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一颗明珠,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散发着蓬勃向上的气息,奋力前行。 学校全名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950年10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建于长春,时名为吉林省工业专科学校;学校现性质为国家公办、教育部备案、隶属吉林省教育厅管辖的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目前为吉林省首批重点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第三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一、办学历史 学校自1950年创办以来,1953年改名为吉林省吉林化学工业学校,1954年1月迁至当时的省会吉林市。1956年8月由于专业调整,更名为吉林省吉林食品工业学校。1958年8月,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对化工人才的需要,改名为吉林省吉林化学工业学校。1959年5月,为适应吉林省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设大专部,更名为吉林化学工业专科学校。1963年7月由于人员、专业调整,更名为吉林省化学工业学校。1973年2月,学校为适应吉林油田开发建设需要,改称为吉林省石油化工学校。1978年8月我校被化工部列为全国重点化工学校,易名为吉林化工学校。此前学校主管上级单位一直为吉林省石油化工局。2002年1月吉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我校升格为普通高等学校,确定现校名为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吉林省教育厅。 二、地理位置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主校区位于吉林市丰满区恒山西路15号,东校区位于吉林市丰满区宜山路70号。学校占地141亩,建筑10.4万平方米,另有长期租用场地2处,占地8亩,建筑6800平方米。新校区规划占地面积44.36万平方米(665亩),规划建筑面积22.8万平方米。 三、教学机构 学校教学单位设置为六院三部一中心:化工与材料技术学院、机械与汽车技术学院、机电与智能技术学院、电气与信息技术学院、制药与环境技术学院、经管与艺术学院、思政教学部、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化工生产技术培训中心。现开设有装备制造类、生物与化工类等44个专业,其中国家示范专业4个、省示范专业2个、省特色专业7个,省品牌专业群3个;建有国家级精品课2门,省精品课13门,省优秀课23门,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指委精品课2门。 四、基本条件 学校高度重视硬件设施投入,截止到2017年7月底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亿元。 学校现有教职工319人,专任教师276人,教授2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12人,具有硕博学位教师212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86.7%,长期聘用“能工巧匠”24人,长白山技能名师2人,省优秀教学团队7个,行业教学名师6人,全国化工高职教指委成员13人。 五、社会声誉 学校 2007年获得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并成为吉林省首批重点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08年7月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1年9月,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2012年,学校被评为2010-2012年度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13年学校获得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两项。2014年被评为吉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5年再次被评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并被评为“全省文明单位”。2017年学校获得吉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声誉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建设有国家紧缺人才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药物制剂实训基地、国家第一所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与培训校企合作示范性实训基地、吉林省第一批石油和化工示范性实训基地、吉林省首批高等教育研究基地。 学校积极参与对外交流合作,在行业内享有一定地位,目前学院是中德联盟吉林省示范基地、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东北区协作组主任单位、吉林省化工职业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吉林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单位。 六、寄语未来 过往的成就是新征程的基石,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围绕学院十三五规划目标,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与职教办学方向相统一,明确办学定位;坚持高效办学功能与职教办学特征相结合,明晰办学职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展职业技术素质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五创五强”工程常态化制度化;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和推进学校廉洁文化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注重专业(群)建设,适应需求发展;注重双师队伍建设,保障持续发展;注重校企合作,提升内涵发展。率先开展技术技能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率先开放实训资源,为本科和职教实习与企业培训搭建共享平台。 发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优势,推进内涵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互联互动,提高办学水平与服务能力,加快创新发展。 发挥依托石油和化工行业的优势,推进与石油和化工等行业紧密结合, 加强校企合作与专业结构优化,加快协调发展。 发挥新校区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校园规划、绿化、美化与融合责任关怀文化,加快绿色发展。 发挥地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腹地的优势,推进融入长吉图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快开放发展。 发挥专业类覆盖面较广的优势,推进中高职本科衔接,提高育人能力和办学效益,加快共享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必将砥砺前行,全体师生凝心聚力,为将学校建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示范作用的国内高水平现代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而共同奋斗。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徐炎华
环境保护 环境工程 水污染治理 化工废水治理 1980-1984 南京化工学院,大学本科; 1984-1998 南京化工大学。讲师、高级工程师、生化工程中心副主任; 1998-2001 日本鹿儿岛大学, 博士; 2001-2002 日本鹿儿岛大学,博士后。 2002-2003 南京工业大学城建学院,教授、副院长; 2003-2006 南京工业大学高技术研究院,教授(博导)、副院长; 2006-2008 南京工业大学高技术研究院,教授(博导)、院长; 2007-今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导)、院长。 近五年承担相关项目: 1.2007-2012,国家“863”项目重大专项,“典型沿江化工区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示范”,课题负责人; 2.2008-2012,国家重大水专项太湖项目,“乡镇污水及重点行业污染负荷削减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化工行业废水强化预处理和资源化技术”,项目负责人; 3.2007-2010,国家攻关(科技支撑)项目,“农药工业园区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 4.2010-2013,江苏省环保科技重点项目,“有机废水尾水循环吸附深度处理与回用集成技术与装备”,课题负责人; 5.2011-2013,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核电海水循环水腐蚀与污损生物的新型控制技术及机理研究”,项目负责人; 6.2010-2012,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复杂难降解有机化工废水处理技术标准”,项目负责人; 7.2011-2012,江苏省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科研课题,“高含氮化工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负责人; 8.2012-2015,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社会发展,“化工污泥减量化资源化成套工艺与关键设备”,项目负责人; 2013-2016,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有机化工废水新型催化降解成套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负责人。 《环境保护概论》;2009年12月01日出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1、含盐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新型催化氧化技术及装置(2009-J-1-3-R1) 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高纯度二氧化氯制备先进技术(2008JBR0327-1-1) 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光电波催化氧化技术及装置(2009JBR0525-2-1) 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4、高纯度二氧化氯制备技术(2008-03-021-01) 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5、精细化工废水减排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2013JBR0303-2-1) 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徐炎华 2021-06-23
徐安军
研究领域:冶金工程,冶金流程工程学,炼钢,连铸,节能 人物经历: 1981.9~1985.7在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获学士学位; 1985.9~1988.7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获硕士学位; 1988.8~1993.8在武汉科技大学工作; 1993.9~1998.12,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并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9.1至今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自1998年起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前兼任中国金属学会炼钢分会委员及秘书长、《炼钢》杂志编委。 主要论文: [1] Xu An-jun, Zhang Mao-lin,ZhangHui-ning, Li An-dong. Simulation of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for KR Desulphurization. Journal of Iron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1,18(S2):98-106 [2] Xu An-jun, Yang Qi-xing, Gustafsson, Borje, Wang Feng, Li Jian-li, Bjorkman Bo. Recycling of EAF Dust by Smelting in the Electric Arc Furnace and Its Influences on the EAF Operation and Dust Generation. Journal of Iron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0,17(S2): 132-141 [3] 徐安军, 芦永明, 单多, 田乃媛, 贺东风. 专用炉模式下加热炉群混装一体化生产,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12,35(9): 1091-1096 主要成果: 1、唐钢建筑用长材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制造平台,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 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1 2、2009SRBJ7427,钢铁制造流程一体化动态调度软件,2009-12-17 3、2009SRBJ7424,钢铁制造流程精准设计及虚拟仿真平台软件,2009-12-17 主要项目: 1、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技术负责人):新一代钢厂精准设计技术和流程动态优化研究 2、 973项目(子课题负责人):钢铁生产过程高效节能基础研究 3、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钢铁生产流程工序匹配与系统节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面向工序装置尺度的钢铁制造流程一体化智能调度建模与仿真
徐安军 2021-06-23
徐小力
汽车轻量化设计制造技术;高速重载节能电液伺服系统设计与控制技术 1. 机电系统测控与信息化,北京学者资助研究项目(科研类); 2. 大型复杂起重装备制动器状态监测系统及软件功能测试,国家863课题任务; 3. 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传承与开发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课题任务; 4. 国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柔性生产线及生产单元飞机结构件应用示范基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任务; 5. X射线在线高精度测厚系统软件开发,横向课题。 主持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际合作研究等60余项重要科研项目,产学研合作研发了80余种光机电新产品。机电装备故障预警、测控系统研发与信息平台构建等研究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服务于国计民生,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信息产业、仪器仪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国防军工以及遗产保护等经济社会文化多个领域,取得显著经济及重要社会效益。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其他科技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等共计20余项科技奖项。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500篇(部),其中国际三大系统收录论文100余篇;获国内外知识产权90余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徐小力 2021-06-23
徐进良
徐进良,1966年生于安徽省东至县。1985-1995年间西安交通大学热能工程本科、硕士及博士学位。1995-1997年清华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1997-2002年间在美国从事访问研究。2002年以科学院百人计划身份回广州能源研究所工作,创建微能源实验室,200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9年调入华北电力大学,先后任可再生能源学院院长及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围绕动力工程多相流,与材料和化学交叉,研究大型动力设备及微纳米技术的多尺度科学。曾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政府特殊津贴及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现任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分会副主任,电站能量传递转化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低品位能源多相流与传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多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研究服务于大型燃煤火力发电节能减排、太阳能热利用、及微能源系统等。主持科技部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际合作重点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大型专利转让及产业化项目等。2010年起创建了低品位能源多相流与传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在微能源系统、流型调控换热器及低品位能源发电、海水淡化、超高参数二氧化碳发电方面,取得了原创成果。 突破了有机工质朗肯循环发电系列关键技术,研制了原理样机,专利向企业转让。973项目成果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重点推广项目。2013年以第一完成人“微纳米尺度相界面作用机理及调控方法”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研制了大功率电子冷却器,突破了无泵、无风扇、-20℃到50℃宽温区运行的关键技术,流型调控换热器获得美国专利授权,实现了专利转让。在超临界二氧化碳燃煤发电方面取得国际领先成果,入选科技部重点成果推荐,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双碳目标的践行者”为题报导了团队在超临界CO2发电的成就,并在科技日报上做了报导,研究成果并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精选论文。研究成果指导了我国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颠覆性技术示范平台建设,为正在努力实现的碳达峰、碳中和做出突出贡献,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国际杂志论文300篇,他引5000次,单篇SCI最高他引300次,H因子40,合作英文专著2部,连续五年能源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作为大会主席,主持召开2014年国际传热研讨会(北京),微流体系列国际会议(英国)、传热及能源利用国际会议(英国)共同主席4次,做国际会议大会/特邀报告30余次。
徐进良 2023-03-02
徐振彪
徐振彪: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教师,一直从事细胞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社会任职:淄博清华大学校友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行业智库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科技特派员,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理事;淄博市绿色产业协会专家组成员;淄博市企业家协会农村农业部特聘顾问。 专业特长: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 研究范围:细胞增殖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农作物提质增产技术。
徐振彪 2023-03-10
徐守坤
徐守坤,男,1972年11月生,汉族,山东济宁人,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常州大学党委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计算机教育教学等方面研究。
徐守坤 2023-02-22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备案、吉林省教育厅直属的高职学院,是吉林省示范性高职学院。学院坐落在全国魅力城市——吉林省吉林市。 学院始建于1964年,时称“吉林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后又名“中国黄金矿产公司吉林中等技术学校”(简称“黄金学校”),1970年更名为“吉林冶金工业学校”,2002年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510亩,总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教职工486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的教师105人,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2人,长白山技能名师10人,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吉林省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2人,“双师型”教师158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装备制造技术学院、财经学院、现代服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和基础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部,共6个二级院、3个教学部,在校生近万人。 学院树立了“学院工作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坚持就业的导向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院着力打造专业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实习实训条件优越、就业有保障、学生有作为的品牌专业。现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商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工程造价等45个招生专业。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教育部装备制造类专业示范点;自动化专业群、电子信息专业群、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群、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会计专业被确定为吉林省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工业机器人技术、酒店管理、移动通信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4个专业被吉林省教育厅批准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自动化专业群、电子信息专业群,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被确定省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自动化专业群、矿业工程类专业群、冶金技术专业群、电子信息专业群、涉外旅游专业群等5个专业群被确定为“十二五”省级特色专业群;软件技术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紧缺人才培养试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冶金技术、涉外旅游、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6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示范专业;我院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先后与中国一汽、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中金集团、大唐风电、武汉凯迪、中油化建、吉林钢铁、中国电信、中关村软件协会等700余家单位开展合作交流,并与中德诺浩、中兴通讯、上海大唐移动、东方领航、北京翔鹏、吉林启鸿等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同时,学院积极与德国柏林职教集团,韩国全州VISION大学、湖西大学、骊州大学、又松大学、安养大学、尚志大学、全南大学、嘉泉大学,印度韦洛尔科技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西门子学院、ABB培训中心等国外知名教育机构广泛开展实质性国际交流与合作,开设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两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院于2016年加入中德职教联盟,并被确定为副理事长单位。同年,中德职教联盟吉林示范基地在我院落成。学院牵头组建了“北方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和“北方冶金职业教育集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东北培训基地”“全国服务外包技能考试吉林市培训中心”“吉林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等先后在我院建成。我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90%以上,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院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服务培训。先后为吉林省安监局、吉林建龙、鹿鸣矿业、夹皮沟矿业等单位开设业务骨干素质提升培训班,先后为长白山开发建设集团、长白县望天鹅风景区、夹皮沟金矿、红旗岭镍矿、大黑山钼矿、孟家岗铁矿等企业的科技开发项目提供了智力支撑。2015年12月,教育部同意在有色金属行业开展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作为“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我院将以面向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境外企业员工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切实服务“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学院连续多年成功承办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级、中级职称无纸化考试,吉林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吉林省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考试、工程造价人员资格考试,大学英语、计算机、自学考试考点工作常态化开展。学院是吉林省首批设立职业技能鉴定训练基地院校之一,先后被确定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吉林省职业技能鉴定基地”等,可鉴定工种达到57个。 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吉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吉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吉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全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示范基地”“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吉林省高校档案工作评估优秀学校”“全省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先进单位”“吉林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吉林省高校妇委会工作先进单位”“吉林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吉林省大学生素质教育示范基地”“吉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优秀学校” “吉林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荣誉。 “十三五”期间,全院师生将在学院党委的带领下,萃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成果的精华,传承近半个世纪办学积淀的底蕴,遵循“尚德励志精技强能”的校训,努力把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服务区域、特色鲜明、社会认可、国内一流的优质高职院校!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电学元件黑箱
产品详细介绍
江苏省武进市奔牛教学仪器厂 2021-08-23
电学实验箱
宁波浪力仪器有限公司(余姚市朗海科教仪器厂)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