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吴伟
吴伟,东北大学博士,2011年9月作为中国(宁夏)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入宁夏理工学院,现任宁夏理工学院执行副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教育评估监测等,其先后在8省部级和国家级教科研项目中担任重要工作,发表各类论文18篇,其中国际英文刊物1篇,CSSCI收录4篇省级及以上期刊收录6篇,出版专著4本。2015年作为项目负责人获批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青年教师培育基金项目,2017年作为项目负责人获批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21年作为项目负责人获批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吴伟 2023-03-08
吴楠
西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高新部部长,现挂职中国融通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青科协会员,陕西省高校科研管理协会副理事长,高校技术转移促进会副理事长。自工作以来,先后负责学校创新创业、科学普及、高新技术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策划、论证、申报、实施,学校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产学研合作等工作。主持工信部、中国科协、省科技厅、省科协等项目6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 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10 余项。 一是创新机制,融通链路,推动成果转化。学校获批教育部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陕西省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西安市首批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近两年学校成果转化金额位居全国高校前十,成果转化“西工大模式”被新华社以内参形式上报。二是提升质量、优化布局、加强专利保护。带领团队面向各级师生开展宣贯培训上百场,学校专利年授权量屡破新高,西工大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单位。三是发挥优势,开展全校全员的科技创新。梳理学校军民两用技术清单,组织各级各类专家联合论证,建立以项目牵引、资源共享、联合攻关为导向的自主与集群相结合的申报机制。近三年,学校申报获批民口千万级项目百余项。四是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聚焦行业产业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建立战略联盟。组织学校重大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科技活动周、莫斯科航展等国内外重要科技展会,充分展示了西工大的科研实力。五是统筹资源,开展科普与双创活动。组织师生开展各类科普活动上千场,覆盖 20 余万人次,参加各级各类科普大赛获省部级奖上百次。
吴楠 2023-03-14
吴红
吴红,女,1965年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具有专利代理人资质,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通讯评审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图书情报工作》优秀审稿专家,济南中院知识产权审判技术调查官,入选学校高层次人才“双百工程”第二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5项、市场竞争分析横向课题10余项,在《图书情报工作》、《Scientometrics》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SCI、CSSCI论文50余篇,首位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作为主要参与人员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指导研究生14名,已毕业10名。有4名同学考取中国科学院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 2名同学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1名同学获学校优秀硕士论文,2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2名同学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毕业同学工作去向为高校、市文化局、专利商标代理公司。 研究方向:知识产权管理与情报分析 主讲课程:知识产权研究、信息检索与学术素养、科技创新与专利
吴红 2023-03-10
物理学院吴佳俊课题组在强子复合度关系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国科大吴佳俊课题组与其合作者将温伯格所假定的常数形状因子推广为一般的形状因子,并利用色散方法推广了温伯格的复合度关系。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2-06-01
吴吉春
水资源与水环境、水文地质、地下水模拟 1985.9-1989.7南京大学本科生;1989.9-1991.3南京大学硕士生; 1991.9-1994.7南京大学在职博士生;1991.4-1993.9南京大学助教; 1993.10-1995.2南京大学讲师;1995.3-1998.2南京大学副教授; 1998.3起南京大学教授、1999.11起博导、2013.1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出版专著2部,主编专业规范教材1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被SCI收录6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9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其他项目10多项;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次,并获首届中国水利学会刘光文青年科技奖;国家精品课程《地下水动力学》主持人,2012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者,2014年度天山学者讲座教授入选者,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中青年领军人才)入选者,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入选者。
吴吉春 2021-06-23
吴仁彪
吴仁彪,男,1966年出生,湖北黄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共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在国际刊物和重要国际会议发表论文70余篇,被国际著名的检索工具SCI和EI收录90余篇,10多次荣获全国性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在“优秀学者”栏目中为其建立了个人学术专栏。 论文情况 论文标题为:《气象雷达风电场杂波抑制的匹配追踪算法》,风电场作为一种高大运动障碍物会导致气象雷达产生探测盲区,并影响气象目标参数估计算法的稳健性,风电场杂波抑制对于提高气象雷达气象预报准确性,降低风电场选址要求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将传统匹配追踪算法应用于扫描模式的气象雷达风电场杂波抑制中,同时针对传统匹配追踪算法运算效率较低问题,利用雷达与风轮机位置等先验信息,基于白塞尔大地主题反解估计雷达与目标方位角等相关参数,只对雷达扫描到目标区域的数据进行... 论文标题为:《满足高精度测量的GNSS自适干扰抑制算法》,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严重干扰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正常有效运行.多天线空域自适应处理能够有效抑制电磁干扰,但是空域自适应处理算法可能会引入卫星信号载波相位误差.此外,多天线组成的阵列本身存在各种不理想因素也会引入误差,这些对高精度测量系统来说是不可容忍的.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GNSS中常用的空域自适应处理算法在抑制干扰的... 论文标题为:《基于空间相关的ADS-B欺骗干扰检测方法》,随着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高度关注。针对ADS-B系统容易受到的欺骗式干扰,提出了一种干扰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报文内容计算坐标空间中的一组变量,其反映目标相对于接收机的方向变化趋势;其次,根据阵列天线接收的信号计算信号空间中一组同样表征此方向变化趋势的变量;最后,通过两组变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判别真实目标和欺骗干扰。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一种信源一致性检测方法,以降... 论文标题为:《基于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的航班延误预测模型》,针对航班延误预测数据量大、特征提取困难而传统算法处理能力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DCNN)的航班延误预测模型。首先,该模型将航班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融合,应用DCNN进行自动特征提取,采用批归一化(BN)和Padding策略优化,提升到港延误等级的分类预测性能;然后,在卷积神经网络(CNN)基础上加入直通通道,以保证特征矩阵的无损传输,增强深度网络的畅通性;同时引入卷积衰减因子对... 论文标题为:《利用矢量跟踪环路的欺骗干扰检测与抑制方法》,欺骗干扰的信号模型与真实卫星信号相似,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近年来欺骗干扰不断威胁GPS系统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生成式欺骗干扰的延迟和功率具有可控性和变化性,因此隐蔽性和危害性更强。针对该问题,本文在欺骗干扰来向与真实卫星信号来向未知的前提下,结合阵列天线技术与矢量跟踪环路,提出一种基于矢量跟踪环路的欺骗干扰检测和抑制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矢量跟踪环路的预测参数重构基于远滞后码的参考信号;其... 论文标题为:《基于概率假设密度滤波的多目标雷达空间误差配准算法》,针对数据关联关系不确定的多目标场景下的雷达空间误差配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概率假设密度(PHD)滤波的雷达空间误差估计方法.该方法在地心地固(ECEF)坐标系下建立雷达空间误差及其观测的随机有限集合(RFS)描述形式,结合PHD滤波算法避免多个雷达观测的数据关联问题,利用高斯混合概率假设密度(GM-PHD)滤波器实现多目标场景下的雷达系统误差递推融合估计.Monte Carlo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 项目情况 项目标题为:《空管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抗干扰测试平台研制》,项目类型为:省部级项目;科学技术部;2012年度中国民用航空科学技术奖 项目标题为:《高动态卫星导航系统自适应抗干扰技术研究》,项目类型为:面上项目 项目标题为:《基于探地雷达的机场场道监测技术研究》,项目类型为:国家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标题为:《稳健的卫星导航系统自适应抗干扰技术》,项目类型为:国家级项目; 863计划;“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2006年度专题课题 项目标题为:《自适应信号处理》,项目类型为:海外或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 项目标题为:《探地雷达中粗糙地表反射回波的自适应抑制技术》,项目类型为:面上项目 项目标题为:《地面运动目标检测、成像与识别中的关键技术》,项目类型为:国家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标题为:《阵列方向图的自适应综合与控制方法研究》,项目类型为:面上项目
吴仁彪 2021-06-23
吴家胜
吴家胜,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现任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国家林草局香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香榧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兼任中国林学会森林培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森林资源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林木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长期从事森林培育研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经济林生态化栽培、功能性新品种选育、林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等。 几十年来,围绕香榧良种选育、突破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提早结实年龄、提升后熟加工产品品质等方面展开系统深入研究,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香榧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1)选育出优质高效良种,填补了国内品种空白。开展了覆盖全榧树分布区的资源收集评价工作,建设了无性系测定林分;营建了资源最丰富的种质基因库,选育了香榧新品种10个;(2)攻克了嫁接技术难题,实现了良种规模化繁殖。发明了保湿、透气、增温为核心的双层拱棚催芽技术;研发了香榧贴枝接周年嫁接技术;集成了大苗带土、秋冬季造林、适量修剪等内容的提高造林成活率关键技术;(3)破解了授粉关键技术,实现了挂果率大幅提高。明确了香榧雌花有等待授粉习性;选育了花期早、中、晚不一,花粉生活力高的雄株优良无性系5 个,确定雌雄树的配置比例为100:2~3;(4)突破了以营养调控为核心的栽培技术,实现了早实丰产。构建了香榧的丰产树形,明确了丰产树混合芽和营养芽平衡点;研发出专家施肥系统,提出了配方施肥方案,集成了生态高效培育技术体系;(5)创新了后熟与加工处理技术,实现了产品质量跨越式提高。创新性提出了一次堆制新技术,研发了香榧种衣脱涩新方法;建立了香榧标准化炒制加工工艺新技术,研制出堆制后熟、加工设备;研发了开口香榧、脱衣香榧仁、香榧精油面膜等特色食品及高附加值产品。 依托上述研究成果,先后主持国家行业公益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国家级项目10项,主持完成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农业科技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5余项;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Food Chemistry》等国内外高层次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5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参编及出版专著5本,制定标准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件,审(认)定林木良种10个,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等奖项;成果应用推广效果良好,先后在浙江、安徽、江苏等南方7省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广,全国已种植香榧总面积超过150万亩,年产量超过了万吨,年产值超30亿元;香榧团队多次赴四川、云南、贵州各地进行科技帮扶,联合共建干果产业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有效带动西部农村脱贫致富,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团队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中央媒体集中报道,被誉为“最美科技人员”,获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团队等荣誉。
吴家胜 2023-03-15
吴天乐
吴天乐,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财务管理、资本经营、科技成果转化等,青岛中石大科技教育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1、完成了学校3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并成立公司; 2、参与了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股份公司的设立以及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工作; 3、具体负责或参与了山东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的股权重组工作; 4、具体负责并成功完成学校校属企业2006年规范化建设工作和近期的改革工作; 5、具体负责学校校属企业的投融资工作。完成青岛石大卓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投资者引进工作;通过债券融资和银行贷款等方式为青岛中石大控股有限公司公司及其所属企业融资50多亿元,成功化解了校属企业财务风险。
吴天乐 2023-03-31
吴宏阳
吴宏阳,1964年1月生,博士,硕士生导师。 曾任郑州大学副校长。 现任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
吴宏阳 2021-01-18
吴孟强
吴孟强,男,四川崇州人,1970年12月生,现为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进电能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014年以来聚焦于新能源动力系统和先进储能系统用能源解决方案设计、材料与器件研发及系统集成,先后牵头创建了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技术、新能源动力系统、先进电子器件等四个校企联合实验室(中心),参与《四川省新能源产业十二五规划》、《四川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三五规划》、《四川省石墨烯材料产业规划》、牵头《四川省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中灾备能源、应急电源系统与保障措施等内容编制。现为IEEE、MRS、C-MRS、中国硅酸盐学会会员,中国固态离子学会理事、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四川省新材料、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咨询专家、重庆市科委特约评审专家、四川省电子学会新能源专委会主任、四川省新能源动力和储能(电池)系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国家新型储能电池与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兼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家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兼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特聘专家、成都市新材料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欧美同学会海归创业(成都)学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吴孟强 2023-02-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0 1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