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第二代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磷酸锰锂材料生产技术
高校科技成果尽在科转云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高安全功能隔膜的技术开发与产业化
提高聚烯烃隔膜的耐热性,增大聚烯烃隔膜热闭孔温度与破膜温度的温度差是提高聚烯烃隔膜性能的重要途径。功能隔膜是在隔膜表面涂覆一层热稳定性良好的耐热层(陶瓷等)。耐热层可以在隔膜表层形成一个稳定的框架,阻止隔膜的进一步收缩,即使隔膜局部熔化,表面的耐热层也可以置于正负极片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绝缘壁垒,切断电流,防止短路的进一步发生。生产线经过半年多的连续生产后,完成相关配方固化,合浆、涂布、分切工艺技术开发,形成生产能力,并进行了陶瓷隔膜电池设计、试制与测试,并于2013年11月通过了中航工业集团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专家组鉴定意见如下:“该项目开发了陶瓷涂层与聚烯烃微孔膜复合技术,研制出具有耐高温性能和热关断作用的PE 和PP 系列的功能隔膜材料,并完成了产业化技术开发,建立了一条年产300万平米的功能隔膜生产线,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2013年12月,采用该功能隔膜的高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通过了“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强制性检测,安全性能达到使用要求。
厦门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仿射算法和摄动方法的几何模型高频动力学特性预示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仿射摄动的区间不确定性结构能量响应预示方法,建立各子系统的确定性结构的统计能量控制方程,进而引入区间因素,获取区间不确定性结构的区间统计能量控制方程,设定不确定性参数的区间参数,基于仿射摄动算法得到各区间变量的仿射区间表达式,设定各变量的摄动分析表达式,进而基于区间仿射算法的运算法则,推导得到考虑区间不确定性结构的子系统区间能量表达式,给定初始边界参数和求解频率后,计算得到区间不确定性结构的区间能量响应。通过本发明方法使得区间不确定性结构区间能量响应的区间宽度大大缩小、区间能量响应的预示精度大大提高,从而可以更加精确地评估区间不确定性结构的高频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台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轨道交通大功率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2021 年 1 月 27 日,由西南交大与中车大同联合研制的我国首台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在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氢能轨道交通技术取得关键突破。该车采用西南交通大学陈维荣教授团队研发的轨道交通大功率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突破了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集成、系统优化控制以及能量管理等核心技术,电堆采用国际领先、可低温启动的日本丰田金属电堆,这也是燃料电池金属电堆在轨道交通领域的首次应用。该车设计时速每小时 80 公里,满载氢气可单机连续运行 24.5 小时,平直道最大牵引载重超过 5000 吨,在不用改变任何铁路基础线路条件下,可在各类机务段、车辆段、编组站以及大型工厂、矿山、港口等场所执行运转、调车、救援等多用途任务。 陈维荣教授团队自 2008 年起,在我国率先开展氢燃料电池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研究,开拓了氢能轨道交通研究方向。历时十余年的技术攻关,团队突破了大功率燃料电池优化控制、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等关键技术,于 2013 年成功研制我国首辆燃料电池电动机车,并于 2016 年与中车唐山公司联合研制成功世界首列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引领了我国氢能轨道交通技术发展。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3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多模式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多模式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涉及汽车动力电池优化控制领域。该变换器包括电池侧全桥单元、谐振电路、高频变压器、直流侧全桥单元;由电池侧全桥单元将电池的输入电压转换为高频方波,通过谐振电路,经由高频变压器流入直流侧全桥单元,输出直流电压;谐振电路可在在LLC工作模式与LLCC工作模式之间自适应切换;通过预定的开关管可使谐振电路与电池形成LC回路,利用电池内阻的欧姆效应产生可控热量。本发明将谐振电路与电池热管理功能融合,通过开关控制使谐振网络与电池形成闭环回路,直接利用电池内阻的欧姆效应实现内部加热。无需外接加热装置,在低温环境下同步完成能量传输与电池预热。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1-12
一种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自动测试设备
成果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自动测试设备,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壳体,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长方体结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侧边之间安装有密封件,且密封件环绕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所述密封件的横截面呈E形,且密封件插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侧边上,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安装有温度计,且温度计的探针插入第二壳体的内部,第二壳体的顶部嵌装有显示屏和键盘,第一壳体的底部插接有散热翅片,且散热翅片插入第一壳体的内部,所述散热翅片的侧边设有通孔,且通孔位于第一壳体的外部。本实用新型散热效果好,同时避免了由灰尘和湿气带来的干扰,测试更加准确,提高了元器件的寿命。市场前景分析:本实用新型散热效果好,同时避免了由灰尘和湿气带来的干扰,测试更加准确,提高了元器件的寿命。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国内领先
成都大学 2021-04-10
用于蒸发冷却换热模块性能测试的功能试验台
该试验台可对换热模块内热源散热和换热模块外热源散热两种模型以及水气流向为横流与逆流两种模式进行试验,换热模块对象包括各式填料、以及不同的管型、不同的管表面特性(如亲水性)、不同的管束排列(如差排、顺排)和不同的管距、不同的填料和不同的填料与管束结合形式(如在水流方向,填料与管束串联或并联)、不同的管壁温度(模拟闭式冷却塔进出水温度段)、不同的风量、不同的淋水密度、不同的空气进口干湿球温度,进行热力性能试验和阻力性能试验。 本试验台是用同一套风源、水源、电热源和测试系统,以一个小型风筒为主体,通过简单的变换,在外热源情况下,可以对水气横流和逆流两种模式下热水在填料中散热的性能进行试验:在内热源情况下,可以对水气横流和逆流两种模式下的热源冷却性能进行试验。这些试验基本囊括了开式冷却塔和闭式冷却塔以及蒸发冷却(冷凝)器主要热性能试验,方法简单可行,实验范围广,综合性强,对研究蒸发冷却的机理和各类冷却塔的设计开发有现实的应用价值。 本试验台结构巧妙,外型美观,突出了多功能性,已有试验表明,该试验台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用于化学品安全性测试的动物实验替代模型LipSkin
【项目来源】依托课题为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马钱子碱贴剂经皮给药治疗癌性疼痛的研究”,曾获得2016年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第十届挑战杯金奖。 【类    别】医疗器械。 【项目简介】本项目采用国内首创的复合磷脂脂质体技术开发能够模拟真实皮肤角质层屏障结构、组成与功能的脂质体人工皮肤膜LipSkin;经系列试验及第三方检测验证,LipSkin从结构上能模拟角质层特殊的“砖-墙”结构;从组成上具有与真实皮肤相同的脂质特征吸收峰与角蛋白特征吸收峰;用模型药物进行皮肤渗透性测试验证LipSkin在屏障功能上与真实皮肤的相关系数达99.29%;从功能上验证测试化学品皮肤腐蚀性与真实皮肤相关系数达94.60%。此外,电阻检测技术的应用保障了LipSkin产品的质量可控性和测试重现性,具有广阔的商业化开发前景。由此,LipSkin技术成熟,可产业化开发。 【创新要点】①首次采用磷脂材料制备皮肤模型LipSkin,并突破性应用于模拟难度较高的毒理学检测领域,通过三层三明治型的结构模拟真实皮肤的结构,进而模拟其功能,这种应用至今未见报道; ②利用不同比例的复合磷脂能够模拟不同程度的角质层屏障功能,所以能够灵活调整复合磷脂的比例来模拟不同类型的皮肤,以适应皮肤腐蚀性测试中不同种族、年龄、性别人群的需求,这是团队的首次发现;  ③处方中加入了真实皮肤中的成分胆固醇、神经酰胺、角蛋白等增加其皮肤屏障功能的模拟程度:其中磷脂材料及胆固醇、神经酰胺等模拟皮肤的脂性通道以此模拟脂溶性成分的透过路径,角蛋白模拟皮肤的水性通道以模拟水溶性成分的透过路径,这样的处方设计也属原创;  ④用载入荧光探针罗丹明B的脂质体层来模拟真皮层以模拟真皮层细胞因腐蚀受损而释放出有色试剂的表征手段同样处于全球首创。 【推广应用前景】据报道,美国知名市场调查与咨询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到2021年体外毒理学测试市场将从2016年的141.5亿美元猛增至273.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4.1%,由此推测,皮肤腐蚀性作为毒理学检测中的指标之一,预测其至2021年的全球市场潜量将超20亿美元。 市场上用于皮肤腐蚀性测试的体外皮肤模型有两种:EpiSkin, EpiDerm, EpiKutis,Phenion为人重组皮肤模型,其因采用原代人角质细胞作为原料,来源稀少且昂贵,导致其售价极为昂贵,且人角质细胞受人种差异影响而不具有通用测试价值;而Corrositex模型为蛋白分子水凝胶模型,其只适用于由酸碱度差异引起的皮肤腐蚀性,测试范围窄,据报道其准确度为37.5%,不能满足测试精度的要求;只有本项目所推出的LipSkin皮肤模型兼具测试范围广(由脂溶性、酸碱度差异引起的腐蚀性均可测试)、测试精度高(>90%)、价格合理(市售产品价格的5~22%)等优点,推广价值巨大。 【进展情况】已获发明专利1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一种向上渗透法TDR同轴测试筒标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向上渗透法TDR同轴测试筒标定装置。该装置包括同轴测试筒、渗透底座、电子秤、透水石、马氏瓶、探针、同轴转换器和TDR100发射仪;将同轴测试筒与渗透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同轴测试筒与TDR测试系统连接,渗透底座通过水管与马氏瓶连接。岩土试样在同轴测试筒内分层填筑击实,通过马氏瓶给装置供水,通过电子秤质量的改变获得试样含水率,通过TDR测试系统获得试样介电常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同轴测试筒与渗透装置相结合,克服了传统标定方法费时费力的特点,实现了压实岩土体的TDR快速标定。
浙江大学 2021-04-13
生成连续动态优化问题的测试集 推动动态优化算法应用
物流调度、航班规划等复杂应用场景中,设计方案的评价随着时间动态改变。这类优化问题在现实中广泛存在并且求解困难。为了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亟待提出能反映动态优化问题复杂特性并且可控的测试集,从而推动动态优化算法在现实问题中的应用。课题组在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2 73 74
  • ...
  • 87 8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