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条件下破碎围岩巷道深浅支撑层控制技术
本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采用实验力学方法研究和掌握了在高应力、强流变、强采动影响等复杂条件下巷道破碎围岩岩体峰后软化、峰后剪胀扩容及流变等特性和规律;建立了围岩体力学特征和围岩支护结构体的相互关系。基于复杂条件下巷道破碎围岩的峰后强度软化和剪胀扩容效应,考虑巷道开挖后岩体强度、变形和应力分布特征,建立了复杂条件下软弱破碎巷道围岩的深浅支撑层结构理论;综合考虑围岩强度、应力和变形破坏的区域分布特征,将围岩划分为深浅支撑层结构,分析了深浅支撑层与围岩稳定的关系及深浅支撑层的演化特征和巷道变形破坏特征;掌握了巷道围岩宏观力学结构,确立巷道支护须控制的范围和支护方式确定。自主研发了锚固体流变拉拔试验系统,获得了锚固体流变失稳机理、破坏特征及类型,提出了破碎围岩巷道深浅支撑层流变破坏分析方法、结构特征及支护设计,为锚固支护结构失效诊断、有效控制深浅双支撑线层结构内巷道流变变形及防止失稳提供了依据。形成了基于深浅双支撑层理论的巷道支护设计方法和技术,提出了复杂条件下的巷道变形特征和围岩结构的预测方法、控制措施及巷道需求支护力的计算方法。对于破碎围岩巷道支护时,必须首先确立巷道的围岩赋存状态及围岩结构,分析计算深浅双支撑层结构的存在范围、力学特征和规律,进而确立浅支撑层的位置和所需支护力,一般可以形成以“锚网喷+高预应力 U 型钢桁架锚索+注浆”为核心的复合支护形式。锚杆对浅支撑层补强后,浅支撑层岩体与锚杆形成组合拱式的承载结构,锚索将浅支撑层与深支撑层联合起来共同形成围岩整体承载结构,而锚注再次对围岩进行加固,提高围岩整体强度,改善围岩应力分布状况,使围岩变形协调化、荷载均匀化,对深浅支撑层发挥整体承载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