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锂镧锆氧复合的固体电解质
300Wh/kg,首次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深海测试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4-13
含溴固体杀菌灭藻剂生产技术
在工业用水中,由于生产物料和外界成分的进入等因素,一般都含有数量不等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特别是敞开式工业循环冷却水中有充足的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溶解氧、营养物质和水温条件。微生物的滋生会使循环水系统设备壁上产生生物垢,它不仅会使设备的换热效率降低,影响生产效率,同时还会造成设备的堵塞、腐蚀。杀菌灭藻剂的使用是杀灭或抑制菌藻滋生的有效手段之一。北京科技大学环境与节能工程研究中心经过潜心研究,通过复选优化的方法开发出一种含溴固体杀菌灭藻剂。本产品主要特点是含溴高效低毒,衰变速率快,鱼类及小白鼠毒性实验结果表明(LD50 经口)本产品属于低毒级或极低毒级,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忽略;本产品适用温度广(10~70℃),在较高温度下仍能发挥效力;pH 适应范围宽(5.0~10.5),在碱性环境中仍表现出强的杀生活性;稳定性好,能与常用的稳定剂配合使用;水处理费用低;对水中的硫酸还原菌、铁细菌有特效;本产品也有较好的剥离粘泥的效果;由于以固体形式存在,该产品便于运输和保存。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含溴固体杀菌灭藻剂生产技术
在工业用水中,由于生产物料和外界成分的进入等因素,一般都含有数量不等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特别是敞开式工业循环冷却水中有充足的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溶解氧、营养物质和水温条件。微生物的滋生会使循环水系统设备壁上产生生物垢,它不仅会使设备的换热效率降低,影响生产效率,同时还会造成设备的堵塞、腐蚀。杀菌灭藻剂的使用是杀灭或抑制菌藻滋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北京科技大学环境与节能工程研究中心经过潜心研究,通过复选优化的方法开发出一种含溴固体杀菌灭藻剂。本产品主要特点是含溴高效低毒,衰变速率快,鱼类及小白鼠毒性实验结果表明(LD50经口)本产品属于低毒级或极低毒级,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忽略;本产品适用温度广(10~70℃),在较高温度下仍能发挥效力;pH适应范围宽(5.0~10.5),在碱性环境中仍表现出强的杀生活性;稳定性好,能与常用的稳定剂配合使用;水处理费用低;对水中的硫酸还原菌、铁细菌有特效;本产品也有较好的剥离粘泥的效果;由于以固体形式存在,该产品便于运输和保存。该产品质量指标:外观有效溴组份%pH溶解度(20℃)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或颗粒≥456.0~7.030g/100g水 应用范围:本品适用于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大型工业企业冷却水、冲洗用水和游泳池水的杀菌灭藻处理。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组装工艺
燃料电池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与新材料的开发,基于材料的优化得到更好的燃料电池产电输出性能。项目团队基于固态离子理论,设计了一系列燃料电池电极新材料及新结构,以提高电池输出性能为目的,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的阳极功能材料,阴极层材料与新结构。项目取得完整知识产权,申请发明专利15件,授权发明专利8件。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废塑料制备清洁燃料油的技术
项目简介: 项目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将废塑料进行热解得到燃油然后脱除杂质,油品质量得到 了明显改善,达到燃料油的质量标准。初步实施预计年生产规模 2000- 5000 吨。 市场分析: 本项目解决了废塑料处理过程的困难,燃烧后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问题,能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投资估计: 预计投资 100 万。 经济和社会效益: 预计年销售额 1000 万,年产生效益 200 万。 科研技术优势: 本项目具有投资少,操作成本低的特点,还可以应用于其它有机 固废回收利用,制备燃料油和可燃气的各个领域。
南开大学 2021-04-13
氢氧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设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及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曾杰教授团队和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鲍骏教授团队合作,通过精准的氧化刻蚀,调控钯铂合金的形貌和组分,设计并构筑出了超立方体框架结构催化剂,其在氢氧燃料电池阴极反应中表现出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研究成果以 “Pd-Pt Tesseracts for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J. Am. Chem.Soc. 2021,doi.org/10.1021/jacs.0c12282)。该研究团队受三维立方体向四维超立方体演变的启发,将钯铂均匀合金立方体进行氧化刻蚀,通过精准调控钯原子的去除和余下钯原子与铂原子的重排,得到钯铂合金超立方体框架结构(图 1)。此外,通过调节初始立方体中钯、铂两种元素的比例,还可以得到八足体和立方框架结构。在氢氧燃料电池阴极催化测试中,立方框架结构、超立方体结构和八足体结构的单位质量活性分别达到了商用铂碳催化剂的 4.1 倍,11.6 倍和 8.3 倍。此外,超立方体结构催化剂还表现出了最高的本征活性(2.09 安培每平方厘米)和优异的性能稳定性。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超立方体表面晶面的氧吸附能最接近于理论最优值,这一趋势与实际测试的氧还原活性顺序相一致。这种新的超立方体框架催化剂设计理念为今后相关电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3
液体燃料喷雾扩散燃烧特性研究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体燃料喷雾扩散燃烧特性研究系统。包括定容燃烧弹弹体、进气系统、排气系统、点火模块、加热模块、高压共轨系统、数据采集模块、纹影成像系统、激光诊断系统、电控单元。本实用新型可以研究不同初始压力和温度下,不同液体燃料的喷雾扩散燃烧特性。实验时,利用点火模块将预先充入在定容燃烧弹内的预混可燃气体点燃,在定容弹内产生高温高压的环境以模拟柴油机压缩上止点附近缸内高温、高压的环境,在定容弹压力下降到设定值时,控制单元控制喷油器将高压燃油喷入定容弹内,燃油在定容燃烧弹内迅速雾化并被压燃,利用纹影成像系统同步记录燃油压燃燃烧火焰传播过程,结合激光诊断技术研究不同液体燃料的喷雾扩散燃烧特性。
浙江大学 2021-04-13
车用燃料电池膜电极制备技术
01. 成果简介 近年来,随着氢能利用技术发展逐渐成熟,应对气候变化压力持续增大,以及氢能市场前景巨大,氢能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世界发达国家均将氢能及综合应用作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燃料电池汽车融合了内燃机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优点,不仅具有零排放、高效与高功率密度的优势,而且续驶里程足够长,被业界公认为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经过北京奥运会23辆、上海世博会的196辆燃料电池汽车的批量示范验证和多轮技术迭代优化,燃料电池汽车开始进入交通运输领域的主战场,从2013年开始,欧、美、日、韩的燃料电池汽车相继上市销售。与国外发展路径不同,我国从燃料电池商用车切入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已实现小批量生产并在上海、北京、河北、广东等地示范运营。氢能行业迎来了产品孕育的发展机遇。 膜电极作为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代表企业如美国GORE公司、英国Johnson Matthey公司。本项成果提供了一种制备膜电极的技术,创新点为:1)采用“热定型法”工艺制备催化层,优化电化学三相界面和促进多相传质,解决了传统膜电极性能低、寿命短瓶颈问题;2)发明了将质子交换膜和催化层封装在气体扩散层内的一体化膜电极产品,提升了燃料电池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并提高了电堆生产效率。该项成果已应用于示范项目,应用情况良好。性能指标:1)面电导: >40S/cm22)拉伸强度: >35MPa3)H2渗透率:<2mA/cm24)0.6V@2.5A/cm2 (测试条件:1.5atm,70℃,空气计量数2.3,湿度80%)5)寿命:20000小时(加速老化法,10%性能衰减)02. 应用前景 燃料电池03. 知识产权 本项成果已申请专利22项。04. 团队介绍 团队在燃料电池应用研究方面已有超过20年的技术积累,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过程中,先后获得“第十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发明奖”金奖、北京市第三届发明专利奖一等奖、“清华大学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效益奖”二等奖、“第十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奖”金奖、湖北省技术发明奖等多项奖励。负责人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累计在多个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96多篇,申请发明专利60余项。05. 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06.联系方式 lijiaoli2016@tsinghua.edu.cn wangcheng@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 2021-04-13
双燃料发动机电控系统(技术)
成果简介:该技术是指以柴油机为平台的天然气发动机多点电喷电子控制系统。发动机系统在燃用柴油时,可将天然气切断;燃用天然气时,需少量柴油起点火作用。对柴油机需要进行压缩比的改造,并加装各种电控传感器和执行器。电控单元以16位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天然气的多点喷射,外接端口具备串口通讯和CAN总线。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技术领域:先进制造 应用范围:柴油机厂 现状特点:天然气对柴油的替代率平均不少于80%,达到国内外同类机型的水平。 成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高容量柔性锌—空气燃料电池技术
节能和环保是绿色社会的主要议题,发展取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技术迫在眉睫。锌-空气电池是一种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由于其理论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价格低廉以及环保等优势有望弥补锂离子电池的缺陷而成为下一代新能源电池。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是5G时代先进制造业的重点研究方向,尤其是便携式电子产品正朝着超薄、集成、灵活的可穿戴设备方向发展。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柔性锌-空气电池符合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要求,发展潜力巨大。 柔性电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柔性锌空气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等关键参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催化剂和正极材料。团队瞄准电池正极材料这一难题,积极自主研发,致力于发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下一代新型高容量柔性锌空气电池。目前,团队制备的高容量/耐低温柔性锌空气电池可用于穿戴的智能电子产品,病人植入式监测、追踪和定位的医疗器械、物联网智能标签、环境传感器、助听器等等。
中南大学 2023-07-1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1 22 23
  • ...
  • 180 18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