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采用气液两相天然气为燃料的内燃机燃料输送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采用气液两相天然气为燃料的内燃机燃料输送方法,将液态压缩天然气源和气态压缩天然气源通过绝热输送至一绝热共轨,在绝热共轨中完成混合后经一电控喷油器输送至气缸:进入绝热共轨(5)的燃料有液路和气路两路:液路由液态压缩天然气瓶(1)通过绝热低压管(2)和绝热压力泵(10)输送至绝热共轨(5);气路由气态压缩天然气气瓶(7)通过相应管阀进入绝热共轨(5)。本发明使气液两相天然气在进入气缸时发生闪蒸沸腾,并在不同工况进行两相天然气的气液组分实时设计控制。因燃烧的是气液两相天然气,故CO、CO2、PM排放低,无NMHC;采用压缩过程喷射,HC排放低;缸内温度低,NOX排放低;具有极低的排放性。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19
任选燃料混合式发动机
集四行程、三角转子和燃气轮机多重优点,去除压缩、 暴发两行程配气机构,改为进气做功、排出废气配气机构,并具有更高增压的三角转子废气增压装置,故不但克服了该发动机不均匀运转问题和在限定时间里燃烧、使用单一燃料局限性问题,而且还克服了燃气轮机热效率极底的问题;尤其在该发动机中,应用了微电脑控制变速电机的大转矩行星齿轮配气机构和空心球状转换阀,所以该发动机,还能替代 变速器而提供多种动力输出和提供该发动机反向旋转的多种动力输出。四缸总量为 2.0L, 烟度不透光度 20 秒怠速≦10%,功率为 240KW 以上,节能减排 50%以上,抗电磁干扰为 0-30khz。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5-06
重质燃料油添加剂
随着原油重质化和重质油品轻质化加工技术的发展,用于石油化工加热炉燃料油的质量、燃烧性能越来越差、粘度越来越高;为利用催化装置的甩油,将其过滤后加入燃料油中,使燃料油中铝或其它重金属成分增加。由此使得燃料油雾化质量差、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加;烟气中熔融状态的物质多,辐射炉管结垢严重。不但使得石油化工加热炉热效率降低,而且使得石油化工加热炉辐射室传热量减少,处理能力不满足生产需要。为了消除燃料油的质量、燃烧性能变差给石油化工加热炉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石油化工加热炉“长、安、稳、满、高效”运行和减少排烟对大气的污染,我公司开发研制出具有减粘、促燃、减少S0x生成量和减缓辐射炉管结垢性能的油溶性重质燃料油添加剂。技术指标为: 添加剂加入量小于0.5%。 燃料油的粘度降低30%。 燃料油的燃烧速度提高3~8倍。 石油化工加热炉热效率提高2%。 烟气中S0x浓度降低50%。 辐射炉管结垢速率降低80%~90%。 添加剂在使用中对生产装置、管线无不良影响。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双燃料发动机电控系统
Ø  成果简介:该技术是指以柴油机为平台的天然气发动机多点电喷电子控制系统。发动机系统在燃用柴油时,可将天然气切断;燃用天然气时,需少量柴油起点火作用。对柴油机需要进行压缩比的改造,并加装各种电控传感器和执行器。电控单元以16位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天然气的多点喷射,外接端口具备串口通讯和CAN总线。Ø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Ø  技术领域:先进制造Ø  应用范围:柴油机厂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双燃料发动机电控系统
该技术是指以柴油机为平台的天然气发动机多点电喷电子控制系统。发动机系统在燃用柴油时,可将天然气切断;燃用天然气时,需少量柴油起点火作用。对柴油机需要进行压缩比的改造,并加装各种电控传感器和执行器。电控单元以16位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天然气的多点喷射,外接端口具备串口通讯和CAN总线。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3
垃圾衍生燃料及低污染焚烧技术
内容介绍 垃圾衍生燃料及焚烧技术是以经过预处理的生活垃圾中的可燃成分 (包括塑料、橡胶、纸、纤维、木材等)为主要原料,配比适量的其它 燃料等物质制备出衍生燃料,简称RDF。与这种燃料配套使用的焚烧技术 可以回收高余热能,并且抑制二恶英低污染锅炉的排放。 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可在城市生活垃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4-14
新型能源材料及燃料电池研究
“氢化燃烧合成(HCS)镁基储氢合金”项目,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和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的资助,并与美国通用(GM)公司开展国际合作。主要研究HCS和高能球磨(MM)复合制备纳米镁基储氢材料的工艺条件;研究高容量、高活性镁基储氢材料的HCS反应过程和MM复合机理;研究HCS+MM制备镁基储氢材料结构特性,揭示低温高容量高活性储氢机理。纳米镁基储氢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1)储氢量> 5.5 wt.%,(2)吸氢温度< 100℃,五分钟内吸氢达到储氢量90%,(3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燃料乙醇的创新生产与运输
派恩新能将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环境治理、生物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减少污染的好帮手。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钱飞扬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专业 2021/2025 林映琦 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2020/2024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徐象国 能源工程学院 副所长/教授 制冷空调 四、项目简介 派恩新能拥有国内唯一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数值模拟流体仿真技术。团队拥有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具有坚实的技术壁垒。 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具技术自主权的工业仿真综合技术服务提供商,为工业企业提供高精度流体仿真分析和专业化技术咨询服务,通过模拟企业工业现状,帮助企业识别工业问题,并提出智慧解决方案。 派恩新能将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环境治理、生物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减少污染的好帮手。 目前派恩新能提供的服务主要分为两大板块:(1)流体仿真分析,(2)专业化技术咨询服务,能为能源、环境等多个工业行业的实际工业问题提供一站式的技术服务支持,可以打通能源制备与运输的产业链,通过派恩新能技术实现产业集成化,从而大大降低新能源的普及与使用成本。 针对诸多工业领域,派恩新能可以在流体仿真分析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技术咨询服务,涵盖工业监测、工业流程优化、智慧管控优化、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等一系列技术咨询服务。
浙江大学 2022-07-26
GS煤气高速燃烧器成套装置
GS系列煤气燃烧器的特点及性能指标 (1)喷出速度高  GS烧嘴的喷出速度最高可达350 m/s,为国内同类产品的5倍以上; (2)噪音低  在喷出速度为200 m/s时,噪音只有75 - 78 dB(A),而国内同类产品在60 m/s 喷出速度时的噪音通常已达80 dB(A); (3)速度和温度的可调范围大  GS烧嘴的喷出速度可在50 -450 m/s范围内灵活调节,炉内温度的控制范围为150 - 1500℃; (4)炉内温差小 最小可小至5℃; (5)燃料调节比大  GS烧嘴在正常空燃比(a=1.05 ~ 1.06)情况下,调节比为3 ~ 5;在用于调温时,调节比可以大于30。 (6)适用燃料广 本燃烧器可使用的燃料包括:天然气、液化气、焦炉煤气、混合煤气、热脏煤气、荒煤气等热值在3.5MJ-90MJ/m3的各种气体燃料。 (7)配套设备功能齐全、性能好   GS系列煤气燃烧器除可单独使用外,尚可配置一些其它设备以提高自动调节能力和自动控制水平,这些配套设备包括:GDY型高压电点火器、ZHJ型火焰监测器、RK型自动点火与燃烧程序控制器。 本产品可以应用于各种燃用气体燃料(天然气、液化气、焦炉煤气、混合煤气、热脏煤气、荒煤气等)的工业炉窑,特别是在环保要求高的地域。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水煤浆工业炉窑燃烧与应用成套技术
水煤浆是一种采用物理方法制备而成的全煤基、流体化的洁净煤燃料。所以采用本项目的主要目的在于:代油应用以提高经济效益或代煤应用以满足环保要求。 在代油市场上与其他以煤代油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对原烧油设备(储罐、管道、仪控系统等)利用程度高,代油工程改造费用低; 不需增设煤场,节约占地面积; 运输损失和储存损失小; 燃烧效率高,物理不完全燃烧损失小; 便于实现燃烧过程和生产工况的自动调节、优化控制和计算机智能管理,从而不仅有利于工人劳动条件的改善和劳动强度的旧的降低,而且有利于生产工况的稳定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储存及使用安全,无自燃着火与爆炸之虞。 与其他煤基燃料(粉煤、块煤)相比,水煤浆具有如下优越性: 易于运输、储存,特别是在我国目前铁路运力严重不足情况下,如果结合管道输煤而广泛应用水煤浆,将非常有利于缓解铁路交通紧张的局面; 由于采用雾化燃烧方式,燃烧强度明显高于煤的层状燃烧; 在燃料投入量和燃烧工况的调节、控制方面,明显比粉煤来得容易,而且准确可靠; 使用安全性好; 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较轻; 投资和运行成本低于煤的气化和液化。 本项目系六五和七五期间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研究项目,总计通过了七项省部级鉴定和国家级鉴定验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91年获得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被列为95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项目编号为:工-1-2-1-19),成立有国家水煤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炉窑燃烧技术研究所,负责推广应用。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37 3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