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金刚石微纳米粉体机械法制备新技术
项目概况 目前,国内外解决作为世界上已知的最硬材料——金刚石的超细粉碎问题,即超硬粉体 机械法制备超细粉碎技术,一般很难突破现有的微米级水平。成果应用非线性振动理论,创 建高振动强度振动磨系统,振动强度设为 10-16,围绕非线性振动与高振强所带起的诸多问 题,构建双质体振动结构,采用非线性振动系统,实施亚近共振方法,辅以变频技术,解决 超硬粉体不细化、易团聚等问题,已进入亚微米或纳米级水平。 本项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主要特点 在样机研制和金刚石微粉的振动试验中,掌握 K 值在上述区间范围变化时粉碎粒度向 纳米级细化的条件,使目前国内采用振动磨粉碎方法对金刚石粉体进行粉碎徘徊在 μm级 水平上的现状得以突破。体现了成果的先进性; 创建高振强系统,对于大多数振动机械,通常振动强度 K 取 4~6,K ≥8 时称为高振 动强度系统,简称高振强系统。为达到粉体超细化的目的,本样机振动强度设为 10-16,围 绕高振强所引起的诸多问题,构建双质体振动结构,解决超硬粉体细化时的团聚等问题, 体现了成果的创新性。 技术指标 选择高振动强度振动磨超细粉碎方法,研究高振动强度对超硬粉体粉碎细化的影响,应 用非线性振动理论,主振系统采用非线性变节距弹簧,使其刚度为变量,且随动载荷 即振动强度变化而变化,以适应系统变频调速与近共振的工作需求,要求不仅应达到节 能高效之特点,同时能使得系统工作稳定;采用环形橡胶弹簧作为减振系统的减振弹簧, 弹性模量小,可获得大的弹性变形,以实现理想的非线性特性,使系统具有高内阻,可对突 加载荷具有良好的吸收及隔振效果。 最小振动强度 k ≥8;最大振动强度 k≤18。 市场前景 金刚石的社会价格为 1-10μm 的,0.4-0.8 元/克拉;0.1-0.2μm 的,10-20 元/克拉, 约为微米级价格的 25 倍。我国人造金刚石微粉年产量达 10 亿克拉,若其中 10%制成亚微或 纳米粉,即 1 亿克拉,则每年经济效益为(15-0.6)×1 亿≈14 亿元,同时产生利税 4 亿元。 国内人造金刚石微粉年产量约达 10 亿克拉,但所需人造金刚石亚微或纳米粉多依赖进 口,成果的进一步中试与推广,将给国内同行企业产生一个非常可观的经济增长点。 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对于推动我国人造金刚石超硬超细粉体新材料制备及技术升级将产9 生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将产生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人造金刚石亚微米或纳米粉 体更有着是人造金刚石微粉几倍乃至数十、百倍的功效,人们对其制备研究与应用前景不可 限量。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铁炭微电解处理双甘膦废水技术及装备
项目简介 双甘膦是农药草甘膦的中间体,草甘膦是一种高效、低毒、光谱、安全的除草剂, 具有良好的内吸、传导性能,是目前除草剂产量最大的品种。双甘膦产生的废水不仅量 大且污染负荷高,很难处理。根据本项目利用铁炭微电解方法处理双甘膦生产产生废水, 不仅成本低、以废治废,已开发成套处理装备,处理效果显著,相类似的化工废水处理 可采取类似工艺和装备。 产品性能、指标 采用铁炭微电解为主要工艺处理双甘膦
江苏大学 2021-04-14
天然高Vc超微柿叶茶粉的制作技术
柿叶中富含维生素C(Vc)、多酚、氨基酸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预防贫血、减肥美容等多种功效。我国柿资源丰富,主要食用果实,柿叶一部分加工成柿叶茶代用茶。 该成果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根据柿叶Vc含量的累积和化学变化特性,采用新的制作方法,制作一种高Vc超微柿叶茶粉,使其达到富含维生素C、汤色黄绿、滋味醇和,口感较好的品质要求。该成果制作的超微柿叶茶粉外形为粉状,富含Vc,Vc含量可以达到30-40 mg/g,不仅可以单独冲泡饮用,而且还能作为面包、蛋糕等食品添加辅料,提高食品中Vc含量,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 柿叶是柿树( ( Diospyros kaki L.f.) 的叶子,柿树在我国广泛栽培,云南、广西、湖北、江苏、浙江、河南、河北、陕西等地都有分布。全国柿树分布面积近100万公顷。按亩生产1kg超微粉500元计,亩增收500元,100万公顷可增收增收70亿元,不包括添加柿超微粉产品带来的附加值。 成果完成时间:2015年12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万方数据基础教育微信移动端
万方数据基础教育产品已经实现了少儿数字资源产品在PC端、触摸屏端(触摸屏一体机端、平板电脑端)和手机端的多屏适配,可以与多款硬件相结合。 我们的微信移动端包含的产品主要有:科普视界、少儿数字图书馆、学前教育知识库、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第63届高博会数字化、实训展区揭秘
在“融合·创新·引领:服务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主题下,数字化&实训展区将聚焦教育数字化与产教融合,集结华为、海康威视、希沃、科大讯飞、宇树科技、优必选、天煌、亚龙等行业领军企业,展示智慧教育、虚拟实训、AI课堂等前沿技术,为高校教学改革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5-15
【新华网】聚焦高博会|“新农科·新农人·新担当”——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产教对话论坛举行
在第63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期间,以“新农科·新农人·新担当”为主题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产教对话论坛在长春举办
新华网 2025-05-24
规模化沼气工程沼液、沼渣减量化及资源化利用
沼气工程是一种有效处理有机废弃物的工程技术,尤其是在畜禽粪污处理和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方面效果显著,在国内外得到了大力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向大型化发展以及沼气作为新能源开发利用,我国沼气工程正朝着大型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沼气工程在处理有机废弃物的同时又能够产生清洁能源,处理后的沼液沼渣还可能成为有机肥料。但实际工程中这些废弃物往往不能得到预期的“就地直接利用”,带来很多负面影响:①沼液中含有大量的N、P、K营养元素、生理活性物质(BAC)、数量庞大的微生物菌群以及其它无机离子和极微量的重金属成分等。这些物质成份复杂、含量未知,直接用作肥料灌溉,难以发挥最好的效用,弊大于利;②沼液直接农业利用受季节性影响明显,且由于贮存和运输等原因,没有足够的田地及时消纳,只能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③沼液、沼渣在农田施用时,没有规范性的技术指导,一旦施用量过大,超过土地承载能力和作物利用能力,便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沼液、沼渣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规模化沼气工程产业化推广的瓶颈。本项目围绕规模化沼气工程存在的沼液、沼渣减量及其高附加值利用等问题开展研究,通过系统分析与测定沼液中的主要组分、生理活性物质及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结合沼气工程厌氧发酵液回流工艺和沼液营养物质浓缩与水资源回收技术应用研究,显著减少沼气工程沼液沼渣排放量,有效实现发酵液中营养物质与水资源分离回收;系统考察了沼液作为有机营养液、沼渣作为有机肥和人工基质在农业应用的效果,解决沼液、沼渣的消纳问题,有效提高沼液、沼渣的附加利用价值,对于促进规模化沼气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冬小麦智能化滴管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基于作物生长特性和环境状况等条件,借助新型滴灌系统, 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兑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确保水分养分均匀、准确、 定时定量地供应,达到节水节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增产增收等效果。在山东省首次 提出了完整配套的冬小麦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冬小麦的节水、节 肥、高效、环保的可持续生产,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着。 目前,冬小麦智能化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体系在青岛、烟台、潍坊等推广应用每年 超过了5万亩,实现节水40%-60%,提高劳动效率80%以上,增加产量产量10%-20%。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大豆生物加工与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油料加工和消费国,总量近 1.5 亿吨,在国家食品安全体系中举足轻重。植物油料加工长期以来以压榨法和浸出法制油、碱溶酸沉制蛋白、化学精炼油脂为技术主线,普遍存在:1)加工条件剧烈、能耗高、溶剂残留、环境污染;2)蛋白功能性差、组分高值化利用率低;3)生物精炼连续性差、附加值低等共性关键问题。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 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支持下,历经 13 年持续攻关,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突破植物油料生物解离关键技术为核心、组合发明生物解离产物及油脂的高值化利用成套技术,形成了植物油料全产业链新一代加工技术体系。 项目已获授权发明专利 45 件,申请国际专利(PCT)3 件,出版著作 10 部,发表相关论文 205 篇(SCI/EI106 篇),主持制定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 10 项。项目已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成果一等奖、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14 项。 项目技术主要用于生产有机大豆油脂、大豆蛋白肽以及大豆膳食纤维等产品,项目目前已通过中试实验。项目计划投资预计 2 亿元,建设规模为加工原料豆 20000 吨/年,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为 3.6 亿元人民币。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打破了国外在高端油脂和蛋白产品生产上的技术垄断,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东北农业大学 2021-05-10
节能型智能化半导体照明产品开发及产业化
该项目隶属于“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项目将LED照明与光通信技术等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技术模式,开发了集照明与光通信为一体的LED系统,设计实现了基于照明LED的高速短距离光通信收发单元,LED室内调光调色照明控制器,基于LED照明的光学无线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等,实现了通信质量和照明效果的协同优化。 本项目中的产品均属于典型的节能产品,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具有节能环保、电磁免疫、经济集约等优点,在上海世博会“沪上.生态家”、“航空馆”以及第七届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展览会等展出,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对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科研团队近年来深入的研究半导体照明和通信技术,在半导体照明技术成果应用与产业化、光电信号转换、光通讯设备、高速光发射接收模块开发等相关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并取得突出的成绩,申请了相关的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已获批。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1 72 73
  • ...
  • 264 26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