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化妆品特种功能原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本项目围绕化妆品中常用的特种原料,包括绿色表面活性剂、新型聚合物和各类功能粉体原料,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工作。具体内容:开发了烷基磷酸盐、N-酰基氨基酸盐系列、烷基葡糖苷等多种具有天然来源、绿色温和特点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工业化生产技术。同时开发了与之配套的个人清洁用品配方和产业化技术(洗发水、沐浴露、洁面产品等)以及家居洗涤用品(洗衣液、餐具洗涤剂等),配方技术处于国内较领先水平;开发了包括阳离子聚季铵盐和有机硅衍生物等系列功能聚合物及其在洗发香波中的应用技术;开发了有机硅弹性体、新型防晒剂、彩妆粉体等各类功能粉体原料等,部分产品已实现工业化。
江南大学 2021-04-13
化妆品生物活性物制备与应用技术
本项目旨在发掘天然植物中具有美白、抗皱、保湿、杀菌及防腐等天然活性成分,开发其提取、纯化技术。 另一方面,本项目组与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 院合作,利用发酵法制备具有美白、抗衰老、抗皱、保湿等功效的发酵产物,产品分为直接发酵产物和植物发酵后的提取物。在活性成分先进制备基础上,根据美白、抗衰老、抗皱、防晒、抗污染等理论,对天然活性原料进行协同复配,形成多靶点、多动能集成功效原料组合,并建立化学方法、生物化学方法(细胞水平、动物实验)到人体实验的完整功效评价技术平台,打通从天然原料到实际配方应用的通路。
江南大学 2021-04-13
食品加工中生物毒素控制创新技术与应用
1、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江南大学孙秀兰教授主持的完成的,成功扭转了我国长期以来食品 企业规模化脱毒技术和设备不足的局面,获 2018 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主要创新内容及技术突破: 构建了高效抑制产毒真菌生长并降解毒素的食品级发酵菌株:针对传统发酵 工艺,构建了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降解菌株稻壳固定化技术和生物酶定向脱毒技术,实现毒素形成的源头控制; 建立了毒素降解中间产物潜在毒性传感评价新体系:针对消减过程中毒素毒 性效应变化,构建基于毒性靶点基因、特异性生物蛋白、代谢标志物的细胞微流控和荧光传感技术,实现毒素降解过程中产物潜在毒性及联合毒性效应的高效评价;创制了毒素高效去除与降解一体化技术:针对单一化学降解对组分本身的破坏,构建高频超声、磁分离协同纳米催化降解一体化技术,实现降解过程中毒素产物有效控制。 系统集成工业化生产脱除设备及现场检测装置:集成产毒基因茎环探针、离 子液体介导及端面场效应增强材料,建成工业化“超声+臭氧”毒素稳定去除装置,形成主动干预调控技术策略,实现了产业化推广应用。 
江南大学 2021-04-11
空间变厚齿轮传动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
针对船舶、机器人、航空、航天等装备制造业对齿轮传动精度、效率、功率密度和环境适应性及安装空间的特殊要求,结合传动机械学科前沿,开展空间变厚齿轮传动啮合理论、设计方法和高效精密加工技术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 1)提出了基于公共节圆锥共轭啮合理论和空间变厚齿传动设计方法,实现了啮合区域可控,大大提高了空间变厚齿轮传动承载能力和精度;开发了平行轴、相交轴、交错轴空间变厚齿轮传动线接触控制设计分析软件。 (a) 基于公共齿条线啮合模型 (b)平行轴节圆锥 (c)相交轴节圆锥 (d)交错轴节圆锥 图1公共节圆锥共轭啮合理论 2)提出基于误差与承载变形耦合的变厚齿轮传动啮合性能控制、利用普通齿轮加工机床滚铣/磨削变厚齿轮机床参数调整方法,揭示了设计加工参数对啮合特性影响规律。 图2空间变厚齿轮传动啮合特性分析 3)提出了考虑空间变厚齿轮几何运动学、误差和轮齿弹性变形全周期多点啮合时变接触动力分析、变厚齿轮传动与结构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实现了变工况、变载荷、多误差耦合的空间变厚齿轮传动系统动态特性预估与振动噪声抑制。   (a)系统振动模态 (b)动态啮合力 (c)动态轴-轴承支撑力 图3空间变齿厚传动动力学特性 4)发明了变厚齿平行定轴和少齿差行星动轴精密传动,通过轴向调隙机构,实现零回差传动;开发了传动精度、效率高的平行轴变厚齿系列精密传动装置,用于伺服驱动、卫星定位机构中,传递精度达到国外先进水平,替代了进口。 5)提出了任意夹角空间变厚齿轮传动,开发了系列小夹角船用齿轮传动装置,通过平面相交和空间交错变厚齿轮传动实现倒车和顺车功能,满足了机舱狭小安装空间需求,减少船体吃水深度,降低行驶阻力,打破了德国ZF和美国Twin Disc垄断,填补国内空白,产品性能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实现批量出口。 (a) 系统布置 (b) 传动原理 (c)齿面印痕控制 图4小夹角变厚齿船用齿轮传动装置 本研究成果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空间变厚齿传动领域重要装备及关键技术的垄断和封锁,满足特定使用工况、特殊空间安装方式及高精度、小体积、长寿命、高可靠性齿轮传动的需求,促进了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应用前景,有望成为高性能传动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庆大学 2021-04-11
节能型全自动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集成系统
污水问题是世界生存难题,也是国家淡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污水构成成分复杂,具有区域性、适用性等特点,回收利用方法实施不便;污水杂质含虽波动性较大,难以准确评估污染程度及变化规律,做针对性处理方案较困难;污水处理成本较高,部分污水产出地不具备处理污水的意识和能力。 浙江大学团队首次以“全自动”污水处理为核心设计,立足于解决以工业污水为主的污水问题,实现了各类污水治理的全过程管理。自主研发设计的全自动污水处理装置包含节能供能系统、识别检测系统、核心处理系统、过程监控系统四个子系统。对比其他同类产品,本设备的优势在于结构设计简单、适用范围广、处理效率高、效果显著等。核心处理系统中应用的新型MBR污水处理装置通过科学的工序排列设计以及自主设计的工艺优化,在简化工序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和处理能力。
浙江大学 2023-05-11
蒿鳖养阴软坚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应用
相关专利提出了具有治疗及预防慢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中药组合物(蒿鳖养阴软坚方)及其提取工艺,具有活血软坚散结、养阴凉血、清热利湿解毒的功能,对不同病因(四氯化碳复合因素、BSA、Con A、血吸虫病、乙醇)所致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有确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有体外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可用于多种原因如慢性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和长期饮酒以及化学毒物中毒等所致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天津医科大学 2021-02-01
抗边缘无浆体MSP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抗边缘无浆体MSP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本发明采用大肠杆菌表达的边缘无浆体MSP5蛋白纯化后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经细胞融合,筛选得到一株稳定分泌抗MSP5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微生物保藏号为:CGMCCNo.3205.由该杂交瘤细胞株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能与边缘无浆体MSP5发生反应,同时能与牛边缘无浆体和羊边缘无浆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霉形体,新孢子虫及附红细胞体等不发生反应.本发明单克隆抗体可用于鉴别边缘无浆体和其它相关的病原,为建立一种快速,简易,准确的诊断方法以及在免疫机制研究,免疫功能检测,检测方法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05-04
菌物多样性保护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其在藏区的应用
黏菌常见于森林中阴凉潮湿处,可生长在土壤,腐木,落叶,活体动物,植物及真菌上,广布于自然界中.由于特殊的生活史,黏菌的分类地位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较大争议,先后被归属于菌物界及原生动物界.原生动物分化于真核生物的原始阶段,包括了众多种类丰富且遗传代谢功能复杂的单细胞生物,黏菌作为其中数量最多的原始群体,其形态不仅存在"原始"阶段,也展现了"分化"的差异.同时,在细胞遗传学,生理生化,活性成分开发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价值,常常被用作研究细胞衰老,癌症的模型生物.因此,黏菌作为生物资源,遗传资源,药用资源值得重视和保护.经过多年的菌物学研究与食药用菌产业的推广,李玉院士以菌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菌物资源保护体系的基本功能定位,建立了菌物资源"一区一馆五库"保护体系的运行架构.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对青藏高原的黏菌资源进行了系统采集和"一馆五库"保藏体系的构建,包括标本馆,菌种库,活体库,基因库,化合物库及综合信息库,并依据黏菌特点对菌种库,活体库进行了研究与调整.2012至2018年,依据生态类型与植被分布情况,将西藏林芝地区,昌都地区,那曲地区,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设为主要采集区域,获得黏菌标本近1500份;黏菌基因组DNA近500份;黏菌化合物近60种;记录黏菌综合信息
吉林农业大学 2021-05-04
3-双酰肼二苯脲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结构的3-双酰肼二苯脲衍生物,其中R基团选自苯基衍生物。本发明公开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以及对农业害虫的防治效果,同时公开了这些化合物作为杀虫剂的应用。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近红外反应型双光子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近红外反应型双光子荧光探针,该近红外反应型双光子荧光探针为一种由1,3,3?三甲基?2?亚甲基吲哚啉?罗丹明酰肼与4?吗啉基?1,8?萘酰亚胺?苯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制得的荧光分子。本发明还提供该近红外反应型双光子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近红外反应型双光子荧光探针,发射近红外波段红色荧光,通过汞离子诱导的酰胺基硫脲脱硫?环化反应及1,3,3?三甲基?2?亚甲基吲哚啉?罗丹明内酰胺的开环反应等多步串联反应可灵敏调控其在近红外波段的荧光性能,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生物相容性好,在近红外双光子荧光成像、双光子荧光传感器、生物荧光分析、荧光标记、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3 104 105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