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超能见度实时图像增强处理模块
Ø  成果简介:军事应用中的远距离监视一直是我国边防/海防的重要任务。目前,基于CCD/CMOS的可见光摄像机已在昼间视频监视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目标观察/态势判断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边境和海面经常出现轻雾和中雾天气,能见度较低,影响了可见光视频图像质量。在民用交通中的应用是城市交通管理及港口码头航运管理的视频实时监视系统也已得到广泛应用。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雾/霾天气增多,大大影响了视频图像的质量,因而导致监控质量的下降。通过增加本模块,可以实现实时处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X 射线实时成像与图像处理系统
本系统是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 X 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对工业生产中关键部件实现无损检测。该系统分为动态检测和静态处理两大部分。在动态检测中,系统可以根据图像检测算法,对图像中的缺陷进行实时检测和评判。在静态处理中,系统除了可以进行图像的边缘检测,长度、面积的自动测量,灰度直方图统计等操作外,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根据内置的算法及标准,对缺陷的性质和等级进行自动评定。该系统具有成像质量高、测量精确、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的优点。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3
一种纸币图像识别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纸币图像识别方法,它用训练集中的纸币图像训练分类器,并用所训练的分类器对所获取的待测纸币图像进行币种、面值、面向和版本的识别,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对纸币图像进行预处理;2)取纸币图像中的若干个图像块;3)计算每个图像块的图像特征,组成纸币图像的特征向量,作为训练集中图像或待测图像的各图像块的特征向量;4)利用训练集中的图像的各图像块的特征向量训练分类器;5)将待测图像的各图像块的特征向量输入分类器,对该纸币图像进行识别。本发明方法不需要寻找不同纸币间的局部差异性,只需在纸币图像上提取相应的特征后即可进行后续识别。
浙江大学 2021-01-12
VGA采集卡RGB信号采集VGA图像采集卡VGA视频图像采集卡VGA流媒体采集
产品详细介绍VGA采集卡 KylinesVGA-plus            如果将一台PC机VGA数据在另一台PC上显示以及采集VGA信号,传统的方法是将VGA信号通过视频转换器VGA—VIDEO变成视频信号,再通过视频采集卡在另一台PC机上显示采集。这样VGA信号经过视频转换器变成模拟信号,再通过视频采集卡变成数字信号,在计算机上显示,这种经过数模转换,模数转换后,VGA信号的损失特别大,图像资料很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KylinesVGA-plus这款VGA采集卡,即它在一台显示器上同时显示另外的一台设备的VGA数据,不用再增加额外的设备,使图像质量大幅提高,完全满足这一应用领域客户的需求。KylinesVGA-plus 采集卡是标准PCI接口,它从别的数据源捕捉VGA数据到PC机上,在Windows桌面上用一个随卡所提供的应用程序窗口显示。KylinesVGA-plus 采集卡能将其他1路独立的VGA信号在本PC机上显示和采集,这样你会看到1路VGA信号同时在桌面上显示,不需额外的显示器。KylinesVGA-plus卡支持Windows NT/Windows2000/2003/WindowsXP操作系统,它有更强的兼容性及更快的数据转输速度,它能同任何多屏卡配合使用。       配合KylinesVGA-plus卡以及其它多种多屏图形处理显示产品,保证用户的各种多屏、拼接应用。包括视频墙、监控指挥系统的多媒体显示、工业流程显示、宣传广告显示、在线查询及交互咨询系统等。结合微软WMEncoder或者Real编码器,可以把一路VGA信号编码成WM9,Real,MPEG4等格式,应用到网络直播,录播系统,VOD点播,远程教育培训,视讯会议等系统中。      特性:    *半长PCI适配器   *实时捕捉一路RGB信号   *每路支持至1280*1024 24bit分辨率   *最大捕捉采样速率是实时140MHz    *PCI总线控制器允许捕捉信号发送至系统内存或图形显示内存   *数据以PCI总线、132MB/s带宽传输   *分散集中工作表支持虚拟内存操作   *每通道捕捉图像可按比例放大缩小   *自动同步和视频检测,提供多同步操作   *支持H和V分别同步、复合同步和绿同步    *单台PC机可插多片卡允许多通图像捕捉和同步显示   *可以支持2U和3U的机箱 支持二次开发:有DirectShow SDK和VC SDK
(北京)麒麟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近实时地震震源位置定位方法
成果描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实时地震震源位置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地震发生后,读取最先得到P波到时的三个台站编号和地理坐标,识别P波到时,两两求出到时差,对地震台站的经纬度坐标数据进行投影变换转换成平面直角坐标;对于任意两个台站,画出满足到时差的双曲线,震中靠近先到台站的一支上,三支双曲线两两相交;根据交点坐标构成的三角形,计算三角形重心,该重心的坐标即为震中位置初值;进一步修订震源位置;对观测方程和指标函数进行“减元”处理;求偏导数,直到满足要求为止;将最后计算结果换算成地理坐标,此坐标即为最终结果。本发明通过排除震中方位角和震级估算的误差,提高了地震定位精度和定位速度。市场前景分析:轨道交通、地质灾害工程领域。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技术先进,性价比较高。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0
室内外一体化高精度定位平台
综合利用GNSS、UWB、INS、LiDAR、相机等传感器,通过对顾及GNSS系统偏差的GNSS RTK/INS紧组合定位方法、GNSS/UWB/INS高精度室内外一体化定位方法、GNSS/INS/LiDAR同步定位与构图方法、基于单目视觉SLAM/INS组合定位方法等一系列核心算法的研究,搭建完成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室内外一体化高精度定位平台。该平台由硬件平台和数据处理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平台实现各类传感器的固定、时空基准统一以及原始观测数据采集与解析等功能,数据处理软件实现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组合定位定姿、三维构图等功能。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该平台在室外复杂环境、室内外交互区域以及室内环境下的定位精度可达20cm以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1-05-04
一种近实时地震震源位置定位方法
成果描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震预警系统的实时地震震级估计方法,利用地震矩求出的矩震级,即:检测到信号后每1秒估算出相对应的矩震级,随着时间增长至20s左右得出与实际震级非常接近的估计震级。本发明利用地震矩从而求出的矩震级能有效克服中大型地震(M>6)中出现的震级饱和问题,而且地震矩与地震动中零频时的振幅Ω0有明确联系,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本发明方法具有实时性,检测到信号后每间隔1s均能估算出相对应的矩震级,随着时间增长至20s左右就能得出与实际震级非常接近的估计震级,能有效应用于地震预警系统。市场前景分析:轨道交通、地质灾害工程领域。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技术先进,性价比较高。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0
基于手机的人脸识别和定位的人员监管系统
基于手机的人脸识别和定位的社矫人员监管系统”主要功能:每天可定时和随机方式要求社矫人员上传个人GPS位置信息,同时进行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从而在不需要增加额外的专用硬件设备,仅借助现有的智能手机,便实现对相关社矫人员行踪的实时监管,并有效杜绝监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社矫人员“人机分离”、“冒名打卡”、“照片刷脸”等现象。该系统已与现有社矫系统(蓝信、律兜)无缝对接。无人社矫厅版本已经投入使用。
东南大学 2021-04-10
一种电力通信网故障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通信网故障定位方法,包括:首先预处 理历史告警数据,得到多个重要告警属性,并分配影响因子;建立基 分类器作为子预测模型,分别对历史告警数据进行预测,并将预测准 确率作为基分类器权重;其次,将多个基分类器分为基分类器集合, 估计得到每一组的平均权重和平均影响因子,继而得到每一组的综合 权重,选取综合权重最大值,其所对应的故障类别即为最终预测结果, 至此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利用组合预测模型对现有告警数据进行预测, 得到最终的故障定位预测结果。本发明不仅解决了故障定位技术存在 的准确低、反应慢的问题,同时通过构建的组合预测模型进行故障定 位,显著提高了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大大缩短了故障定位的时间。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光图案的室内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图案的室内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置光图案发射装置;(2)对所述待定位目标的光信号进行检测;(3) 定位所述待定位目标的位置,得到该待定位目标距扇叶旋转轴的距离 ρ,以及该待定位目标相对基准线的偏转角度θ。本发明通过对光图 案发射装置的组成及设置、以及相应的基于光图案的室内定位方法的 测量参数等进行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解决室内定位精度不 高的问题,该室内定位方法可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并且定位目标数 量多,定位范围广;此外,该室内定位方法对定位目标的硬件功能要 求不高,可大大扩展应用范围。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53 5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