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个性化人群营养米制品定制及加工技术
针对我国稻米加工产品结构单一,行业效益微利,产品目标人群细分不明晰,产业链延伸不足等突出问题,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健康中国 2030”战略为目标,聚焦不同阶段、不同人群需求的功能性米制品精准研发。基于米制品基础数据库,结合智能化 AI 等技术,突破不同人群营养复配、食味提升、淀粉缓慢消化及葡萄糖缓释多维控糖、精准回生调控等关键技术,定制开发儿童营养米、孕妇妈妈米、低 GI 米及制品、不同类别米制品(炒饭类、粥米类)专用产品。实现稻米的营养高效利用,推进我国传统米制品行业转型升级。
江南大学 2021-04-13
低成本无污染纺织品物理功能化技术
项目采用现代物理加工技术(磁控沉积)和连续卷绕加工方法生产具有抗静电、防辐射、抑菌、自清洁等复合功能的纺织材料,项目致力于解决传统功能化整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等问题,项目提出使用卷绕式溅射技术,实现功能纳米粒子在纺织材料表面动态沉积,从而实现纺织材料的功能化。 关键技术 项目围绕物理沉积技术的产业化加工技术展开研究并形成科研成果,以卷绕式溅射设备的设计和功能纺织品的结构构建等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攻克了卷绕式纺织材料溅射设备的张力控制、在线监测、温度控制等关键技术,在提高功能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成本消耗。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授权专利:一种以无纺织布为基底制备柔性电路的方法(专利号 :200710023298.8) 项目成熟度 小批量生产阶段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效益分析(资金需求总额 200 万元) 应用情况:江苏菲特滤料有限公司,宿迁神龙家纺有限公司 
江南大学 2021-04-13
针织提花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针织提花装备是针织提花生产的基础和核心。本项目开展之前,我国针织提花装备以机械式和功能简单、精度较低的电磁式为主,高速提花、高密提花、复合提花、立体提花和成形提花等高档提花装备均依赖进口。项目组针对高档针织提花装备的关键和瓶颈问题,联合高校、针织装备和生产企业,形成汇聚工艺、机械、控制、设计和生产为一体的产学研联合创新团队,逐一攻克针织提花装备的技术难题,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针织提花装备和配套设计系统。项目成果为针织提花装备和高端提花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带动了我国针织提花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针织提花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使我国针织提花产业跃居世界第一。 1.主要科技内容: ①针织经编提花装备关键技术, ②针织纬编提花装备关键技术, ③针织横编提花装备关键技术。 2、授权专利情况:围绕高档针织提花装备、针织提花系统和针织提花生产,共申请发明专利 61 件,其中 2 件为国际 PCT,24 项国家发明专利已获授权,申获软件著作权 4 件,发表 SCI 等学术论文 60 余篇。 3、技术经济指标:应用针织提花技术研制的五个系列经编提花装备、四个系列纬编提花装备、三个系列横编提花装备,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其工艺技术先进、控制系统精确、设备运行平稳,整体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4、应用推广及效益:项目成果已在针织装备和生产企业全面推广。应用提花装备生产关键技术,与江苏润源联合研制五大系列高档经编提花装备,累计推广 300 余台;与江苏润山联合研制四大系列高档纬编装备,累计推广 700 余台;与江苏金龙联合研制三大系列高档横编提花装备,累计推广 4000 余台;项目研发的高档针织提花装备市场占有率第一。配套的设计系统和生产技术在国内外150 余家企业推广应用。仅以应用本项目成果的 3 家提花装备生产、6 家提花产品生产做统计,其在 15-16 年,共新增产值 16.32 亿元,新增利润 4.1 亿元。
江南大学 2021-04-13
基于分类学习的图像检索原型系统
本系统采用Core图像数据库51135幅,每幅图像提取纹理与颜色相综合的128维特征值构建特征数据库,采用自行设计的度量距离分类学习算法,在传统的图像检索基础上引入学习机制,系统共分类369个,每一类选取少量有代表性的图像(最多不超过6幅),试验表明,在提供有限的学习样本条件下,能有效提高图像检索的精度。 系统采用两种检索方法进行比较,一种是传统的欧氏距离,另一种是本系统设计的分类距离学习方法,比较两者在图像检索精度上的差异。 该原型系统核心程序在Linux下用C编译实现,图像检索界面由PHP实现,通过Web服务器实现在线检索功能。
东华大学 2021-02-01
新冠病毒肺炎CT图像自动分析系统
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哈尔滨医科大学联合研发“新冠病毒肺炎CT图像自动分析系统”,该系统阅片效率是人工阅片速度的30倍,新冠肺炎相关病变检测准确率基本达到了医生水平,可以定量评估病变范围。 由于新冠肺炎患者肺部CT图像上有较为典型的征象,可以作为新冠肺炎快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重要依据,因此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邬向前教授联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李萍教授,成立哈工大-哈医大联合攻关小组,研发“新冠病毒肺炎CT图像自动分析系统”。联合攻关小组紧急联系中国多家医院,收集177000多张肺部CT图像,其中包括来自新冠肺炎患者的近40000张图像。 联合攻关小组克服了各种困难,经过多天通宵达旦努力工作,仅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初步研发成功可用于诊断评估新冠肺炎的CT图像自动分析系统。该系统可以自动检测CT图片上新冠肺炎相关病变,并估算病变区域在整个肺部的比例,为新冠肺炎患者的筛查和病情评估提供了依据。这些信息,在人工阅片时无法得到。该系统已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部署试用。该系统具有非常优越的性能,其阅片效率差不多是人工阅片速度的30倍,新冠相关病变检测准确率基本达到了医生水平,尤其可以定量的评估病变的范围对临床诊断非常有意义。查看原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0
低分辨人脸图像重建与识别系统
成果简介当前,视频监控得到了迅速发展。视频监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人脸图像分辨率低下。对于低分辨率的人脸图像,需要清晰化目标人的人脸图像和确定监控中目标人的真实身份,这是一个国际性难题。成果应用应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是奥运史上首次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人员身份识别的智能化手段引入其安保工作,是人脸识别技术在华发展的里程碑。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02月25日) 应用于户籍查重湛江市对全市6123812张二代证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共查出12314对重复户口,查出8名网上逃犯。 对我国人脸识别应用呈现爆发性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应用于视频图像侦察清华大学在低分辨率人脸图像重建的新进展:对瞳距大于12像素的人脸图像进行重建,重建像的人脸识别率为:在10万异源数据库中(如二代证数据库),前100名的识别率大于70%在10万同源数据库中,前100名的识别率大于80%
清华大学 2021-04-13
出租汽车违法违章运营行为图像取证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图像数据采集和传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图像数据采集和传输装置,尤其是一种双目立体视觉图像数据采集和传输装 置,包括一块主板,和固定在主板上的左摄像头安装接口、右摄像头安装接口、左数据传输接口、右数 据传输接口、左电源接口、右电源接口,以及两个可拆卸的摄像头。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图像数据采集和 传输,尤其是双目立体视觉图像数据采集和传输过程,通过两个摄像头采集图像数据并通过两个数据传 输接口将数据传输到外接的控制板等硬件设备。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武汉大学 2021-04-14
基于边缘提取的红外图像直方图增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边缘提取的红外图像直方图增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取原始红外图像的 边缘区域,以得到边缘区域图像;统计边缘区域图像中不为零的灰度值,以得到边缘区域的直方图及其 累计直方图;根据所述边缘区域图像的直方图与累计直方图对所述未处理的红外图像进行增强。本发明 的增强方法增强对比度高,图像清晰,视觉效果好。 
武汉大学 2021-04-14
基于单幅图像的三维模型重建
Ø 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和电子游戏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导致对具有高度真实感的三维模型的需求与日俱增。本项目充分利用镜面对称约束,同时利用特征点作为位置约束以及添加透视投影等约束,通过最小化线性约束下的曲面二次目标函数实现曲面重建,最后进行纹理提取,从而获得逼真的三维模型。该技术具有输入信息简单,建模速度快,真实感强等优点,目前已经获得“基于单幅图像的光滑对称曲面重建方法”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9 30 31
  • ...
  • 827 82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