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关于“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23年度指南通过首轮评审的项目填报正式申报书的通知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相关工作要求,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已完成了“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预申报项目首轮评审工作,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反馈了评审结果,依规确定了进入正式申报环节的项目清单,请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按要求填报项目正式申报书(含预算申报)。
科学技术部 2023-07-26
基于光纤电法综合测试技术监测岩石变形与破坏
项目成果/简介:煤层采动过程中围岩变形破坏发育规律及特征技术参数对巷道支护、保护煤柱合理留设及水害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方法基于光纤电法综合测试技术与钻孔结合进行煤层开采围岩破坏特征观测。通过在井下巷道或地面施工并形成不同方位单孔、多孔等观测系统,并在孔中布置分布式传感光缆和电阻率传感单元等形成一套综合测试监测系统,利用相关测试仪器采集与传输应变场、温度场及直流电场等数据,通过分析实时得到的工作面顶、底板监测区域中岩体的应变场、温度场及地电场综合地球物理场参数变化情况,评价探测目标区域采动过程中岩体变形、破坏规律及其破坏高(深)度值。同传统的钻探方法及单一地球物理场勘探相比,综合测试可查明探测剖面内岩层的结构形态,通过多次对比时空演化规律,可获取岩层在采动过程中变形破坏发育规律及特征。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1
生物炭暨秸秆炭化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针对秸秆直接还田难、综合利用率低、焚烧污染严重,土壤碳库匮缺、耕地质量提升乏力等“老、大、难”问题,沈阳农业大学率先提出了“秸秆炭化还田”新理论,确立了“以生物炭为核心,以炭化技术为基础,以生物炭基肥料和生物炭基土壤改良剂为主要发展方向,兼顾能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2005年以来,围绕“生物炭暨秸秆炭化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组先后突破了生物炭规模化制备与农业应用关键技术,构建了全产业链技术体系,推动了成果高效转化,为秸秆间接还田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1. 研发出“半封闭式亚高温缺氧干馏炭化工艺”和“组合式多联产生物质快速炭化设备”,突破了秸秆“低成本、大批量制炭”的产业技术瓶颈。该工艺设备对原料适应能力强、生物炭生产效率高、能耗低,有效解决了农作物秸秆密度低、含水量高、预处理能耗大、炭化效率低等问题。所制备的生物炭含碳量高、孔隙丰富,可广泛用于土壤碳封存、农田温室气体减排、化肥减量增效、耕地质量提升等领域。    2. 开发出生物炭基肥料等系列生物炭基农业投入品,集化肥减量、土壤改良、节本增效等功能于一身,寓土壤改良与土壤利用之中,突破了生物炭规模化田间应用技术瓶颈。综合运用作物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方法,系统揭示了生物炭固碳、改土、保肥、持效、促生作用规律与机制。在此基础上,遵循养分归还学说和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规律,发明了以生物炭为载体生产专用肥料、土壤改良剂、水稻育苗基质的技术与方法,开发出以生物炭基肥料为代表的系列生物炭基农业投入品,能够在不增加农民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实现秸秆间接还田,解决了生物炭直接还田成本高、推广难、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打通了生物炭规模化田间应用“最后一公里”,改变了化学类缓控释肥料只减肥、改土作用不明显、只在当季起作用的局面。    3. 开展了大规模试验示范,构建了“分散制炭、集炭异地深加工”产业模式,实现了成果转化。针对集中处置利用与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分布广、收储运困难之间的矛盾,构建了“分散制炭、集炭异地深加工”产业模式,将产业链中的运输成本降低约 70%;制定了《生物炭基肥料》农业行业标准并首次发布,突破了制约生物炭技术产业化和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    截至 2016 年底,项目技术累计推广 1090.2 万余亩,辐射全国 20 余个省(市、自治区)。其中,2014-2016 年,项目技术推广应用 575 万亩,新增销售额 19665.6万元,新增利润 2359.9 万元,节支增收 42890.9 万元。合计新增经济效益 45250.8万元。
沈阳农业大学 2021-05-04
一种新型旋转机械故障预测与诊断技术
用编码器信号触发数据采集设备采集振动信号,依次分时对复杂传动链的每个轴都进行了2"整数倍采样,从而各个轴数据频谱分析可以得到相应轴的尖锐故障峰,忽略模糊峰值信号,所有轴尖锐频谱峰合成系统故障预测与诊断去混叠频谱,可以实现复杂传动链的精确故障预测与诊断。本发明中的频谱分析,包括但不限于FFT快速FT、阶比谱、倒频谱等常用频谱分析方法。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金属微铸锻铣复合增材超短流程制造技术与装备
本项技术融合3D打印、半固态快锻、柔性机器人3项重大技术,将金属增材-等材-减材合三为一,实现3D打印锻态等轴细晶化、高均匀致密度、高强韧、形状复杂的金属锻件,全面提高金属制件强度、韧性、疲劳寿命及可靠性,解决锻件增材制造世界性难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0
落叶松树皮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
本项目已在内蒙古建立了中试示范生产基地,完成了中试化生产。年处理落叶松树皮量可达20吨,获得原花青素产品约500公斤,带动企业周边经济发展。实施过程中,产生极少环境污染,缓解了因落叶松树皮直接焚烧造成大气污染。 本项目进行了落叶松树皮中原花青素的安全性、稳定性、化妆品功效性评价、化妆品配方应用等4方面的分析。落叶松树皮原花青素可应用于化妆品配方中,具有抗氧化、抑菌、美白、保湿、抑止黑色素、防紫外线等功效;以原花青素做作为天然染色剂对丝绸进行染色处理,其织物耐湿摩擦牢度和耐汗渍牢度均达到3级以上,满足真丝织物对色牢度的要求;且染色后织物的紫外线防护指数达到20左右,具有较好的抗紫外辐射性能,可制成具有特殊功能的防紫外辐射服装。本工艺制得的产品克服了传统产品的一些缺点,具有无毒、无溶剂残留等优势。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5-09
农药悬浮剂(SC)稳定体系构建与集成应用技术
通过对悬浮剂制备、贮存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的研究,确定出 优化了的悬浮剂稳定配方,解决了悬浮剂贮存过程中分层、析水率不合格、奥 氏熟化、结块等问题,并通过系统研究悬浮剂稳定体系构建、探讨悬浮剂稳定 机理、加工工艺及影响因素,集成了悬浮剂的研发应用技术,为农药悬浮剂生 产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提供指导,从而能够应用于农业的病虫草害防治 领域。研究成果在配方筛选方法、稳定体系构建、加工工艺以及药效研究等方 面取得了多项创新,为开发新型环保稳定的悬浮剂产品提供了先进的指导,必青岛农业大学科技成果介绍 2017 -58- 将推动农药悬浮剂的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利用农药悬浮剂稳定体系构建与集 成应用技术开发相应悬浮剂产品,对农药制剂行业的发展以及绿色农业发展具 有重要指导意义。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石油焦化冷焦污水封闭分离成套技术与应用
延迟焦化是我国石油炼制四大关键装置之一,是我国劣质原油和重质原油轻质化与优质化的主要手段之一。自1957年建成我国第一套 10 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以来,冷焦水一直存在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对我国环境造成负面效应,国内外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针对冷焦系统的流量及组成波动剧烈、压力周期性变化、废水与废气交织等多组分多相体系的非稳态特点,首先设计在全密闭下的多级混合降温冷凝-机械梯级分离-快速富集纯化方法集成的冷焦水封闭循环清洁生产工艺。将冷焦热水这种 VOC 气 ( 汽 ) 体-水-焦粉-重油组成的固-液-液-气混合物分离为油、水、焦三部分,并分别再生至回收或循环利用的纯度,实现废水治理与废气治理协同、污染物治理与废弃资源循环利用协调、经济效益与清洁生产结合,总体思路是利用一套集成化的组合机械分离装置,解决冷焦废水、废气污染的两个问题,实现水、重油、焦三种物质分别回收利用。其核心技术为冷焦水密闭循环处理集成技术,多组分多相流体快速强场分离技术、多场耦合分离技术、耦合场梯级分离技术、废水与废气耦合治理技术、低浓度油类废水油快速富集与再生利用技术。以多组分多相流体多场耦合快速微小旋流分离系列技术为核心的冷焦污水封闭循环成套工艺技术,被中国石化专家组鉴定为国内外首创。该技术污油回收回炼率、水再生及循环利用率、石油焦回收利用率达100%,作业区域臭气浓度达到国家有关规定。 本项目属于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技术领域,涉及石油化工清洁生产工艺、化工过程机械和环境保护机械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2-01
基于光纤电法综合测试技术监测岩石变形与破坏
煤层采动过程中围岩变形破坏发育规律及特征技术参数对巷道 支护、保护煤柱合理留设及水害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方法基于光 纤电法综合测试技术与钻孔结合进行煤层开采围岩破坏特征观测。通 过在井下巷道或地面施工并形成不同方位单孔、多孔等观测系统,并 在孔中布置分布式传感光缆和电阻率传感单元等形成一套综合测试 监测系统,利用相关测试仪器采集与传输应变场、温度场及直流电场 等数据,通过分析实时得到的工作面顶、底板监测区域中岩体的应变 场、温度场及地电场综合地球物理场参数变化情况,评价探测目标区 域采动过程中岩体变形、破坏规律及其破坏高(深)度值。同传统的 钻探方法及单一地球物理场勘探相比,综合测试可查明探测剖面内岩 层的结构形态,通过多次对比时空演化规律,可获取岩层在采动过程 中变形破坏发育规律及特征。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30
硫酸铵与氯化钾转化制取硫酸钾技术
一、 项目简介钾是农业必需的肥料,硫酸钾物理性状良好,施用方便,是很好的水溶性无氯钾肥,在世界钾肥总产量中约占5%,特别适用于忌氯作物;同时,也是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在忌氯作物(如烟草、茶树、葡萄、甘蔗、甜菜、西瓜、薯类等)上增施硫酸钾不但产量提高,还能改善品质。本技术以价格低廉的硫酸铵为原料,采用复分解方法由氯化钾转化为附加值高的硫酸钾。二、 项目技术成熟程度本技术为自主开发成果,具有投资少、生产规模受限小等优势。依托本技术,可将含氯的氯化钾转化为无氯的硫酸钾。三、 技术指标硫酸钾产品质量符合GB 20406-2006优等品标准,其中K2O≥50.0%,Cl-≤1.0%;每吨硫酸钾消耗硫酸铵(N≥20.5%)≤0.87吨,氯化钾(K2O≥60.0%)≤0.97吨,蒸汽(≥0.2MPa)0.8吨,联产氯化铵钾:0.8万吨/年,N=22±1%,K2O=5±1%。四、 市场前景钾肥是农业三大肥料之一,对绝大多数作物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随着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对钾肥的需求不断增加。硫酸钾作为经济作物的主要施肥品种,具备很好的发展空间。五、 规模与投资需求投资依据规模而定。六、 生产设备冷却结晶器、离心泵、离心机、水电气配套等。七、 效益分析每吨硫酸钾消耗硫酸铵(N≥20.5%)≤0.87吨,氯化钾(K2O≥60.0%)≤0.97吨,蒸汽(≥0.2MPa)0.8吨。具体效益据产品规模而定。八、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九、 项目具体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项目负责人:袁俊生电   话:022-60204598邮   箱:jsyuan@hebut.edu.cn。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6 157 158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