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北京湘顺
源
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湘顺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美国留学归国人员创建的高新技术企业,坐落于北京中关村德胜科技园区。 公司集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和工程施工为一体的专业从事环境治理的综合性企业。公司专业从事实验室纯水、超纯水系统、实验室污水处理、工业污水处理、实验室废气处理、工业废气处理,及医药、生物技术、化工、食品饮料、电子、涂料、化妆品、功能材料、冶金、电力等行业用纯水/超纯水系统、实验室及工业废水处理/废气净化处理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北京湘顺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新一代、最先进的PINE-TREE“帕恩特”系列纯水/超纯水系统/实验室废水处理/实验室废气净化处理设备以其精美的外观设计,简单的人性化操作,先进的自动化程度,稳定的出水水质,独特的功能特点,专有的生产工艺以及采用美国最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和配件等方面优势,深受广大用户的信赖,广泛应用于科研、高校、环监、产品检验、药检、疾控、畜牧、血站、企业等行业。 公司拥有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丰富的研发经验,强大的技术支持,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注重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提倡质量第一;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工程师队伍,通过良好的销售网络,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前和售后服务。 北京湘顺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诚信、实力和产品质量获得业界的认可。欢迎各界朋友莅临参观、指导和业务洽谈。
北京湘顺源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07
广州
源
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源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2016 年注册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城。由国家“千人计划”创业团队与成功的企业界人士共同筹建,联合海外资深自动化设备开发工程师团队,以创新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及 POCT 系列检测技术,为分级诊疗和精准诊疗、食品安全和动物疾病防控及药物筛选等领域提供完善的应用技术方案及配套产品。 公司核心团队均在 IVD 领域研究及创业十余年,掌握丰富的分子诊断、POCT 检测技术产业化应用及检验检测仪器自动化工程方案。在自动化工程、微精密制造、免疫荧光、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等领域拥有多项自主核心技术,公司成立至今并已经有十余项专利获授权。 公司建有 500 多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和 2000 多平方米的 GMP 车间及设备生产厂房,拥有自动化设备开发平台、SmartTRF 新型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平台及核酸分析技术平台及科研开发服务平台;目前有 9 项设备项目和 50 余项试剂项目在研;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 POCT 临床诊断分析产品,响应深化医改,助力健康中国。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遵循“开放、创新、坚持”的企业文化和“源起创新,健康中国”的公司理念,以“发展员工,成就客户,回报股东,强大国家”为宗旨,从点滴做起,全心全意地为广大用户服务。积极响应国家深化医改政策,为中国患者、食品安全等领域提供更高品质的体外诊断新产品,为助力健康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广州源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2021-11-02
北京天成
源
通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天成源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0月11日,注册资本1030万元,于2017年8月14日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挂牌。本公司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系统集成高科技公司,是教育装备行业中极具竞争力的一家综合性系统集成公司,是优秀的北京市政府采购定点供应商,中共中央政府采购协议供应商,是中国、北京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公司的业务涉及教育、医疗、政府三大领域,依托于信息化、专业教室、数字化校园等优势资源,擅长为客户量身定制整体解决方案。 天成源通与国内外众多知名设备厂商紧密合作,与数百位教育专家保持着密切联系,依靠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对教育行业的精确认识,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事普教行业十多年来,成功案例覆盖了北京95% 以上的重点院校。 天成源通一直致力于为政府教育行业提供专业的整体化解决方案,涉及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综合布线、安防工程、专业教室、演播室、数字化校园等领域。在系统的解决方案设计、项目工程管理实施、新技术合理应用及个性化定制软件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雄厚的系统设计和开发建设的实力。从专业建设入手,配合基础教育院校教育的信息化改革,有针对性的为客户提供教育装备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了一整套涵盖设计、安装、调试、培训、维护一站式服务体系。
北京天成源通科技有限公司
2021-01-15
乳白色 大粒径硅溶胶 50%含量二氧化硅溶液
源
厂发货
大粒径硅溶胶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涂料、建材、电子、陶瓷、橡胶、纸张、纺织、环境保护及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工艺的改进,大粒径硅溶胶的应用范围和潜力将进一步拓展,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支持。
东莞市惠和永晟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2025-03-27
陆
地
生态系统氮、磷限制格局
氮和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两种最为重要的养分元素,在气候变化和CO2浓度上升的背景下,氮、磷养分的供给不足限制了陆地植物的生长及其对大气CO2的吸收能力,成为制约未来陆地碳汇的重要因素。然而,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空间格局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地理科学学部杜恩在副教授与斯坦福大学Rob Jackson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了氮、磷限制评估的理论框架并量化分析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空间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相关结果近日发表在Nature Geoscience。 该研究根据化学计量内稳态假说和最小限制因子定律,推导提出基于叶片氮、磷重吸收效率比值指示氮、磷限制的理论框架,进一步建立全球陆地植物叶片氮、磷重吸收效率数据库和全球养分添加实验数据库,并在上述框架基础上量化评估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空间特征,完成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高分辨率空间制图。 该研究发现,全球自然陆地生态系统(农田、城市和冰川除外)有18%的区域受到较强的氮限制,而43%的区域受到较强的磷限制,其他39%的区域则受氮、磷共同限制或氮、磷任一元素的微弱限制。总体而言,氮限制在在苔原、北方针叶林、温带针叶林、山地草原及灌丛较为普遍,磷限制在热带及亚热带森林、温带阔叶林、沙漠、地中海植被、以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和灌丛较为常见。相关结果增进了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格局的量化认识,为地球系统模式氮、磷限制的模拟提供了基准数据,有望更好地预测气候变暖和CO2浓度上升情景下陆地碳汇的变化。该论文自2月10日在线发表后,已多次被科学媒体网站报道,包括SciGlow、myScience、Science Edition、Phys.org、Technology.org、News Wise、Mirage News、CO2 Coalition等。 杜恩在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斯坦福大学Rob Jackson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其他合作者来自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瑞典隆德大学、荷兰乌特勒支大学、中科院植物所等研究机构。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7328, 41630750 & 31400381)、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61015)、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017-ZY-07)资助。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2-01
矿山废弃
地
煤矸石高效利用综合联用技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东北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对露天矿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山生态修复团队运用综合联用技术治理矿山废弃地,该成果得到阜新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大力推荐,已应用于阜新海州露天矿治理中,取得了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煤矸石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经人工堆积形成煤矸石山,其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大气、土壤和地下水,破坏景观环境,严重影响周边人民生产生活。本项目应用微生物技术促进煤矸石分解和植物生长,利用工业废弃物培肥煤矸石基质。以黑麦草为材料,复合微生物改良剂可有效促进煤矸石分解及养分释放,植物生长良好,产量提高了70%以上;工业废弃物古龙酸母液和活性污泥培肥煤矸石基质,既促进了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又提高了植物产量230%以上。形成了煤矸石微生物改良技术,工业有机废弃物培肥煤矸石技术。已申报发明专利5件,研究成果已应用于阜新海州露天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工作中。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1-05-04
科学合理
地
把握玉米加工业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玉米加工业呈现强劲发展之势,过大的发展规模不仅引发了玉米本身价格的上涨,而且对玉米相关产业发展及国家粮食安全产生了负面效应.为促进玉米加工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应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前提下,对玉米加工业发展投模进行控制,实施玉米加工业向原料优势区域集中的政策;科学合理地确定玉米加工业的产品结构:建立与玉米加工业相适应的玉米种植业结构,实施玉米产业化经营.
吉林农业大学
2021-05-04
陆
地
生态系统氮、磷限制格局
氮和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两种最为重要的养分元素,在气候变化和CO2浓度上升的背景下,氮、磷养分的供给不足限制了陆地植物的生长及其对大气CO2的吸收能力,成为制约未来陆地碳汇的重要因素。然而,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空间格局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地理科学学部杜恩在副教授与斯坦福大学Rob Jackson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了氮、磷限制评估的理论框架并量化分析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空间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相关结果近日发表在Nature Geoscience。 该研究根据化学计量内稳态假说和最小限制因子定律,推导提出基于叶片氮、磷重吸收效率比值指示氮、磷限制的理论框架,进一步建立全球陆地植物叶片氮、磷重吸收效率数据库和全球养分添加实验数据库,并在上述框架基础上量化评估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空间特征,完成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高分辨率空间制图。 该研究发现,全球自然陆地生态系统(农田、城市和冰川除外)有18%的区域受到较强的氮限制,而43%的区域受到较强的磷限制,其他39%的区域则受氮、磷共同限制或氮、磷任一元素的微弱限制。总体而言,氮限制在在苔原、北方针叶林、温带针叶林、山地草原及灌丛较为普遍,磷限制在热带及亚热带森林、温带阔叶林、沙漠、地中海植被、以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和灌丛较为常见。相关结果增进了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格局的量化认识,为地球系统模式氮、磷限制的模拟提供了基准数据,有望更好地预测气候变暖和CO2浓度上升情景下陆地碳汇的变化。该论文自2月10日在线发表后,已多次被科学媒体网站报道,包括SciGlow、myScience、Science Edition、Phys.org、Technology.org、News Wise、Mirage News、CO2 Coalition等。 杜恩在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斯坦福大学Rob Jackson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其他合作者来自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瑞典隆德大学、荷兰乌特勒支大学、中科院植物所等研究机构。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7328, 41630750 & 31400381)、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61015)、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017-ZY-07)资助。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4-10
基于深度回声状态网络的目的
地
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回声状态网络的目的地预测方法,属于轨迹目的地预测技术领域。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地
源热泵空调系统优化设计与模拟分析技术
项目简介近年来,在我国科技部、建设部等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我国许多北方省市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但是,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工作是一个综合技术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如果设计不当,经常出现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更有甚者系统已经报废。导致地源热泵系统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很多,例如在建设初期没有进行充分的浅层地温能测试以及地下换热特性实验、地层岩性取芯分析,完全凭借经验参数设计,忽视了浅层地温能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性;缺乏对建筑冷热负荷的仔细计算,出现“大马拉小车”或者“小马拉大车”现象;缺乏对地源热泵系统长期性能的分析与预测,忽视了浅层地温的堆积效应;工程施工不规范;运行监测调控缺乏等等。因此,实施地源热泵空调供热系统,必须进行严格的技术,包括地下土壤热特性测试、地层岩性取芯分析;建筑冷热负荷的动态模拟计算、地源热泵系统长期性能分析与预测;规范工程施工;建立有效的地下温度场变化特性监测系统等,才能确保地源热泵系统的长期可靠稳定运行,达到预期效果。1)地温能勘查和地下换热特性测试技术河北工业大学成功研制出了基于恒温法的地下换热性能测试装置,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该系统能够获得地下温度场、土壤导热系数以及地下换热特性等重要参数的实测数据,为系统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该装置在天津、河北、山东、安徽等省市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实测数据。2)建筑物冷热负荷的动态模拟技术通过采用目前国际流行的建筑能耗模拟软件,结合建筑围护结构、区域气候、使用特点等特征进行可以充分反映出建筑物冷热负荷的小时变化规律,为地下设计与系统运行策略提供重要的依据。在逐时负荷基础上进行地下设计,可以有效避免设计不匹配现象。3)地温场动态分析与节能预测技术通过基于地下温度场和流体温度变化的系统运行分析,可以为实际地下管群的优化提供具体的指导,从而保证整个埋管系统的合理布局,节省建设成本。该技术先后应用于天津和河北省的国土资源部浅层地温能大调查项目。4)地源热泵地下温度场监测技术通过合理地设置地下温度场测点,可以准确地反映出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浅层地温的堆积效应,这有利于系统的运行节能,保证系统长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目前,河北工业大学已经在天津和河北等地的地源热泵系统工程中,成功设计了大量的地下监测系统,掌握了第一手的系统运行与节能数据,这对于地源热泵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直接指导意义。项目负责人 王华军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5122700298Email:huajunwang@126.com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11
12
13
...
66
6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