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城市地下停车集约化设计与智能停车系统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城市出租车运行监测分析与协同调度系统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城市设计暴雨雨型的推求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设计暴雨雨型的推求方法,首先对场次暴雨进行选样,确定场次暴雨样本;然后将场次暴雨样本按最大降雨量所在的位置分为峰前暴雨样本和峰后暴雨样本;基于峰前暴雨样本与峰后暴雨样本的划分结果计算场次暴雨样本的雨峰系数和峰前暴雨样本降雨量占场次暴雨样本总降雨量的比例,并根据峰前暴雨样本和峰后暴雨样本的时间分布特性,基于 Huff 雨型法分别推求峰前暴雨雨型和峰后暴雨雨型;将峰前暴雨雨型和峰后暴雨雨型进行合并获得城市设计暴雨的雨型;该方法充分考虑了设计暴雨在雨峰前后降雨规律的不一致性,所获得的设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城市景观河初期雨水污染物原位削减装置
本技术的功能是这样实现的:对雨水排放口作一定改造,在雨水口两侧设置雨水滞留小室和溢流堰,使初期雨水流入小室并截留污染物,后期雨水通过溢流堰直接进入水体。雨水滞留小室是一种生物填料床,能有效截留有机污染物并生物降解。本技术的效果是:无机械、电子设备,结构简单,效果可靠,维护方便,可显著去除初期雨水颗粒有机物,适用于控制城市景观河初期雨水污染物的入河量。
扬州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扩张边界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扩张边界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绘制线段地图 (Segment?Map)并提取建成区边界;2)建立固定网格单元;3)求算空间句法形态分析变量,并赋值 给格网;4)计算各网格到建成区边界距离;5)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检验;6)城市扩张边界预测。 本发明方法构建了建成区边界与空间句法形态分析变量间的定量模型,并将上述模型应用于城市扩张边 界预测中,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城市规划决策和城市边界问题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武汉大学 2021-04-14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及雨水资源化利用技术
中试阶段/n该成果涉及一种面源污染治理及屋面径流分流收集利用装置。它包括滤网,管线和集水装置。特征是:所述的凸形滤网连接雨落管,雨落管的末端连接软管,软管的末端连接分流管,分流管位于储水器的中央,溢流管设置在储水器上部外壁上,第一分流阀位于储水器的一侧下方,凸形滤网位于屋檐天沟的落水口,储水器位于凸形滤网的下方,其安装位置与凸形滤网1形成位差。凹形滤网设置在竖管的上端,分流口位于竖管的上部外侧壁上,卡座位于分流口的下方,设置在竖管的内壁上,卡座下方至横管连接处的竖管内设有浮方,其外形为圆柱形,直径略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城市节约用水(节水规划、用水定额编制)技术咨询
成果简介:  近年来,围绕城市节约用水技术咨询,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方面开展了较多工作。先后编制完成《南京市中长期节约用水规划》(2006-2020)、《南京市节约用水十二五规划》、《宿迁市宿豫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2017-2030)等节约用水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江苏省城市生活与公共用水定额》、宿迁市地方标准《宿迁市工业用水定额》等用水定额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城市地下工程自动化安全监控平台
成果简介: 伴随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下工程规模日益扩张。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对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及运营阶段的安全监测提出了较高要求。本项目利用多传感器集成、自动控制、网络通信、GIS等技术,实现了地下工程一体化监测与信息化监管。主要内容包括: 1.移动式地下工程安全监测系统。针对在建地下工程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道路交通护栏的智能化与物联网组网
随着物联网技术与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用于高速公路或城市内普通公路的道路护栏,作为“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通过在护栏上安装低功耗的传感器芯片以及无线信号收发芯片,并配合相关服务器软件,护栏具备了一定的外部事件感知能力、处理能力、无线通信与组网能力,从而实现护栏的智能化。
东南大学 2021-04-10
轨道交通列车整车移动荷载模拟加载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列车整车移动荷载模拟加载方法及装置。多个作动器在轨枕沿轨道方向上方布置,每个作动器顶部连接在反力横梁跨中处,每根反力横梁两端固定在两根反力纵梁上,每根反力纵梁的两端连接在两根支撑柱上,每根支撑柱底部固定在地面上。根据列车-轨道-路基理论模型计算拟合确定在不同车型和不同列车速度的单个扣件系统的受力荷载时程曲线,作为作动器的荷载激励曲线,将钢轨在轨枕正上方处分段为离散独立的分段钢轨,相邻作动器沿列车移动方向以相同时间间隔连续激振,从而实现不同车型在不同速度下列车整车移动荷载的模拟加载。本发明为开展铁路、地铁等轨道交通线下基础设施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便捷的试验加载方法及装置。
浙江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9 30 31
  • ...
  • 45 4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