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光标定位、光标控制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标定位、光标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S1:将显示器等分为预设数量的子区域,各个子区域以不同的频率进行闪烁;S2:接收脑电采集处理设备发送的脑电信号,所述脑电信号为所述脑电采集处理设备对用户注视所述显示器时的脑电信号进行采集后获得的;S3:对所述脑电信号进行处理分析,根据处理分析结果从所述各个子区域中确定第一子区域为所述用户的注视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基于智能负荷的虚拟电池模型的实时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智能负荷的虚拟电池模型的实时控制方法。对一个供电区域的智能负荷按地区进行分群,每个智能负荷群等效为一个虚拟子电池模型,各智能负荷群的调节能力范围等价为虚拟子电池模型的出力调节范围。将整个供电区域内的若干个智能负荷群等效为一个虚拟电池模型,根据虚拟子电池模型的出力调节范围,所有虚拟子电池模型的出力和等价为虚拟电池模型的总出力。考虑电网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电纺丝直写工艺闭环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纺丝直写工艺闭环控制方法,根据实际喷 射时流体的变化,将喷嘴处的液体分成泰勒锥和射流两部分进行控制, 即采用高速相机进行形态检测,并将末端信息直接反馈给控制器,能 够分别对影响射流和泰勒锥最关键的因素基板运动速度和喷射电压进 行调控,从而对电纺丝直写工艺进行闭环控制,取得控制纤维形貌和 直径、从而制备高精度阵列化图案的有益效果。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控制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647806.5)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控制方法,属于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领域。其步骤为:步骤一、获取信息,混合动力汽车启动,动力总成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各智能体电控单元上电初始化,发动机智能体、电动机智能体、蓄电池智能体和变速器智能体获取各自实时状态信息;步骤二、交互信息并初步决策,各智能体交互信息,根据各自ECU预设值做出初步决策;步骤三、系统协调任务,通过多维查表或模糊推理的控制策略,对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基于迭代变时长视觉伺服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变时长迭代的机械臂视觉伺服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以示教的方式获得一系列图片;2)得到当前图片和跟踪图片关系定义图像特征,以图像特征表达了机械臂的运动情况;3)基于机械臂运动学模型和相机模型建立视觉控制系统的相互关系模型,采用迭代前馈加反馈的控制方案;4)机械臂运行过程中出现目标物体不在视觉范围内,则此次迭代终止。本发明不要求在运动过程中目标持续可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机械臂能够精确跟踪目标图像。
浙江大学 2021-04-13
有源钳位反激变换器的自适应同步整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源钳位反激变换器的自适应同步整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包括采样及信号处理电路、以微控制器为核心的控制电路和栅驱动器;控制方法能够实现有源钳位反激变换器副边同步整流管的开启状态、关断过早、关断过晚、恰好关断状态的直接检测,并能够根据检测结果控制同步整流管准确开启以及下一个周期内同步整流管的导通时间。经过数个周期的自适应控制后,同步整流管进入恰好关断状态,避免了有源钳位反激变换器输出波形的振荡、降低了损耗、提升了效率;根据不同状态检测时间段,分时复用微控制器内部的比较器,节省了硬件资源,降低了电路成本和调试难度。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水下作业平台压载水舱进排水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作业平台压载水舱进排水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压载水舱的自动进排水,压载水舱由多个对称分布的子水舱构成,每个子水舱底部安装有一个该通海阀、其舱内布置有至少一个高压气阀、其顶部安装有若干透气阀、压载水舱艏艉的侧壁上还对称安装有深度计,还包括安装在控制舱中驱动阀箱,驱动阀箱与高压气阀、通海阀以及透气阀分别通过信号线连接,在控制舱中还安装有进排水PLC控制器,其对驱动阀箱发出指令,使驱动阀箱控制高压气阀、通海阀以及透气阀以实现压载水舱进排水。本发明还公开了基于状态反馈的多变量模糊解耦控制方法实现对压载水舱进排水的自动控制。本发明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控制准确,操作方便,可靠性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浮桥线型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浮桥线型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岸基控制端和数个浮船控制端,岸基控制端设置于河岸,岸基控制端包括摄像头、图像采集卡和工业计算机,浮船控制端分别设置于各个浮船上且位于同侧,浮船控制端包括位于浮船上的标靶、环境数据采集单元和用于驱动浮船移动的驱动单元,摄像头用于监控并捕捉数个浮船上的标靶图像,并由图像采集卡将图像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给工业计算机,工业计算机用于分析图像并判断浮桥线型偏差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环境数据采集单元采集信息,工业计算机分析后控制驱动单元驱动浮船移动调节。本发明实现了浮桥线型的自动监控与调整,提高调整效率和准确性,增强浮桥稳定性和安全性。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于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核准备案。属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学院坐落于风景优美的武汉市东湖之滨,坐拥湖光山色,尽享武汉著名景点“东湖绿道”秀丽风光。校园北邻武汉火车站,高铁、地铁、公交全方位覆盖,出行尤为便利。校园占地面积860余亩,建成包括教学楼、运动场、图书馆、体育馆、实验楼、各类实验室、标准学生公寓、教工宿舍、食堂、超市等完备的教学生活设施,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7000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0万余册,电子图书61余万册。学院还建有千兆校园宽带网络、广播电台、英语教学专用无线广播台等。 足球场绿色长廊教学楼足球场绿色长廊 学院目前设有本科专业33个,专科专业13个,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医学、艺术等八大学科门类,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13000余人。 武汉科技大学全面负责学院的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管理层和骨干教师主要由武汉科技大学选派。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任教师近700人,其中副高以上教师近300人。同时聘请了300余名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211”高校的兼职教师。学院坚持开放性办学,与英、美、法、日、韩、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十多所高校建立长期的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常年聘用外籍教师8人,选送到海外学习深造和实习实训的学生已有1000多人。 860 亩 校园占地面积 50 万平方 学院建筑面积 7000 万元 教学仪器设备 110 万册 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 61 万册 图书馆馆藏电子图书 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规定的学分,颁发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本科、专科毕业证书。本科毕业生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学士学位证书。同时,学院积极开展专升本教学,为专科学生提供便捷可靠的学历提升通道。 学院办学16年来,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累计有数百名学生在全国和湖北省大学生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得特等奖、一、二、三等奖;2006年学院获得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2011年学院获得湖北省第八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一等奖、全国第十二届挑战杯二等奖;还有一大批学生在国家级计算机信息和设计大赛中获奖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以及学士学位授予率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学院非常重视就业工作,在长、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武汉“8+1”城市圈建立了一大批实习就业基地,同时还与武汉铁路局、中国十五冶、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三一重工、中天钢铁集团等大型企业以及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省人民医院、中南医院、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等40余所三甲医院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学院根据企业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历年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学院鼓励学生多方向发展,考研、考公务员比例在同类院校中一直居于前列,为有志考研深造和考公务员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复习备考条件。每届毕业生有数百人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先后有数百名优秀毕业生被中央机关和其他各级政府机关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学院2002年创立以来,秉承“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争创一流”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得到社会好评,获得多项殊荣:“中国示范独立学院”、“中国独立院校综合实力排名十强学校”、“中国独立学院毕业生最具创新能力样本院校”、“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据中国校友网公布的《中国独立学院综合实力排行》,我院2012、2013、2014、2015连续4年排第8位,2017年排第5位,保持在“全国一流独立学院”行列。2015年人民网公布的《中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100强》,我院在全国400多所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中排第58位,稳居全国民办高校第一方阵。 日、韩、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十多所高校建立长期的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常年聘用外籍教师8人,选送到海外学习深造和实习实训的学生已有1000多人。 学院地处武汉东湖风景旅游区落雁岛,常年绿树成荫,四季鲜花争艳,环境优雅,气候宜人,实为读书陶冶情操之胜地。校园学风良好,学子争相好学;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青春风采洋溢,实为培养人才之殿堂。新生入学如同一群雏雁来到落雁岛,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逐渐羽翼丰满,成为强壮的鸿雁,展翅高飞,奔向远方。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2021-02-01
城市生活垃圾的热解处理设备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垃圾 的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严重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采用的处理方法多为:填埋处理、堆肥、焚烧与热解。综 合环境、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效益考虑,卫生填埋法工艺简单但占用大量土地, 而且周围环境恶劣,对复原土地的使用和填埋后可能的污染问题也值得推敲。堆 肥法只能处理垃圾中的有机质,垃圾必须经过分拣,肥料可以肥田植树,美化环 境。焚烧法处理垃圾速度快,无害化减量化彻底,但其排放污染情况严重,对人 类健康构成威胁。热解法可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方便生活,具有广泛前途,但 对垃圾热值的要求较高。 天津大学在天津市科委的支持下,研制的新型城市生活垃圾热解处理装置填 补了国内空白,国际上也刚刚开始研究。在长期实验的基础上开发出第三代垃圾 热解处理装置。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热解法也称为裂解法,是把有机废弃物在无氧或贫氧条件下加热 600~900℃, 用热能使化合物的化合键断裂,由大分子量的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量的可燃气体、 液体燃料和焦碳的过程。垃圾的热解处理是利用其中有机废物成分的热不稳定性, 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加热,使之在高温下分解,最终成为可燃气、液态焦油和 少量炭状残余物形式的过程。这是一种清洁的处理方法,且减量化程度高。这种 技术与焚烧法相比温度较低,无明火燃烧过程,重金属等大都保持原状在残渣之 中,可回收大量的热能。尤其是此种方式具有二恶英产生的逆条件,较好的解决了 垃圾焚烧技术的最大难题。 天津大学研制的新型垃圾热解资源化处理技术,其装置采用固定床炉型, 属 151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于上吸式热解制气。供给一定量的空气和水进入反应器,使废物部分自燃,生成热 量将支持热解反应。在垃圾热值足够高时,整个过程可以自动连续运行而无须外 界热量供应。工艺将氧化、还原、裂解及相关技术有机结合,垃圾依次经过干燥 层、干馏层、还原层和氧化层,与气体在逆向运动中进行充分热交换,在不增加烘 干设备和前分选处理设备的情况下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将有机废物在较高温 度下转变为气体燃料,热值接近城市煤气热值,经净化回收装置可加以利用。剩余 物仅为 5 %~8 %的无机灰。900 ℃ 的最高处理温度可基本消灭任何病菌,达到 无害化的处理效果。 成果水平及主要技术指标: 针对不同生活垃圾日处理量可定制不同处理能力的装置设备,以日处理量 15 吨生活垃圾的热解处理设备为例: 1.垃圾热解处理装置每日处理 15 吨生活垃圾,可产生约 2500~3000 立方米 可燃气(前期的试验已经获得此数据),热值约 2000 大卡/立方米(已经检验部 门验证); 2.垃圾处理后产生 5-8%左右体积的固体无机物,拟用做为小区花草的养殖 土; 3. 垃圾处理过程产生的二恶英低于国际最低标准 0.1ng TEQ/m3,我国制定 的标准是 1.0 ng TEQ/m3。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以 15 吨装置为例,设备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分析指标: 1.15 吨装置的全年生活垃圾处理量为 5,000 吨(按 330 天计算),可获得 825,000m3 的可燃气,折合人民币 40 多万元(按 0.5 元/m3 计); 2.全年 5,000 吨垃圾就地处理可节省运输车辆 6,000 台次/年,节省交通费 用约 30 万元(按 50 元/台车计); 3.全年节省垃圾处理费用 15 万元(按 30 元/吨垃圾计)。 每年总计产生经济效益约 85 万元。 主要设备:设备本体、控制系统、垃圾存储仓、垃圾上料系统及相应的附属 设备等; 152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153 主要原材料及来源:金属、自控; 设备投资:每台 15 吨垃圾处理量的设备约计价格 100 万元; 总投资:总计消耗费用约 116 万元,估计两年运行即可收回成本。 合作方式及条件:技术转让
天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2 23 24
  • ...
  • 745 74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