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模式、堵点与突破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破解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现象的关键抓手。科技创新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凑,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顺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培育。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5-02-17
新型高分子纳滤膜技术在农村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本项目拟通过建立复合纳滤膜多层结构的协同设计方法,丰富复合纳滤膜制备的理论基础,提升纳滤膜的分离性能,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纳滤膜制备技术,并实现规模化生产,促进纳滤膜分离技术的广泛应用。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晶闸管与组件规模化串联成组机制及其均衡方法
高压大容量换流阀已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之一。针对直流换流阀晶闸管与组件规模化串联的瞬态电压均衡问题,提出了多导体系统部分电容提取的快速多极子边界元计算方法以及非静电独立系统中部分电容网络的集成等效方法,揭示了端子电容的等效机制;提出了基于集总元件与寄生参数互联网络的换流阀多尺度宽频域等效电路模型,揭示了换流阀关键零部件及屏蔽系统部分电容对换流阀瞬态电压分布的影响机制及规律;提出了晶闸管与组件规模化串联的电压均衡控制方法,在陡波冲击电压作用下换流阀内部电压不均衡度低于5%。参与我国自主研制的±800kV直流换流阀,截止2015年已签订合同35.27亿元,近三年新增销售收入17.43亿元,利润7.39亿元,并已出口巴西。参与研究的成果“±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华北电力大学作为项目主要完成单位排名第3,崔翔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排名第4。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2-01
先进高折射高色散透明陶瓷的研发与产业化
项目成果/简介:《先进高折射高色散透明陶瓷的研发与产业化》,现阶段成熟产品为:微晶/多晶蓝宝石陶瓷材料,主要用于高档珠宝和饰品行业,其基本特点包括折射率n≥1.76,硬度≥9,半透明或微透明,外观色泽类似翡翠和玉,可耐1200℃高温而无损。在天然翡翠等玉石资源日趋枯竭,价格不断上扬的背景下,这种以蓝宝石材料为基通过高温工艺制备而成的新型珠宝材料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透明陶瓷是现代无机材料发展的最前沿领域,通常用于激光光学、发光材料等方面,如何将原本不透明的陶瓷透明化,是技术难点,目前国外尚未有将透明陶瓷反向微透明化用作珠宝饰品行业的报道,原因在于只有东方才有独特的朦胧审美观和玉文化,因此本项目处于较为领先的阶段。应用范围:产品已经可以量产销售,期望能有VC或PE等产业化资金介入,实现股权融资。期望投资金额在3000万人民币左右。项目阶段:批量生产效益分析:本项目的技术难点和亮点在于,如何将完全透明的单晶蓝宝石转变为微晶/多晶蓝宝石材料,形成似透非透的类似于翡翠和玉的半透明效果,同时大幅度降低单位重量成本,本项目通过特殊的高温工艺实现了这一点,并通过各种添加元素实现了材料的彩色化。目前项目技术已经成熟,可以直接进入量产销售阶段。
同济大学 2021-04-10
先进高折射高色散透明陶瓷的研发与产业化
《先进高折射高色散透明陶瓷的研发与产业化》,现阶段成熟产品为:微晶/多晶蓝宝石陶瓷材料,主要用于高档珠宝和饰品行业,其基本特点包括折射率n≥1.76,硬度≥9,半透明或微透明,外观色泽类似翡翠和玉,可耐1200℃高温而无损。在天然翡翠等玉石资源日趋枯竭,价格不断上扬的背景下,这种以蓝宝石材料为基通过高温工艺制备而成的新型珠宝材料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透明陶瓷是现代无机材料发展的最前沿领域,通常用于激光光学、发光材料等方面,如何将原本不透明的陶瓷透明化,是技术难点,目前国外尚未有将透明陶瓷反向微透明化用作珠宝饰品行业的报道,原因在于只有东方才有独特的朦胧审美观和玉文化,因此本项目处于较为领先的阶段。
同济大学 2021-02-01
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
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是远海岛礁大规模高效吹填造陆的国之重器,是南海资源开发、一带一路港口建设等国家战略任务和重大工程的紧迫需求。绞吸疏浚装备具有同步完成海底岩土快速挖掘和长距离管道连续输送的可靠作业能力,需要作业定位、岩土挖掘、物料输送和疏浚监控四大系统的高度集成,其核心技术长期被欧洲垄断并严格封锁。项目组围绕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历经15年产学研用攻关取得如下创新成果:     一、多自由度顺应式重载精确定位技术:针对漂浮作业装备高效稳定定位的挑战,提出主体、挖掘、定位等系统的多体耦合动力学分析方法,揭示了海洋环境与疏浚作业载荷的复合作用机理,发明了多自由度顺应式重载钢桩台车定位系统,保障了恶劣海洋环境中“定得稳”的疏浚作业要求,使得作业抗风等级从6级提高到9级,南海作业窗口期从约120天增加到约180天。     二、多参数自适应重型大挖深挖掘技术:针对海底坚硬岩石快速挖掘的挑战,提出大挖深倾斜弹性结构超长轴系设计方法,解决了机构运动和岩石挖掘的强冲击载荷导致系统失效的难题,研制出特种重型挖岩绞刀、超长轴驱动装置及多参数自适应控制技术,实现了36米水深下快速挖掘单轴抗压强度超过60MPa的坚硬岩石,满足了国家重大工程“挖得快”的需求。     三、多介质高浓度长距离连续输送技术:针对大颗粒物料高浓度长距离连续输送的挑战,提出多级颗粒混合流态分析技术,攻克了扭曲叶片型叶轮和对数螺旋线泵壳内流道设计难题,研制出高效输送大颗粒物料的系列疏浚泵和驱动装置,实现“排得远”的强大能力,将高浓度管道连续输送距离由6公里提高至15公里。     四、多系统集成优化总体设计技术和装备研制:针对各类型疏浚工程的不同需求,攻克了多系统集成总体设计、多工况功率平衡动力配置、装备综合控制与信息化管理等关键技术,构建了大型绞吸疏浚装备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研制出电轴、变频等五大类56座绞吸疏浚装备,形成“系列化”产品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     本项目授权发明专利34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33项,制修订国家标准5项,发表论文112篇,构建了我国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的完整体系,研制的“新海旭”、“天鲸号”、“天麒号”等装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不断创造中国记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会认为:“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在总体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获奖等级: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     完成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长江航道局、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江苏科技大学、江苏海新船务重工有限公司
武汉理工大学 2021-02-01
三维摄像与识别一体化智能终端
团队目前主要产品有:‍(1)三维彩色测量系统:基于光栅投影的三维测量技术,获取被测物体的三维彩色信息。可以用于工业级高精度测量,电影、游戏等行业中的人物、场景建模。(2)三维快速测量系统:可实现快速测量,获取物体三维动态数据,适用于工业有限元分析、动画人物动作捕捉等应用。系统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三维微小测量系统:利用远心镜头获取微小物体的三维点云数据。可用于工业微小器件尺寸、材料形变测量、三维指纹识别、三维生物特征识别领域。(4)(门禁/闸机)三维安检人脸识别系统:将三维快速测量系统与自主开发的三维人脸识别软件有机结合,集自动人脸检测、自适应调光、三维测量与识别、身份认证为一体,构成可实时进行三维人脸测量与识别的自动化系统(门禁,闸机为应用场景之一)。
东南大学 2021-04-11
落叶松树皮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
本项目已在内蒙古建立了中试示范生产基地,完成了中试化生产。年处理落叶松树皮量可达20吨,获得原花青素产品约500公斤,带动企业周边经济发展。实施过程中,产生极少环境污染,缓解了因落叶松树皮直接焚烧造成大气污染。 本项目进行了落叶松树皮中原花青素的安全性、稳定性、化妆品功效性评价、化妆品配方应用等4方面的分析。落叶松树皮原花青素可应用于化妆品配方中,具有抗氧化、抑菌、美白、保湿、抑止黑色素、防紫外线等功效;以原花青素做作为天然染色剂对丝绸进行染色处理,其织物耐湿摩擦牢度和耐汗渍牢度均达到3级以上,满足真丝织物对色牢度的要求;且染色后织物的紫外线防护指数达到20左右,具有较好的抗紫外辐射性能,可制成具有特殊功能的防紫外辐射服装。本工艺制得的产品克服了传统产品的一些缺点,具有无毒、无溶剂残留等优势。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5-09
新型甜米酒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已有样品/n新型甜米酒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成果简介:该成果明确了甜米酒中小分子糖类组成、有机酸组成、氨基酸组成,分析了甜米酒的滋味特征和气味特征,分离并鉴定了传统孝感酒曲中的优势发酵菌株米根霉和根霉。采用杂粮和糯米复配开发了富含花青素的杂粮甜米酒及其清汁饮料、甜米酒果冻系列产品以及即食酒醪糟羹产品,实现了孝感米酒产品的延伸。该项成果为甜米酒优质原料品种筛选和安全高效、专业、标准化生产。  应用前景:该成果科可用于优质糯稻无公害生产和糯米深加工。年产甜米酒液态产品0.5万吨/年,甜米酒固体产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循环利用模式与适宜技术体系
【项目简介】本项目在循环经济理念的引导下,围绕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深加工过程产生的不同类型废弃物及副产物等开展基础性工作与再生利用研究,先后开展了银杏、黄蜀葵、芡、丹参、菊、当归、苦豆子、桑等20余种药材的非药用部位;丹参、甘草、黄芪、银杏叶、五味子、黄精、牛膝等10余个大宗品种的配方颗粒废弃药渣;黄葵胶囊、生脉注射液、桂枝茯苓胶囊、热毒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生产过程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研究与实践。 【创新要点】项目率先提出并构建了非药用部位多途径多层次利用、固体废弃物有效处置和转化利用以及液体废弃物精细利用等三类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策略与模式;围绕药材生产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中药制药等药材深加工过程产生的巨量固液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创建了生物转化、化学转化和物理转化等适宜的方法技术体系;有效地进行了创新性实践和推广应用,形成了一批循环利用成果,包括医药中间体原料和标准物、中兽药及生物农药原料、发酵转化生物肥和饲料添加剂、多类型生物炭、复合纤维素酶、纤维板等复合板材等,有效挖掘和提升了中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价值,有力促进和提升了资源产业化深加工过程中资源性产品的品质及其原料和产品的质量标准等。 【获奖情况】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推广应用前景】创新成果在20余家药材生产加工及中药制药等深加工企业进行推广示范应用,并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以及社会呼吁等途径,有利推动了行业循环利用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升及适宜方法技术的转化应用和辐射效应,引起了全社会和行业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产生了积极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为我国中药农业、中药工业生产过程推行资源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为逐步推进和实现中药资源循环经济及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进展情况】已获发明专利10余项,建立企业技术标准20余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9 30 31
  • ...
  • 519 52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