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不孕不育症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在育龄期约有8%的夫妇因各种不同原因不能生育。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工业污染、大气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孕不育症的发病率将逐年继续增高,每年约新增200万对患不孕症的夫妇。这已经成为关系到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定的社会问题,也是全世界各界关注的一个主要的医学热点。1978年,世界首例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 & embryo transfer, IVF-ET,试管婴儿)的成功掀开了人类治疗不孕症的新纪元,此后又以IVF-ET为基础开发了多项衍生技术[如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胚胎种植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PGD)、胞浆置换等]。目前辅助生育技术已成为治疗不孕症的主要手段之一。自1993年起,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李尚为教授带领项目组成员即开始进行胚胎着床和卵泡发育调控因素的基础研究,于1994年在著名杂志Endocrine Journal上发表论著2篇。1997年5月我院辅助生育技术正式应用于临床, 1997年获得四川省首例试管婴儿成功,1999年获得西南首例绝经妇女的赠卵试管婴儿成功,2002年获得四川省首例囊胚培养移植、首例胚胎冷冻及解冻移植、首例睾丸活检+ICSI、首例宫内减胎术成功。2002年率先在四川省开展胚胎种植前遗传学诊断(PGD)的临床应用, 并获得一例妊娠流产。2003年又率先开展激光打孔辅助胚胎孵化技术,填补了四川省在该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成为国内第一批、四川省首家获得卫生部IVF和ICSI准入的生殖医学中心。同时,本项目在以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降低副作用和并发症发生为主要目的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临床各种相关方案和实验室的培养方法,并从基础研究方面探讨卵泡发育、胚胎着床的部分调节机制(免疫相关因素和生长因子等);对进行IVF-ET的患者夫妇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探讨女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对IVF妊娠结局的影响和心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改善。使辅助生殖技术更能安全有效地为广大不孕症患者服务,从而更好地解决了四川省甚至西部地区不孕症的诊治工作,并带动四川省及西部地区生殖医学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的发展,为地方辅助生殖技术及其相关医学学科的发展搭建一个研究平台。目前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至2007年,中心已完成近4000例的IVF及其各项衍生技术的临床治疗工作,临床妊娠率已由最初的25%上升到2007年的38.65%。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45篇,其中Medline收录9篇,SCI收录2篇,课题组发表论文共被引用102次,举办国际研讨会1次(2007年9月主办、国际绝育与生育协会协办“卵巢功能保护与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研讨会”),在全国首次提出“辅助生殖技术安全性”论题。2005年协助四川省卫生厅举办了四川省ART技术和管理学习班,为四川省ART技术的规范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持。参编书籍6本,培养博士生11名,硕士研究生15名。
四川大学 2016-04-29
一种沙门氏菌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化学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沙门氏菌培养装置,包括圆形皿底,皿底的周边向上延伸设置为皿壁,皿底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的中心柱,环中心柱的周边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凹槽A,皿壁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凹槽B,凹槽B和凹槽A均竖向设置且位置一一对应,相对的凹槽B和凹槽A内活动插接有隔板;皿壁的外侧壁上从上到下开设有若干环形凹槽C,凹槽C内转动设置有标识环,标识环上螺纹连接有标识柱,标识柱与凹槽C相配合,皿壁的底部设置有皿盖,皿盖的侧壁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螺纹连接有锁定柱。本实用新型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培养基编号不好辨别、隔离不稳定以及盖子打开和良好固定不能兼顾的问题。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制作斜面培养基的可调式支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制作斜面培养基的可调式支架,包括底板以及垂直设置在底板上的支撑座、限位板和支撑板,底板上还设置有滑轨,限位板和支撑板可沿所述滑轨左右滑动;支撑座上设置有支撑凹槽,限位板上设置有限位通孔,支撑板上设置有卡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左右滑动支撑板改变试管的倾斜角度,并通过滑动限位板实现限位,达到一架多用的目的,有效保证了培养基在制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且支撑板的高度可设计成高度可调的形式,进一步扩宽应用范围;另外在底板上设置有刻度线、凸板上设置标示卡,方便实验人员进行记录和观察,操作方便,结构设计简单,保证了实验的稳定性,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微生物培养罐装置
一种微生物培养罐装置,属于生物发酵设备,解决现有培养罐装置存在的 pH 值控制不均的问题,以优化中和剂添加方式、提高发酵生产效率。本发明包括培养罐、中和剂储罐、循环泵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培养罐包括罐体、多个搅拌器及中和剂分布器,罐体顶部具有进气管、出气管、进料管和呼吸器,罐体底部具有排料管,所述多个搅拌器在罐体内部沿罐体中轴线分布,多个中和剂分布器在罐体内部沿罐体中轴线分布,且与所述多个搅拌器交叉间隔排列,各中和剂分布器为由不锈钢管构成的闭合圆圈,圆圈底面具有均匀分布的小孔。本发明容易制造、使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栽培毛木耳的培养料及制备技术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栽培毛木耳的培养料配方及制备方法,它由苎麻麻骨、棉籽壳、麸皮、石膏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其步骤:A、装袋灭菌,将培养料组分按比例混匀,添加水量,搅拌,进行分装、封口,冷却至室温;B、接种培养,在接种室超净工作台上用制备好的栽培毛木耳的培养料进行接种培养,将接种好的菌袋放入培养室培养架上,进行暗培养,培养期间保持温度,每天通风,处理染菌的菌棒,喷洒灭虫剂及消毒液;C、出耳管理,整个出耳期要加强保湿,通风,出耳期间采取悬挂式培养管理模式。配方合理,操作方便。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栽培效果显著,生长周期非常短,适合广泛种植苎麻的地区的菇农进行栽培种植。 市场预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应与生产价值,适合广泛种植苎麻的地区的菇农进行栽培种植。 转化条件:场地:适合居住在麻园密集区的菇农进行栽培种植。 成果完成时间:2015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250HL恒温恒湿培养箱
恒温恒湿培养箱具有温度和湿度双重调节系统、可对培养箱内温度及湿度进行控制。是植物、生物、微生物、遗传、病毒、医学、环保等科研,教育部门不可缺少的实验室设备,广泛用于低温恒温试验、培养试验、环境试验等等。 主要特点有: 1.温度、湿度采用微电脑自动控制,精度高;触摸按键,操作简单;数据LED数字显示,直观、准确。 2.外壳采用优质碳素钢板制造并喷塑,内胆为不锈钢结构,洁净度高。 3.隔热材料采用聚胺脂发泡塑料。 4.工作室内具有照明装置,采用中空玻璃门,观察方便。 5.独创送风系统,使温度更均匀。 6.为保护保护制冷压缩机,控制线路设计有断电保护和延时功能。 技术参数: 1、规格型号:250HL 2、容 积:250L 3、电 源:交流220V±10% 50Hz±2% 4、工作时间:连续 5、温控范围:5~50℃(LED数显控温) 6、控温精度:±1℃ 7、湿度范围:45-90%RH 8、控湿精度:±5%RH 8、工作环境温度:0~40℃ 9、工作环境相对湿度:85%以下
江苏金怡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2021-02-01
交叉学科创新人才联合培养计划
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研课新学合作立项,共同建设了由各学科的领衔教授设计并开发了200余门适合中国高校课程建设需求的课程体系。主要由以下三大板块组成: 1、高水平示范性国际公共选修课程:随着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工程专业的不断变化,国际顶尖高校的本科教育通识课程基于完全学分制的不断发展,例如艺术、计算机、心理学等现代产业方向的热门学科也已经被普遍纳入新型通识课程体系,积累了一批极受欢迎的高水平新型通识课程。为更好的帮助中国高校实现世界一流高校的建设目标,研课新学通过NEOSCHOOL虚拟教室系统为中国高校原版引入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学习、斯坦福大学商业分析和南加州大学好莱坞电影鉴赏等21所世界顶尖高校的新型本科新型通识课程并由其终身教授亲自授课。2、前沿交叉学科研究型课程:随着全球科研和学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逐步发布了“新工科”“新医科”等新型复合专业建设的要求,新型前沿学科的必修课程建设更加重视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研课新学针对学校前沿学科提供国际顶尖高校学者的研究型学习课程以满足学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诉求,作为必修课体系的有益补充。前沿交叉学科研究型课程由世界顶尖学者亲自任教并指导学生论文。3、科研人员学术交流与科研指导课程:此项目面向高校师生,针对科研课题,科研任务与相关领域的外方专家开展学术交流研讨,提升我国高校科研人员论文质量与发表成果等级。外方专家由海外顶尖综合性大学的研究型教授担任,并在相关研究领域国际期刊任主编及编审职务。为我国高校科研人员提供科研指导课程,并由国际期刊编审和国际相关领域学科领头人针对在研课题进行答辩指导。
武汉研课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22-07-08
【高教前沿】赵云山:坚持守正创新,勇于探索实践,人工智能助力新医科人才培养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中国教育在线推出《高教前沿》系列访谈栏目,汇聚独家视角,分享真知灼见。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12-17
专家报告荟萃㉘ | 重庆大学副校长卢义玉:重庆大学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重庆大学,自1929年成立以来,历经沧桑,始终站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前列。我们是中国高校中唯一一个自建校以来没有更换过校址和校名的大学,这既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坚守。近年来,重庆大学在“211工程”、“985工程”以及“双一流”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始终保持在中国高校的第一方阵。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2-18
仿细胞膜人工肺高端产品
完成团队简介:团队负责人宫永宽教授,日本佐贺大学博士、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博士后、美国西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访问教授;现任西北大学材料科学新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西安市仿生生物材料与器件工程实验室主任。研究团队包括教授3人,副高职称6人,博士后及博、硕士研究生30人。 成果内容:国产人工肺产品,用仿细胞膜结构聚合物溶液涂覆改性处理后即可得到仿细胞膜人工肺(高端产品)。改性技术及产品主要性能指标国际领先,可能降低心肺手术的短期死亡率及加快术后恢复时间。相关研究连续获得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取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关键技术通过陕西省技术成果鉴定,发明的仿细胞膜结构聚合物涂层的构建及调控技术国际领先。 成果优势及用途:对人工肺、血液透析器、血管支架等进行改性,可获得国际领先的性能指标。对国产人工肺涂覆改性处理后,蛋白质吸附减少90%,血小板粘附减少96%,凝血及补体激活均减少80%以上。 成果成熟度:仿细胞膜人工肺高端产品可小批量生产,已经完成动物实验。 预期成果收益:获得国家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约需投入2000万元(占40%)。若以建10000套/年规模的装置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约2000元/套,销售收入6000元/套人工肺,净利润约为4000万元/年,投产后约8个月可收回成本。 成果知识产权情况 专利号 专利名称 专利状态 知识产权权属 ZL200610105049.9 仿细胞膜结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授权 独占 ZL200910219143.0 一种仿细胞外层膜结构修饰涂层制备的方法 授权 独占 ZL201010192087.9 仿细胞外层膜结构聚合物交联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 授权 独占 ZL201110205373.9 仿贻贝粘附蛋白和细胞膜结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授权 独占 ZL201310469385.1 一种通过聚多巴胺涂层构建功能化表界面的方法 授权 独占 陕科鉴字[2014]第019号 仿细胞膜结构聚合物表面改性技术及应用 鉴定成果 国际领先
西北大学 2021-05-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0 21 22
  • ...
  • 55 5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