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樱桃壳碳负载的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活性的樱桃核碳负载的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催化剂中樱桃核碳为成型颗粒状,作为载体硬骨架;钯负载于碳层表面,其在催化剂中的重量含量为0.05~2%。本发明以樱桃核作为前驱体,经过高温碳化,然后经过氢氧化钾活化并在活化过程中进行原位氮原子掺杂,从而获得大比表面、表面氮原子修饰的多孔樱桃核硬碳材料,作为载体时能更好的分散催化剂,展现出更为优异的催化性能,同时具有更为优异的机械强度,可减缓碳载体反应过程中破碎等问题,提高催化剂寿命,在对苯二甲酸加氢精制反应中有替代商业活性炭的潜在工业应用价值。采用创新性的制造工艺将废弃樱桃壳转变成高硬度、氮掺杂的、高比表面积的成型多孔活性碳颗粒,在催化加氢反应中作为催化剂的载体展现出优异的性能。可作为吸附材料及催化剂载体得以广泛应用。
青岛大学 2021-04-13
生物转化甲烷气体联产细胞蛋白和多糖
针对我国蛋白饲料和多糖产品的巨大市场空间,团队借助专有的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自主研发了甲烷气体高值化生物转化技术,拥有我国行业内首个专利授权。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将页岩气、沼气等甲烷气体通过微生物高效转化为细胞蛋白和多糖。 所产甲烷基细胞蛋白富含包括全部必需氨基酸的 18 种氨基酸,菌体粗蛋白含量大于 60%,其中 9 种必需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占比达 30%,其在总氨基酸含量、限制性氨基酸含量等参数水平上明显优于豆粕蛋白,并与鱼粉蛋白相似。 所产多糖经权威机构鉴定,其结构与保湿霜类护肤品添加剂海藻多糖结构相似度达97%,具有保湿、修复等功能,目前主要应用于医美产品添加剂与化妆品添加剂。 本项目具有生产成本低、制备工艺简洁高效和制备过程环保无污染的优势。通过前期建立甲烷生物制造的全链条研发平台,该技术已完成从实验室向产业化的推进。
西安交通大学 2025-02-08
一种甜叶菊种植用营养土配置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甜叶菊种植用营养土配置装置,属于有机肥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种植盆、底座和多孔导片,种植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底座的下壁固定安装有多孔导片,种植盆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营养土,种植盆的外壁通过信号固定安装有单片机,单片机的外壁焊接有红外线温控计,底座的外壁紧密贴合有光伏收集板。该种甜叶菊种植用营养土配置装置,采用了多孔导片和温度检测针,通过温度检测针对营养土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家蚕突变基因研究
该成果荣获2009年度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建成了世界最大和最丰富的家蚕突变基因资源库, 共保存遗传系统700余个,覆盖国际现存的95% ;新建立家蚕资源系统400个;发现新突变基因60余个,占 同期国内90%以上、国际70%以上。通过对重要突变基因资源的研究取得了重要创新结果,包括阐明65个新 突变基因的遗传模式,确定了50个的所属连锁群(染色体),定位40个基因;建立了27连锁群的标记基因; 建立了230多个形态基因的连锁标记体系等。构建了世界第一套完整的家蚕近等位基因系,首次建立了3个重 要品系高纯度近交系,绘制了家蚕SADF. RAPD, AFLP. SSR等分子连锁图谱6张,构图分子标记2756 个,茧质性状QTLsll个,研究了一批重要突变基因的功能等。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使我国家蚕遗传资源研 究整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为我国蚕业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撑。目前每年有大约50个机构索取 基因库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年使用频率超过500份次。家蚕基因资源库建立和突变基因研究奠定了蚕学基础 研究、产业研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将对家蚕功能基因组学、实验生物和鳞翅目害虫模式等前沿 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西南大学 2021-04-13
新型基因编辑技术
该技术可利用人体自身存在的机制进行RNA的单碱基编辑,避免了任何由于表达外源效应蛋白而引起的潜在问题。 新型基因编辑技术(魏文胜团队)   LEAPER (Leveraging Endogenous ADAR for Programmable Editing on RNA)是一类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基因编辑技术,该技术可利用人体自身存在的机制进行RNA的单碱基编辑,避免了任何由于表达外源效应蛋白而引起的潜在问题。LEAPER技术具有高精度、易于递送、长时效、高安全性等多种优点,并在包括遗传性疾病治疗方面展现出了可观的优势及潜能,成功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疾病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具。    LEAPER技术原理   近年来,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在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该技术在临床治疗应用中遭遇瓶颈。根源之一在于当前的基因编辑体系依赖于外源编辑酶或效应蛋白的表达,从而造成 (1) 蛋白分子量过大使得通过病毒载体进行装载及人体内递送十分困难;(2) 由蛋白过表达引起的DNA/RNA水平的脱靶效应;(3) 由外源蛋白表达引起的机体免疫反应及损伤;(4) 机体内的预存抗体使外源编辑酶或效应蛋白被中和从而导致基因编辑失败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摆脱传统技术依赖于外源蛋白表达的桎梏,2019年魏文胜团队建立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名为LEAPER的新型基因编辑技术。与RNAi类似,LEAPER充分利用了细胞中天然存在的机制:仅用一条RNA 就实现了精确高效的RNA单碱基编辑,从而避免了任何由于表达外源效应蛋白而引起的各种潜在问题。研究人员利用LEAPER成功修复了来源于Hurler综合征病人的缺陷细胞,为未来相关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此外,LEAPER还有希望衍生出多种延展型技术,为生物医学等研究提供新型工具。
北京大学 2022-08-12
工信部发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新举措
10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介绍2024年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新网 2024-10-25
全自动基因测序建库仪-草履虫P3
长沙演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5-05-19
一种新型高倍甜味剂—双甜的生产制备
阿斯巴甜作为低热量、高甜度、非营养性甜味剂,却具有热不稳定性和在水溶液中的稳定 性受溶液的pH影响大等缺点,使其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通过把阿斯巴甜和其他化合物 反应转化成盐,以改善其物理性质和稳定性,从而得到一种新型甜味剂——双甜 (Twinsweet) 。双甜在美国被批准为安全物质 (GRAS) ,欧洲部分国家已允许使用。我国卫生部目前还未批 准。双甜是一种新型高倍甜味剂。双甜是安赛蜜的阿斯巴甜盐,它在溶液中能完全离解成阿 斯甜和安赛蜜,不吸湿,易溶。在70℃—80℃下或较高的温度下具有比阿斯巴甜更好的热稳定 性;由于是盐,使其具有更加优越的溶解速率。由于双甜是由阿斯巴甜和AK糖两种非营养型 甜味剂反应而合成的盐,所以具有两者共同的优点,无热量,无龋齿性,单位甜度几乎增加一 倍,如果工艺成熟,将会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双甜,即为天门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的双氧嗯噻嗪盐,在欧洲专利中,通过将其转化成 盐,可以改善包括阿斯巴甜在内的肽类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稳定性。一般研究报道的方法产率较 低,但是其中有残留盐,有研究者用中间体参与反应,避免了残留盐的产生,可是产率却降 低,另外所需的中间体也不易得到,如果能将此工艺的产率提高,应该可以大量生产。由于盐 的甜味组分之间产生的协同作用,使得双甜比各个甜味剂组分本身具有更高的甜度,而且至少 比通过简单混合各个组分制得的相同量的产品高10%—15%,双甜的甜度约为蔗糖的340倍左 右;该项目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专门研究,双甜产率已可达到90%以上,甜度和稳定性都比阿斯 巴甜有了显著提高,附加值有了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市场开发和应用价值。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新型甜米酒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已有样品/n新型甜米酒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成果简介:该成果明确了甜米酒中小分子糖类组成、有机酸组成、氨基酸组成,分析了甜米酒的滋味特征和气味特征,分离并鉴定了传统孝感酒曲中的优势发酵菌株米根霉和根霉。采用杂粮和糯米复配开发了富含花青素的杂粮甜米酒及其清汁饮料、甜米酒果冻系列产品以及即食酒醪糟羹产品,实现了孝感米酒产品的延伸。该项成果为甜米酒优质原料品种筛选和安全高效、专业、标准化生产。  应用前景:该成果科可用于优质糯稻无公害生产和糯米深加工。年产甜米酒液态产品0.5万吨/年,甜米酒固体产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超甜玉米新品种-中农甜414品种简介
一、品种简介 中农甜414属于超甜玉米单交种。2012年通过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该品种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选育。 植物学特征:该品种株高198公分;穗位63公分,株型半紧凑,花药青色,颖壳青色,花丝青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3公分,14行,穗粗4.8公分。子粒黄白双色,黄色3/4;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46 4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