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首创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同济大学朱合华教授
长期从事岩体强度理论及地下结构全寿命设计方法、地下空间防灾安全和智慧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朱合华教授是国际上较早开展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DUSE)研究的学者之一。经过近20年的努力,朱合华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构建起数字地下空间的理论体系、工程方法和数据库,初步完成了数字化地下体系建设,构建出“工程数字化”创新技术核心,已经在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朱合华被国际同行认为是“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信息集成方法的国际开拓者之一。  2021年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朱合华教授当选。 误打误撞与数字化结缘   1979年,朱合华进入重庆大学化学矿开采专业学习,开始接触计算机编程语言。1983年9月成为重大硕士研究生后,他开始深入与计算机应用打交道,师从李通林教授,完成了“围岩不连续面非线性效应对巷道稳定性影响分析”的硕士论文。   1986年9月,朱合华考入同济大学,师从孙钧、杨林德2位恩师攻读结构工程专业(地下结构方向)博士,论文题目为《隧道掘进面时空效应研究——边界元法若干理论与工程应用》。   从此,在朱合华的学术世界中,计算机技术、土木工程就成了形影不离的“伙伴”,他开辟了数字化的研究方向。   1993年7月,朱合华到日本大阪土质试验所和京都大学从事软土地下工程研究,进一步运用有限元数值方法进行软土盾构隧道管片衬砌分析、地下工程施工动态反演等。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快速发展的地下基础设施建设,为他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室内和现场试验的工程数据。   至今,朱合华还记得这样的场景:工作单位长期聘请的几位工作人员,持续将大阪湾的三维地质数据输入计算机中,形成了大阪湾的地质、地震数据库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在日本国内具有重要的影响。   大阪土质试验所所长岩崎先生告诉他:“岩土工程师一定要与地层交朋友!”这个叮嘱也促成他归国后迅即开展土木与信息学科交叉的研究。朱合华在日本期间创建的用于管片衬砌设计分析的梁-接头(缝)不连续模型,后来也被纳入了我国国家标准。   上世纪90年代末,朱合华在同济附近的小书摊上发现了当时的畅销书——《数字化生存》,“数字”二字萦绕在他脑海,后来他又在《文汇报》上读到了与“数字地球”概念有关的文章。当《岩土工程界》期刊向他约稿时,朱合华撰写了《从数字地球到数字地层——岩土工程发展新思维》一文,从此打开地下空间与工程数字化研究的大门。 推动数字化在工程中的应用   1999年,朱合华牵头的“城市三维地层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获批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经过3年的潜心研究,项目验收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成为团队数字化研究工作布局的起点。朱合华团队的工作成为了2004年上海先后启动的29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也是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平台建设和国土资源部与上海市联合资助的三维地质调查项目。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是中国内地第一条海底隧道,全长8.695千米,跨海部分全长6.05千米,最大深度达到70米,相当于18层楼高。隧道还要在四周一片漆黑无方向的地下施工,所经之地地质状况极其复杂。朱合华团队的介入,使得这一高难度项目成为了我国跨海隧道的一项示范工程。   近年来,朱合华团队的研究领域遍布数字地下空间、数字化工程两大园地,数字地下空间研究成果在上海世博地下空间、常州地下空间、延安新城地下基础设施等得到应用,数字化工程的研究成果在广州龙头山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淮南望峰岗煤矿、上海长江隧道、世博500kV地下变电站和电力隧道、上海地铁一号线结构维护、上海中心深基坑等项目建设得到应用。   围绕这些工程,团队相继研究开发出“复合纤维和预应力管片结构技术”“盾构地层适应性理论和试验方法”“大断面、高水压、近间距下盾构施工微扰动控制技术”等一系列方法与技术,解决了复杂环境下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分析、施工安全与控制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主持的项目“软土盾构隧道设计理论与施工控制技术及应用”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朱合华又针对大规模、集群化的地下空间的建造难题,组织国内相关单位联合攻关。他主持的项目“城市高密集区大规模地下空间建造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示范”,201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数字化地下课题与工程的“比翼双飞”,朱合华团队实现了基础理论和前沿交叉研究的良性循环。他们提出了地下空间工程全寿命数据采集—表达—分析—服务的数字化范式,开辟了数字地下空间工程新方向,攻克了“建造动态精细调控、运维快速精准评价”难题,创建了地下三维动态信息表达与分析的理论方法;攻克了安全建造的动态精细调控技术,突破了高效运维的快速精准评价技术。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上海长江通道、贵州高速公路网、上海地铁网等重大工程。   2015年,朱合华因在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方面的成就获得第44届德国洪堡研究奖,他是中国土木工程界到目前为止的唯一获奖者。 首创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   朱合华团队经过长期思考和一年多的充分讨论,创建了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iS3 (infrastructure Smart Service System, 2013),即基础设施全寿命数据采集、处理、表达、分析的一体化智慧决策服务系统。该系统从广义工程应用场景出发,以信息流为主线,采用面向服务的组件式框架和微服务技术架构的系统平台,集先进性、开放性和实用性为一体,是国际上第一个开源的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   因为研究成绩突出,朱合华的影响日渐扩大。日本、新加坡、英国、美国、韩国等国都留下了他的“中国好声音”;2010年,他在上海创办了信息岩土工程技术国际学术会议,该会议现已成为国际信息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系列会议;2017年值同济110周年校庆之时,成立了中国智慧基础设施联盟暨全球研究中心,已吸引世界170多家单位参与。   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建造的大潮中,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峻岭地区修建地下交通基础设施?朱合华提出开展岩体隧道动态设计的远程诊断分析,即将iS3平台作为数字底座,实现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岩体隧道支护的三维动态设计技术。三维动态设计技术成功应用于四川峨汉大峡谷隧道(最大埋深1940米,世界最深的公路隧道)施工中,仅用10分钟完成了现场三维远程实时动态支护设计,这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是隧道动态设计的重大技术突破。   今天, “土木信息工程”已成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土木工程学科的分支之一,朱合华盼望着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土木信息工程”学科未来继续能茁壮成长。
同济大学 2022-08-12
复杂供用电系统谐波的基础理论及综合防治的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1.复杂供用电系统谐波的基础理论(1)非正弦、不对称情况下的功率定义和功率理论;(2)各种非线性负荷的谐波产生机理及谐波分析;(3)复杂供用电系统谐波的建模与数值分析方法。2.复杂供用电系统谐波的综合防治基础(1)各种谐波防治手段和装置的评估与对比分析;(2)复杂供用电系统谐波的综合防治的策略;(3)谐波综合防治系统的设计方法。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2021注册会计师(会计)零基础签约旗舰托管班
备考导学+知识精讲+考点串讲+习题讲解+考前冲刺预测+3套模考试卷+赠送官方教材。
北京职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2-01
MKRB-J2 SCARA机器人基础实训工作站
本平台属于工业机器人的综合技能训练培训的教学设备,结构紧凑,功能丰富,可实现工业机器人的搬运、码垛、立体仓储、打磨和模拟焊接等功能。 平台采用工业标准件设计。各组件均安装在高强度铝合金型材桌面上;机械结构,电气控制、执行机构相对独立,可以实现对工件的螺丝拧紧,搬运、码垛、装配等操作和模拟仿真,通过此平台进行SCARA机器人结构,运动学,算法分析与设计,控制原理、力传感原理、PLC控制原理与编程以及系统之间的通讯,检测,交互控制理论,机器人基础操作、I/O 通讯,程序数据,程序编写、硬件连接、力觉调试、通讯方式设定等多方面操作学习。
宁波摩科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2022-11-07
一种基于控制系统可信架构的TPCM模块及可信检测技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控制系统可信架构的TPCM模块,包括内部总线,以及连接到所述内部总线的TPM处理单元、程序存储器、配置存储器、数据存储器、完整性检测单元,还包括总线仲裁管理单元;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TPCM模块的可信检测技术,包括可信设备的信任链生成和传递,以及可信操作系统中可信进程的基本信息的完整可信检测和可信进程加载的可执行文件的完整性与可信性检测。本发明提出了结合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结合外部防御与内部防范,覆盖硬件配置、软件编程、网络通信、实时运行、工程维护等设计、运行、服务全生命周期的控制系统可信可控架构及可信检测技术,保证了工业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实时性、可用性、可维护性。
浙江大学 2021-04-11
模块化太阳能热泵中央热水系统工程成套装置
世界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人类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利用空前关注,太阳能的热利用便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良好途径。传统的太阳能热利用以家庭方式为主,存在诸多发展限制,因而发展规模化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是未来太阳能利用的趋势。太阳能规模化热利用的最大障碍是其获取受制于气候因素,不能全天候稳定供热,因而必须寻求可靠、经济、环保的辅助能源,以实现热量的稳定供给。燃煤、燃油、燃气、电热等辅助供热方式均存在经济性、环保等限制因素,难以较好地满足使用要求。本项目以高效、环保的空气源热泵技术作为太阳能系统的辅助热源,开发出了『模块化太阳能热泵中央热水系统』成套产品,有效解决了传统太阳能规模化热利用的不稳定及经济性双重瓶颈问题,实现了全天候稳定供热。本产品是一种综合利用太阳能和空气热能,生产和供应50~60℃生活及生产用热水的集中供热成套装置,主要用于宾馆、酒店、健身房、营业性洗浴场所、厂矿和学校集体宿舍、住宅小区等的24小时生活热水集中供应,以及食品、医药、轻纺、化工等生产过程的产品预热或包装洗涤等热水供给。该装置的能量来源约为太阳辐射70%、空气热能20%,电能10%,年综合能效比高达8~12。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一种包含参数估计功能滤波模块的连续血糖监测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含参数估计功能滤波模块的连续血糖监测设备,该设备针对连续血糖监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以便进行准确的高低血糖报警。由于不同病人和不同传感器的情况不同,相应的血糖监测信号的噪声水平也不相同,从而需要设置不同的滤波参数进行血糖滤波处理。本发明设备中的滤波参数能够随着不同病人、不同传感器的改变而调整。本发明中所采用的滤波参数的估计方法能及时准确的估计出卡尔曼滤波所需要的滤波参数,从而更好地对血糖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为提高低血糖实时报警的准确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模块化便携式生物3D打印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便携式生物3D打印机。包括基座、支撑结构、用于扫描识别的扫描模块、用于3D打印的打印模块,基础运动模块以及基站模块;所述的基座上设置有方孔;所述方孔用于安装支撑结构的支撑脚;所述的支撑结构上设置有基础运动模块,所述的基础运动模块设有插槽,所述的扫描模块和打印模块上设有与所述插槽配合的统一插头;基站模块控制扫描模块、打印模块和基础运动模块的工作。通过将生物3D打印机打印过程的高度抽象与功能抽离,将不同的功能设计成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只负责一项工作,大大提高了打印机的空间利用率,缩小了打印机的体积,为便携式生物3D打印机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路。
浙江大学 2021-04-13
基于三电平结构的模块化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成果开发
在民用和工业等用电场合,需投入电力电子等 非线性负载,在非线性负载投入后将对电网产生污染,而有源 电力滤波器则是用于这些用电场合以改善电能质量的控制系统 装置。 其主要功能包括:自动检测由非线性负载产生电流中的谐 波电流,并通过自身的调节与控制发出与谐波电流流向相反的 电流,补偿负载电流中的谐波电流分量,改善网侧电流的质量; 在非线性负载突变时,可以做出快速的响应,及时跟踪电流的 变化。项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4-14
电力电子模块用关键绝缘材料 (导热绝缘陶瓷覆铜DBC板)
在电力半导体模块的发展中,随着集成度的提高,体积减小,使得单位散热面积上的功耗增加,散热成为模块制造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而传统的模块结构(焊接式和压接式)已无法成功地解决散热问题。因此对处于散热底板和芯片之间的导热绝缘材料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国内外电力电子行业所用此种材料一般是陶瓷-金属复合板结构,简称DBC板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3 24 25
  • ...
  • 36 3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