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声波实时数据二级筛选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
石油的运输主要以成品油的形式在管道中运输。管道运输己经成为陆上油气运输的主要方式。由于管道的老化、锈蚀、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等都会造成管道泄漏,不仅造成经济损失、环境污染,而且会危及人身安全,甚至造成灾难性事故。管道泄漏检测技术有效的对管道进行监控,但是由于声波数据传输量大,偶尔造成安全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声波实时数据二级筛选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根据声波实时数据信息,对典型信号进行二级筛选,在野外环境中无线发送管道泄漏信号,传输数据量有效减少,大大的节约了上位机的存储空间,可以提高管道泄漏监控系统的定位精度。
东北大学 2021-04-10
匹配层前端带金属保护膜结构的气体超声波换能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匹配层前端带金属保护膜结构的气体超声波换能器。金属壳内从下至上依次装有塑料壳、金属压板和硬质密封胶层,导线中的两根线芯分别焊接在压电片的正极面和负极面的边缘。压电片的上端面与塑料壳中心的凸台连接,下端面嵌入匹配层上端面中心的定位槽内,压电片、匹配层和塑料壳之间填充软胶填充层,帽状金属保护膜套在塑料壳的下端面,帽状金属保护膜与匹配层下端面连接,帽状金属保护膜的帽沿与金属壳间装有密封圈。本发明具有极好的耐高压、抗腐蚀能力,适宜安装在可对含有微量固体微粒和微量液体杂质的高压气体介质的体积流量进行计量、使用低电压电源供电的气体超声波流量计中。
浙江大学 2021-04-13
超声波改变湿藻细胞分形结构促进油脂萃取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超声波改变湿藻细胞分形结构促进油脂萃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收获分形维数为1.21~1.24、细胞壁厚度为0.07~0.08μm的湿藻,然后进行超声波辐照改性,控制超声波辐照功率和时间使湿藻中细胞的分形维数上升为1.46~1.51,细胞壁厚度减小为0.04~0.06μm;向处理后的湿藻中加入萃取剂,进行油脂萃取;所述湿藻细胞是指含水率在10~90%的微藻细胞的集合体。本发明利用超声波改变湿藻细胞分形结构促进油脂萃取,省去了传统方法中湿藻细胞的脱水干燥等高能耗步骤,通过提高藻细胞分形维数和降低细胞壁厚度,使萃取剂对细胞内油脂的萃取效率提高到85-90%。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城市路边停车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城市路边停车系统,包括车位占用检测单元、服务器、 智能终端;所述车位占用检测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超声波传感器、BeagleBoneBlack 开发板、路由器、 Raspberry pi 3 控制器,Raspberry pi 3 控制器、服务器、智能终端依次连接。Raspberry pi 3 用于接收子 节点 BeagleBoneBlack 传来的车位是否被占用的信息,同时与服务器进行通信。智能终端安装有微信 APP,
武汉大学 2021-04-14
HD-TUF-2000P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
产品详细介绍HD-TUF-2000P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HD-TUC-2000P超声波热量计实现了流量的非接触式测量。只需要将传感器安装在管道外壁,即可完成对流量的测量,方便准确。  配接夹装式温度传感器还可以方便地测量温度、热量。  广泛应用于自来水、供暖、水利、冶金、化工、机械,能源等行业,可以用做生产监测、流量比对、临时检测、流量巡查,水平衡调试,热网平衡调试,节能监测,是流量、热量检测必备的工具仪表。l 特点  测量精度       ±1% 测量范围大      选用不同型号的传感器,可实现口径DN15~DN6000mm管道流量的测量 内置打印机      既可实现即时屏幕打印,还可以定时打印提前设定的多达20预想的测量                     结果 数据存储       可将提前设定的多达20余项的测量结果存储至SD卡内,便于数据的分析                     与统计  RS485 通讯接口    可将设置的参数和测量结果上传至上位机 多种输入、输出信号 输出信号:4-20mA、脉冲信号、继电器信号;输入信号:3路4-20mA 热量测量       配接夹装式温度传感器,可实现热量测量 l  流量测量图 (HD-TUF-2000P超声波流量计) 夹 装 式支 架 式       l 热量测量图 (HD-TUC-2000P超声波热量计) 夹 装 式支 架 式 供水管                   回水管    供水管                   回水管  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配接夹装式温度传感器,可实现热量测量。 l 可选配流量传感器  夹装式传感器带有强力磁铁,测量钢管、铸铁管时,只需将传感器吸附在管道外壁即可传感器上盖标注了超声波信号的发射向 详情 》》》支架式传感器固定装置和滑道采用全铝材质,重量轻、结构坚固带有公英制标尺,提高安装精度和方便性 详情 》》》 l 可选配温度传感器 夹装式温度传感器PT100无损检测,无需破坏管道安装维修方便,用户可自行安装 详情 》》》 l 性能参数 项        目性  能 、参  数主        机 2×20点阵式背光型液晶显示器,工作温度(-25~60℃) 打印机输出选用24列字符微型热敏打印机 数据接口RS485信号输入、输出1 路4-20mA输出1 路OCT输出1 路继电器输出3 路4-20mA输入测量范围配用不同的传感器可实现DN15~6000mm,温度-30~160℃管道的测量测量介质水、海水、工业污水、酸碱液、酒精、啤酒、各种油类等能传导超声波的单一均匀的液体管道材质钢、不锈钢、铸铁、PVC、铜、铝、等一切质密的管道,允许有衬里流速范围0~±10m/s测量精度优于±1%电        源镍氢电池壳连续工作20小时以上,使用电源适配器供电,可实现不间断测量功        耗1.5W联系人:崔经理    手机:13598007836  电话:0371-53735520      QQ:1043256882    邮箱:hongdaerck@126.com   网址:www.hdekj.com
郑州宏达尔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基于光纤传感的工程结构长期监测技术
基于光纤传感的工程结构长期监测技术方法,解决了长大线状结构全寿命周期的长期、实时、在线监测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05-04
无线电频谱监测与干扰定位系统
本成果包括无线电频谱监测与干扰定位系统的硬件与软件实现,数字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数字硬件系统中嵌入式固件(FPGA/DSP)的设计与实现、基于计算机的远程控制/监控软件系统。系统工作基本稳定,课题组熟知无线电监测的发展现状,掌握了硬件与软件研发的全部细节。课题组在干扰定位领域的研究已取得较显著的成果,申请相关发明专利2项(已公开)。 应用本成果,将有助于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成本高性能的无线电频谱监测与干扰系统。 图1 接收机外观照片。包含GPS接口、以太网接口、电源接口、天线接口。 图2 接收机内部结构照片。左边是数字电路,右边是射频电路 图3 系统联调照片。计算机上运行的是无线电频谱监测系统的控制与分析软件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北京返程客流溯源监测与疫情相关分析
随着返京高峰的到来,计算机学院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童咏昕教授团队与滴滴出行公司开展合作研究,全力攻关首都返程客流溯源监测与疫情相关分析,完成如下三方面内容:(1)协助北京市有关部门追溯确诊或疑似病例,并预警具有疫情接触风险的相关人员;(2)溯源外埠返京客流到北京各城区的人群流动模式,监测分析北京市各居民小区中外埠经历人群的动态移动模式;(3)分析外埠返京客流来源与首都各居民小区疫情变化的相关性。为服务社会大众了解疫情走势,并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北航大数据与脑机智能高精尖创新中心刘旭东教授、胡春明教授、李建欣教授等组织师生,与复杂系统可靠性实验室李大庆研究员联合组成团队,全力投入建模和系统研发,已向决策部门提供疫情数据评估与预警报告、区域物资保障评估专项报告等,并迅速开发“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导航服务”平台,数据单日访问量近 5 万次。此外,中心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评估与预测报告并开发疫情实时更新系统。中心对疫情现状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疫情态势分析、走势预测、舆情动态和政策措施等智能数据服务,实现全国及重点城市日度传播系数计算、短期确诊人数预测和长期疫情拐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广域动态环境下机器人智能监测
项目简介: 当前,我们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 严峻形势,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机 器人、虚拟现实与可视化等技术应用于生态与自然环境智能监测,对 于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多旋翼无人机、自主全地形车、遥观测机器人生态智能监测站 等机器人平台为载体,针对野外广域动态环境下大气、土壤、水资源、 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与自然环境要素,进行立体化、网格化、智能化实时监测技术研究。本报告将介绍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化立体生态 监测体系设计,智能无人平台环境感知、覆盖、更新与重建,基于视 觉的动态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 应用前景分析 通过该项研究成果转化与推广,可有效提升生态系统监测数据采 集及分析标校能力,逐步实现长期稳定的自主化、网络化业务运行, 为我国进行生态系统立体综合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南开大学 2021-04-11
实时智能视频监测控制模块的开发
本成果灵活地将先进的电子技术、嵌入式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在一起 , 研究了实时视频传输技术的关键问题 , 开发了系统的用户界面,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管理 , 保证了对监控对象状态的 24 小时不间断监控 , 保障了监控对象系统的稳定运行。在有效采集图像信息的基础上 , 实时智能视频检测系统比普通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具备更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和智能因素 , 可为用户提供更多高级的视频分析功能 , 提高监控的效率和监控系统的准确度。 成果已申报 2013 西安市科学技术奖;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5 项,以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1 项。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1 22 23
  • ...
  • 57 5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