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锂离子电池隔膜干法单拉制造技术
  本项目系统全面地研究了采用熔融挤出/热处理/单轴拉伸法(MEAUS)制备锂电池用聚烯烃微孔隔膜的原理,成功地设计制造了国内第一条熔融挤出/热处理/单轴拉伸(MEAUS)法制备锂电池用聚烯烃微孔隔膜的工业化生产线。在此基础上,研发成功了锂离子动力电池PP/PE两层或三层复合隔膜产业化技术。拥有国内唯一动力锂电池隔膜产品的制造技术。
四川大学 2021-04-11
三维非硅微纳集成制造技术
项目成果/简介:随着支配半导体技术数十年的摩尔定律日益接近其发展极限,多种功能器件集成被认为是超越摩尔定律延续集成电路发展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需要能够满足多种功能器件高密度集成的制造技术。多元兼容集成制造技术就是为此而开发的,该技术通过在更大范围内优选结构/功能材料组合,开发异质集成制造工艺,大大拓展了功能微器件创新设计和制造的腾挪空间。经过多年探索,目前已形成了涵盖金属、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的MEMS异质异构制造技术体系,并在多种类型功能器件研发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初步展现了其基础性支撑作用,相关技术获得2016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微系统集成发展趋势多元兼容集成制造技术 获奖情况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16年团队获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8年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07年超薄超快高热流密度微通道散热器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在长期研究经验和技术积累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同高热导率材料组合构造的复合结构微通道散热器设计方案,并基于多元兼容集成制造技术完成了多种尺寸样品研制,其中,热源面积与常用功率芯片尺度相当的超薄散热器冷却能力达到800W/cm2以上,在保留传统微通道散热器良好系统兼容性和适用性的基础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散热能力水平,为解决高功率芯片系统超高热流密度散热问题提供了一个深具可行性的解决方案。高温薄膜温度传感器研究 发动机燃烧室等极端恶劣环境下(高温、强振动、强腐蚀等)的工作参数现场监测对传感器技术是严峻挑战,国内外研究广泛。交大团队基于特种材料微纳集成制造技术的长期积累,在高温绝缘薄膜材料、多层薄膜应力调控、曲面图形化和高温敏感介质等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突破,成功开发了多种可与现场结构共型的高温薄膜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环境扰动小、响应快、灵敏度高、可分布式安置等优点,该团队已经掌握了温度、应力/应变、热流等多种高温状态参数测量技术,适用温度在800-1300℃之间。薄膜绝缘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及测试结构高温薄膜温度传感器制造及曲面图形化技术薄膜温度传感器在发动机不同部位测温需求无线温度传感器测温系统高性能转接板基于转接板的多芯片封装是2.5D高密度集成最具可行性的方案之一。但是传统的硅转接板性价比不高,阻碍了广泛应用。上海交大团队基于非硅微加工技术的长期积累,突破了硅转接板绝缘层完整性和再分布层热隔离的难题,成功研制了漏电流极低的低成本高性能硅转接板。此外,还开发了复合材料非硅转接板,TCV陶瓷转接板,TGV玻璃转接板等各种三维封装基板,实验室能够针对不同类型器件三维高密度封装的具体要求,定制开发不同功能的专用转接板,为多功能、高密度、高功率、低成本封装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TSV-3D 高密度封装概念图 金属-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非硅基转接板实物图片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软件著作权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国家级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金刚石导丝模微纳制造技术
本项目将研究CVD金刚石厚膜的制备技术,导丝模的超声微纳加工技术,最终制作出合格的CVD金刚石导丝模,内孔尺寸公差<0.1微米,内孔和外圆的同心度要求小于5mm,内孔表面粗糙度Ra<0.01mm,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项目涉及金刚石厚膜的制备到CVD金刚石导丝模的关键工艺,项目成功后,将研发成功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刚石导丝模,对我国模具产业和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应用范围: 该产品应用于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上使用,可以保证电火花线切割的质量和工件的加工精度。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锂离子电池隔膜干法单拉制造技术
本项目系统全面地研究了采用熔融挤出/热处理/单轴拉伸法(MEAUS)制备锂电池用聚烯烃微孔隔膜的原理,成功地设计制造了国内第一条熔融挤出/热处理/单轴拉伸(MEAUS)法制备锂电池用聚烯烃微孔隔膜的工业化生产线。在此基础上,研发成功了锂离子动力电池PP/PE两层或三层复合隔膜产业化技术。拥有国内唯一动力锂电池隔膜产品的制造技术。
四川大学 2015-12-22
智能焊接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研发采用视觉伺服方法进行焊接机器人的焊缝跟踪控制以实现真空腔体的智能化焊接。为了适合高速处理焊前的对接焊缝图像和处理多种焊缝图像,研发基于区域的焊缝图像处理算法和基于边缘的焊缝图像处理算法。研发根据焊缝图像的特点定义焊缝的位置偏差和角度偏差,在此基础上设计焊缝跟踪控制器。进而,利用视觉伺服方法进行焊接机器人的焊缝跟踪控制,实现智能化焊接。 在设计视觉伺服传感机构的过程中,增强对摄像机取像位置灵活性的控制,并满足摄像机在室内光源和弧光两种光源下取像的需要;首次研究基于区域和边缘的焊缝图像处理算法;首次根据焊缝图像的特点定义焊缝的位置偏差和角度偏差。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密封件及其防松弛元件生产技术及装备
1. 项目概述随着我国石油、化工、核能、电力等工业的飞速发展,设备和管道法兰连接系统对静密封元件如缠绕式垫片、柔性石墨复合垫片等需求量与日俱增。密封元件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安危,尤其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和剧毒介质工况下密封元件的失效会导致严重事故。本研究室经过多年研究和不断改进,开发出密封元件分级制造新技术以及工艺参数可控制的国内最先进的静密封件生产装备,包括新型缠绕机、金属包复垫滚压成型机、石墨复合垫剪圆及包边机等。采用上述技术和装备可生产出满足不同工况条件的高质量静密封产品。此外开发了高温连接用防松弛技术及其相应的元件,提供成熟的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2. 技术优势生产的各种静密封件其性能指标,包括压缩回弹率、泄漏率、应力松弛率、外观质量均符合国标规定的要求。按照连接结构紧密性要求对防松弛元件进行设计。提供性能检测与评价服务,提供相关标准。原化工部静密封检测中心挂靠单位、20多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起草单位全国管路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化学工业专用密封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高精度焊件机器人视觉智能跟踪新技术
项目概况 目前,国内外大量应用弧焊机器人系统从整体上看基本都属第一代或准二代焊接机器人 系统。由于焊接路径和焊接参数是根据实际作业条件预先设置的,在焊接时缺少外部信息传 感和实时调整控制功能,这类弧焊机器人一般不能应对焊接作业条件严格的稳定性要求,焊 接时缺乏“柔性”,表现出明显的缺点。在实际弧焊过程中,焊接条件是经常变化的,如加 工和装配等误差会造成焊缝位置和尺寸的变化,焊接过程中工件受热及散热条件改变会造成 焊道变形和熔透不均。 为克服机器人焊接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焊接质量的影响,提高机器人作业智能化 水平和工作的可靠性,要求弧焊机器人系统不仅能实现焊接参数的在线调整,且能实现焊缝 的自动实时跟踪。已完成铝镁硅合金框架弧焊机器人柔性工作站焊缝智能跟踪与图象处理技 术,使企业塞拉门设计制造的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 本项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主要特点 已完成的项目,塞拉门框架的材料为铝镁硅合金,材料特殊、框架尺寸较大,焊点多 而短、焊接质量要求高,故解决柔性夹具设计、实现两面焊接、满足多系列多规格门框尺 寸的要求是体现了成果的先进性; 铝镁硅合金框架弧焊机器人柔性工作站所包括的柔性夹具、焊缝智能跟踪与图象处理 技术,使企业塞拉门设计制造的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体现了成果的创造性。 技术指标 国内城市轨道车辆、高速列车的迅猛发展使得城轨门生产逐年猛增,品种不断翻新,但 铝镁硅合金框架等主要零部件仍为手工焊接。由于手工焊接依赖于工人的技术水平,效率低, 焊接质量欠佳,优质品率低,是制约我国城轨门产品升级的关键技术。 首选企业的高精度焊件达到:焊缝识别误差 600×600 像素, ±0.25mm,±0.20mm;焊 枪姿态误差,±0.045mm,±0.040mm;其它误差(包括焊丝变形误差、工件热变形误差、焊 接电流误差等),±0.030mm,±0.020mm;视觉跟踪综合误差,±0.5mm,±0.35mm。 市场前景 成果实施后使用单位使用前手工焊接的 1.2 万件/年,达到 4 万件。按人工焊接生产水 平,支出费用为 72 万×3.5=252 万,机器人的投入成本 1 年半内可收回,且可满足使用单位 近 3-5 年的发展需求。 按近几年使用单位产品产量的增长速度,2009-2010 年产量可达 5.5 万件,2 台机器人 工作站每年可生产 5.68 万件,完全满足生产要求。若仍用人工焊接则成本支出为 72 万 ×4.6=331.2 万元,而机器人工作台投入费用为零。企业每年可新增产值 4-5 亿元,利税 1.2-1.5 亿元。 市场应用方面已具备推广应用的基本条件,该成果的完成,不仅可以提升企业高精度特 材焊件设计制造的技术水平,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提升产业集聚度,使产品达同行业国8 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且可成为企业现代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工程应用的一个亮点。通过 开发研制,真正体现了产学研合作的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在高校和企业中锻炼出一批机器人 研制方面、具有实战经验的科技人才。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燃料电池铂碳和铂基合金催化剂的批量化制备技术
本团队采用独特的从“0 到 1”的原创水相体系制备技术路线,实现铂载量从 30-60%不同系列铂碳催化剂的小规模批量制备。以典型的50%铂碳催化剂为例,催化剂粒径 2.5nm,均匀分布,BET 面 积 260m2/g,电化学活性面积 80 m2/g,初始质量活性 0.25 A/mg@0.9V;按照 DOE 测试标准,3 万圈循环,电化学活性面积衰减30%,质量活性衰减 35%。小规模量产的铂碳催化剂一致性偏差小于5%,且制备过程环保、成本低、性价比优良。以此铂碳催化剂制备的膜电极功率密度大于 1.1W/cm2@0.65V。 铂基合金催化剂包括铂镍碳和铂钴碳,催化剂中活性组分含量大于45%,平均粒径 3.6nm,BET面积305 m2/g,电化学活性面积 65 m2/g,初始质量活性 0.55 A/mg@0.9V;按照DOE测试标准,3万圈循环,电化学活性面积衰减30%,质量活性衰减30%。    
华南理工大学 2023-05-08
教育部:大力推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对科技造假和学术不端“零容忍”
7月12日,全国高校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
央视新闻 2023-07-16
一种凹凸棒矿物制造印染废水脱色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凹凸棒矿物制造印染废水脱色材 料的技术方法,它是以凹凸棒石粘土为主原料(80~100目), 与1.5~ 3.0mol/LH2SO4,固液比1∶2~3,在常温下活化1~2h,并加入 0~5%的Fe、Mn、Al等金属硫酸盐(按金属氧化物计),再经3~ 6mol/L碱溶液中和至pH值7~8,一次固液分离,造粒(3~ 5mm),烘干,再经700℃煅烧0.5~2h后制成。产出的滤液副 产回收 Na2SO4·10H2O或 (NH4) 2SO4;该脱色料 对印染废水脱色后,颗粒料经1.5~6.0mol/L硫酸铵溶液浸泡 2~5min、在300℃下焙烘5~25min后,可重复循环使用四次 以上;脱色材料对印染废水的脱色率≥94%,循环使用的脱色 率≥91%。具有制造过程简单、成本低廉、无污染物排放等特 点。
四川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0 71 72
  • ...
  • 960 96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