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多元素分析仪器
产品详细介绍多元素分析仪器应用范围(可分析周期表中所有金属元素和部分非金属元素)1.钢铁及其合金的分析:包括碳素钢、铸铁、合金钢、高纯铁、铁合金等。2.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分析:包括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稀有金属及其合金、贵金属、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3.水质样品的分析:包括饮用水、地表水、矿泉水、高纯水及废水等。4.环境样品的分析:包括固体废物、土壤、粉煤灰、大气飘尘等。5.地矿样品的分析:包括地质样品、矿石及矿物等。6.动植物及生化样品的分析:包括植物、中药及动物组织、生物化学样品等。7.核工业产品的分析:包括核燃料、核材料等。8.食品及饮料的分析:包括食品、饮料等。9.化学化工产品的分析:包括化学试剂化工产品无机材料化妆品油类等。
北京华科天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多元素快速分析仪
DHF多元素快速分析仪可同步测量6种元素、数据自动处理,可以准确、快速定量分析二十多种元素的含量,适用于陶瓷、耐火材料、水泥、玻璃等硅酸盐行业和钨、钼、镍、钴、铜等有色金属及冶炼行业的定量分析。
湘潭市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2021-02-01
流体搅拌混沌混合技术
搅拌是化工、食品、制药等行业中典型的单元操作。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 日益枯竭,过程强化的必要性已是共识,是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绿色技术”之 一。如何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提高流体搅拌混合效率,已成为需要迫切解决 的问题。 本项目提出了流体搅拌混沌混合技术,提高对搅拌槽内流体流动的周期性 和搅拌槽空间结构的对称性的扰动,在流体内部诱发混沌,从而提高混合效率。
山东大学 2021-04-13
一种建筑围护结构用热流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围护结构用热流测量装置,包括有底座,底座上设有纵向伸缩杆组,纵向伸缩杆组的上端安装有用于分析计算温度的主机,主机的主机壳两侧安装有横向伸缩杆组,横向伸缩杆组的伸出端端部安装有硅胶贴片,硅胶贴片包括贴片式温度传感器、连接管和硅胶套,硅胶套的内部设置有贴片式温度传感器,贴片式温度传感器内安装有位于一侧的连接管,连接管与主机壳内部的抽气设备连接。本实用新型可测量不同厚度的建筑围护结构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加实用便捷,而且测量精度更高,通过硅胶贴片的设计,使得贴片在测量过程热量几乎不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GTT-25系列辐射热流传感器
产品详细介绍GTT-25系列辐射热流传感器来自航天技术,采用经典的圆箔式设计,测量圆形箔盘中心和圆周之间的温差形成一个温差热电偶。标准箔盘由康铜制成,热沉由铜制成。这些材料产生一个与吸收热流成正比的输出。通过水的移除不断吸收热量。GTT-25系列辐射热流传感器特点:水冷系列,连续制冷,可以长时间测量,无暴露时间限制;输出的是线性信号,输出不受温度的影响;测量量辐射热流及对流热流测量精度高,精度优于3%GTT-25系列辐射热流传感器应用:高炉、锅炉热流,锅炉、燃烧室动力输出高温热源的标准化,高温热源的辐射热流(激光、爆炸等…)测量引擎、发动机热损失测量,燃烧室热流测定,火箭、喷气发动机动力输出航空和空间科学火灾、燃烧试验及其防护设备性能试验过程控制(在极端条件下,如:玻璃制造、火焰、炉窑等)GTT-25系列辐射热流传感器技术参数:标准直径:          25mm(其它尺寸可定制)标准长度:          25mm(其它尺寸可定制)可选量程:          2000,1000,500,300,  250,200,150,100,50,20,10,5,2(kW/m2)精度:              ±3%
上海图新电子有限公司 2021-08-23
高精度建筑热流传感器PTT-30
产品详细介绍高精度建筑热流传感器PTT-30具有输出信号高,测试精确;特别适合测试热流量小的场合,例如:建筑现场测试等。测量原理:热流经热流传感器(HFS),在传感器上产生轻微的温差。这种温度梯度与热流成正比。热流传感器内以适当方式排列的多个微型热电偶结(热电堆)产生电动势(mV)输出。电动势(mV)输出乘以校正常数,得到热流值。热流传感器含热电偶及热电堆,可同时记录热流和温度。高精度建筑热流传感器PTT-30应用领域:1、墙体、屋顶等的隔热评估;2、温室和土壤;3、生物医学;4、潜艇和船舶;5、管道;6、实验室和教学;7、炼油厂和反应堆;8、航空高精度建筑热流传感器PTT-30规格:  热流范围:         2000W/m2  时间常数(63%): 35秒  温度范围:         -50°C~120°C   精度:             +/- 3%  线性:             +/- 2%  校正系数:         标称100μV/(w/m2)   温度:             T型热电偶  线长:             1.5m  耐环境性:         防水、不受压力或真空影响   热流方向:         双向响应  尺寸:             30 x 30 x 5mm  可选件:          (1)额外电线长度;(2)主机DQ-100
上海图新电子有限公司 2021-08-23
墙体材料热流传感器F-010-4
产品详细介绍墙体材料热流传感器F-010-4符合相关国标,用于建筑物墙体,屋顶、地板等热流密度测量,墙体材料热流传感器F-010-4测量热流范围为0-9.5 KW/m2,灵敏度为0.032mV/ (W/m2),测量温度范围为-50°C~150°C;墙体材料热流传感器F-010-4符合JGJ132—2001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 GBT 17357-2008 设备及管道绝热层表面热损失现场测定 热流计法GBT 23483-2009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建筑用热流计 JG/T3016-94等标准。墙体材料热流传感器F-010-4用于墙体、屋顶等的隔热评估,温室效果评估。墙体材料热流传感器F-010-4具有防水、不受压力或真空影响等特点。墙体材料热流传感器F-010-4的测量精度为+/- 5%;线性为+/- 2%;对双向热流均有相应。墙体材料热流传感器F-010-4的灵敏度常数可追溯到NIST;美国Concept engineering墙体材料热流传感器F-010-4在科研,大学,政府机构有广泛应用。
上海图新电子有限公司 2021-08-23
Ni基多元合金复合涂层技术
技术简介 在海洋、石油、造纸等行业工作的关键零部件,承受严重的腐蚀、磨损交互作用,工作环境恶劣,服役寿命短。本技术设计了系列镍基多元合金及高熵合金材料,计算混合焓、混合熵、以及合金化热力学和动力性分析,调控Cr、Mo、Al含量提高耐蚀性,调控原子半径差异性,提升固溶强化效应,获得以FCC/BCC简单固溶体结构为主的兼具耐磨耐蚀性能的复合涂层,满足在冲刷、冲蚀、磨蚀等零部件的表面强化技术需求。 创新点及性能指标 1、利用大原子半径的Mo、Al等合金元素的固溶强化效应和熵焓效应,获得以简单固溶体结构为主的耐磨蚀涂层。 2、调控Cr、Mo、Al含量,获得FCC/BCC双相结构和细晶组织,改善Cr的扩散能力,提高涂层的钝化性能。
山东科技大学 2021-05-11
生物基多元醇的绿色制造
众所周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构成了当今世界燃料和化学工业的基石,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创造了当今的繁华尘世。然而,随着化石资源的日益枯竭,能源供需矛盾的不断恶化,油价的不断飙升,化石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大大推动了人们研究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制备能源和大宗化学品的热情。多元醇作为新一代能源和化学品的平台,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已引起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生物基多元醇的工艺路线主要集中在山梨醇的加氢裂解和纤维素通过热裂解、催化裂化及酸水解加氢等反应途径制得。但是这两种工艺路线具有工序流程长,反应条件比较苛刻(需要高温、高压下进行),产品比较复杂,分离难度大,成本高等不足,严重制约生物基多元醇产业的健康发展。本项目针对上述工艺路线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三条新的反应途径,均能有效地将葡萄糖单体转化为附加值比较高的多元醇,如合成聚酯纤维的基础原料:1、2-丙二醇和乙二醇等。这些工艺路线与传统路线相比,具有反应条件比较温和,产物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等优点,同时也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符合环境友好的要求。因此,这么有意义的研究工作应该得到更大的扶持力度,使其尽快产业化,走出符合我国生物产业特色的道路。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多元纳米复合抗菌杀菌材料研制
众所周知,化学药物和有机消毒剂的大量使用极易导致细菌和病毒的变异,并造成严重的后果,如0-157大肠杆菌、疯牛病、SARS、禽流感等微生物事件的发生,使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微生物环境的恶化给地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危险表示担忧,安全无毒的无机抗菌材料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本项目的任务是: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氧化锌晶须(简写为:ZnOw)制备技术,并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ZnOw、纳米材料进行抗菌活性处理,将ZnOw与多种纳米材料复合,制备一种安全、持久、高效、广谱的抗菌杀菌材料。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5 1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