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多屏互动
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发展,移动电子设备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如今的会议场景,数字多媒体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办公的效率。多屏互动系统通过实时推送开会人员个人信息和屏幕信息的功能,极大的方便了会议成员之间的交流。同时本系统提供了个性化的会议记录和会议提醒功能,方便用户记录会议信息。因此,本系统在数字化会议互动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多屏互动包含客户端、服务器、控制端三个角色。服务器以“黑盒子”的方式直连LCD 显示器,以中间件的角色响应控制端的控制指令,控制客户端的操作,并将客户端的屏幕共享投影至LCD 显示器;客户端具备历史会议记录管理、与会信息管理、会议纪要、屏幕分享等功能模块;控制端控制客户端的屏幕分享操作,及会议资料的实时推送。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华油杂5号(华皖油1号)油菜品种
可以量产/n成果简介:“华油杂5号”是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改良武汉分中心利用自己的专利技术“油菜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选育方法”对原“华杂4号”的亲本不育系1141A进行遗传改良而选育出的超高产优质抗(耐)病杂交油菜新品种,其不育系为RGCMS-1141A(或986A),恢复系为“恢5900”。“华油杂5号”的不育系RGCMS-1141A具有如下新特点:1. 不育性比原不育系1141A更加稳定彻底,微粉较少;2. 品质优量,其芥酸含量<1%,硫苷含量<30umol/g;3. 不育系的花瓣比原11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杂散能量回收注入锁频磁控管微波发射系统
本发明涉及微波功率发生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选频反射器来实现磁控管杂散能量回收利用,以较小的注入信号功率,满足大功率磁控管输出频率的锁定要求的微波发射系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杂散能量回收注入锁频磁控管微波发射系统,包括n只磁控管及n个锁频装置,所述锁频装置向磁控管注入锁频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锁频装置与同一个微波源连接,所述磁控管输出端连接有选频反射器,将磁控管输出的杂散微波信号反射回磁控管,n≥1。本发明微波发射系统,制造简单,能够有效地实现磁控管输出信号杂散能量回收,降低注入信号功率,降低微波源的成本,从而降低整个微波发射系统的成本,特别适用于多只磁控管相干功率合成的应用场合。
四川大学 2016-09-29
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华杂棉H318
可以量产/n华杂棉H318是以陆地棉B0011品系为母本,转Bt/CpTI双价抗虫基因陆地棉4-5品系为父本,进行人工去雄杂交配制的杂种一代优势组合。2009年通过国家审定,同时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该品种的主要特点:产量高:两年长江区试结果表现为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6.3kg/666.7m2、101.9kg/666.7m2、95.5kg/666.7m2,分别为对照湘杂棉8号的104.7%、109.7%、110.5%;纤维品质优良:试验统一送样测试,长度30.3毫米,断裂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废杂铜制备高品质黄铜合金技术及装备
以废杂黄铜直接材料化生产高精度易切削黄铜材为目标,发明了废杂黄铜熔炼制备易切削黄铜用除铁精炼剂,实现了保锌除杂和黄铜制品成分精确控制;成功研发了双联体并联熔炼炉及机械捣料搅拌等熔铸成套装备,日均产量提升 45%,单位能耗下降 12.5%,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热能利用效果好;集成创新了铜线和铜棒连续自动化生产技术,并建成了生产线,提出了黄铜合金塑性变形的微区调整和控制技术,提升了铜合金产品的力学性能,实现了高精密近终形异型材的直接制备。该项目集成创新了废杂铜精细化预处理工艺和设备配置,大幅提升了废杂铜的处理工效,保障了产品质量和性能的稳定,并建成了 10 万吨年产能的生产线。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格局
氮和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两种最为重要的养分元素,在气候变化和CO2浓度上升的背景下,氮、磷养分的供给不足限制了陆地植物的生长及其对大气CO2的吸收能力,成为制约未来陆地碳汇的重要因素。然而,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空间格局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地理科学学部杜恩在副教授与斯坦福大学Rob Jackson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了氮、磷限制评估的理论框架并量化分析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空间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相关结果近日发表在Nature Geoscience。 该研究根据化学计量内稳态假说和最小限制因子定律,推导提出基于叶片氮、磷重吸收效率比值指示氮、磷限制的理论框架,进一步建立全球陆地植物叶片氮、磷重吸收效率数据库和全球养分添加实验数据库,并在上述框架基础上量化评估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空间特征,完成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高分辨率空间制图。 该研究发现,全球自然陆地生态系统(农田、城市和冰川除外)有18%的区域受到较强的氮限制,而43%的区域受到较强的磷限制,其他39%的区域则受氮、磷共同限制或氮、磷任一元素的微弱限制。总体而言,氮限制在在苔原、北方针叶林、温带针叶林、山地草原及灌丛较为普遍,磷限制在热带及亚热带森林、温带阔叶林、沙漠、地中海植被、以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和灌丛较为常见。相关结果增进了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格局的量化认识,为地球系统模式氮、磷限制的模拟提供了基准数据,有望更好地预测气候变暖和CO2浓度上升情景下陆地碳汇的变化。该论文自2月10日在线发表后,已多次被科学媒体网站报道,包括SciGlow、myScience、Science Edition、Phys.org、Technology.org、News Wise、Mirage News、CO2 Coalition等。 杜恩在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斯坦福大学Rob Jackson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其他合作者来自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瑞典隆德大学、荷兰乌特勒支大学、中科院植物所等研究机构。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7328, 41630750 & 31400381)、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61015)、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017-ZY-07)资助。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2-01
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格局
氮和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两种最为重要的养分元素,在气候变化和CO2浓度上升的背景下,氮、磷养分的供给不足限制了陆地植物的生长及其对大气CO2的吸收能力,成为制约未来陆地碳汇的重要因素。然而,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空间格局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地理科学学部杜恩在副教授与斯坦福大学Rob Jackson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了氮、磷限制评估的理论框架并量化分析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空间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相关结果近日发表在Nature Geoscience。 该研究根据化学计量内稳态假说和最小限制因子定律,推导提出基于叶片氮、磷重吸收效率比值指示氮、磷限制的理论框架,进一步建立全球陆地植物叶片氮、磷重吸收效率数据库和全球养分添加实验数据库,并在上述框架基础上量化评估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空间特征,完成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高分辨率空间制图。 该研究发现,全球自然陆地生态系统(农田、城市和冰川除外)有18%的区域受到较强的氮限制,而43%的区域受到较强的磷限制,其他39%的区域则受氮、磷共同限制或氮、磷任一元素的微弱限制。总体而言,氮限制在在苔原、北方针叶林、温带针叶林、山地草原及灌丛较为普遍,磷限制在热带及亚热带森林、温带阔叶林、沙漠、地中海植被、以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和灌丛较为常见。相关结果增进了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格局的量化认识,为地球系统模式氮、磷限制的模拟提供了基准数据,有望更好地预测气候变暖和CO2浓度上升情景下陆地碳汇的变化。该论文自2月10日在线发表后,已多次被科学媒体网站报道,包括SciGlow、myScience、Science Edition、Phys.org、Technology.org、News Wise、Mirage News、CO2 Coalition等。 杜恩在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斯坦福大学Rob Jackson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其他合作者来自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瑞典隆德大学、荷兰乌特勒支大学、中科院植物所等研究机构。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7328, 41630750 & 31400381)、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61015)、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017-ZY-07)资助。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4-10
河北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减氮增效关键技术
河北省是我国小麦/玉米主要轮作区,在粮食实现连年增产的同时,仍存在养分施用不平衡、氮肥投入过量问题,不仅提升了农户生产成本,减少了经济效益,更降低了氮肥利用率,增加了粮田温室气体排放及环境污染风险。针对这些问题,本成果历时6年研究,明确了河北主要小麦/玉米轮作区的土壤养分供应现状和2种作物养分吸收特征;构建了3项减氮降损增产提效措施,诠释了各项措施的综合作用效应;揭示了生产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和土壤氮素时空分布规律,创新了减氮降损增产提效关键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减氮降损增效前提下的小麦、玉米稳定高产。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4-10
一种用于土壤碱解氮的扩散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土壤碱解氮的扩散皿,包括扩散皿本体;该扩散皿本体由隔板隔离为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在第一、二收容空间分别设置可拆卸的用于密封的第一封盖和第二封盖;在所述隔板处设置凸起部,该凸起部具有连通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的通道,该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第二部分将部分的第二收容空间分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在所述凸起部位于第二收容空间处的第二部分设置用于密封通道的第三封盖;其中,所述第一封盖的内端面连接至少一根推杆,当第一封盖封闭第一敞开端时所述至少一根推杆能够通过凸起部并将所述第三封盖打开。本技术结构简单、密封性好。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蜂巢石水环境脱氮修复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蜂巢石水环境脱氮修复材料,其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秸秆20-30、蜂巢石40-50、凹凸棒土10-20、钢渣粉20-30、纳米铁粉2-4、活性炭3-5、玉米芯10-15、粉煤灰10-15、氧化淀粉1-2、葡甘聚糖1-4、丙烯酸1-2、丙烯酰胺1-2、明胶1-2。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6 17 18
  • ...
  • 106 10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