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粒子捕获式的单粒子散射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粒子捕获式单粒子散射测量 方法,包括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制作、测量环境配置、对准、单粒子的 捕获和单粒子环境的构建以及单粒子大角度的散射分布的测定等相关 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结合了微流控芯片粒子捕获技术,克服 了单粒子的大角度散射、大动态范围内的光散射特性测量方法的不足, 实现了单粒子大角度散射分布的测量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两相流固相颗粒电容在线计量技术
根据两相流中固相或者液相介电常数和气相的差异,实现介质浓度的测量,通过相关法获取流动速度,从而实现固相或者液相流量的测量。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目前该技术可以实现超低浓度下流量的非接触式测量。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多模式激光跟踪测量技术及应用
随着现代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激光跟踪在空间光通信、激光雷达、卫星遥感、定向能应用及工业测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束偏转原理、跟踪机构及其控制方法等是影响跟踪范围、精度、实时性和稳定性等光电跟踪性能的决定因素。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由同济大学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及上海同新机电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了面向机器人误差测量等工业应用的多模式激光跟踪仪的研究。该研究对复杂场合下时变轨迹跟踪、测量或加工具有强适应性;结合图像采集系统,可以精确调整成像视轴以实现视觉导引或大范围高精度图像拼接。该项目从原理上拓展了激光多模式、变尺度跟踪的实现方法,形成了复杂场合下大范围高精度动态目标激光跟踪的核心技术,在机器人动态误差测量、动态成像检测、空间激光通信以及军事侦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同济大学 2021-02-01
多模式激光跟踪测量技术及应用
项目成果/简介:随着现代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激光跟踪在空间光通信、激光雷达、卫星遥感、定向能应用及工业测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束偏转原理、跟踪机构及其控制方法等是影响跟踪范围、精度、实时性和稳定性等光电跟踪性能的决定因素。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由同济大学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及上海同新机电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了面向机器人误差测量等工业应用的多模式激光跟踪仪的研究。该研究对复杂场合下时变轨迹跟踪、测量或加工具有强适应性;结合图像采集系统,可以精确调整成像视轴以实现视觉导引或大范围高精度图像拼接。该项目从原理上拓展了激光多模式、变尺度跟踪的实现方法,形成了复杂场合下大范围高精度动态目标激光跟踪的核心技术,在机器人动态误差测量、动态成像检测、空间激光通信以及军事侦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应用范围:该项目经过几年培育,截至2018年6月已生产多模式激光跟踪系统样机5台套,主要应用于中国科学院空间激光信息传输与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综合实验中心等单位。 在自由空间激光通信、激光雷达、光纤光开关、激光指示器等领域中,可用于激光光束的转向及指向稳定调整。在空间观测、侦察监视、红外对抗、搜索营救、显微观察、干涉测量、机器视觉等领域中,可用于改变成像视轴,扩大搜索范围或成像视场。国内外对基于旋转双棱镜的激光跟踪理论研究集中在光束转向机制、光束扫描模式、棱镜回转控制等方面。 产学研合作开发,意向合作单位:从事光电精密仪器开发的经验,对于激光跟踪技术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如ABB公司、Leica、西门子、新松机器人、沈阳机床厂、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防单位等。项目阶段:小试效益分析:本项目在多模式激光跟踪方面形成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不仅能够解决工业生产中对大范围、高精度特征的测量需求,而且在多自由度特征信息提取以及智能化控制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在推动激光跟踪测量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提高工业自动化水平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 2021-04-10
基于网络的远程测量及远程控制技术(技术)
成果简介:本项目采用服务器/客户机结构和TCP/IP协议。服务器位于被控制及操作或测量设备一段,客户机通过因特网从任何可以接入因特网的地方访问服务器。在进行远程控制时,由于因特网对于信息的传送有不确定延时的特点,为了使系统保持稳定性,需要采用延时预测,采样信息处理等多种控制措施,得到稳定的控制。在进行远程测量及操作时,主要采用基于图像反馈的运动-等待工作模式、基于虚拟环境的工作模式和基于监督控制的三种测量及操作模式,实现安全可靠的远程测量及控制。此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项目。远程测量技术主要用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气/固/液混合多相流流型/流量精准检测系统
本成果基于先进材料技术、微纳制造工艺的电容式微机械超声传感器(CMUT)与压阻式MEMS压力传感器,信号处理智能算法、无线信号传输及微系统集成的多项研究成果,进行了跨尺度多相流浓度与超声衰减及压力分布的物理场耦合谱图像数值模型,优化超声/压力频率、功率及尺度等多参数设计,构建了阵列式多频谱超声-压力融合RMF瞬态浓度计算方法,实现多维、多参数RMF流型辨识与流量在线监测能力,设计RMF浓度超声-压力融合检测微系统,形成了“气固两相粉尘扩散浓度”“气液两相冷凝剂加注质量”在线监测解决方案。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气/固/液多相流混合现象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中,北京理工大学娄文忠教授团队针对当前工业粉尘爆炸、粉尘防护、新冠疫苗低温贮藏装置的冷凝剂高效安全加注,推进国家“公共安全”“节能减排”重大需求,创新性提出超声-压力复合的气/固/液混合多相流流型/流量精准检测微系统的研制。 基于先进材料技术、微纳制造工艺的电容式微机械超声传感器(CMUT)与压阻式MEMS压力传感器,信号处理智能算法、无线信号传输及微系统集成的多项研究成果,进行了跨尺度多相流浓度与超声衰减及压力分布的物理场耦合谱图像数值模型,优化超声/压力频率、功率及尺度等多参数设计,构建了阵列式多频谱超声-压力融合RMF瞬态浓度计算方法,实现多维、多参数RMF流型辨识与流量在线监测能力,设计RMF浓度超声-压力融合检测微系统,形成了“气固两相粉尘扩散浓度”“气液两相冷凝剂加注质量”在线监测解决方案。 该方案采用了多项先进的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当前已有相关实验数据支撑,同时结合无线组网技术及物联网技术,具备构建“粉尘爆炸评估系统”“冷凝剂远程监测”条件。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8-17
【就业桥】就业桥运用AI技术助力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春招“抢人”获天津日报等媒体报导
2025年3月21日,中国教育在线就业服务平台官方微信公众号“就业桥服务中心”以《就业桥运用AI技术助力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春招“抢人”获天津日报等媒体报导》为题对我校进行了报道。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 2025-05-21
流态化吸收式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及装备
流态化吸收式烟气脱硫脱硝系统由脱硫吸收塔、脱硫剂制备系统、脱硫产物处理系统、控制系统、电气系统、水系统和烟气系统组成。锅炉尾部烟气预除尘后,向烟气中喷入雾化液滴,使烟气降温,同时颗粒长大,然后将烟气喷射进入吸收塔内的吸收液中,在液层上部形成一流态化反应区,在此区域内实现脱硫脱硝。脱硫脱硝后的烟气通过高效低阻惯性分离器除去水分和泡沫后由引风机、烟囱排出。反应塔下部通入空气形成氧化反应区,使脱硫反应产物CaSO3完全氧化成稳定的CaSO4。
东南大学 2021-04-10
三相流态化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技术
有效解决了对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和固体废弃物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粉尘颗粒、SOx、NOx等对环境有害成分的净化难题。
东南大学 2021-04-10
提高制冷空调换热器性能的流路布置设计技术
管翅式换热器广泛应用于能源、机械、化工、空气调节等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在其产品设计中,制冷剂的流程布置是影响其换热和功耗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流路合理布置,一方面可以改善换热器整体换热温差和热负荷的均匀性,提高换热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小制冷剂管内流动阻力,降低运行功耗,从而在整体实现换热器的高效节能。由于流路结构自身的复杂性,以往的换热器设计中,通常采用样机的试验方式考察流路性能影响,设计成本高、周期长、效率低。 本项目软件基于自主研发的流路计算技术,可以实现任意复杂程度的换热器流程设计和计算,同时提供包括各种制冷剂、翅片类型、管型的选择和定制,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适用于各类管翅式换热器的流路设计与性能校核,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设计开发效率,降低成本。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749 75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