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豆瓣后发酵智能设备开发
豆瓣后发酵大多采取开放式发酵 , 翻、晒等重要工艺环节都以人工操作为主, 腔晒场地占用面积大 , 产品质量
西华大学 2021-04-14
发酵法生产D-核糖
D-核糖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理生化功能的五碳糖,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如核苷酸、ATP、NAD、NADP、FAD和维生素的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应用于食品医药领域,可用来合成核黄素、抗病毒和抗癌药物。本课题采用微生物发酵生产D-核糖,通过多年工艺优化,在15L罐中可达到产物浓度91.5 g/ L,转化率0.67mol/ mol,生产强度1.68 g/L/h。 本项目的主要创新和技术优势在于:(1)生产强度高;(2)转化率高,生产成本低;(3)副产物少,提取方便。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发酵法生产丁二酸
丁二酸,又称琥珀酸,是工业上一种重要的 C4 平台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表面活性剂、清洁剂、绿色溶剂、生物可降解塑料等领域。微生物发酵方法将来自可再生生物质(如淀粉、纤维素)的还原糖转化为丁二酸,减少化学品对石化原料的依赖,生产过程环境友好,且还能够固定 CO2,缓解大气中的温室效应。本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厌氧发酵丁二酸生产菌株,以葡萄糖或多种非粮食原料如秸秆、玉米芯等为原料厌氧发酵丁二酸。 创新要点 选育得到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物菌种;以廉价的玉米、木薯、糖蜜、菊芋、秸秆、酒糟等为原料,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 以及棉纤床发酵工艺。 
江南大学 2021-04-11
双温双控发酵系统
在生物工程,特别是发酵工程及其研究、试验中,发酵罐是所需的主要设备,而发酵罐又经常需要对温度进行控制。虽然在多数情况下,之类发酵罐的温度可允许有一定范围波动,但超过一定限度就会破坏正常发酵所需生化条件,导致发酵速度降低甚至发酵过程终止而工艺失败。另外,有些发酵过程需要对温度上、下限分别进行控制,或者对同一种物料同时施以不同温度,这时,现行的发酵工艺或发酵罐系统就不再适用。特别是在一些实验研究中,合适的发酵温度不一定已知,这就需要进行实验摸索,这就需要一种可以高效支持这类发酵温度摸索的设备。这种设备应该使得发酵罐内温度在较宽的范围可调节,在高温临界点及时降温,并能在多给定值下保持稳定,这对于具有单向(温度升高方向)性特点的温度控制而言,是个难以通过的瓶颈。另外,固态基质上微生物的发酵涉及控温、传质、空气等多个方面,由于基质的不可动性,在常规的发酵罐中,给实际操作带来许多困难,尤其是难于实现连续发酵中产物的分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设计组合发酵系统,借助发酵体系中溶液的流动使固定生物体系中的温度、传质和通气得到控制,并可连续补料、和实现产物的在线分离。这就需要研发一种多温度多路控制的组合发酵系统。 本项目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可以高效支持发酵温度摸索的设备。它使得发酵罐内温度在较宽的范围可调节,并能在多给定值下保持稳定,并克服了温度控制单向性的特点。当高温罐温度达到高温限时,能快速降温;当低温罐达到低温限时,能快速升温。系统以紧凑、简洁的结构实现了双温双控,其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易于调整。整体易于批量生产;系统维护、维修简便易行。 授权专利: 双温双控组合发酵系统 2014105989037 双温双控组合发酵系统 2014205989307
江南大学 2021-04-13
流体搅拌混沌混合技术
搅拌是化工、食品、制药等行业中典型的单元操作。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 日益枯竭,过程强化的必要性已是共识,是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绿色技术”之 一。如何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提高流体搅拌混合效率,已成为需要迫切解决 的问题。 本项目提出了流体搅拌混沌混合技术,提高对搅拌槽内流体流动的周期性 和搅拌槽空间结构的对称性的扰动,在流体内部诱发混沌,从而提高混合效率。
山东大学 2021-04-13
固液混合机
设备研发依据:《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规则(简称IMSBC)》研发基于散装矿产品适运水分极限要求的流盘法实验所用流盘测试仪、插入度法实验所用插入度法测试仪、样品前处理固液混合机。 固液混合机:是为适运水极限检测样品进行前处理混样的设备;可实现样品混合的精确加水,解决了人工混合样品劳动强度大,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料筒、喷头及外壳全采用304镜面不锈钢,防止长时间水分浸泡,设备生锈的可能;采用计量泵,实现了水分的精确添加;提高了水分添加的精度和混合的均匀性,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和权威性。
青岛海亿特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9-13
含芳环类多聚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新技术
一、项目简介本项目选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作为联接基团,以现有烷基酚为原料,在固体超强酸催化作用下,通过单分子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与缩合反应的有机合成路线,再经环氧乙烷加成后对应合成了系列烷基酚聚氧乙烯醚[(EO)m] (m=4, 7, 10, 15, 20, 30)型聚合度为2~6的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改性,分别获得了相应的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过对所合成的含芳环类多聚表面活性剂的胶体界面化学性质研究表明:含芳环类多聚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较对应的单体表面活性剂(NP系列)低1~2个数量级,表面活性明显提高。该项目技术成果经过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其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该项目研究成果已经申报中国发明专利4项,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二、市场前景多聚表面活性剂是采用化学键连接普通表面活性剂分子,不仅保证了连接后表面活性剂活性成份间的紧密接触,而且不破坏其亲水基团的亲水特征,使得这类表面活性剂呈现出更高的表面活性,可以直接作为乳液聚合的分散剂、油性材料的增溶剂、皮革加工的整理剂、纺织印染剂、农药乳化剂、采油助剂、生化产品分离、水溶性涂料分散助剂等。三、规模与投资本项目特别适合已经具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能力的企业,基本不需要额外投资。对于新建设企业,需要一次性投资400万元固定资产。四、生产设备搪瓷反应釜,散蒸装置,高压反应釜(用于环氧加成)等。五、效益分析应用本技术生产的产品税前利润为2000~2500元/吨。六、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用于烯烃/烷烃混合气体分离的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烯烃/烷烃混合气体分离的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将氯化钒、对苯二甲酸、氢氟酸和水混合后,经水热反应得到含杂质的MIL?47(V3+);超声辅助下,经低温活化处理除去杂质,得到MIL?47(V3+);再经溶液浸渍法,在MIL?47(V3+)上负载Cu2+,发生自氧化还原,使得负载的Cu2+还原为Cu+,得到所述的吸附剂。本发明以低温活化处理的MIL?47(V3+)为载体,先负载Cu2+,再通过自氧化还原过程将负载的Cu2+还原为Cu+,制备过程简单、条件温和,制备得到的吸附剂可以实现对烯烃/烷烃混合气体的高选择性分离。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抗风浪海上漂浮式综合发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风浪海上漂浮式综合发电装置,包括主浮体、副浮体、风力发电机、光伏发 电站、控制系统;风力发电机通过支撑装置设置在主浮体上;光伏发电站设置在副浮体上,副浮体连接 到主浮;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转速感应器、液位传感器、浮力调节装置。风速超过安全风速时,单片 机根据收集到的转速数据对浮力调节装置进行控制,使风力发电装置下沉从而降低重心,下沉过程也会 牵引漂浮式光伏发电装置向中部收缩,聚集在支撑装置旁,提高发电装置的稳定性。风速低于安全风速 时,单片机控制风力发电装置上升,从而获得更好风力,同时漂浮式光伏发电装置向外展开,进行光伏 发电。
武汉大学 2021-04-13
硅烷偶联剂QY-560
硅烷偶联剂是在同一分子中含有两种反应性基团-无机反应基团和有机反应基团的有机硅分子。 在复合材料中,选择合适的硅烷可以大幅提升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和模量),同时增强材料对湿度和其他恶性环境条件的抵抗力。硅烷偶联剂可提供的其他优势包括:树脂更好的润湿性能抗湿、除水剂建筑防水矿物填料更好的分散性增强塑料更清晰透明
山东乾佑新材料有限公司 2025-04-2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198 19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