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陶瓷刀具沟槽磨损预测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刀具沟槽磨损预测的新方法,属于金属 高速切削领域。该模型预测方法步骤包括:检测难加工材料被加工表 面硬化层深度;进行难加工材料陶瓷刀具高速加工实验,获得并定量 测量对应刀具沟槽磨损边界;通过测量分析,获得沟槽磨损宽度和深 度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获取沟槽磨损宽度和硬化深度的关系; 建立沟槽磨损宽度和深度之间的微分关系;最后建立沟槽磨损深度和 硬化层厚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由于本发明中在预测陶瓷刀具沟槽磨损 时考虑了被加工表面的硬化层深度,从而更加接近真实的加工状况, 提高了沟槽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刀具预调仪(基础型) TLP-300H
苏州英示测量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15
难加工材料的高效特种切削加工技术
Ø  成果简介:具有对新型高硬超高强度钢、不锈钢、新型复合材料、钨合金、硅铝合金和灰铸铁的精密高效切削工艺和刀具成套技术。开发了能对FMS的刀具管理和可靠性寿命进行预报,对金刚石涂层刀具薄膜与基体结合强度、新型刀具材料切削性能进行分析的系统软件以及高速孔加工刀具CAD软件系统。切削高硬超高强钢的速度可达150m/min,切削不锈钢的速度可达200m/min,提高生产效率30%。Ø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Ø  技术领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难加工材料的高效特种切削加工技术
具有对新型高硬超高强度钢、不锈钢、新型复合材料、钨合金、硅铝合金和灰铸铁的精密高效切削工艺和刀具成套技术;开发有对FMS的刀具管理和可靠性寿命预报、金刚石涂层刀具薄膜与基体结合强度、新型刀具材料切削性能分析的系统软件;高速孔加工刀具CAD软件系统。切削高硬超高强钢的速度可达150m/min,切削不锈钢的速度可达200m/min。提高生产效率30%。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3
BFGS-12 双轴旋耕机
该成果实现了 22cm 超深旋耕灭茬,解决浅旋灭茬土壤秸秆比太高的问题;实现小半径旋耕刀切削,节省耕作能耗 1/3 以上;实现高程度复式作业,节省耕作成本 2/3。关键技术:1、双轴旋耕机前后旋耕轴双层旋切结构布置;2、全轴式传动系统的设计。
扬州大学 2021-04-14
四轴高速机器人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随着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合,工业机器人已由仅完成单项、重复性操作任务的机械手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快速可重构、多功能、智能化等特征的作业单元及大型自动化生产线,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将在工业生产中逐渐开始全面推广。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四轴高速机器人采用 4-R(2-SS)型并联机构,其机械本体结构,包括固定平台、私服驱动机构、支链和动平台四部分组成。四条支链结构相同且轴对称均匀布置,其功能是用于传递驱动机构和动平台间的运动。各零件的连接方式:主动臂 1 上端连接驱动机构的精密减速器输出法兰轴,使主动臂的旋转角度与精密减速器输出法兰同步;另一端通过两个球关节 6分别连接两个相互平行的从动臂 7,从动臂 7 两端带有球关节连接件 2,与球关节6 之间通过从动臂连接销 3 和销端螺母 4 固定连接,相对应的销端螺母 4 上挂有从动臂拉賛 5;所述支链主动臂采用工字型结构,以增强主动臂强度;所述支链从动臂采用管型结构,材质为碳纤维高分子材料。四自由度高速并联机器人支链传递运动的实现:当精密减速器被伺服电机的驱动旋转时,连接在精密减速器输出法兰上的主动臂 1 也被驱动进行同步旋转;由从动臂 7 和球关节 6 组成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将主动臂 1 末端的摆动传递给动平台。 性能参数如下: 工作空间: ¢1000mm×150mm,-180°~180°¢700mm×100mm, -180°~180° 加 速 度: 100~200m/s2 抓取频次: 120-180picks/min 定位精度: ±0.2mm/±1° 重复精度: ±0.1mm/±0.5° 应用领域: 食品、医药、电子、新能源等行业中高速智能分选与包装 合作方式及条件:具体面议
天津大学 2021-04-11
29007轮轴及支架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二轴一档齿轮
德州齿轮有限公司 2021-08-26
轴端信息工作站
轴端信息站采用一体化集成设计,集自发电、感知、运算、通讯于一体,无源无线部署与轴端,可精准采集列车运行时轴端振动、温度等数据,具备实时、低功耗、无线传输等特点,为轴温异常、轮对多边形、踏面剥离、擦伤、钢轨波磨等异常状态故障识别和早期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北京竞业达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09-08
无线多域多电协同传输
2014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高速可靠的宽带无线通信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本需求,也是我国基础研究重大战略方向之一,但其面临着无线频谱资源日益紧缺以及能源消耗急速增长的瓶颈问题,为寻求突破,多域多点协作的新型宽带无线传输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它以多天线MIMO传输为基础,充分挖掘和协同利用空间、时间、频率、功率、终端和网络等多域与多点资源,大幅度提升系统的频谱效率与能量效率。本项目在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课题的支持下,重点围绕宽带无线通信中的多用户MIMO协作、中继协作和多点协作网络场景,研究多域多点协作的新型宽带无线传输理论及系统架构,提出了适应复杂无线传播环境的高效能。 分布式多域多点协作理论与关键技术,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形成较为完整的多域多点协作传输理论体系。
东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 19 20
  • ...
  • 148 14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