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红藻琼胶数字化生产技术
项目成果/简介:利用集成技术生产多效性琼胶,生产节水、节能、减少环境污染的新的生产工艺和多样化。多功能性产品。琼胶生产的在线检测控制技术(增量处理技术)。液态体系胶的生产技术。琼胶寡糖的生产工艺与构效。江蓠(功能)食品开发(凉粉、果冻)。项目阶段:工业化生产阶段效益分析:据报道目前世界琼胶年需求量在20000吨以上,但世界琼胶产量仅为10000吨左右。因此国际市场琼胶价格逐年上升,目前优质琼胶价格为2万美元/吨左右。我国目前琼胶产量约为500吨/年,仅占世界总产量的5%,而且生产出的琼胶质量差,主要体现在凝胶强度低,很大一部分在400g/cm以下,色泽达不到要求。因此我国目前琼胶生产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我国是海藻养殖大国,具有长远的海岸线和海藻养殖带。海藻资源的高值化开发利用和深加工是我国目前科研和生产领域的主攻方向,因而根据目前的生产原料特点和资源状况,拟进行琼胶加工机理的深入探讨。通过生物转化,酶技术定向修饰和化学改性解决生产中技术性难题和提高产品品质,突破多样化应用瓶颈,促进我国海藻工业的发展,利用海藻资源和技术的双重优势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软件著作权知识产权编号:201710402964.2 ZL201510660247.0技术成熟度:通过中试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4-11
垃圾焚烧飞灰填埋成套技术集成
垃圾焚烧飞灰处理达标后在卫生填埋场分区处置是今后我国发达地区飞灰处置的主流途径,这类填埋场的污染形成途径、强度与控制方法均与传统原生垃圾填埋场不同,现有填埋场污染控制技术从环境和经济角度均不适用,亟需高效的控制技术。本项目依据处理后焚烧飞灰填埋的污染衍生途径,发展控制处理飞灰填埋作业中黏附作业机械、风吹飘散的飞灰颗粒化技术;同步集成飞灰溶解性盐分缓释技术;发展雨水近零渗入的处理飞灰填埋作业技术。依据所集成的飞灰填埋前处理和作业技术,进行现场运行验证及条件优化试验。项目旨在发展既能够提高填埋场污染控制的效果,也能改善污染控制的经济条件的集成技术;而且同步开展现场应用验证试验,使成果具备推广应用的条件。通过推广应用可以为焚烧飞灰填埋场的运行提供支撑条件。 同济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所,近5年来已主持承担和完成国家973计划课题、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国家863和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项目等20余项;相关成果分别获国家级科技奖励二等奖和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拥有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0项。在长期的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发展中,已积累了扎实的研究基础,特别是在生活垃圾填埋和焚烧方向,分别承担了国家973计划课题(可燃固体废弃物热转化过程中重金属的排放控制及关键污染物的协同脱除(编号2011CB201504),城市固废物-化-生相变及污染物产生(编号2012CB719801)),完成了国家863计划:城市生活垃圾生态填埋成套技术与设备(编号2001AA644010)、城市生活垃圾生态填埋成套技术及示范(编号2003AA64402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低成本可控制生活垃圾填埋关键技术(编号2006BAJ04A06-05)等10余项课题(子课题)的研究。 常州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是国内较早开展处理后达标焚烧飞灰在卫生填埋场处置的单位;在数年的实际运行中,面临了渗滤液收集管道阻塞等问题,也通过与同济大学的合作,探索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了一系列实用技术。目前,该中心二期续建工程已施工完毕,即将投入运行,正是集成各项新技术,开展试验研究的有利时机。为利用有利条件,发展行业共性技术,同济大学将联合该中心开展项目研究。
同济大学 2021-04-11
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
目前,生物法是工业废水处理的常用方法,但其在处理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水时效果不理想。焚烧法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化学处理方法。高浓度有机废液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高温下会氧化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水、氮氧化物等小分子物质,从而达到无害排放目的。 常见废水焚烧装置主要有三种:液体喷射炉、回转窑焚烧炉和流化床焚烧炉。这些焚烧炉的燃烧室大多由耐火材料砌成,对有机废水的盐分、pH要求较高,否则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低熔点共晶体,导致炉膛结焦、结渣以及造成炉膛酸碱腐蚀,严重影响焚烧炉使用寿命。 东南大学提供了一种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用于处理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水。该工艺集蒸发除盐、喷射焚烧、废液浓缩、烟气处理等于一体,对于极难处理的苯环类、杂环类等各类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工艺简单,处理效率高,成本低。 本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件(授权1件),发表学术论文8篇,获国家“973”、江苏省环保厅科技项目支持。
东南大学 2021-04-11
CO2资源化利用合成DMF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1
北方地区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
研究方向:水资源与水污染控制工程与技术、研究方向包括高浓度有 机废水和难降解有机物废水、含高氮高硫废水的厌氧和/或好氧生物 处理、膜生物反应器、水中营养物氮、磷等的处理、微污染水源的生态修复及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 项目简介: 该课题完成了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 计划)的北方地区安全 饮用水保障技术课题中的分项课题“去除微量有机物、氨氮、藻和藻 毒素的技术与工艺”及“水蚤、红虫等水生动物的灭活及去除技术” 研究工作。 本项目的创新点在于采用强化气浮工艺,研究了颗粒物-混凝剂 -气泡-水的相互作用机理,明确了决定因素,优化了工艺参数,建 立了高效气浮系统,满足高藻水、低温低浊水处理的要求,该工艺已 成功用于天津芥园水厂改造。对自来水中出现的红虫进行了培育、繁 殖和杀灭实验,明确鉴定该红虫为颤蚓类并提出杀灭红虫的工艺技术。 该项技术对北方地区自来水厂工艺改造,提高自来水水质,保障 人民身体健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南开大学 2021-04-11
大直径深孔爆破硬岩弱化技术
针对综掘机施工坚硬岩石区域切割效率低、施工成本高的问题,通过深孔致裂爆破,增加岩体中的裂隙范围、造成岩体损伤,降低综掘机施工难度,使得切割后的岩石呈块状落下,而不是粉末状。既提高了掘进速度、节约了施工成本,又改善了现场施工环境。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1
双电源多热源炉生产SiC新技术
双电源多热源炉生产SiC新技术历经二十多年的研发,经过了实验室小试、数值计算和计算机模拟研究、中试研究和工业性试验研究,技术先进、成熟、稳定,2002年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2003年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已在青海、宁夏、新疆等地进行技术推广,建立生产线3条,创产值3亿多元,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电力行业燃煤锅炉技术升级改造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1
液-液离心萃取技术及成套装备
液-液萃取分离科学和技术是化学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一大批萃取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原子能、医药工业、食品工业、生物化工以及环境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工业的发展,对液-液萃取分离科学与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新型萃取分离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液-液萃取技术作为一项应用很广的高效分离技术,已成为许多领域发展的技术关键。本项目围绕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开展高效液-液离心萃取设备的研制及应用研究。创造性地建立了流场分布与操作条件的关系模型,实现了设备的可控设计;对液-液离心萃取过程环隙间流动特性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定量地求出泰勒涡流的生成条件及其变化规律,精确地描述出流场全貌;在Taylor-Couette流体运动特征、失稳演变过程和压力周期波动特性方面有所突破,建立离心不稳定准则,获得环隙式液-液离心萃取过程的强化传质机理,为环隙式液-液离心萃取系统的量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开发出的离心萃取成套设备及相关工艺技术,在石油化工、生物制药等行业得到了成功应用。在我国最大的林可霉素生产基地-南阳普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建成了基于离心萃取技术的“萃取-洗涤-反萃”成套设备及工艺,获得了成功。依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我国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基地建成了杂质离心萃取的工业示范装置,每年产生经济效益500万元,大大改善了产品质量。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聚酯装置节能降耗优化运行技术
该项目针对聚酯行业引进装置能耗高、竞争力弱的背景展开,结合实际工业反应器及其生 产、操作状况,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计算的基础上,开发了酯化过程宏观反应动力学模型 和缩聚过程的宏观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采集的数据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校核和不断地修正, 获得了全面良好反映聚酯装置特性的模型。通过模型寻优,对操作参数进行较小的调节,根据 调整后的装置具体生产情况,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校核,并在新的操作点周围的一个新 的较小的范围内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寻优。采用这种逐步外延的寻优技术,使装置平稳地移到 最优操作点上,在提高等级品率、降低能耗的同时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该项目通过系统的信 息采集、信息处理对系统进行优化,并在工业装置上实施,具有投资小、收益高的特点,尤其 适用于旧的聚酯生产系统信息化改造。同时,该项目的技术也可推广到相关聚合物过程的节能 降耗等过程优化项目中。该项目已在洛阳石化、上海石化等企业得到应用,流程热媒用量下降 8%以上,创造了1813万元/年的经济效益。该项目所包含的相关技术获2008年中国石化集团科 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展区优秀展品奖。 该项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性,可直接推广应用到国内其他聚酯装置。此外,该成果中的建模 技术、优化技术等亦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采用自动化技术提升传统产业 生产技术水平,推动我国石化工业科技进步,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 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示范作用。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16 917 918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