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风味导向的固态发酵白酒生产新技术及应用
发明了白酒特征风味强化新技术,稳定了白酒中的特征风味。首次鉴定出产生白酒不良风味的微生物,发明了不良风味消除新技术,降低白酒中不良风味物的浓度。形成了发酵—风味微生物组合纯种制曲新技术。实现了原酒品质鉴别与基酒组合过程的科学定量控制。
江南大学 2021-04-11
过氧化氢酶发酵生产及应用
筛 选 得 到 一 株 具 有 良 好 过 氧 化 氢 酶 生 产 性 能 的 菌 株 嗜 热 子 囊 菌 Thermoascus aurantiacus WSH03-01,经优化摇瓶发酵产酶水平达到优化前的 10 倍。确定了添加乙醇优化过氧化氢酶的发酵工艺并放大。最终在 1500L 罐中发酵120 小时,产酶达到 3650U/mL。T. aurantiacus WSH03-01 所产过氧化氢酶的热稳定性较好。最适在工业化应用试验中,利用过氧化氢酶处理漂白棉织物后的残余过氧化氢,处理效果达到了传统高温大量漂洗的前处理水平,处理过程中节水近 1/2,节能 1/3,废水排放量减少 50%左右,减轻了污水处理的负担。在 1500L罐中发酵 120 小时,产酶达到 3650U/mL。 
江南大学 2021-04-11
椰浆发酵椰果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
传统椰浆椰果生产多采用经验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存在菌种活性不易控制、易受气候影响等问题。项目采用传统椰浆椰果生产菌种,系统研究了椰浆椰果发酵使用原料、菌种、发酵环境以及发酵条件对椰浆椰果生长的影响,解决了椰浆椰果工业化规模化上产过程中的原料、菌种、发酵环境等技术难题,实现了椰浆野果的工业化、常年化生产,社会和经济效益明显, 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成果的技术水平: 项目通过检测分析不同国家椰浆的相关理化、微生物指标,研究了不同椰浆对椰果发酵生产的影响:通过醋酸控制杂菌生长,实现了椰浆无需热力杀菌:菌种经过驯化选育后通过环境控制及发酵调控技术,实现了远离椰子产地的椰果工业化生产,在国内首次解决了椰浆椰果不能常年生产的技术难题。通过对椰浆和环境原始菌数控制,采用菌种逐级扩培的工艺,降低接种量,缩短发酵时间,并建立了工业化生产菌种长活力的判定方法。在农业部《椰纤果》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椰果企业标准及椰浆原料标准;优化了 工业化生产椰浆椰果的工艺;设计建成了现代化、十万级的净化车间,实现通风和温度的实时控制。最终椰果产品得率≥58%,收率≥28kg 椰果/kg 椰浆,95%以上处于厚度 10~13mm,白度 35%~40%,硬度 4~7N 优级品德范围。本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推广应用。 
江南大学 2021-04-13
黄酒发酵过程品质稳定性监控系统构建及应用
黄酒发酵易受外界条件影响,品质稳定性较差,目前黄酒的发酵和品质控制主要依靠经验,没有有效的评价体系。项目针对黄酒发酵化学成分分析复杂耗时,香气成分及变化规律不明确,优势微生物组成不清楚等难题进行了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针对传统的化学检测过程耗时耗力的缺点,利用衰减全反射- 中红外光谱结合多元数据提取和非线性数学工具建立了黄酒发酵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总糖、总酸、酒精度、氨基酸态氮)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2.使用电子鼻建立了黄酒发酵液的雷达指纹图谱,并建立了统计质量控制分析(SQC)模型,可以快速测定黄酒发酵样品品质稳定性;3.项目创新性的提出和实现了通过分析功能微生物组成监控黄酒发酵过程及稳定性的思路,建立了黄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数据库,对黄酒发酵微生物稳定性进行有效监控。 
江南大学 2021-04-13
微生物发酵生产丙酮酸的关键技术
丙酮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制药、日化、农用化学品和食品等工业中,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具有低成本、高质量等优势。本研究室在自行选育的四重维生素营养缺陷型菌株光滑球拟酵母 CCTCC M202019 的基础上,从代谢能力、鲁棒特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入手,阐释了影响 T. glabrata 高效积累丙酮酸的关键因素。提出并实践了全局高效调控 T. glabrata 代谢功能的新方法。 
江南大学 2021-04-11
微生物发酵生产衣康酸的关键技术
衣康酸是一种不饱和二元脂肪酸。由于衣康酸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它具有十分活泼的化学性质,既可以自身聚合,也可以和其他分子发生加成、聚合等化学反应,是一种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的化学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与化工、医药、农业等领域,被誉为有机酸领域中皇冠上的宝石。本研究通过诱变和高通量筛选获得一株高产衣康酸的生产菌株。
江南大学 2021-04-11
耐胁迫植物乳杆菌定向选育及发酵关键技术
本项目以具有优良益生功能的植物乳杆菌为研究对象,筛选得到了耐胁迫相 关靶点基因和蛋白,发明了基于环境因子耐胁迫耐受的菌种定向选育技术;发明 了基于体外实验、细胞模型和活体动物模型的功能评价方法。可实现具有减除食源性危害因子功能菌株的靶向性高通量筛选。发明了一系列菌株高活性培养和高效制备的发酵关键技术,创新开发了植物乳杆菌新产品。 
江南大学 2021-04-11
蒿鳖养阴软坚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应用
相关专利提出了具有治疗及预防慢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中药组合物(蒿鳖养阴软坚方)及其提取工艺,具有活血软坚散结、养阴凉血、清热利湿解毒的功能,对不同病因(四氯化碳复合因素、BSA、Con A、血吸虫病、乙醇)所致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有确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有体外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可用于多种原因如慢性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和长期饮酒以及化学毒物中毒等所致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天津医科大学 2021-02-01
一种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草药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 明 人】王旭东;于莉英【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临床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草药散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摘要】本发明涉及临床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草药散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所述的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草药散剂,是由下列质量份的物质组成:莱菔子10一15份、炒麦芽30一35份、全蝎8一13份、怀牛膝10一15份、三七粉10一15份、琥珀末2一7份、乌梅10一15份。本发明选材科学,配方合理,制备的工艺方法简单。制备的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药复方制剂,服用简便、疗效明显、经济安全,是治疗肝纤维化的理想内服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维肝——全球领先的肝癌前期疾病诊断和手术规划领航者
医生重建肝脏三维结构时间:1-2小时 ,效率低 无法自动计算肝体积和自动分段 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刘凯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电子信息 2020.9/2024.6 胡思蓉 国际学院/金融数学 2019.9/2023.6 黄康平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电子信息 2021.9/2025.6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张学军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教授 图像识别 四、项目简介 医生重建肝脏三维结构时间:1-2小时 ,效率低 无法自动计算肝体积和自动分段 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团队提出了肝脏诊断医疗辅助云平台新方案。我们有四大核心技术,第一是首创TPS与FFT结合进行肝脏硬度检测,肝脏采用cine-tagging网格标签,空域与频域相结合;第二是基于医学图像的多模态、多特征量的肝脏疾病检测方案,多模态、多特征量融合,有效提高检测准确率,肿瘤检测识别率行业领先高达97% ;第三是FPGA+边缘计算赋能CT数据腹部器官三维重建,建模时间从1-2小时降为1-2分钟;第四是首创 边缘差分检测算法,解决了纤维化肝脏难以快速精确建模的世界难题,建模精度世界领先。目前有发明专利 9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软著12项。我们与美国南加大、日本岐阜大学、德国布莱梅大学肝脏诊断领域国际知名专家就肝脏纤维化建模、CT数据肝脏器官分割等课题展开合作研究。2021年CSIG图像图形中国行 团队成员刘凯、曹欣燃与指导老师张学军教授同中国科学院蒋田仔、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陈华富、吉林大学教授王世刚、南开大学教授程明明就“精准目标分割与识别”主题进行交流讨论。美国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腹部影像科放射学主任Vinay Duddalwar对本项目进行肯定和推荐。我们的肝脏纹理分析方法被RSNA北美放射学会评为“最佳肝硬化成像工具”。我们与6家国内外顶尖医疗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研究。
广西大学 2022-08-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2 23 24
  • ...
  • 41 4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