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KINGS金石3d万能打印机
产品详细介绍宏福模具是是一家在手板模具行业有着十多年生产经验的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精密成型的手板模具业务。其负责人表示:“以往遇见倒扣、内空、镂空等复杂结构的订单,我们往往束手无措,制作出来利润微薄甚至亏本,不接单又会措施客户。而使用后3D打印,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当然,我们并没有完全放弃传统CNC工艺,因为在某些领域CNC依然有它的优势。使用金石3D打印机与CNC结合,本季度的业务量相比上季度增加了30%左右。”Kings系列激光3d万能打印机广泛应用于手办制作、鞋模开发、工艺礼品、医疗、汽车配件、灯饰、建筑模型等领域。为众多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及品质,节省了大量成本,也帮助了众多创业者实现财富梦想。产品特点1、采用德国振镜扫描技术,扫描速度快,加工效率高;2、负压吸附式刮板,涂层均匀可靠;3、扫描路径自动化,自动工艺参数,液位自动控制;4、便拆式工作台,操作方便;5、精度高,可达到0.05mm,打印出来的模具纹路清晰可见。深圳市金石三维打印科技有限公司,金石三维,未来无限可能。工业级3D打印领导者,3D打印机、3D打印材料制造商,定制化3D打印技术服务商.3d万能打印机KINGS800激光3D打印机主要技术参数类  型:工业级SLA光固化激光系统:Nd:YV04固体激光器扫描系统:ScanLab振镜扫描器分层厚度:0.05-0.05mm扫描速度:8-12m/s激光功率:500mW 光斑直径:0.12-0.20mm成型精度:±0.1mm(L≤100mm)     ±0.1℅(L>100mm)电脑系统:Windows 7软件接口:STL涂铺系统:智能定位真空吸附涂层构建层厚:0.05mm-0.20mm;构建尺寸:800mm X 800mm X 500mm;设备尺寸:129cm(W) X 139cm(D) x220cm(H);
深圳市金石三维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山东寿光巨能金玉米开发有限公司
山东寿光巨能金玉米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7月,是以农产品(玉米)深加工为主导,生产经营玉米淀粉、变性淀粉、氨基酸、淀粉糖、乳酸、聚乳酸、生物质热塑复合材料和生物质尼龙新材料的综合大型企业集团,公司于2007年9月27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拥有寿光和临清两大生产基地,下设临清德能金玉米生物有限公司、寿光金远东变性淀粉有限公司和寿光金玉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子公司。现已形成年加工玉米360万吨、年产玉米淀粉260万吨、变性淀粉10万吨、赖氨酸30万吨、淀粉糖15万吨、D-乳酸1万吨、生物质热塑复合材料3万吨的生产规模。 公司是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食品卫生A级企业、山东省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P非转基因认证、FAMI-QS欧洲饲料添加剂与预混合饲料质量安全体系认证、MUI-HALAL清真保证体系认证、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等,同时还是全省第一家获得食品级淀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2005年公司生产的“圣玉”牌玉米淀粉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赖氨酸连续多年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产品质量处于国内行业前列。 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公司已在玉米淀粉、变性淀粉、淀粉糖、氨基酸、生物质新材料等生产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形成了一套具有金玉米特色的质量和成本控制管理体系,产品品质和品牌在国内同行业中居于前列。销售网络以山东为中心覆盖国内20多个省市,并出口韩国、日本、东南亚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于2006年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年被评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14年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15年被认定为“潍坊市工程研究中心”、“潍坊市重点实验室”。2017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寿光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建“生物基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协议,提高了生物基材料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寿光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建“中科金玉米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研发中心”协议。目前公司拥有一个国家标准实验室和世界一流的检测设备,并长期与国内外专家、科研机构和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具备较高的科技创新研发能力。        
山东寿光巨能金玉米开发有限公司 2021-08-31
广州中金育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中金育能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将康复医学与体育训练完美融合,依托强大的自主研发专业团队,用科技手段补足短板,助力行业快速发展。集团拥有体育文化、健康管理、教育咨询等十一家下属公司,布局完整产业链,覆盖教育培训、产品研发、传播运营及服务管理,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生态产业,加速落实体医融合、体教结合的国家政策,为实现“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凝心聚力!
广州中金育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2-05-26
高容量、低成本锂离子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
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为动力电池产业提供了万亿级的市场容量,到 2020 年底,城市公交、出租车及城市配送等领域新能源车保有量达 60 万辆。目前使 用的石墨类伏击材料容量低,无法满足高能量密度的需求。该项目通过为动力电 池厂商提供高性能硅碳负极及其他负极材料,以提高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2 倍以上。硅负极材料具有极高的理论容量(~4200 mAh/g),其容量是现有商业化 的石墨负极的 10 多倍。但其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大体积膨胀(~400%)会严重影响 其循环寿命。我们团队经过数年研究,提出“清矽硅碳”使普通微米硅粉进行包 覆“均匀+可控”功能层的工艺过程实现“性能+成本”的最优产业升级。美国能 源部高度评价了该项研究成果(2015 年仅有 2 项研究成果受此殊荣)。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甲醇水液相重整制氢与燃料电池的联用
针对水和甲醇液相制氢反应的特点,采用 铂-碳化钼双功能催化剂 (其中铂以原子水平分散于立方相碳化钼纳米颗粒表面),在 低温下(150~190 ℃)无需强碱即可实现对水和甲醇的高效活化和催化重整 。在190 °C时,催化速率高达18,046 mol H2 /(mol Pt *h),活性较传统铂基催化剂提升了两个数量级。首先比较了立方相碳化钼(α-MoC)和六方相碳化钼(β-Mo 2 C)在载体碳化钼中的不同比例对负载金属铂的结构和甲醇水液相重整制氢活性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载体中立方相结构α-MoC比例的增长,甲醇重整活性急剧增加,Pt负载于纯α-MoC上(Pt/α-MoC)表现出了最高的甲醇重整活性。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和单原子分辨率的球差校正电镜对催化剂进行系统研究表征,证明在2 wt% Pt/α-MoC催化剂上存在着高密度原子级分散的铂。将Pt负载量降至0.2 wt%时,可实现所有负载金属铂呈原子级分散,极大提高了贵金属铂的原子利用率,TOF达到了18,046  mol H2 /(mol Pt *h) 。据估算,仅需含有6克金属铂的催化剂即可使产氢速率达到1 kg H2 /h,已基本达到商用车载燃料电池组的需求。而且,Pt/α-MoC具有较高的催化稳定性,经历了11次模拟类真实情况的“启动-停止-启动”循环反应仍维持原子级分散形貌和较高的催化活性。
北京大学 2021-04-11
全固态锂电池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研究
全固态锂电池的活性物质负载通常较低(<1 mg cm-2),该值远小于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钴酸锂正极的 12 mg cm-2 和石墨负极的 6 mg cm-2。物质学院刘巍课题组在高性能全固态锂电池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突破传统制备方法,利用立体光固化成型(SLA)3D 打印技术,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聚合物基体原料,3D 打印出一种具有三维表面结构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由于构建出 3D 电解质-电极界面,使界面处的比表面积增大了 95%,显著优化了电极与聚合物固态电解质之间的界面接触,大大降低了界面阻抗,并且能将正极活性物质负载提高到 5 mg cm-2 这一较高的水平,以此提升全固态锂电池的性能。SLA3D 打印技术为高性能的全固态锂电池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有希望应用于下一代的能量存储领域。
上海科技大学 2021-04-13
Plug-in 燃料电池发动机电堆试验台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日趋匮乏,探求汽车新的动力源已经成为世界汽车领域研究和发展的热点,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一种新型节能汽车备受关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作为第四代燃料电池技术,不但突破卡诺循环限制,能量转换效率高,而且排放污染少,对环境极其友好。部分汽车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小规模的 PEMFC 汽车试运行和小批量投产,加快了其商用进程。 燃料电池装置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装置,是整个装配体中最重要的部件,如何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进行有效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设计及控制
01. 成果简介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高比功率、可快速启动、无腐蚀性、反应温度低、氧化剂需求低等优势,是当前燃料电池汽车的首选,然而,针对目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设计和控制,还存在以下问题: 1. 在考虑零下低温条件下电堆快速暖机的前提下,实现最优增湿效果,是燃料电池系统设计的一个挑战; 2. 由阳极与阴极两侧压差波动造成的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机械损坏、以及由燃料电池的高电位造成的燃料电池多孔碳纸化学腐蚀,是限制燃料电池寿命的重要因素; 3. 当燃料电池汽车进入隧道或者地下车库等封闭空间时,由于阳极吹扫而被排出的氢气会在该密闭空间上方聚集,产生安全隐患; 本成果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阳极再循环和阴极排气再循环的燃料电池系统设计,以及相应的气体压力随动控制、气体湿度多模式控制和输出电压钳位控制,可精确控制进入电堆的氢气/空气压力、总流量、温度、湿度和氧含量等参数,具体如下: 1. 燃料电池系统对进气湿度要求较高,只有在最优增湿条件下,才能实现最高输出效率,为了实现对进气湿度的控制,目前主要由外部增湿和自增湿两种系统,前者低湿环境条件下电堆增湿效果较好;后者取消了外部增湿器,加快了零下低温条件下电堆暖机过程。本成果采用阳极+阴极双循环系统,在小负荷工况下,增大阴极循环程度,充分运用阴极生成水对燃料电池进气进行加湿;在中高负荷下降低阴极循环程度,而增高阳极循环程度,避免由于进气流量过大引起的阴极循环泵功率消耗过高的问题。兼顾低湿环境条件下提高电堆增湿效果与零下低温条件下电堆暖机过程,提高电堆效率; 2. 首先,进入燃料电池电堆的气体流量与气体压力存在一定耦合关系,导致阳极与阴极两侧气体压力将随着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变化而变化,由此引起的阳极与阴极两侧压差波动会对燃料电池内部的质子交换膜产生机械损坏,本成果采用阳极+阴极压力快速随动控制,从而降低由压力波动造成的机械损坏;此外,在怠速或小负荷时,燃料电池的高电位会对燃料电池内部的多孔碳纸造成化学腐蚀,为此,在怠速或小负荷时,本成果通过增大阳极循环程度,降低燃料电池电位,实现对电压的钳位控制,从而降低由高电位引起的化学腐蚀;综上所述,本成果通过阳极+阴极压力快速随动控制和电压钳位控制,延长电堆寿命; 3. 由于氮气和水的浓差扩散作用,燃料电池阳极侧都会出现氮气累积和液态水水淹现象,引起燃料电池性能下降,因此需要定期对阳极侧进行吹扫,将累积的液态水、氮气与未反应的氢气一起排出。本成果在阳极出口处增加了燃料电池小面积单片,用于处理尾排氢气,从而实现燃料电池系统氢气零排放,保障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行安全。 燃料电池双循环系统02. 应用前景 本成果可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领域。03. 知识产权 本成果涉及9项发明专利。04. 团队介绍 项目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团队成员包括欧阳明高、李建秋、杨福源、王贺武、卢兰光、李希浩、徐梁飞、杜玖玉、韩雪冰、冯旭宁等,课题负责人为李建秋,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两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论文发表200余篇。项目团队深度参与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规划、科技研发、国际合作、示范考核和产业化推进的全过程,培育出多家学生创业型高科技企业,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05. 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06.联系方式 邮箱: zhangyan2017@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 2021-04-13
新一代价廉高效空气电池用电催化材料
设计合成了C/ a-MoC /Ag三组元复合电催化剂,巧妙利用高度石墨化多孔碳矩阵的高导电性、a-MoC的稳定性、Ag纳米团簇的单分散性和优越氧吸附特点,C、a-MoC和Ag之间相互作用产生有效协同效应,使得C/ a-MoC/Ag复合催化剂具有可以与贵金属铂媲美的电化学氧还原性能。通过旋转圆盘电极测试了C/ a-MoC/Ag新型复合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的氧还原电催化性能(如图1),C/α-MoC/Ag的半波电势迁移到电势更正的位置(−0.145 V ),这表明氧分子还原性能由于C/α-MoC和Ag之间的协同作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尽管Pt/C电极产生了更正的半波电势(-0.125V),但是C/α-MoC/Ag复合催化剂在-0.8V的质量传递限制电流密度相比Pt/C来说增长的斜率更大。更重要的是Ag在C/MoC/Ag中的含量仅为百分之6.7,相对于20%Pt/C来说极具有商业应用价值。为了进一步阐明C/α-MoC/Ag的协同效应,他们利用DFT理论研究了氧气分子在a-MoC(001)负载Ag纳米颗粒的吸附行为(图2),结果表明,相对于纯的a-MoC(001)面比较来说,少量Ag负载后,整个基地表面上氧气分子的活化能均大大降低(>0.28eV),充分说明了复合催化剂C/α-MoC/Ag三成分之间的有效协同效应。此研究为设计新一代价廉高效空气电池用电催化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在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应用研究
相关成果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Green Chemistry》发表题为“A novel method for screening deep eutectic solvent to recycle the cathode of Li-ion batteries”的底封面文章。随着锂离子电池在移动电子、储能、运输等领域需求的快速持续增长,锂离子电池在 3-6 年内会逐步退役并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但落后的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模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团队基于电化学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快速、简单、准确筛选低共熔溶剂(DES)还原能力的方法。经筛选后发现了一种具有较强还原能力的 DES,该结果与密度泛函理论 Fukui 函数计算结果一致。采用该 DES 可大幅降低反应温度和缩短反应时间。经研究发现:1. DES 选择性提取有价金属过程与传统湿法过程不同,主要受电子扩散和溶剂扩散控制。DES 提取过程的反应表观活化能远高于酸法和氨法回收方法,解释了在 DES 提取过程通常需要较高温度。2. 钴离子在负载 DES 中主要以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 Co(urea)2Cl2 存在。3. 负载 DES,经“稀释-沉淀-煅烧”简单工艺可得到立方尖晶石型四氧化三钴。 环境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王树宾博士为第一作者,张作泰教授为通讯作者,材料系卢周广教授及工学院院长徐政和院士为合著作者。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科学技术创新委员会、广东省高校珠江学者岗位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3 74 75
  • ...
  • 107 10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