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多层折叠式柔性太阳电池发电系统
项目简介: 便携、可折叠式柔性太阳电池发电系统由 12 块柔性太阳电池组 成,其中 6 块电池串联为一组,然后两组并联固定在挂胶防水的维尼 龙纺织布上,使得该发电系统可以折叠成平常的书本一样,容易携带、 储存和转移。由于该发电系统采用柔性衬底太阳电池组成,所以在连 续发电的过程中可以被摔、被踩,特别适合部队和野外作业单位的长 途跋涉、登山以及职业摄影师使用,还可以进行野外通讯、应急电源 以及蓄电池维护。 功能: 1.使用时放在帐篷顶或地上,也可挂在高处或树上,接上负载即 可使用。 2. 由于该发电系统的每个子电池封装内含有旁路二极管,所以 该太阳电池发电系统在部分电池被遮挡、甚至被子弹穿透的情况下也 能提供电力(即使某个子电池损坏或不发电,也可继续通过二极管提 供电能)。 3. 每块子电池电压≧2V 功率 2.5W,工作电压 12V,整体输出功 率 30W。 4. 用该发电系统给蓄电池充电时,需配用光电子所专门研制的 充电控制器,该控制器可控制蓄电池欠电自动充电,充满自停。同时 该控制器还可控制蓄电池过放电。 5. 蓄电池过充电压:14V 蓄电池过放电压:10.5V
南开大学 2021-04-11
太阳电池用增透陷波微纳结构
我国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内的整体技术水平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绝大部分还处在跟踪或追赶发达国家的状态。真正属于我国光伏企业所自有的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还不多。不少企业在国际光伏行业产品竞争中存在着由于生产技术水平低下而被淘汰的风险。 近几年来,我国第二代太阳能电池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性的进展,并处在一个由科研成果到产业化转变的关键阶段。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尽管薄膜电池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太阳能电池的成本问题,但是其效率却还相当低。本技术就是针对太阳电池的这一需求而发展的。   提高转换效率,最有效的办法是表面减反。表面减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增透结构,即让光波从外界第一次遇到材料表面时光波从表面的反射尽可能少,二是陷波结构,即让光波在材料内部传输时光程尽可能大,从而被材料吸收的尽可能多。国际上近年对表面减反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如L. L. Ma进行了变折射率多孔硅多层的减反表面研究,在3000-28000cm-1波段范围内实现了硅表面5%以下的反射。瑞士Paul Scherrer研究所的R.H. Morf设计了用于太阳能电池陷波的阶梯层叠的一维正弦衍射光栅结构。以上小组的研究都表明,合理设计和制备光伏材料表面的微纳周期结构,是一种非常有效地增加太阳能电池的太阳光能量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的技术方法。但以上的研究,都没有从同时考虑太阳光光波的自然光特性及宽角谱入射这两个特点入手在矢量衍射理论领域进行增透及陷波的设计。 本技术具体性能指标是: 1.硅表面自然光宽波段(300-2100nm)宽角谱(±30o)减反(R<2%) 2.陷波效率>1000%。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多层折叠式柔性太阳电池发电系统
便携、可折叠式柔性太阳电池发电系统由12块柔性太阳电池组成,其中6块电池串联为一组,然后两组并联固定在挂胶防水的维尼龙纺织布上,使得该发电系统可以折叠成平常的书本一样,容易携带、储存和转移。由于该发电系统采用柔性衬底太阳电池组成,所以在连续发电的过程中可以被摔、被踩,特别适合部队和野外作业单位的长途跋涉、登山以及职业摄影师使用,还可以进行野外通讯、应急电源以及蓄电池维护。功能: 1.使用时放在帐篷顶或地上,也可挂在高处或树上,接上负载即可使用。 2. 由于
南开大学 2021-04-14
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主要是使用过渡金属氧化物 LiCoO2 作正极和石墨基碳材料做负极。现在电动汽车对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近年来人们对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新型材料倾注了更多的研发热情。目前广泛认为比较有前景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三元过渡金属氧化物 LiCo1/3Ni1/3Mn1/3O2、锰系层状固溶体 xLi2MnO3·(1-x)LiMO2(M=Mn, Ni, Co 及其混合物)以及LiFePO4和 Li3V2(PO4)3等。本课题组多年来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 研究和开发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经获得授权中国专利 3 项。 该方法工艺简单,原材料价格低廉、易得,生产成本低,复合材料特有的核壳结构抑制了活性物质的流失并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能,显著改善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南开大学 2021-02-01
Li/CFx电池及氟化碳材料
成功研制了不同种类的氟化碳材料,以满足不同需求的锂/氟化碳电池。并且已申报发明专利的固液串联反应模式,在原有普通锂/氟化碳电池的基础上,可以使电池的比能量再提高15%。技术成熟,可直接用于实际生产。
厦门大学 2021-04-11
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主要是使用过渡金属氧化物LiCoO2作正极和石墨基碳材料做负极。现在电动汽车对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近年来人们对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新型材料倾注了更多的研发热情。目前广泛认为比较有前景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三元过渡金属氧化物LiCo1/3Ni1/3Mn1/3O2、锰系层状固溶体xLi2MnO3·(1-x)LiMO2 (M=Mn, Ni, Co及其混合物)以及LiFePO4和Li3V2(PO4)3等。本课题组多年来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中做
南开大学 2021-04-14
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主要是使用过渡金属氧化物 LiCoO2 作正极和石墨基碳材料做负极。现在电动汽车对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近年来人们对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新型材料倾注了更多的研发热情。目前广泛认为比较有前景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三元过渡金属氧化物 LiCo1/3Ni1/3Mn1/3O2、锰系层状固溶体 xLi2MnO3·(1-x)LiMO2(M=Mn, Ni, Co 及其混合物)以及LiFePO4和 Li3V2(PO4)3等。本课题组多年来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经获得授权中国专利 3 项。 该方法工艺简单,原材料价格低廉、易得,生产成本低,复合材料特有的核壳结构抑制了活性物质的流失并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能,显著改善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南开大学 2021-04-13
一种太阳能与热回收复合式自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与热回收复合式自控系统,包括有太阳能集热器、循环水箱、补水箱、恒温水箱,辅助热源与恒温水箱相连,太阳能集热器热水侧出口设有温度传感器,循环水箱一侧设有温度传感器,辅助热源热水侧出口设有温度传感器;来自软化水装置中的冷水在离心式污水换热器中预热、再到烟SGL烟气换热器中换热;恒温水箱与变频供水泵相连、热水经过定压罐后,大部分去往用户、一小部分经过U型管式换热器给天燃气加热;太阳能光伏电板产生的直流电经过直流—交流逆变器后连接配电柜给室内设备供电。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对太阳能高效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新型储氢材料 、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材料
本团队先后承担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二项以及国际合作项目一项。针对氢燃料汽车的氢储存问题,目前研发出了新型镁基复合储氢材料,其储氢量(达 6.0wt.%以上)已经超过美国能源部所要求的储氢量指标(5.5wt.%),具备了实际应用价值。在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领域,本团队还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孙学良院士合作,开展新型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目前通过界面改性显著提高了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及寿命,相关成果发表在《ACS AppliedMaterials & Interfaces》等期刊上。一种高容量储氢材料;一种高容量长寿命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材料的改性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基于POMs的新型储能材料
POMs开放式的结构适合大的金属阳离子(比如Na+、Mg2+等)的快速传输,单个多金属氧酸盐团簇处于纳米尺寸(1~5nm)在发生可逆的多电子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能够保持其团簇结构的稳定,从而实现稳定的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该类材料易于设计合成,易于回收,是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储能材料。首次报道了Li7[V15O36(CO3)]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1.9-4.0 V的电压窗口范围能发生稳定可逆的14个电子的反应,表现出250 mAh g-1的放电比容量,而且依然能够保持Li7[V15O36(CO3)]团簇结构的稳定。展示出POMs材料作为储能材料的应用潜力。同时,后续的研究发现{V15O36(CO3)}团簇中,由于不同位点的钒展示出不同的电化学性能,对金属锂表现为不同的氧化还原电位,因此{V15O36(CO3)}团簇展示出同时作为正极和负极的潜力,作为锂离子对称电池,在100 A g-1的电流密度下仍然能够提供高达51.5 kW kg-1的能量密度。同时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0周,容量保持率仍然在80%以上。显示出POMs材料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循环性能。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V15O36(CO3)}团簇不仅具有良好的储锂能力,而且作为钠离子电池材料也显示出优异的性能。 {V15O36(CO3)}团簇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能够释放240 mAh g-1的容量,全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达到390 Wh kg-1(Adv. Mater. , 2015, 27, 4649–4654; Adv. Energy Mater. 2017, DOI: https://doi.org/10.1002/aenm.201701021)。
厦门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0 31 32
  • ...
  • 282 28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