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孙
立
宁
教授团队研制磁液滴机器人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
近日,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孙立宁教授、杨湛教授课题组,哈尔滨工业大学谢晖教授课题组以及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的Metin Sitti教授课题组,联合研制出能自由穿梭在极端变化环境中的尺度可调控磁液滴机器人SMFR。
苏州大学
2022-10-12
邵阳学院
宁
立
伟一行参加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4月15日,校党委书记宁立伟,党委委员、副校长蒋剑平受邀参加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在9号展馆9B13号展位充分展示了我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的丰硕成果,宣传推介我校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
邵阳学院
2024-04-16
杜松
宁
杜松宁,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先后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南洋股份(上交所股票代码:600661)、申银万国证券、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交大产业集团,现任交大科技园总经理、交大创业学院副院长。国家首批期货执业经纪人,国家首批证券执业分析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 长期从事证券、期货的研究、投资和业务管理工作,熟悉中国证券、期货市场运行。 长期负责国有集团企业董事会事务和投资管理,主持多个交大产业集团所属骨干企业的战略性股权融资。 长期负责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运营和大学生科技创业资助辅导。 上海交大科技园是全国首批A类(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多年来培育出东方财富网、证券之星、恒为科技、PPS、商派、曼恒、三零卫士、秀派电子、应届生、心动游戏、维塔士、凹凸租车、乐言科技等众多“慧谷之星”。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EFG)交大分会资助孵化了近200个交大学生校友创业项目,涌现出“饿了么”、柏楚电子(上交所股票代码:688188)、瑞一医药、亦芙德、居怡乐、冠勇信息等一大批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
杜松宁
2022-01-12
孙
伟
长期从事矿产资源绿色高效提取与综合利用基础及应用研究。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南省 121新世纪人才湖南省 531工程人才,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矿业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选矿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成果获2018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2)2021 年中国有色金属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 1)2017 年中国有色金属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2)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奖励: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863 项目2项,湖南省重大科技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并主持横向课题 50 余项。近年来共发表科研论文 370余篇,其中被 SCI收录160 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2019 年完成 3119 万元科技成果转化。 发明了矿物浮选捕收剂界面组装方法,解决了矿物分离选择性差的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矿物资源,开发出与资源特点匹配的组装捕收剂和选矿技术解决了钨、萤石、镍铂、硫化铜铅等选矿难题;建立了低成本选矿废水回用理论与技术。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经济效益百亿元以上。主要技术经专家鉴定,均为国内外首创,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在绿色矿山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针对选矿废水中的 COD、悬浮物和残余药剂,提出分质处理分级回用思想,并创新性地利用尾矿、废石、废渣、废酸碱等作为水处理剂,在栾川、凡口、西部矿业、柿竹园等大型矿山实现低成本选矿废水循环利用;开发出以“砷碱高精度矿化分离”为核心的砷碱渣高精度矿化分离及减污降碳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在冷水江锦都环保责任有限公司建成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砷碱渣无害化处理线,年处理能力达到2万吨,该成果获得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湖南日报和湖南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
孙伟
2023-03-31
孙
德
孙德,男,1973年8月25日出生,黑龙江省海伦市人,实验师,硕士,化工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主讲本科《化工原理实验》、本科主干课程《化工工艺学》、《工业催化》。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主持学校教研课题2项,近年发表论文10余篇。 研究领域 膜分离
孙德
2021-06-23
李先
宁
水处理技术、水环境生态修复 1982年~1986年 浙江科技学院土木工程系 1986年~1995年 杭州规划设计研究院 1995年~1998年 日本东北大学研究生院硕士 1998年~2001年 日本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博士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生物协同作用的组合生态浮床污染物去除功能强化及机理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工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与生物膜电极耦合系统去除难降解有机物的效能及机理” 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皖江示范区村镇小康住宅优化设计、绿色节能和宜居社区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4.水专项子课题“藻水华局部黑臭水体形成机制研究与防治技术” 5. 水专项子课题“村落无序排放污水拦截与氮磷资源化利用工艺研究与示范” 6.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土壤MFC对残留难降解有机农药的去除效能及机理
李先宁
2021-06-23
王延
宁
2018 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 岩土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汕头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汕头市政协委员。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岩土工程学会理事,广东省岩土学会青年理事会副秘书长等职主要从事岩土力学和隧道工程方面科研教学工作。 在“沉管隧道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循环加卸载软化模型和“新型地基处理方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1 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1 项,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1 项、汕头大学科研启动项目1 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在《China Ocean Engineering》,《Bulletin ofEngineering Geology andthe Environment 》,《 MarineGeoresources & Geotechnology 》《Geotechnical Testing Journal》、《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和《煤炭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 SCI/EI收录 10 余篇; 申请发明专利2 项,授权专利2 项;主持多项横向课题,针对性在沉管隧道长期稳定、城市综合管廊长期稳定、地铁区间及车站安全运营和滨海超软土地基处理等方面的解决一系列工程难题,累积科研经费四百余万元。
王延宁
2023-03-10
宁
芳青
宁芳青,男,1965.2.18出生,199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2005年3月被聘为教授,现在测控与仪器教研室工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及其在工业炉窑中的应用,先后开发了“焦炉加热优化控制系统”、“焦炉全自动测温与加热控制”、“焦饼温度测量系统”、“焦炉操作管理自动化系统”、“焦炉推焦电流无限传输系统”等,并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开发的项目在国内几十家焦化企业的焦炉上推广应用。
宁芳青
2023-02-21
孙
万臣
内燃机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万臣,男,196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09-1992.07 吉林工业大学内燃机工程专业本科生;1992.09-1995.03 吉林工业大学内燃机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1995.03-1998.09 吉林工业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1999.09-2001.09 吉林大学车辆工程博士后;2002.10-2003.10 日本北海道大学访问学者;2001.09-现在 吉林大学副教授、教授。现任吉林大学内燃机系主任、中国内燃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代用燃料汽车分会秘书长、中国内燃机学会油品与清洁燃料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动机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讲本科生课程发动机原理、增压技术、教授专题讲座;主讲研究生课程排气污染与控制、内燃机燃料与燃烧等。 主要研究方向:内燃机增压技术、燃料设计、燃烧优化与排放控制技术,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课题及省部级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EI检索20余篇,获授权专利8项。近年来重点开展了内燃机燃料与燃烧优化控制技术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石油系燃料、气体燃料(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醇/醚燃料以及生物质燃料等,探索燃料理化特性及燃烧边界条件对于汽车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规律,通过燃料理化特性与燃烧初始边界条件协同配合实现发动机的高效清洁燃烧。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烃类燃料特性对车用压燃式内燃机瞬态工况燃烧及排放影响机理的研究”(50476007)”、“燃料特性及燃烧边界条件对新一代柴油机微粒理化特性及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50876039)”、“宽馏程燃料及缸内活化热氛围协同控制实现压燃内燃机高效清洁燃烧的基础研究(51176064)”;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实现低排放、低燃油耗的柴油机复合增压中冷系统的研究”、“改善增压柴油机瞬态工况性能及排放的技术研究”(20040512)、“降低车用柴油机超细微粒排放的技术研究(20090542)”、吉林省重点项目“生物柴油在汽车发动机上的应用技术研究(20080349)”以及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可变喷嘴涡轮增压柴油机瞬态性能及排放的研究”等研究工作,揭示了柴油机瞬态工况燃烧及排放特征、燃料特性对内燃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规律、新一代超低排放柴油机燃烧模式特点、柴油机超细微粒排放及生成机理、重型柴油机二级增压优化匹配技术、燃烧初始边界主动控制的关键技术等科学问题,累计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30余名。
孙万臣
2021-06-23
孙
晶茹
孙晶茹,女,博士,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硕士毕业于东北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并于当年进入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2014年博士毕业于湖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6年3月—2017年3月,英国赫特福德大学访学。主要从事忆阻器存算一体电路设计、图像加密技术,智慧交通等方向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发表SCI检索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省部级项目多项。
孙晶茹
2021-12-31
1
2
3
4
5
6
...
12
1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高校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平台
2
云上展厅已成功吸引1万余家企业入驻!
3
第62届高博会圆满落幕,明年春天相约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