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有机稀土固体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提高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稀土固体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提高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方法,有机共轭小配体作为第一配体,一种具有两亲性二嵌段聚合物作为第二配体,二者与稀土元素氯化物溶液混合掺杂进行自组装形成有机稀土固体胶束,以此来提高稀土元素的荧光发射强度和荧光效率。然后将制备好的有机稀土固体胶束旋涂在太阳能电池的ITO层之上,制备成具有有机稀土固体胶束的太阳能电池,由此可以加大电池对太阳光的吸收,提高光电转化效率。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光电转化效率高、对环境友好。制备成具有有机稀土固体胶束的太阳能电池,由此可以加大电池对太阳光的吸收,提高光电转化效率。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光电转化效率高、对环境友好。
青岛大学 2021-04-13
一种 SnS2/SnS 异质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一次性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 SnS2/SnS 异质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一次性制 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片预处理,混合原料备用,真空获 得与基片加热,氩气等离子体清洗腔体和基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 相沉积法沉积异质结,真空退火冷却,制备 SnS2/SnS 异质结薄膜太阳 能电池,本方法中通过设置混合原料的比例,并设定反应源加热温度 数值 T 与反应沉积时间数值 t 的关系,就能在一次实验过程中先后沉 积出质量比较优异 SnS2 和 SnS 薄膜,从而直接一次性制备出太阳能电 池的核心部件 p-n 结,大大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用导电碳浆、碳对电极、电池及制备方 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用导电碳浆,其包括有机 溶剂、粘结剂和导电填料,还包括无机添加剂,所述无机添加剂为 ZrO2 或 NiO 粉末,所述粘结剂占导电碳浆质量百分比为 6%~15%,所述 导电填料占导电碳浆质量百分比为 14%~20%,所述无机添加剂占导 电碳浆质量百分比为 3%~5%。还公开了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用碳 对电极,采用如上所述的导电碳浆以丝网印刷方式制备获得。并公开 了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包括如上所述的碳对电极。还公开了一种 制备上述导电碳浆的方法。本发明导电碳浆不仅不会腐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太阳能驱动生物电化学强化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技术及应用
成果简介: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疏水性、蓄积性和环境持久性,普通厌氧和好氧生物降解难以发生。本技术以生物电化学(BES)耦合生物共代谢强化厌氧生物过程,成功实现沉积物、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的高效降解,大大缩短环境半衰期。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南京师范大学计电院团队在太阳能的吸收与利用方面研究取得新进展
太阳能水蒸发技术是指利用太阳能从液态水中提取水蒸气,该技术可以用于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为发展环保、廉价的淡水生产技术提供了基础。
南京师范大学 2022-06-14
西湖大学人工光合作用与太阳能燃料中心揭示自然界氧气形成新机制
近期,西湖大学人工光合作用与太阳能燃料中心孙立成实验室在探索这一未解之谜的过程中取得进展。
西湖大学 2023-03-06
通过酞菁纳米线掺杂来提升P3HT 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上的表现
对于空穴传输材料而言,最常见的小分子掺杂是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和4-叔丁基吡啶。这两种掺杂的引入虽然可以提升性能,但是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对于水较好的亲和力会使得器件的稳定性大幅下降。Solar RRL发表的成果中,许宗祥课题组找到了一种新型p型掺杂有机小分子Zn(C6F5)2来提高P3HT的载流子提取与传输性能,并进一步提升了其器件稳定性。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用于太阳能热水器节水及水温控制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热水器节水及水温控制一体化装置及方法,该节水及水温控制一体化装 置包括来水分离管道系统、水温控制体统、自来水管道系统、控制系统以及用水管道系统,来水分离管 道系统、水温控制体统、自来水管道系统均设有温度传感器和电磁阀,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相应水流的 温度值,控制系统根据采集的温度值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控制电磁阀的开闭,以此控制来水分离 管道系统、水
武汉大学 2021-04-14
砷化镓基超快激光器与高效率轻质砷化镓薄膜三结太阳电池
激光雷达等传感器以及高效率砷化镓太阳能电池是国务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列出的核心基础元器件,本项目在国务院国资委以及国家级人才计划科研项目支持下,联合国内知名企业进行关键技术攻关,研制出基于砷化镓的超快半导体激光芯片与激光器可适用于激光加工、5G通信、生物医疗等领域,同时研制出的高效率砷化镓薄膜三结电池曾获得世界最高效率,相关产品已处于中试和量产阶段,本项目相关技术和产品曾获得过201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二等奖,2020年中国光学学会光学科技奖一等奖等奖励。本次将展示本项目研制的相关砷化镓基半导体激光器以及高效率柔性轻质砷化镓薄膜三结太阳能电池。
复旦大学 2021-09-18
关于富溴籽晶诱导法助力提升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长期稳定性的研究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以其光吸收系数高、载流子扩散距离长、制备方法简单、带隙连续可调等特性,被广泛认为是发展下一代光伏器件的理想材料。自2009年以来,仅仅历经10年的发展时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已经达到25.2%,发展速度为各类太阳能电池之最。但是,由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当前面临的热稳定性、长时间工作稳定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商业化应用发展。针对此问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赵清教授课题组利用材料工程方法,设计提出了富溴钙钛矿籽晶诱导生长两步法,实现了钙钛矿薄膜中溴离子的高效掺杂,有效提高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长时间工作稳定性。 通过在碘化铅薄膜中引入微米级富溴钙钛矿籽晶,一方面提供后续钙钛矿生长所需的成核位点、诱导薄膜生长、提高薄膜生长质量,另一方面为钙钛矿生长提供充足的溴元素,解决两步法中溴离子难以有效掺杂的问题。通过改变钙钛矿籽晶的添加量,可以实现对钙钛矿成核、晶粒大小、缺陷态密度等的精确调控,实现对最终钙钛矿成分与带隙的精准控制。测试表明,利用富溴钙钛矿籽晶诱导生长两步旋涂法制备得到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其能量转化效率可以达到21.5%;更为重要的是,其长时间工作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在AM1.5G太阳光下持续工作500小时后,仍然能保持超过80%的初始效率。这一成果远远超过传统两步法仅有的数小时稳定性。该研究表明,溴元素对钙钛矿材料长时间工作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提供了一条简单、高效、稳定的基于钙钛矿两步法的溴掺杂方法。此研究将为钙钛矿领域内卤素离子的均匀高效掺入、器件长时间工作稳定性的提高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9, 1902239 (2019),并被选为当期封底图片。北京大学博士生李琪为该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赵清教授为通讯作者。以上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的支持。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1 52 53 54 55 5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