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在盐雾箱内使用的腐蚀试验试片支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旨在提供一种在盐雾箱内使用的腐蚀试验试片支架。该支架包括相互垂直的底板和竖板,竖板将底板分为两部分;在一侧设置用于固定支承的支撑杆,在另一侧的底板表面或底板侧面上沿着垂直于竖板的方向设置刻度尺;以待测试件斜向长度m为刻度标记,刻度标记与0刻度起点之间的实际距离为n,则n/m的数值为sin20°。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根据待测试件的尺寸直接选择底部摆放位置,同时保证倾斜角符合国标要求,操作简单、直观。能够在同一区间同时重叠放置多个不同斜向尺寸的腐蚀试件,也可以在不同区间同时并列摆放相同斜向尺寸的试件。能满足盐雾试验中不同尺寸试件的要求,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无支架改造刚架拱桥桥面板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桥路建造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无支 架改造刚架拱桥桥面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拆除原桥面 板并破除拱肋顶凸块,露出凸块内部箍筋;(b)在拱肋侧面适当位置安 装角钢和三角架,然后在角钢及三角架上安放木方条,在木方条上方 安装桥面板底模,并在底模与木方条之间设置垫块;(c)在底模之上铺 设钢筋,并浇筑桥面板混凝土;(d)待桥面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 拆除模板及支撑系统。本发明的改造方法,具有无需从河床底面搭设 支架、施工方便和刚架拱桥桥面板改造整体性好等优点,克服了改造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仿生多孔镁合金/水凝胶/生物陶瓷复合骨支架
多孔骨支架材料是修复骨缺损最有前景骨替代材料,但制约其临床应用的瓶颈是支架深部骨再生能力,本研究在复习文献,总结现有骨支架材料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仿生多孔复合骨支架材料的设想。自骨单位——哈弗斯系统结构特点得到启发,从结构与成分仿生出发,结合现有的生物合金、水凝胶及陶瓷支架的优势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镁合金/水凝胶/生物陶瓷复合骨支架。支架内部由力学强度较高的多孔镁合金支架构成核心,支撑支架形态,可体内降解,且降解产物有助于成骨;支架其余部分由仿生多孔水凝胶/陶瓷复合骨支架填充,具有中央大孔和周围放射层板状孔隙结构(图1)。该孔隙结构开放度高,骨传导性强(图2);水凝胶/陶瓷支架可在体内降解,并模拟骨组织细胞外基质特点,为成骨细胞提供适宜的微环境(图3)。新型仿生多孔镁合金/水凝胶/生物陶瓷复合支架具有力学强度适宜,可体内降解,生物活性优良等特点,有望逐步取代现有的陶瓷或金属骨支。
中南大学 2022-11-24
新型双相支架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独自拥有。
四川大学 2016-04-21
可生物降解的磁控PVA微马达血管支架
微马达是一种自驱动的微纳米机器人,具有优良的运动性能和精准导航的性能,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国内外均尚无市场化的微马达产品。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血管支架植入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干预手段,但现有技术中,传统材料制备得到的血管支架存在生物相容性不足、需要手动导丝引入额外的形状扩张装置等问题,而且,为了确保植入的准确性,需要采用高侵入的介入方法,容易造成血管再狭窄和动脉损伤,从而降低了治疗的有效性。因此,需要研发一类能有效克服现有问题,能实现低侵入、高精准治疗的新型血管支架系统,以拓宽微马达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开发的磁性螺旋形形状记忆微马达血管支架,可以模拟细菌鞭毛的高效运动,无线旋转磁场下旋转并转化为平移运动,实现磁性微马达血管支架在血管内的精确无线三维导航。配合磁驱动马达的运动性能,控制血管支架在体内运动到达目标位置,微马达支架具有形状记忆功能,以对机体无害的无线超声触发形状恢复,可以撑开狭窄血管。整体设计可以简化支架植入流程,并且螺旋形的设计可以适应旋动流现象,使植入位点的血管壁切应力得到维持,抑制支架植入内膜增生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侵入性和植入风险,并有望实现完全远程智能操控支架植入。
中山大学 2022-08-15
一种大尺寸骨支架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尺寸骨支架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包括:三维运动工作框架、挤出机构,温控单元,控制板以及工作台面;温控单元包括加热单元以及驱动加热装置三维运动的运动平台,加热单元受控制板控制;温控单元固定安装在工作台面上;挤出机构和工作台面安装在工作框架上。本发明的骨支架制造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利用生物墨水的特性,再加上控制板根据支架尺寸对加热温度的精确控制,实现高度方向大尺寸的不同形状多孔骨支架结构的制造,为大段骨缺损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材料和技术支持。
浙江大学 2021-04-13
多能源微网系统智能规划和全景评估软件
高校科技成果尽在科转云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面向源网协同的智慧供热综合管控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举措,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工业园区和集中供热能显著减少碳排放量,提升能源利用的综合效率,降低单位GDP能耗,推动基于系统优化集成、能源梯级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但目前普遍存在热用户用热负荷波动大、有水击和网损隐患、扩建改建缺乏科学规划决策支持等特点。 本项目实现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供热过程管控:在源侧对热源机组进行模拟仿真、优化分配负荷以及优化供热参数;在网侧实现管网在线水力优化与优化、质量并调以提升灵活性;在荷侧结合热用户的用热特性对负荷进行预测;在储侧对储热系统储放热策略进行优化。提供了“源-网-荷”全过程协同调度与控制的实时优化方案,最终实现供热系统自感知、自分析、自优化、自调节的智慧化运行。 以某热电企业为例,通过成本优化和预测性精确热网调度,从而减少购汽成本和热量损失(综合能效提升1%),按照每年售汽量100万蒸吨,200元/蒸吨计算,每年提升收益约200万元;同时能够及时预测和发现热力系统隐患,保障热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的安全效益;此外,预测性调控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供需匹配,在节能的同时保障用户用汽的稳定和质量,从而提升了热用户满意度,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浙江大学 2021-05-10
一种电力通信网故障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通信网故障定位方法,包括:首先预处 理历史告警数据,得到多个重要告警属性,并分配影响因子;建立基 分类器作为子预测模型,分别对历史告警数据进行预测,并将预测准 确率作为基分类器权重;其次,将多个基分类器分为基分类器集合, 估计得到每一组的平均权重和平均影响因子,继而得到每一组的综合 权重,选取综合权重最大值,其所对应的故障类别即为最终预测结果, 至此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利用组合预测模型对现有告警数据进行预测, 得到最终的故障定位预测结果。本发明不仅解决了故障定位技术存在 的准确低、反应慢的问题,同时通过构建的组合预测模型进行故障定 位,显著提高了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大大缩短了故障定位的时间。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锚柱网本质安全快速沿空留巷技术
该技术是以我校发明的惠天锚柱为基础。这种锚柱是一种具有可伸缩的垂直支撑和水平阻挡双重作用预支撑构件,能够克服现有沿空留巷技术共同存在的没有初撑力又不能协调及时性的缺陷。锚柱和采空侧网片形成的锚柱网结构能够彻底隔离采空区与工作区达到施工的本质安全型,同时又利用锚柱群初期支撑达到切顶卸压。这种填补式支护能形成新的留巷轮廓,使得后续隔离墙的主体充填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工作面的生产工艺和要求完成,使得沿空留巷技术能够适应大倾角快速回采。 锚柱网本质安全快速沿空留巷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3项。该技术已在神华宁煤集团、陕煤集团、新疆焦煤等十几个煤矿应用。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5 26 27
  • ...
  • 37 3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