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型双相支架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独自拥有。
四川大学 2016-04-21
可生物降解的磁控PVA微马达血管支架
微马达是一种自驱动的微纳米机器人,具有优良的运动性能和精准导航的性能,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国内外均尚无市场化的微马达产品。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血管支架植入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干预手段,但现有技术中,传统材料制备得到的血管支架存在生物相容性不足、需要手动导丝引入额外的形状扩张装置等问题,而且,为了确保植入的准确性,需要采用高侵入的介入方法,容易造成血管再狭窄和动脉损伤,从而降低了治疗的有效性。因此,需要研发一类能有效克服现有问题,能实现低侵入、高精准治疗的新型血管支架系统,以拓宽微马达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开发的磁性螺旋形形状记忆微马达血管支架,可以模拟细菌鞭毛的高效运动,无线旋转磁场下旋转并转化为平移运动,实现磁性微马达血管支架在血管内的精确无线三维导航。配合磁驱动马达的运动性能,控制血管支架在体内运动到达目标位置,微马达支架具有形状记忆功能,以对机体无害的无线超声触发形状恢复,可以撑开狭窄血管。整体设计可以简化支架植入流程,并且螺旋形的设计可以适应旋动流现象,使植入位点的血管壁切应力得到维持,抑制支架植入内膜增生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侵入性和植入风险,并有望实现完全远程智能操控支架植入。
中山大学 2022-08-15
一种大尺寸骨支架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尺寸骨支架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包括:三维运动工作框架、挤出机构,温控单元,控制板以及工作台面;温控单元包括加热单元以及驱动加热装置三维运动的运动平台,加热单元受控制板控制;温控单元固定安装在工作台面上;挤出机构和工作台面安装在工作框架上。本发明的骨支架制造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利用生物墨水的特性,再加上控制板根据支架尺寸对加热温度的精确控制,实现高度方向大尺寸的不同形状多孔骨支架结构的制造,为大段骨缺损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材料和技术支持。
浙江大学 2021-04-13
可降解软组织支架 4D 打印技术与应用
生物活性软组织的医疗修复具有重大的临床需求。例如乳腺癌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占女性恶性肿瘤的 25%,且以每年超过 20%的速 率增长,特别是在中国,预计 2021 年新发乳腺癌患者将达 250 万人。但是,现 有的人工软组织替代物无法软组织力学与生物功能重建的双重需求。本项目已建 立了完善的可降解软组织支架仿生设计、4D 打印工艺、装备技术体系,以乳房 癌修复、气管软化病为应用开展了临床应用探索,实现了个性化乳腺和气管外支 架的国际/国内首例临床试验(共完成 9 例)。所制造的可降解软组织支架不仅可 实现初期形态与力学性能匹配,后期还可通过患者组织再生与支架降解实现自体 修复,从而为未来软组织医疗修复难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研发的生物 4D 打印 设备与临床应用被 CCTV2、CCTV7、CCTV10、新华社、人民日报、科技日报、陕 西日报等专题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相关成果 2017 年获得陕西高等学 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该项目团队是以卢秉恒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增材制造”教育部创新团队 的重要分支,是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创新软组织医疗修复难题的重要探索。该团队 现有教授 3 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 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 1 人),副教授 2 人,讲师/博士后/专职科研人员 3 人。目前正致力于软组织 4D 打印的技术创 新、临床应用与产业化推广。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多能源微网系统智能规划和全景评估软件
高校科技成果尽在科转云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面向源网协同的智慧供热综合管控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举措,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工业园区和集中供热能显著减少碳排放量,提升能源利用的综合效率,降低单位GDP能耗,推动基于系统优化集成、能源梯级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但目前普遍存在热用户用热负荷波动大、有水击和网损隐患、扩建改建缺乏科学规划决策支持等特点。 本项目实现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供热过程管控:在源侧对热源机组进行模拟仿真、优化分配负荷以及优化供热参数;在网侧实现管网在线水力优化与优化、质量并调以提升灵活性;在荷侧结合热用户的用热特性对负荷进行预测;在储侧对储热系统储放热策略进行优化。提供了“源-网-荷”全过程协同调度与控制的实时优化方案,最终实现供热系统自感知、自分析、自优化、自调节的智慧化运行。 以某热电企业为例,通过成本优化和预测性精确热网调度,从而减少购汽成本和热量损失(综合能效提升1%),按照每年售汽量100万蒸吨,200元/蒸吨计算,每年提升收益约200万元;同时能够及时预测和发现热力系统隐患,保障热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的安全效益;此外,预测性调控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供需匹配,在节能的同时保障用户用汽的稳定和质量,从而提升了热用户满意度,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浙江大学 2021-05-10
一种电力通信网故障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通信网故障定位方法,包括:首先预处 理历史告警数据,得到多个重要告警属性,并分配影响因子;建立基 分类器作为子预测模型,分别对历史告警数据进行预测,并将预测准 确率作为基分类器权重;其次,将多个基分类器分为基分类器集合, 估计得到每一组的平均权重和平均影响因子,继而得到每一组的综合 权重,选取综合权重最大值,其所对应的故障类别即为最终预测结果, 至此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利用组合预测模型对现有告警数据进行预测, 得到最终的故障定位预测结果。本发明不仅解决了故障定位技术存在 的准确低、反应慢的问题,同时通过构建的组合预测模型进行故障定 位,显著提高了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大大缩短了故障定位的时间。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锚柱网本质安全快速沿空留巷技术
该技术是以我校发明的惠天锚柱为基础。这种锚柱是一种具有可伸缩的垂直支撑和水平阻挡双重作用预支撑构件,能够克服现有沿空留巷技术共同存在的没有初撑力又不能协调及时性的缺陷。锚柱和采空侧网片形成的锚柱网结构能够彻底隔离采空区与工作区达到施工的本质安全型,同时又利用锚柱群初期支撑达到切顶卸压。这种填补式支护能形成新的留巷轮廓,使得后续隔离墙的主体充填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工作面的生产工艺和要求完成,使得沿空留巷技术能够适应大倾角快速回采。 锚柱网本质安全快速沿空留巷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3项。该技术已在神华宁煤集团、陕煤集团、新疆焦煤等十几个煤矿应用。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千兆位以太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测试
项目概况 千兆位以太网是一种高速以太网,其数据传输速率达 1Gb/s,仍采用 CSMA/CD 的访问控 制机制并与现有的以太网兼容,在布线系统的支持下,可以使原来的快速以太网平滑升级并 能充分保护用户原来的投资。本项目从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需求、设计依据、组成、 产品选型、管槽设计和管线铺设及系统测试等方面,提供智能化办公大楼综合布线系统的设 计和实现方案,并进行系统工程的测试与验收。 主要特点 该项目涉及综合布线的“一区、两间、三个子系统及管理”,即工作区、设备间、进线 间、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及管理系统的布线安装与施工技术。千兆位以 太网综合布线系统除具有一般快速以太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特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合理 选择 UTP、光缆及接插件。 技术特点 依据千兆位以太网布线标准设计实现综合布线系统,按照千兆位以太网布线标准进行测 试与验收。 60 技术指标 执行 IEEE 802.3 制定的千兆位以太网标准,包括 802.3z 和 802.3ab 两个布线标准。 市场前景 目前,千兆位以太网技术已成为新建网络和改造网络的首选技术。按照千兆位以太网布 线标准设计综合布线系统,进行线缆选型、布线施工、系统工程测试与验收等关键技术是目 前市场的热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一种医用异物网钳的钳体结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异物网钳的钳体结构,所述钳体由椭球形的囊体以及一体连接在囊体长轴方向一端的圆管形的管接头b构成,且管接头b与囊体连接的一端成型有隔板部;所述的囊体为中空结构,囊体短轴方向一端的壁面上成型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夹口,所述的夹口内周成型有一个伸缩管;各个支撑管靠近管接头b的一端与隔板部相连,隔板上对应各个支撑管的位置成型有连通支撑管与管接头b的通孔;所述的钳体结构紧凑巧妙,通过3D打印可实现一次加工成型,钳体外壁光滑且呈椭圆球状,对体内组织管道产生的刺激和损伤小钳体大小可加工出不同大小以适应不同的部位。
青岛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5 26 27
  • ...
  • 37 3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