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篮球飞行轨迹导航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篮球飞行轨迹导航装置,包括支架和导航限位机构,其中,支架为成对布置的两个,包括底座、立柱以及设置在立柱上的两个托架,两个托架在对应支架上沿竖直方向的相对距离可调整;导航限位机构为两个,每个导航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发起单元和限位接收单元,分别设置在同一高度处的两托架上,用于产生水平方向的高度限位标记,通过调整两个导航限位机构的相对高度,使高度限位标记作为篮球飞行轨迹抛物线的最高点的最高极限高度和最低极限高度,从而使得两高度限位标记之间的区域成为篮球飞行轨迹有效区间,从而对篮球飞行轨迹实现控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惯性导航系统运动对准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惯性导航系统的运动对准方法,即如何在运动情况下借助GNSS信息提供惯性导航系统的初始姿态。在舰载机、制导弹药、水下无人潜航器和地面机动车辆等应用中,要求INS能够在运动过程中进行对准。目前运动对准的主流方法借鉴了静态或准静态情况下的实现思路,即通常包括粗对准和精对准两个阶段。粗对准用于得到粗略的初始姿态,为精对准提供初始值。精对准通常采用基于泰勒级数展开的非线性滤波方法,如一阶线性近似的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等。采用EKF等非线性滤波方法进行精对准,需要知道较准确的惯性器件,例如陀螺和加速度计,以及外部速度/位置信息的噪声特性,而且要求粗对准提供的初始姿态误差不能过大,否则滤波器将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收敛到理想的精对准结果,有时甚至发散。  在本技术考虑的应用场合中,INS安装在运动载体上,INS的速度和位置信息由GPS或其他外部信息源给出。  本技术的特色和优势:在没有任何姿态先验初值的情况下可实现惯性导航系统的快速姿态对准,无需知道惯性器件及外部速度/位置信息的噪声特性,无需任何姿态初值,具有绝对的计算稳定性,不存在发散的情况,只要速度/位置辅助信息有效,能够在任意运动情况下实现姿态对准,大幅缩短载体导航前的准备时间。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智能无人系统的控制理论与方法
智能无人系统能自主的完成复杂任务,具有自主性、智能性、协同性等特征,覆盖了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无人驾驶、群体智能等领域,是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贺威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智能无人系统的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本次申请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项的项目成果研究历时六年,针对柔性无人系统的高精度控制、具有多约束条件的智能控制和不确定系统的自适应控制三个方面展开了深入地研究与探索,提出了智能无人系统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建模方法和边界控制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方法以及基于状态和输出反馈的自适应控制方法,推动了智能无人系统控制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本项目的20篇主要代表性论文均发表在IEEE汇刊及Automatica等本学科著名期刊上,SCI他引1705次,其中15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8篇代表性论文,SCI他引923次,全部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其中4篇SCI他引超100次,单篇最高SCI他引318次。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0
现代混凝土早期变形与收缩裂缝控制
目针对收缩开裂这一长期困扰工程界而未能有效解决的国际难题,刘加平教授团队创建了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收缩开裂风险量化评估方法,设计制备了核心关键材料,建立抗裂能力精准调控成套技术,实现了混凝土收缩开裂风险可计算、抗裂性能可设计、收缩开裂可控制。
东南大学 2021-04-11
低速大转矩电机的设计与控制
与传统中高速电机+减速器驱动相比,采用大转矩直驱电机省去复杂的减速齿轮,简化了驱动系统结构,提高了系统可靠性。为提高电机转矩密度,降低损耗,强化电机散热,课题组在新型电机拓扑结构设计、损耗精确计算及高饱和磁密材料应用等方面做了创新性研究工作。设计的55kW, 2500N·m级轮毂驱动电机在常规液冷散热条件下体积转矩密度达到180kNm/m3.为低速大转矩永磁同步电机设计了专用驱动器和控制器,搭建了低速大转矩永磁同步电机测试平台,对电机的输出转矩特性,过载能力进行全面的测试。
东南大学 2021-04-11
现代混凝土早期变形与收缩裂缝控制
"刘加平教授团队历时20年的时间,完成了国家、省部级和重大工程科研项目50余项,实现了收缩开裂风险可计算、抗裂能力可设计、收缩开裂可控制,并应用于数十项重大工程,切实解决了极端干燥环境下的塑性开裂以及强约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大型预制构件等硬化收缩开裂难题。 项目在理论和实际上面的贡献主要在于:建立“水化-温度-湿度-约束”耦合作用收缩开裂机制及模型;发明了现代混凝土水化热调控、收缩全过程抑制等关键材料。"
东南大学 2021-04-10
智能无人系统的控制理论与方法
智能无人系统能自主的完成复杂任务,具有自主性、智能性、协同性等特征,覆盖了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无人驾驶、群体智能等领域,是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贺威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智能无人系统的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本次申请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项的项目成果研究历时六年,针对柔性无人系统的高精度控制、具有多约束条件的智能控制和不确定系统的自适应控制三个方面展开了深入地研究与探索,提出了智能无人系统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建模方法和边界控制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方法以及基于状态和输出反馈的自适应控制方法,推动了智能无人系统控制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本项目的20篇主要代表性论文均发表在IEEE汇刊及Automatica等本学科著名期刊上,SCI他引1705次,其中15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8篇代表性论文,SCI他引923次,全部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其中4篇SCI他引超100次,单篇最高SCI他引318次。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0
新型减震控制装置开发与应用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棉花化学控制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
该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技术体系提出棉花“全程系统化控”理论和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在苗蕾期、 初花期、 盛花期、 成熟吐絮期应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生长调节剂,实现对棉株各器官发育的定向和定量诱导,从而形成合理的株型和群体结构,符合高产棉花的标准,最终达到早熟、优质和高产的目标。
扬州大学 2021-04-14
智能预测自适应控制理论与应用
南开大学课题组研究了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成果能够用于提升我国传统制造业自动化技术水平。将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智能控制、非线性控制等多种控制理论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新型的智能预测自适应控制理论,具有创新性;获得了关于先进控制的系列化、系统性成果;将新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工程实践,理论分析、方法设计、数值仿真、工程应用等多个研究环节紧密结合。 智能广义预测自适应控制器:用于环形钢坯加热炉上,年增经济效益90多万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于工业锅炉上,每台锅炉节煤节电年增经济效益40多
南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445 44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