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鬼臼
毒素
类抗癌药物的研収
鬼臼毒素类抗癌药物的研发是陈世武教授团队历经 10 年研发的三类结构新颖的鬼臼毒素类候选药物。该技术以鬼臼毒素及其类似物鬼臼毒素为底物,利用拼合原理,设计合成的衍生物较临床药物依托泊苷相比,具有高效低毒和适宜的溶解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该类药物的耐药性,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和市场应用前景。
兰州大学
2021-04-14
细胞
毒素
安全柜 HFsafe-CY系列
细胞毒素安全柜技术特点: 1、提供空气洁净度操作环境; 2、标配多组高效过滤器,带寿命监控; 3、标配分隔台面,便于清洗和高温灭菌消毒; 4、多点风速监控技术,实时动态监控; 5、节能环保设计,噪音低; 6、细胞毒素安全柜各项性能符合德国细胞毒性安全柜DIN12980标准要求
力康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2022-06-27
小麦
高抗赤霉病材料的创建与应用
该成果培育了高抗赤霉病且综合农艺性状比较优良的品系。筛选到与主效抗性紧密关联的分子标记,可用于标记辅助育种。
扬州大学
2021-04-14
水稻/
小麦
/玉米病害研究NMT工作站
“NMT界乔布斯”许越先生推荐创新平台 中关村NMT产业联盟推介成员单位创新产品 “生物安全,人人有责” 推出背景: 在国际竞争白热化,战争形态多样化的今天,生物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积极应对这一挑战,2019年10月,生物安全法草案于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各界更加意识到,生物安全对于确保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国家安全就是国家竞争,归根结底又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因此,作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NMT联盟的会员单位,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利用20多年的技术积累,以NMT:非损伤微测技术为底层核心技术,迅速推出了与国家生物安全相关多种检验,监测仪器设备,以及适用于多个学科及领域的研发平台: 《NMT生物安全创新平台》特制系列产品! 应对挑战: 1)植物反馈机制:通过植物的生理反馈,减少因病害种类增多,结构不断变化所引起的不同种的病害表现,直接从植物的需求来获知病害的防治方法。 2)植物病害与生理功能关系图谱:能够提供植物生理功能和病害之间的数据对比,形成图谱,便于根据植物生理功能的变化,判断病害的种类。 分类及用途: 1)《水稻病害研究NMT工作站》(型号:NMT-RDR-100) 基于底层核心NMT技术,以及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让科研人员可以马上投入相关科研创新工作。 2)《水稻病害研究NMT工作站》(型号:NMT-RDR-200) 基于底层核心NMT技术,结合自身科研兴趣,以及其它相关技术参数,在我方技术人员协助下形成技术解决方案,让科研人员建立更具独有创新特色的实验平台。 《水稻病害研究NMT工作站》(型号:NMT-RDR-100) 应对挑战: 1)植物反馈机制:通过植物的生理反馈,减少因病害种类增多,结构不断变化所引起的不同种的病害表现,直接从植物的需求来获知病害的防治方法。 2)植物病害与生理功能关系图谱:能够提供植物生理功能和病害之间的数据对比,形成图谱,便于根据植物生理功能的变化,判断病害的种类。 用途: 基于底层核心NMT技术,以及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让科研人员可以马上投入相关科研创新工作。 参数: 1.基本功能: 1.1针对水稻病害研究设计 1.2活体、原位、非损伤检测 1.3可检测指标:H+、K+、Ca2+、H2O2 2.性能: 2.1自动化操作 2.2长时间实时和动态监测 2.3无需标记 2.4立体3D流速检测 3.软件: 3.1imFluxes智能软件,可直接检测、输出离子分子的浓度与流速 《水稻病害研究NMT工作站》(型号:NMT-RDR-200) 应对挑战: 1)植物反馈机制:通过植物的生理反馈,减少因病害种类增多,结构不断变化所引起的不同种的病害表现,直接从植物的需求来获知病害的防治方法。 2)植物病害与生理功能关系图谱:能够提供植物生理功能和病害之间的数据对比,形成图谱,便于根据植物生理功能的变化,判断病害的种类。 用途: 基于底层核心NMT技术,结合自身科研兴趣,以及其它相关技术参数,在我方技术人员协助下形成技术解决方案,让科研人员建立更具独有创新特色的实验平台。 参数: 1.基本功能: 1.1针对水稻病害研究和研发设计 1.2活体、原位、非损伤检测 1.3可检测指标:H+、K+、Ca2+、H2O2 1.4可实时监测和记录检测时的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大气压、海拔、经纬度 1.5配备新指标拓展功能 2.性能: 2.1自动化操作 2.2长时间实时和动态监测 2.3无需标记 2.4立体3D流速检测 3.软件: 3.1imFluxes智能软件,可直接检测、输出离子分子的浓度与流速,以及检测时的环境参数
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食品加工中生物
毒素
控制创新技术与应用
1、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江南大学孙秀兰教授主持的完成的,成功扭转了我国长期以来食品 企业规模化脱毒技术和设备不足的局面,获 2018 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主要创新内容及技术突破: 构建了高效抑制产毒真菌生长并降解毒素的食品级发酵菌株:针对传统发酵 工艺,构建了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降解菌株稻壳固定化技术和生物酶定向脱毒技术,实现毒素形成的源头控制; 建立了毒素降解中间产物潜在毒性传感评价新体系:针对消减过程中毒素毒 性效应变化,构建基于毒性靶点基因、特异性生物蛋白、代谢标志物的细胞微流控和荧光传感技术,实现毒素降解过程中产物潜在毒性及联合毒性效应的高效评价;创制了毒素高效去除与降解一体化技术:针对单一化学降解对组分本身的破坏,构建高频超声、磁分离协同纳米催化降解一体化技术,实现降解过程中毒素产物有效控制。 系统集成工业化生产脱除设备及现场检测装置:集成产毒基因茎环探针、离 子液体介导及端面场效应增强材料,建成工业化“超声+臭氧”毒素稳定去除装置,形成主动干预调控技术策略,实现了产业化推广应用。
江南大学
2021-04-11
植物免疫团队康振生/张新梅组揭示
小麦
感病基因负调控
小麦
抗条锈病新机制
2022年3月,植物免疫团队康振生/张新梅组在小麦与条锈菌互作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揭示了小麦感病基因负调控小麦抗条锈病的新机制。研究成果以“TaBln1negativelyregulateswheatresistancetostriperustbyreducingCa2+influx”为题在《PlantPhysiology》在线发表。植保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郭双元为第一作者,生命学院张新梅副教授为通讯作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07-11
谷朊粉改性及
小麦
肽的制备技术
谷朊粉又名小麦面筋蛋白、活性面筋粉,是小麦淀粉生产的副产品。项目获 得了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改性谷朊粉的制备方法;采用酶膜耦合连续反应来制 备小麦面筋蛋白源肽;研究了小麦面筋蛋白酶解物的制备、功能性质及其阿片活 性,并建立了一种酶解小麦蛋白制备小麦蛋白源阿片活性肽的方法。 创新要点 对蛋白质可控酶解得到高活性的小麦面筋蛋白酶解物;采用酶解-膜分离耦 合技术来制备小麦面筋蛋白阿片肽的建立与完善;新型脱盐方法和利用电荷效应 进行膜分离技术的确立。
江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
小麦
玉米保优环保栽培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麦玉米保优环保栽培装置,属于种植方式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棚顶、土壤、喷淋控制仪和侧墙,棚顶的上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架,棚顶的下方紧密贴合有土壤,支架,三块太阳能电池呈等间距布设。通过太阳能电池上的光伏组件,保证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和棚内小麦玉米的采光需求,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支持棚内灌溉系统,对小麦玉米进行补光,达到了供暖效果,可以使棚内小麦玉米快速生长,解决了在寒冷季节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小麦
耐热相关蛋白TaXPD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植物耐热相关蛋白TaXPD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蛋白质为如下a1)或a2)或a3):a1)氨基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a2)在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的N端或/和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质;a3)将a1)或a2)所示的蛋白质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与植物耐热性相关的蛋白质。实验证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小麦
-簇毛麦远缘新种质创制及应用
本成果创制的高抗白粉病和条锈病的新种质,可以作为育种中间材料提供回交转育到不同生态区的小麦品种中。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栽培品种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已成为作物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要瓶颈,外源物种蕴藏大量优异基因,而外源易位系诱导效率低、外源基因克隆难是制约外源基因导入和应用的主要限制因子。为将小麦亲缘物种簇毛麦的抗病、抗逆、优质等多种优异基因导入栽培小麦,在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将远缘杂交、染色体工程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历时三十余年,成功地按照“染色体组→染色体→染色体臂→染色体区段→目标基因”由大到小、逐步深入的技术路线,将簇毛麦优异基因特别是抗病基因转入栽培小麦,对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源更新贡献突出,新种质在小麦育种中大规模应用,产生了重大影响。该项目在簇毛麦优异基因发掘和利用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成果创制的高抗白粉病和条锈病的新种质,可以作为育种中间材料提供回交转育到不同生态区的小麦品种中。目前,利用该课题组提供的易位系以及该易位系衍生的新品种作为亲本,四川内江市农科院、河北石家庄市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江苏里下河农科所等单位育成了内麦8号~内麦11号、石麦14、远中175、扬麦18等40余个小麦抗病新品种。这些新品种抗病高产,累计已推广1亿亩左右。还有一批新品系正在参加全国和省级区域试验。 本成果创制的高抗白粉病和条锈病的新种质,既能提高小麦产量,又能减少病害损失,还能减少施用农药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对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源更新将做出突出贡献,将会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成果提供的分子标记以及克隆的基因,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设计育种奠定基础。此外,本成果创造性地将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有效解决了外源基因精细定位和克隆难的问题,为克隆外源基因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可供其他作物和更多优异基因向栽培作物转移作借鉴。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9
1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高校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平台
2
云上展厅已成功吸引1万余家企业入驻!
3
第62届高博会圆满落幕,明年春天相约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