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流场图像预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一种流场图像预处理方法及其系统,属于图像预处理方法及装 置,针对目前流场测量中预处理占据时间较长的问题,提高流场图像 预处理效率。本发明的流场图像预处理方法包括均值化步骤、图像拉·113·伸步骤、噪声判断步骤、去除固定噪声步骤、构造二值化均值图像步 骤和掩模操作步骤。本发明的流场图像预处理系统,包括输入以太网 口、以太网输入控制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器、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 动态存储芯片、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输出以太网口及以太网 输出控制芯片。本发明体积和功耗均较小,能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裸眼3D空气悬浮光场显示系统
自由物理空间中实现空气悬浮3D显示一直是人们的梦想,曾无 数次出现在科幻片中,高质量的3D空气悬浮成像是3D显示技术实现 的难点也是科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市场现有的空气成像技术方 案,均有亮度低、分辨率低、尺寸小、离屏距离小、观看眩晕等问 题,不能提供逼真舒适的视觉体验。 班度科技通过创造性地提出“空间光场积分”原理,模拟真实3D 场景的漫散射光场分布方式,控制携带信息的光在空间交汇融合形 成实像散射光分布,利用逆向光线追迹的方法积分计算得到光学模 组面型分布,进而完成光线在自由空间中的重聚焦,突破了离屏深 度、观看视角、悬浮图像的空间分辨率等“卡脖子”技术瓶颈。可实 现直接和悬浮在空气中的3D影像进行交互,可将3D场景直接推送到 空中,实现多层次空间的构建及呈现,提高观看者的认知和分析能 力,并带来前所未有极富冲击力的视觉体验。同时,这种成像方式 由于打通了虚拟与真实场域的界限实现了完整融合,符合人的认知 习惯的平滑过渡,更容易被受众接受并由此产生自发交互行为,带 来全新的交互方式。
班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2022-06-14
教创赛专家报告荟萃⑮ | 东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兴伟:教学智思体赋能的“学、教、研”多场景数智教育平台建设与实践
东北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始终致力于面向国家战略与产业发展需求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9-28
科研进展 | 施一公团队揭示人源tRNA剪接内切酶识别和剪切前体tRNA内含子的分子机理
报道了pre-tRNA结合人源tRNA剪接内切酶 (tRNA splicing endonuclease, TSEN) 复合物处于“预催化”和“催化后”两种状态的高分辨率结构,结合体外生化,揭示了TSEN复合物识别和剪切pre-tRNA内含子的分子机理。
西湖大学 2023-04-19
中山大学测试中心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飞行时间质谱仪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中山大学测试中心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飞行时间质谱仪采购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中山大学智能电子采购系统(https://www.zhizhengyun.com)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6月29日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中山大学 2022-06-09
Cl-通道对脑血管重构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脑血管重构是引起脑卒中的关键性病理变化,但机理仍未清楚。本技术成果通过对Cl-通道对脑血管 重构的作用及机理进行研究.
中山大学 2021-04-10
岩石材料裂纹演化机理及非连续数值方法研究
开展岩石裂纹扩展与连接机理的研究,对于预测岩 石(体)工程的失稳破坏以及提高油气产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 值。主要取得的科学发现点如下:(1) 在试验研究方面,研发了适用于裂隙岩石的高精度数字量测技术,发 现了非连续岩石材料中的裂纹扩展与连接规律,建立了非连续岩石材料应力跌落 与裂纹演化规律之间的联系,揭示了岩石材料中的裂纹演化规律,为理论和数值 研究裂纹演化规律提供了技术支撑。(2) 在理论研究方面,利用内变量热力学理论和伪力法,揭示了裂隙岩体 的损伤局部化机理,建立了岩石(体)损伤局部化分叉模型;基于断裂力学原理, 提出了岩石(体)的非线性强度准则,为开展复杂应力状态下裂纹演化过程的数 值模拟奠定了理论基础。(3) 在数值方法方面,提出了连续-非连续数值模拟方法,编制了广义粒子 动力学多线程高效并行计算程序,成功实现了二维和三维裂纹演化过程的数值模 拟,揭示了复杂应力状态下裂纹演化的细观机理,为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提供了 计算平台。(4) 在工程应用方面,实现了锦屏I级水电站深埋地下洞室非连续围岩损 伤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结合现场监测数据,阐释了地下洞室非连续围岩的破裂 发展规律,揭示了深埋地下洞室围岩的损伤失稳机制。
重庆大学 2021-04-11
岩石材料裂纹演化机理及非连续数值方法研究
(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成果简介:岩石(体)是一种复杂的天然介质,在漫长的地质构造作用过程中,内部孕 育了各种规模和尺度的缺陷(如节理、裂隙和断层等),这些缺陷的空间位置与 分布规律显著影响其力学响应,进而对断续裂隙岩体工程的稳定与安全产生重要 影响。另一方面,在页岩气与煤层气等开采过程中,往往需要人为制造裂缝网络 来实现压裂增渗增产。因此,开展岩石裂纹扩展与连接机理的研究,对于预测岩 石(体)工程的失稳破坏以及提高油气产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 值。主要取得的科学发现点如下: (1) 在试验研究方面,研发了适用于裂隙岩石的高精度数字量测技术,发 现了非连续岩石材料中的裂纹扩展与连接规律,建立了非连续岩石材料应力跌落 与裂纹演化规律之间的联系,揭示了岩石材料中的裂纹演化规律,为理论和数值 研究裂纹演化规律提供了技术支撑。 (2) 在理论研究方面,利用内变量热力学理论和伪力法,揭示了裂隙岩体 的损伤局部化机理,建立了岩石(体)损伤局部化分叉模型;基于断裂力学原理, 提出了岩石(体)的非线性强度准则,为开展复杂应力状态下裂纹演化过程的数 值模拟奠定了理论基础。 (3) 在数值方法方面,提出了连续-非连续数值模拟方法,编制了广义粒子 动力学多线程高效并行计算程序,成功实现了二维和三维裂纹演化过程的数值模 拟,揭示了复杂应力状态下裂纹演化的细观机理,为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提供了 计算平台。 (4)    在工程应用方面,实现了锦屏I级水电站深埋地下洞室非连续围岩损 伤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结合现场监测数据,阐释了地下洞室非连续围岩的破裂 发展规律,揭示了深埋地下洞室围岩的损伤失稳机制。
重庆大学 2021-04-11
高速连续大应变钢丝的形变机理与应用研究
为满足国内市场对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混凝土(PC)用钢绞线的需求,开发高档次PC钢绞线用热轧盘条,以替代进口。项目组与江苏沙钢集团以1860MPa级PC钢绞线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研究。
东南大学 2021-04-10
烧结过程热质传递机理模型及余热利用技术
针对钢铁烧结工序烟气量大、显热利用率低等问题,构建了烧结过程热-质耦合数值模型,开发了烧结工艺质-热耦合仿真软件和质-热平衡分析计算软件,阐明了烧结过程混合料散体多相反应机制及热-质耦合传输机理,分析了烧结过程中 SO 2 、NOx 等污染物的产生规律,开发了烧结过程余热利用技术,优化了烧结工艺,为烧结工序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相比传统冷风烧结工艺,高温烟气循环烧结与余热利用技术通过烟气循环回收部分烧结机高温烟气,来替代常温空气,作为烧结助燃气体。该技术既能回收部分高温烧结废气余热,又可减少废气排放量,降低污染物处理成本。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197 19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