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爱学堂教学
大数据
平台
爱学堂教学大数据展示平台是专为高校教研开发的数据挖掘分析应用系统,致力于对学校教学中互动数据、学生行为数据、教学数据的科学分析,用数据让校方把控教改方向,让教师科学制定教学方案,让学生精准认知自我。
安徽爱学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2-01
ClassIn
大数据
分析平台
1、自动采集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数据,每节课提供44项以上教学数据记录 2、自动推送教师教学报告、学生学习报告、生成学校课程运行报告 3、可视化教学数据驾驶舱:满足校级,院级,老师,学生多维度的数据展示 4、实现教学过程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转变 5、提升学校对教学质量的精确评价和精准控制 6、促进教学模式的提升,让学校教学管理更科学化
北京翼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08
大数据
实验室
建设专业的大数据实践教学平台,提供多样的实践教学环境和算力支持。 提高大数据专业建设水平,丰富大数据教学资源和提高专业能力。 链接产业,转化和对接企业级大数据项目案例、数据集并做到及时更新。 提供师资工程能力,提供充足的大数据专业师资和技术支持服务。
青软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2-07-06
哈尔滨
工业大
学(威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2021-05-10
北京
工业大
学
北京工业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正式跨入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2017年9月,学校正式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8个学科跻身2020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0,位列QS2020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内地第32,化学、材料科学、工程、环境与生态、计算机科学5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校本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东临东四环南路,西邻西大望路,南抵双龙路,北望平乐园小区;另有中蓝、管庄、花园村、琉璃井、惠新东街和通州6个校区;占地面积96.0151万平方米。学校下设25个教学科研机构,开设本科专业67个,研究生专业覆盖34个学科、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具有一级学科3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种;博士后流动站18个,在站223人。国家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8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111计划”引智基地3个,国家级产学研中心1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战略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级科研基地44个,行业重点实验室4个。定期出版专业刊物2种。学校党委下设24个院级党组织,其中,院级党委20个,院级党总支4个;党支部447个,其中,在职教职工党支部154个,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59个,学生党支部232个,混合党支部2个;党员9199名,其中,在职教工党员2312名,学生党员5568名,离退休教工党员1319名。教职工3169人,其中,专任教师1914人,包括正高职称403人、副高职称708人;博士生导师338人,硕士生导师1262人(含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硕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7人,“北京市人才引进支持计划”入选者132人。境外教师104人,其中,教授35人。在校生24120人,其中,学历教育学生中全日制研究生7908人(博士生1367人、硕士生6541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60人;普通本专科生13569人(本科生13549人、专科生20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1490人(本科生1390人、专科生100人);非计划招生高等教育学生中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293人。在校留学生1091人。建校60年来,学校秉持“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的校训精神,牢记大学使命,坚守大学理想,以创新面对未来,以改革把握机遇,已逐步发展成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智库力量,成为展现北京市属高校发展建设成果的示范窗口,16万余名毕业生在社会各条战线上正发挥着骨干作用。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北京工业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办学定位和“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战略,面向国家和北京市的重大需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为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了解更多请关注招生办微信订阅号:bjutzsb。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2-01
北方
工业大
学
毓秀工大 北方工业大学创办于1946年,前身是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85年更名为北方工业大学,1998年9月起以北京市管理为主。历经七十年风雨沧桑,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文理兼融,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培养层次的多科性高等学府。学校位于北京城西,东接五环,北倚西山,占地面积近500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校园整洁雅致,景色宜人,绿化面积超过50%,是北京市十佳美丽校园之一。 广聚英才 学校在校生15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0000余人,研究生2000余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3000余人,留学生600余人。教师千余名,拥有双聘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5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获得北京市级优秀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表彰、教学名师称号近50余人次。获批北京市级高层次人才项目200余项。拥有北京市级学术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等23个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素质为先,全面发展”是学校的育人特色。学校实行弹性学分制,建立了“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分类成才”的培养体系,充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个性化成才的需要。学校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就业能力与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理念。学校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院校。学校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资格和高水平棒垒球运动员招收资格。 多科发展 学校设有12个学院、20个系、43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文、经、管、法、艺七大学科门类。学校建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57个二级学科),1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学校建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北京市一流专业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7个。学校建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6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 科研鼎新 学校科研工作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主动服务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充分重视科技创新,在高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及其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一些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近年来,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鲁迅文学奖1项,省部级奖励50多项。学校是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重要基地高校。学校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学研结合,打造了创新创业基地,建立了“首都世界城市顺畅交通”、“军民融合智能装备”、“机器人”、“海绵城市与地下空间”等多个协同创新中心或研究院。 人文滋养 学校文化积淀深厚,孕育了“敦品励学,才德并懋”的校训,树立了“严肃,严格,严谨”的校风,形成了以“专业精神,人文精神,进取精神”为主旨的学校精神。学校是北京市第一家“文明校园”,建有全国理工科院校第一所艺术馆,是国家和北京市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连续5次获评“首都文明单位”。学校开展的学生文化、艺术、科学、体育四大节已赓续30年,成为校园文化品牌。学校开全国高校之先河创立了学校形象识别系统(UIS),校园文化全方位、多角度融入校园生活。 臻育栋梁 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区)招生,招生地区均进入当地本科重点批次。学校实行“OYTF——我要腾飞”大学生成长成才系列计划,改善学生心智模式,着力打造优良学风。学生在全国和北京市各类重大竞赛中屡创佳绩,每年有千余人次获得各类奖励;大学英语四级首次通过率连续多年远超北京地区高校平均水平;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北京高校平均水平之上;本科生国内外升学率超过30%。 放眼寰宇 学校大力推进开放办学战略,不断拓展国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学校已同世界 27 个国家(地区)的6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创办了国际学院,大力开展教学科研、师生交流、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现今,学校每年选派300余名学生赴美、欧、日、韩等国高校学习,吸引 了55个国家的600余名外国留学生来校长期学习深造。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2-01
合肥
工业大
学
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邓小平同志1979年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9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深怀“工业报国”之志,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培育践行“爱国爱校、笃学问道、团结合作、尽己奉献、追求一流”的校园文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培养的每千名毕业生中至少有一人成长为行业领军人才,“千人一名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成效被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学校已经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高层次人才培育引进工作成效显著。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超2400人,其中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10余人,省部级人才300余人。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 学校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1项。4部教材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1人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目前在校本科生3.3万余人、硕士研究生1.3万余人、博士研究生0.2万余人。有84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4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个,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挑战杯”金奖等一系列优异成绩。学校2021-2023连续三年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全国排名前十,《202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中四项榜单进入全国十强,创新创业教育始终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先后入选全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试点单位、“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等。 学校现有2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高质量完成了首轮“双一流”建设任务,顺利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其中工程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安徽省实验室1个,其他省部级平台70余个。 面向未来,合肥工业大学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守“工业报国”初心,奋力谱写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篇章,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01
语义Web和
大数据
分析
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开展互联网语义分析合作研究,双方共同研发了“电商知识图谱自动化构建和电商评论分析系统”,该系统可以自动化将不同电商网站的数据抽取和集成,形成一个庞大的电商知识图谱,并且利用这个知识图谱来对电商评论做语义分析。该项目中的技术已经被华为公司用于大数据中的视频分析,并且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另外,与百度签订了“本体及知件技术构建医疗领域知识库和应用研究”项目,提交并审核通过一项专利“一种医疗知识库中保健品与疾病的关联构建方法”,并且提出一种word embedding的方式挖掘非结构化数据中实体关系的方法,项目成果被百度用于医疗保健品的搜索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东南大学
2021-04-11
辽宁大学舆情
大数据
系统
系统重点解决舆情数据分析中可视化舆情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方法问题。系统提供可视化舆情数据采集方法,解决了用户定义数据采集模板易用性问题。系统采用主流的hadoop系统作为存储系统,解决了系统可用性问题。系统实现了多种舆情数据分析算法,实现了舆情报告辅助生成功能,能够有效的协助舆情分析人员工作。系统数据采集吞吐量、数据存储、计算能力均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辽宁大学
2021-04-11
大数据
预测疫情传播研究
该项目利用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确诊病例总数数据链,以应用传播动力学为方法,以黄森忠教授建构的普适SEIR模型作为模型理论,通过“南开大学智英健康数据研究中心”开发的程序EpiSIX,分析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有关数据,并将分析结果生成可视化网页,开展疫情发展回顾、确诊病例数时序区间预测等相关工作,对疫情发展情况及疫情防控效率作出研判。 研究团队由黄森忠教授和山西大学复杂系统研究所所长靳祯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彭志行副教授共同领衔,南开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多名年轻教师与研究生加入。研究团队从1月30日至2月14日,每3日发布一次预测,已连续发布疫情传播预测6期,并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预测评价指标,其预测区域也进一步细化,由原来的对全国、湖北省、武汉市的疫情预测,拓展为对全国各省市的预测。
南开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127
12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高校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平台
2
云上展厅已成功吸引1万余家企业入驻!
3
第62届高博会圆满落幕,明年春天相约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