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活性氧处理有机废气废水技术
江南大学安全检测与分析研究室在有机废气废水的检测和治理方面有着多年的研究经验,开发出基于活性氧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的关键技术,为企业提供各类有机废气/废水的检测和处理工艺和装备研发。以高效低耗、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新技术,实现废气/废水达标减排;研制与资源循环利用相协调的废气/废水集成处理体系,实现工程化转化;利用物联网、GPRS/3G 无线通讯技术实现对企业废气净化治理状态及效能进行 24 小时在线监控,实现采集、传输、存储功能一体。
江南大学 2021-04-13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
本工程设计规模为 7000 m3 /d,总投资 1380 万元,总占地面积约 5000 m2。 设计进水 COD 2500 mg/L,BOD 1200 mg/L,固体悬浮物(SS)500 mg/L,pH 5-12,氨氮 30-50mg/L,磷酸盐 15 mg/L;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达到《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821-2005)、广东省《水污物排放标准》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COD≤45 mg/L,BOD≤15 mg/L,固体悬浮物(SS)≤20mg/L,pH 6~9,氨氮≤5 mg/L,磷酸盐≤0.5 mg/L。
江南大学 2021-04-13
有色废水高效吸附絮凝材料制备技术
利用化学方法制备纳米纤维素、壳聚糖及环糊精等改性或交联产物,并用于含染料废水等絮凝和吸附,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技术 (1) 生物质高效絮凝剂制备工艺技术,得到絮凝剂产品。 (2) 生物质高效吸附剂制备工艺技术,得到吸附剂产品。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一种疏水化 ß-环糊精基阳离子聚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ZL201310165653.0; 一种有色废水的复合絮凝脱色方法 ZL201410184236.5; 一种反应性纤维素阳离子化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ZL201410184221.9 项目成熟度 部分工艺已中试。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成果可在印染废水处理领域推广应用。
江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工厂化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系统与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厂化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系统与方法,通过采集养殖池的水体参数,根据水体参数预测第一预设时段后的预测时刻的溶解氧预测含量,第一预设时段为增氧过程的滞后时段,根据养殖行为参数和鱼类活动规律确定预测时刻的耗氧因子,根据溶解氧预测含量、国家渔业水质标准中溶解氧标准含量和耗氧因子确定预测时刻的供氧量,根据预测时刻的供氧量生成供氧调控指令,根据供氧调控指令调节养殖池内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即当前时刻的供氧调控指令是根据预测时刻的溶解氧预测含量和预测时刻的耗氧因子来确定,从而在检测到水体中氧含量过低之前就能实施对水体增氧,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鱼类因缺氧而死亡的情况,避免了由于鱼类缺氧死亡造成的损失。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多功能复合的河流综合治理与水质改善技术及其应用
针对长期以来我国河流“顺直化”、闸坝“阻断化”、边坡“硬质化”等工程措施对河流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产生的不利影响,以水利与生态等多功能复合的河流综合治理为理念,以水安全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目标,进行河流水质强化净化、滨水带和河床基质构建、生态边坡保护、纵横形态恢复等技术研发,形成完整的河流治理与水质改善的技术体系,在技术的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功能综合性等方面取得突破,并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和取得显著效果,实现了我国河流由传统单功能治理向现代多功能生态治理的突破,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与水生态
河海大学 2021-04-14
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村镇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系统
本成果使用水质传感器和串口摄像头结合GPRS技术,并集成水质传感器超声波清洗系统,设计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村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系统,实现了能够远程监测水质数据和监测现场图片远程传输到用户手机的功能,并能够利用水质传感器超声波清洗系统对传感器进行清洗,确保了传感器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及其使用寿命,对于保障村镇饮用水安全和水环境保护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系统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灵活、测量准确,可以在水质监测领域里推广使用。本项目已获授权专利4项,发表论文2篇。
扬州大学 2021-04-14
叶片光学智能检测装置及软件系统
由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叶片型面是空间异型曲面,因而其设计、制造及维修都面临巨大挑战。为了在设计加工层面提高叶片加工质量,同时在修复层面提高叶片使用寿命,开展叶片高效高精测量研究至关重要。 本项目面向叶片制造研发了一套基于四轴运动平台与线激光扫描相结合的叶片型面检测装置,并开发了集运动控制、数据采集与处理、精度评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软件系统,可实现多类型叶片的二维截面高精度测量与三维型面自动化高效重构,有效克服因叶片复杂结构特征带来的扫描数据密度差异性大、重叠区不足等因素对重构精度的影响。本项目面向叶片3D打印修复,研发了一套高效高精度的叶片检测方法与集成系统,可实现批量化叶片截面轮廓位姿及其轮廓的自动化测量、数据重构和叶片配准,为叶片修复工艺流程中的3D打印和后续机加工等工艺环节提供关键的数字化测量、加工工艺数据,有效提升修复精度与效率,并降低成本。 本项目的开发成果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叶片制造、修复全生命周期的测评、重构、反求等场景,市场规模大。 图 面向叶片3D打印修复的检测方法与集成系统硬件平台
四川大学 2025-02-11
光伏组件质量检测仿真实训
光伏组件质量检测仿真实训让学员在虚拟场景中学习根据IEC61215标准使用各种检测设备对组件进行质量检测,从而了解组件的关键技术参数以及发现组件典型缺陷。 一.1.1. 场景设计 根据IEC61215检测标准要求设计18个检测场景,包括: 1 组件外观检测实验室 2 最大功率检测实验室 3 绝缘检测实验室 4 温度系统检测实验室 5 标称工作温度检测实验室 6 STC和NOCT下的性能检测实验室 7 低辐照度下的性能检测实验室 8 室外曝晒试验场 9 热斑耐久试验室 10 紫外线试验室 11 热循环实验室 12 湿冻试验室 13 湿热试验室 14 牵引力实验室 15 湿漏电实验室 16 机械载荷实验室 17 冰雹撞击实验室 18 旁路二级管试验室 场景模型主要包括:实验室建筑场景、外观检测台、156多晶光伏组件、组件箱、工作台、电脑、组件支架、IV检测仪、EL检测仪、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湿漏电流测试仪及喷淋试验箱、盐雾腐蚀仪、紫外老化试验箱、机械载荷试验机、旁路二极管热性能试验仪、落球冲击测试装置、环境检测仪、室外环境监测仪、直流电源、万用表、光度计、数码相机等...
广东顺德宙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5-06-02
工业金属绿色缓蚀剂
近年来,随着工业清洗的迅速发展,缓蚀剂作为一门防腐蚀技术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 设备清洗在清除污垢的同时,也会对设备本体产生腐蚀。为保证清洗设备不遭受清洗液破坏, 通常是向清洗液中加入缓蚀剂来控制设备腐蚀。对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清洗缓蚀剂,实际使用剂 量应该很小,一般加入剂量为0.2%~0.5%,而对金属腐蚀的减缓程度必须大于90% 。即便如 此,缓蚀剂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清洗助剂,其社会应用总量也是越来越大,一般的清洗公司, 年用量也要在几十到上百吨。 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新发表的《关于腐蚀与腐蚀试验的术语的标准定义》将缓蚀剂定义 为一种当它以适当的浓度和形式存在于环境(介质)时,可以防止或减缓腐蚀的化学物质或复合 物。 目前市场上的缓蚀剂,不但种类繁多,造成工程应用的诸多麻烦,而且价格昂贵,致使 缓蚀剂的投入占了防护成本的很大比例。除此之外,一些高效的缓蚀剂毒性较大,容易污染环 境。因此,开发一种适合多金属防腐需要的、价格便宜的绿色缓蚀剂,成为目前金属防护行业 的当务之急,也是当前缓蚀剂技术的重要课题。 目前,通过使用天然物质或对现有物质进行特定官能团的引入,我们已经寻找到一些环境 友好、高缓释效率的缓蚀剂。而我们正在研究的适合多金属防腐需要的、价格便宜且可用于多 种环境的绿色缓蚀剂,可以代替市场上种类繁多、价格昂贵、污染环境的缓蚀剂,更好地应用 于化工生产、化学清洗、石油化工、海洋船舶等方面。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太原工业学院
太原工业学院坐落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是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以工为主,以工程应用为特色,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教八大学科门类,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支持高校,是山西省确定的向应用型转变的首批试点高校,是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创建于1954年,前身为华北第五工业学校,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为适应国防建设需要建立的一所国家重点中专学校,1988年升格为专科,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为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更名为“太原工业学院”。201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5年正式加入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2017年与省内部分高校共同发起建立“山西省应用型高等学校联盟”。60多年来,学校传承自强不息、乐于奉献的兵工精神,践行“知行合一、行胜于言”校训,为国防工业和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9万多名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兵器工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有兵器系统“小黄埔”之美誉。 学校占地面积35.2万平方米,新增规划用地4.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1.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7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3亿元。图书馆藏书159万册(含电子图书)。已建成覆盖校园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各项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各类教学、生活、运动等设施齐全。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自动化系、化学与化工系、计算机工程系、环境与安全工程系、材料工程系、理学系、经济与管理系、外语系、设计艺术系、法学系、体育系13个系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继续教育部2个教学部,有本科专业39个,面向全国30个省(市、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6066人。现有教职工823人,其中专任教师64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90人;硕士及以上学历606人。其中,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山西省“131”领军人才8人,山西省第三批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山西省教学名师6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03人。同时,学校还注重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学校围绕“夯实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实践、鼓励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学校不断加快建设与区域(行业)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逐步形成六大学科群协调发展,以学科专业建设引领学校发展的新格局。拥有“本科教学工程”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西省高等学校优势专业1个,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5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优势特色学科。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Visual C++程序设计与上机指导》等教材被列入国家级规划教材,荣获包括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在内的多个各级各类教学改革奖项。建有16个教学实验中心共94个实验室,其中,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7个;率先与美国通用电气集团合作投资2700万元,共建了华北地区较为先进的自动化系统实训室。2016年学校与中北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签约揭牌,2017年9月开始与中北大学在化工、环境、材料学科进行硕士研究生联合招生和培养工作。据全球四大大学排名系统之一“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18中国实力最强的600所大学显示,学院位列474名。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8中国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报告》显示,学院的教学质量全省排名第10、毕业生质量全省排名第9。 学校重视“注重创新实践、突出应用能力”的素质教育,坚持“以练促教、以赛促学”,完善“国家级—区域级—省级—院级”学科竞赛体系,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10个,近年来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500余项。学校机器人队在2014年勇夺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被团省委授予“山西青年五四奖状”;参加2017年中国机器人大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参加“2017世界机器人大赛”荣获自制轮式机器人1V1项目冠、亚军,参加2017年华北五省机器人大赛荣获无差别1v1项目冠军。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全国总决赛获一等奖,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荣获一等奖2项,参加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中荣获国设计新锐奖一等奖,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3D打印大赛荣获冠军;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赛区竞赛、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山西省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山西省兴晋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赛事成绩亦是名列省内前茅。据《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显示,学院位列全国第224位,山西省第4位。另外,文体活动亦是成绩斐然,校定向越野队参加山西省学生定向锦标赛高校甲组的角逐,一举斩获该组别比赛全部项目的冠军,并且以绝对优势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校大学生足球队参加2016年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夺得山西赛区(男子本科组)冠军,校大学生篮球队参加2017年山西省大学生篮球锦标赛暨CUBA基层赛中勇夺亚军。近年来,不断涌现出全国“优秀班集体”、全国十佳“三好学生标兵”和全国“优秀学生干部”等优秀集体和个人。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处于全省高校前列,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生创业成效也备受瞩目,有毕业生两度入选“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100强”。 学校遵循“需求导向、深度融合”的原则,强化学科(群)交叉,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深化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及其他高校的密切联系与资源共享;引入各类社会资源,汇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四位一体”协同发展,进一步助推山西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新型功能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山西省“1331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计划(第一批)B类增补建设项目。专著、SCI、EI收录论文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授权专利和获奖科技成果数量大幅增长,科研项目立项渠道不断拓宽,横向签约经费明显增长,尤其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方面取得不断突破,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 学校实施“国际化战略工程”,积极拓展国际交流渠道,不断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加速国际化进程、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等几十所大学开展多层次、双向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合作,为学生出国、教师海外交流深造、引进国外优质教学科研资源等创造了良好条件。 学校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园文化,积极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努力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多次荣获山西省“文明单位”、山西省“高校文明单位标兵”、山西省“平安单位”、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先进单位、省城“平安标兵单位”、山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单位”、山西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山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五一劳动奖状、太原市园林化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学校坚持“立足山西、面向全国、联系兵工”的办学定位,探索“工程应用特色鲜明和区域(行业)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道路,努力朝着建成山西一流、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型工业大学美好愿景而奋进。(截至2018年7月)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新兰路31号 电话:0351—3566010 传真:0351—3566100 邮编:030008
太原工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206 20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