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抢抓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01-11
收割机、基于物联网的收割机智能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收割机、基于物联网的收割机智能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该收割机包括收割机主体,所述收割机主体的上端安装有储料小车,储料小车与收割机主体之间通过两组连接组件连接,且在收割机主体的尾端转动安装有斜板,斜板通过驱动机构实现旋转,斜板的一端旋转至与地面接触时,储料小车得以将内部储存的粮食运输。本发明通过在收割机主体上安装可灵活运作的储料小车,对收割后的粮食进行储存,并在斜板与地面接触时使储料小车得以与收割机分离,通过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优化了现有收割机额外停工出料的步骤,提高了收割的效率,储料小车配备了自动钩挂解锁装置,简化了小车与收割机主体之间的连接和分离过程。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1-12
国家知识产权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知识产权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在推动企业创新上下功夫,加强产权保护,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9部门印发的《“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22-10-25
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2019年认定的海南省院士创新平台绩效考核结果的公示
根据《海南省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琼科〔2022〕205号)、《海南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管理办法》(琼科规〔2022〕12号)要求,经第三方机构组织评估、厅务会审议、厅党组会审定等程序,现将2019年认定的海南省院士创新平台绩效考核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7月18日-24日。依托单位对公示内容如有异议,可在7月25日前,将加盖单位公章的书面意见和证明材料提交省科技厅,并注明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省科学技术厅 2023-07-19
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旨在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网信中国 2023-07-13
南京理工大学智能制造学院一体化产品试验台采购招标公告
一体化产品试验台采购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线上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6月29日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南京理工大学 2022-06-09
东南大学杨洪教授课题组在拓扑学和智能材料交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东南大学智能材料研究院、化学化工学院杨洪教授课题组在光控软驱动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将拓扑学设计与液晶弹性体材料相结合,开发了一种具有多模态、自维持、可调谐运动的软驱动器。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并被选为VIP论文。
东南大学 2023-05-19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国家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抢抓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广东在算力基础设施、产业应用场景、数据要素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现提出以下意见。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23-11-14
由生成对抗网络(GAN)驱动的进化多目标算法 为计算智能与深度学习的结合开辟新路
随着计算智能方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其从问题本身学习的能力亟待增强。为此,越来越多研究提出使用机器学习模型来驱动计算智能。通常,这种基于模型的进化算法的性能高度依赖于所采用模型的训练质量。而传统机器学习方法需要大量训练数据进行模型训练,而且受维度灾难的影响,这类方法通常很难解决维度较高的问题,约束了计算智能方法的应用范畴。课题组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上发表了一种由生成对抗网络(GAN)驱动的进化多目标算法。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新型无痛光动力治疗皮肤病关键技术及转化——新型实时可控无痛光动力治疗智能系统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是一种药械联合的新型靶向疗法,治疗非黑素性皮肤肿瘤、痤疮、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皮肤病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但ALA-PDT治疗过程伴有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感受,是业界公认的ALA-PDT治疗瓶颈。此项目团队在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王秀丽教授带领下,长期致力于ALA-PDT临床与基础研究,在国内外率先掌握了“无痛ALA-PDT关键技术”,形成相关成果申请国家专利,并将其转化生产出第一代无痛光动力治疗仪用于临床治疗。在此基础上拟进一步打造个性化、智能化、便捷的新型无痛ALA-PDT,降低对专业医师的依赖程度,打破技术壁垒,实现无痛ALA-PDT扩大推广应用,引领ALA-PDT无痛治疗新时代。 第一代无痛光动力治疗仪图片 团队已将诸多原创性研究成果进行临床转化,总结关键技术并将其推广至全国2000多家医院,直接获益患者逾100万人次。 第二代治疗仪
同济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04 305 306
  • ...
  • 310 31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