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工程酿酒酵母高效合成人参皂苷Ro
本发明达到的技术效果为工程化酿酒酵母菌可实现无需添加异源前体物或底物仅通过培养微生物即可从头合成高效人参皂苷Ro、竹节参皂苷Ⅳa、姜状三七苷R1等三种齐墩果烷型稀有人参皂苷以及金盏花苷E。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人参皂苷Ro 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生理活性,在人参中含量较低(约0.4%),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而利用微生物从头合成人参皂苷Ro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颠覆传统的获取方式,然而合成途径未知,目前尚未有利用微生物从头合成的报道。 本发明技术方案: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现有数据库中的多种植物基因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初步筛选候选基因,再结合前期经验和实验基础通过进化树分析、同源建模、分子对接、保守序列分析等手段,确定最终的候选基因;2.通过酶工程等手段,对候选基因进行重组表达、体外酶活验证、底物谱验证等,挑选最合适的酶;3.通过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手段,对相关酶进行质粒构建、底盘宿主代谢网络调控、异源途径整合,最终成功构建人参皂苷Ro微生物细胞工厂。 本发明解决了人参皂苷Ro天然代谢途径未知、异源途径与底盘宿主适配性、已报道相关酶活性低等关键技术问题。本发明达到的技术效果为工程化酿酒酵母菌可实现无需添加异源前体物或底物仅通过培养微生物即可从头合成高效人参皂苷Ro、竹节参皂苷Ⅳa、姜状三七苷R1等三种齐墩果烷型稀有人参皂苷以及金盏花苷E。 本发明创新点包括:1.通过基因挖掘手段获得的关键酶性能远远优于已报道的酶;2.通过基因挖掘手段获得的多个关键酶,实现了人参皂苷Ro的合成途径构建;3.首次实现了利用微生物从头合成人参皂苷Ro、竹节参皂苷Ⅳa、姜状三七苷R1等三种齐墩果烷型稀有人参皂苷以及金盏花苷E。 齐墩果烷型稀有人参皂苷,由于其丰富且具备一定特殊性的药理、生理活性,可作为现有人参皂苷市场的强力补充,应用前景广阔。而其天然含量极低,利用微生物对其进行从头合成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与产物分离纯化难度,减少有机试剂用量,不依赖植物种植,周期更短,符合国家绿了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硬性要求,微生物绿色制造是当前的政策导向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8-17
复杂高层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及工程应用
本项目重点解决复杂高层结构大震分析、失效评价、失效调控、抗震设计理论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大震弹塑性分析技术、失效评价方法、失效调控、抗震设计理论等关键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提出系统的复杂高层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并实现工程应用。本项目研究成果已发表学术论文109篇,其中SCI/EI 收录96篇;编写专著1部;申请或授权专利9项、软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4
上海大学交叉学科工程实践双创基地
上海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是上海大学规模最大、学生受众最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实施工程实践教育的重要基地。
上海大学 2022-08-12
智能化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施工
项目简介 智能化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施工是目前现代化农业灌溉的方向,智能化喷灌系统及设 备的研制 智能化喷灌技术是一种将喷灌、施肥、及根据不同作物进行智能化精准喷灌有 机结合的综合性技术,它是通过计算机解析控制,根据植物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 对作物进行精准给水喷灌。从最早的水力控制、机械控制,到目前应用广泛的计算机控 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控制精度、智能化程度及可靠性越来越高,操作也越 来越简便。通过把不同网络连接到主机上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开
江苏大学 2021-04-14
人才需求:强电变配电工程师
1.强电变配电工程师;2.自动化仪表工程师;3.工业暖通工程师。以上联系人:武威18606306925;4.对三菱、AB、西门子等品牌的PLC及伺服系统的升级可提供强大的的技术支持的人才;5.电器控制、运行程序编制及现场实操经验丰富的人才;6.需求系统全面掌握力学、液压原理、材料应用、管路应用等知识的机械人才 7.对机械自动化有深入了解并掌握,可对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进行改善提升的人才。以上联系人:董永国13176303686;8.熟练掌握和使用西门子profibus DP总线的技术人才;9.熟练掌握和使用力士乐PLC及伺服系统sercos通讯的技术人才;10.精通欧姆龙/西门子/罗克威尔/三菱工控界面及编程或制造业自动化相关的人才。以上联系人:申伟波18963169159;11.电子电路单片机方面的人才。(联系人:闫光文18606306811)
浦林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 2021-09-01
人才需求:电机设计工程师
人才需求:设计新型电机,能转化实际工艺量产的工程师
宏洋电机(威海)有限公司 2021-06-30
问诊山地—工程勘测仿真技术创领者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王钟文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 2018/2021 章治海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 2014/2018 周良坤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 2019/2022 徐青松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 2014/2018 黄畇坤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工程 2017/2020 陈  希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2015/2019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王东坡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教研室主任/教授 山地灾害减灾与重大工程安全防控;山地崩塌滚石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地质灾害冲击动力学;地质灾害综合防灾减灾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裴向军 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地质工程 生态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强震大型滑坡触发效应和致灾机理研究;地质脆弱带地质灾害防治与岩土体加固;地质环境脆弱区生态修复。 欧阳朝军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工程力学和计算机 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滑坡、泥石流灾害动力学模型和数值模拟研究;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人工智能、InSAR等数值方法的编程和算法研究。 杨晓轩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 校企科技成果转化方向 四、项目简介 我国国土约75%为山地,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伴随国家“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山区已成为梯级水电、铁路公路、油气管线等重大基础设施与工程的高密度区。然而,广泛发育在山区的地质灾害已成为其主要危害因素之一。 凡是山区工程建设,都必须开展勘察评估工作,由于路桥交通等工程项目的快速发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勘测评估及路桥营运工作尤为重要,而该行业目前主要以传统勘测方法为主,存在危险性高、效率低、潜在隐患点判识不准等痛点问题。我国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也大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存在效率低、灾害类别不全、适用场景单一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团队开展了基于大数据的“空、天、地”一体化多源灾情信息数据的协同处理和关键数据提取技术研发,突破地质灾害基础数据快速获取难题;研发构建了国内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地质灾害快速模拟技术和仿真平台,进行高精度图件、地质信息绘制及定量地灾评估等工作。 已取得相关软著20余项、专利20余项,已得到来自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及西南交通大学等近百所大学、上千位科研工作者的使用并反馈中,并与中国中铁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等20余家大型单位已完成百余例大型地质灾害工程及科研项目。
成都理工大学 2022-07-29
新一代建筑加固工程结构胶
本技术属建筑加固新材料领域。建筑加固工程结构胶对于建筑加固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经多年实践经验,长期潜心研究,研制而成新一代系列产品。加固结构胶已用于粘钢加固、植筋锚固、裂缝封闭、碳纤维粘结和石材干挂等完整体系。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应用于大型工程监测的光纤传感系统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大型工程活动的安全关系着人类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活动,桥梁、隧道、建筑物的结构失稳、崩塌、火灾等事故应做到及早预测与警报。光纤传感系统作为智能结构的神经网络,可为人们获知结构内部工作状态信息提供有力工具,用来测量混凝土结构变形及内部应力,检测大型结构、桥梁健康状况等。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技术创新: 光纤传感器:新型的光纤温度、应变传感器具有高灵敏性、高精度以及体积小的特点,便于做分布式安装,达到多点化、实时化的精准测量。光纤解调系统:研发了一系列新型的光纤光栅温度、应变传感在线监测仪。基于 DSP 技术,可实现波长解调速度 200KHZ、智能分析、智能判断和实时传输。特别适合多通道多传感器以及多传感器有同步要求的监测设备。研制了低熔点玻璃焊接封装的渗压计,极大降低了温度和湿度对压力测量的影响。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专利:“光纤 Bragg 光栅传感解调装置及解调方法” 200510014877.7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光纤传感器进入结构监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光纤传感器的轻巧性、耐用性和长期稳定性,使其能够方便的应用于建筑钢结构和混凝土等各种建筑材料的内部应力、应变检测。已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防爆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多家机构合作,成功在石油、电力、桥梁、隧道等多个领域,实现 400多个项目的应用。 应用领域:石化系统、电力系统、隧道监测、桥梁监测、大型结构监测等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天津大学 2021-04-11
基于激光扫描技术机械产品逆向工程设计
1.逆向工程:根据对实物样件进行激光扫描采集数据,运用CATIA进行逆向设计,得到三维数模,输出二维产品图。 2.产品检测:扫描仪提取实物三维数据,对比设计数据(利用产品图建立的数模),检测产品误差。 该项技术是一种非常高效的产品设计思路和方法,可以迅速、精确、方便地获得实物的三维数据及模型。该技术有以下优势:①改变了传统产品设计研发模式,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的时间周期,提高了产品研发的成功率以及产品对于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为产品提供了先进的开发、设计及制造的技术支撑。②该项技术使产品外形设计变得简单易行,对于曲率复杂的产品(如汽车车身等),采用该项技术可快速的将概念设计的实物模型转化为三维模型,从而便于模具的设计和开发。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5 36 37
  • ...
  • 401 40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