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超高产优质新种质“巨型稻” 简介
已有样品/n“巨型稻”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夏新界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创制的水稻超高产新种质。该种质突破了亚种间杂交障碍,具有超高生物学产量、超高株型(180—220cm)、高抗倒性、强分蘖能力、高光效、高根系活力特征,单位面积生物量比现有水稻品种高出50%(可达40吨/公顷以上),平均有效分蘖51个,单穂实粒数可高达600粒。经6年多区域生产性试验,在普通稻田和常规田间管理条件下,“巨型稻”杂交品种的单季产量可稳定达到900~1100公斤/亩,再生稻可达350公斤/亩。经农业部食品质量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一种储稻、供稻、集糠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稻、供稻、集糠装置。本发明包括储稻仓,所述的储稻仓的顶部设置有进稻口,所述储稻仓里面设置有上导向板和下导向板,所述上导向板与所述下导向板的板面倾斜方向相反,所述上导向板上和所述下导向板上分别设置有导稻口,所述储稻仓上位于所述下导向板的导稻口下方设置有抽稻口,所述储稻仓里面位于所述下导向板下方设置有隔板,所述储稻仓下部通过隔板、下导向板围成糠仓室,所述糠仓室上设置有糠仓门、进糠口和出气口。本发明能有效解决目前碾米工业中稻谷储存和糠粉收集占用空间较大,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同时通过简单机械结构,解决大型储稻仓底部压力过大问题,实现低位供稻。
东南大学 2021-04-11
绿色超级稻 Green Super Rice
以张启发院士为首的研究团队利用转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培育出抗水稻螟虫和水稻主要病害的杂交水稻恢复系、其产量、品质性状同目前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品种相当,节本增效、环境保护效益显著。目前,部分品种(系)已完成转基因水稻商品化生产的各种安全评价程序和实验环节,如果获得国家许可将很快应用于商品化种植,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极其显著。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2-01
机收再生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可以量产/n该成果改变传统中稻蓄留再生稻的种植模式;筛选和选育了一批适于机收再生稻生产应用的优质再生稻种;探明了机收再生稻丰产高效和再生季优质稻米形成的机理;率先研发了再生稻专用收割机;通过综合组装高产优质且再生力强的水稻品种、头季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高效技术、头季稻丰产高效水肥管理技术、头季机收模式下再生季促蘖增穗水肥管理和化控技术、头季机械高效收获少碾压保茬技术等一系列关键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了“机收再生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并在湖北省各地开展大面积示范与推广应用。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废弃稻麦秸秆、棉秆皮资源化利用
项目采用蒸汽闪爆预处理、碱处理与生物酶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稻 麦秸秆、棉秆皮等农副产品和废弃物,从中提取新型天然纤维素纤维。已开发出 可用于复合材料工业的稻秆/麦秆纤维、可用于纺织工业的棉秆皮纤维。使用这 些纤维为原料,开发了麦草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棉秆皮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 及棉秆皮纤维混纺纱线、棉秆皮纤维过滤材料等小试样品。 2 关键技术 项目突破的关键技术:蒸汽闪爆秸秆关键技术、蒸汽闪爆预处理与碱处理结 合法制备秸秆纤维关键技术、蒸汽闪爆预处理与生物酶结合法制备秸秆纤维关键 技术,以及秸秆纤维生态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 蒸汽闪爆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制备微米级材料新技术,以处理时间短、 化学品用量少等优点而引起人们的重视。项目根据棉秆皮及其所制备纤维的用途, 深入研究了蒸汽闪爆、蒸汽闪爆预处理与碱处理结合法、蒸汽闪爆预处理与生物 酶结合法对秸秆纤维中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的分离作用机理并优化分离条 件,研制出适合后续各行业工艺要求的秸秆纤维。项目采用秸秆纤维为增强纤维,294 以聚丙烯、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为基体研制出了复合材料。 3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专利:获得授权专利 3 项,申请发明专利 7 项。 4 项目成熟度 现处于试生产阶段 5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成果在行业的引领作用,成果在哪些地方推广应用) 欲寻求合作,进行产业化开发
江南大学 2021-04-13
稻麦生化调理剂的研制及应用
稻麦生化调理剂主要由多种天然活性成分和氮钾等元素经科学方法制备而成。该生长调理剂可以显著促进稻麦幼苗的生长,在稻麦生长的中后期喷施,能有效延缓作物后期叶片和根系的早衰,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营养物质的运转和肥料的利用率,多地应用示范结果表明,能有效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最终提高作物产量 5%以上。
扬州大学 2021-04-14
两系杂交稻培两优1108
研发阶段/n培两优1108是一个优质、抗白叶枯病、抗倒伏的两系杂交稻组合,2007年通过湖北省审定。母本是培矮64S、父本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转入IRBB21的Xa21基因的华1108。区域试验产量8.23吨/公顷,与三系对照组合相当。糙米率80.2%,精米率70.1%,整精米率57.0%,垩白率18%,直链淀粉含量21.4%,胶稠度60mm,长宽比3.0。株高110cm,抗倒性强、适合机械收割。全生育期平均142天,在湖北主要作中稻种植。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杂交稻育性控制的分子遗传基础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成果简介 该成果围绕杂交稻育性遗传控制的关键问题,包括细胞质雄性不育与恢复性和籼粳杂种不育与亲和性的分子遗传基础,开展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创新性重要成果,大大发展了作物遗传育种理论和促进了杂交育种实践。 一、克隆了最广泛应用的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CMS)基因WA352及其育性恢复(RF)基因Rf4,揭示了植物孢子体型CMS/RF系统的分子作用机理。成果被评述“在作物杂交育种和发展育种新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克隆了包台型CMS基因orf79及其恢复基因,阐明了植物配子体型CMS/R系统的分子作用机理。成果被认为“提供了植物核质互作的分子机制的新视点”。 三、克隆了控制籼粳稻杂种雄性不育的基因Sa ,发现Sa 是由2 个相邻基因SaM和SaF 组成的复合座位,揭示出此类复合座位是控制植物杂种不育的普遍性分子遗传基础。成果被评论为“在植物杂种不育机理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成果在Nat. Genet, Plant Cell, PNAS, Mol. Plant, Annu. Rev. Plant Biol.等发表论文25篇,8篇代表论文总他引836次,被Nature, Science等刊物SCI他引616次,单篇最高SCI他引288次。获授权发明专利6件,成果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被4篇专题文章评述,被“F1000”评论5次,入选科技部973计划十周年纪念活动代表性成果,项目成果被多家育种单位应用并培育出杂交稻新品种。相关研究成果大大促进了植物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并在杂交稻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成果荣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华南农业大学 2022-08-15
一种改进储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储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所述改进储稻装置,包括箱体、伸缩机构、滑动机构、螺旋机构和抽稻管,滑动机构与箱体围合而成的上层空间有用于收集糠粉的收集袋,滑动机构与箱体围合而成的下层空间用于收集稻谷,滑动机构包括滑轮组、轮架和滑动板,滑动板下方有位移传感器。所述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向滑动机构与箱体围合而成的下层空间内填充满稻谷;b、预先设定抽取稻谷量和滑动板下移距离,位移传感器将数据实时传输到控制器,沿着进糠口向收集袋中填充糠粉,当下移总距离达到预设的行程时,螺母反向运转,滑动板上移至顶部;c、更换收集袋后,重复步骤a到b。本发明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有利于小型化、降低维护成本。
东南大学 2021-04-11
稻茬小麦机播壮苗抗逆高产栽培技术
该技术提出了适宜小麦的机械化耕整播种方式,集成出高产高效的精准组合模式,提出了氮效率与产量、品质协同提升的途径,构建了秸秆还田条件下节肥增效施用模式,探明小麦逆境补救措施,集成提出了稻茬小麦机播壮苗抗逆高产技术体系。
扬州大学 2021-04-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