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DMB-TH 地面传输数字电视模块
1 成果简介外形及尺寸: 模块外形——直插式模块外形——卧式(安装示意图)  主要功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的接收模块,支持地面传输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将数字电视的电路封装在一个模块中,降低电视机、机顶盒厂商的数字电视产品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视频输出支持 CVBS、 S-Video,以及 Y/Cr/Cb。有视频信号的数字输出( ITU-656),可以连接液晶显示屏。提供串口信号,支持通过 RS-232C 串口升级软件。有红外遥控器、前面板控制接口,软件提供操作简便的人机界面。有智能卡接口( ISO-7816),可支持 CA(永新同方、算通、数码视讯等)。主要特点: 数字电视的模块化复合式器件,只要少量的外部器件就可以实现数字电视机顶盒、数模一体化电视机、液晶数字电视机。信源解码采用海尔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的“爱国者 2号” 解码芯片,具有低成本,高性价比的优势。
清华大学 2021-04-13
高功率超短脉冲激光传输光纤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图像数据采集和传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图像数据采集和传输装置,尤其是一种双目立体视觉图像数据采集和传输装 置,包括一块主板,和固定在主板上的左摄像头安装接口、右摄像头安装接口、左数据传输接口、右数 据传输接口、左电源接口、右电源接口,以及两个可拆卸的摄像头。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图像数据采集和 传输,尤其是双目立体视觉图像数据采集和传输过程,通过两个摄像头采集图像数据并通过两个数据传 输接口将数据传输到外接的控制板等硬件设备。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武汉大学 2021-04-14
DMB-TH 地面传输数字电视模
DMB-TH 地面传输数字电视模块1 成果简介外形及尺寸: 模块外形——直插式模块外形——卧式(安装示意图)  主要功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的接收模块,支持地面传输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将数字电视的电路封装在一个模块中,降低电视机、机顶盒厂商的数字电视产品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视频输出支持 CVBS、 S-Video,以及 Y/Cr/Cb。有视频信号的数字输出( ITU-656),可以连接液晶显示屏。提供串口信号,支持通过 RS-232C 串口升级软件。有红外遥控器、前面板控制接口,软件提供操作简便的人机界面。有智能卡接口( ISO-7816),可支持 CA(永新同方、算通、数码视讯等)。主要特点: 数字电视的模块化复合式器件,只要少量的外部器件就可以实现数字电视机顶盒、数模一体化电视机、液晶数字电视机。信源解码采用海尔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的“爱国者 2号” 解码芯片,具有低成本,高性价比的优势。
清华大学 2021-04-13
宽带长距离传输光接收集成芯片
本项目针对国内高端光电子器件严重依赖进口的现状问题,自主研制Tb/s级以上 PDM-16QAM的硅基大规模阵列集成相干光接收芯片。根据本研究组在硅基集成光电子器件、偏振控制器件、光混频器等方面的建模仿真、制备测试基础,依托“先进电子材料与器件”校级平台的先进半导体加工能力,制备了高偏振消光比的偏振分束器、偏振旋转器,高相位精度的90度混频器,大带宽高响应度的探测器阵列,高效硅基芯片-光纤耦合,以及可调光功率衰减器。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在硅基光接收集成芯片、高端光电子器件及其大规模集成的关键技术领域有所突破,建立关键工艺技术与器件标准库,形成硅基光电子器件标准加工工艺流程,实现高端光电子器件的自主制备,改变了我国硅基光电子器件技术无偿地向国外转移的历史,缩短我国光子集成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升我国光通信产业的竞争力。部分成果获得2014年度上海市发明二等奖。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无线高清图传监看/零延迟传输
产品详细介绍专业F55 F5 F65 艾匹克 斯嘉丽 红龙 RED 艾丽莎 FS7 FS700 F3 及 专业单反GH4 A7S 5D3              PRO800无线高清影音传输系统,由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采用全球唯一无压缩零延时无线传输技术,真正实现1080i无线影音传输,为您轻松组建移动机位、实况转播、影视制作及导演监控、大型活动直播、会议直播、影视剧车戏场景拍摄、突发事件直播、室外小型活动会场快速搭建及飞猫摄影系统等各种无线高清影音传输网络。该设备使用全向天线系统,能够在800米的范围内传输未经压缩的1080i帧/秒原始电影高清影像。工作频率5.1GHz-5.9GHz,受到其他RF设备信号干扰时,自动调整至无干扰频率。 随着高清影视设备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布线过程中也出现了多方面的问题,如线材成本较高,使用寿命短,如果现场保护不够,路过人群的踩踏可能影响线材表现,甚至引发直播事故。本方案为影视直播场景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的解决方案,可有效的摆脱拍摄现场仪器线材束缚,大大提升拍摄效率,其远距离传输多频点支持配合大容量锂电池系统,即插即用设置,能充分的满足各种室内外拍摄需求,尤其是免布线的特点,将带给您更安全,更专业的享受。【产品特点】1.支持点对点、点对多传输功能,图像加密功能,可多台同时工作、互不干扰2.HDMI/SDI接口、1080P/60Hz,3Gbps速率3.采用实时无线高清视频传输技术,图像无压缩、无延时、图像无损4.全硬件设计,无需安装软件,即插即用,简单方便5.用户可通过按键自由切换频道,防止干扰,可移动拍摄和穿越障碍物6.发射机和接收机体积小,发射端可安装于任何摄像机上和佳能、尼康等单反相机7.无线传输距离以大于800米为半径360度范围内
德维尼(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CO2分离膜制备技术
用于CO2分离的膜技术在天然气、沼气的净化,三次采油中的CO2回收,密闭空间中的CO2 脱除以及减轻温室效应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性前景。与传统的CO2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方法具有投资少,能耗低,环境友好,设备简单紧凑、节约空间、高效灵活、易于操作等优点,而且CO2浓度越高,膜法分离越经济,即使CO2浓度低于5%,用膜法的费用也仅为吸收法的64.7%。可以用于脱除酸性气体的膜主要有液膜、无机膜和高分子膜,实际应用中满足气体分离要求的目前只有高分子膜。但普通的高分子膜也存在高的渗透性和选择性不能兼得的缺点。含有固定载体的促进传递膜兼具液膜和普通高分子膜的优势,能同时具有高的分离系数和透过速率,而且稳定性好,是一类很有发展前途的气体分离膜,已引起国际上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本研究成果合成了几种对CO2具有促进传递作用的固定载体膜材料,通过载体与CO2的相互作用促进CO2在膜内的传递,因而具有较高的渗透选择性。同时由于载体是以化学键固定在高分子上,因此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本成果以自主开发的固定载体膜材料为分离层,以多种材质的超滤膜为基膜,制备了用于CO2分离的固定载体复合膜。所研制的复合膜,其CO2/CH4透过分离性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天津大学 2023-05-10
FT-IR微生物分型系统
该系统基于FT-IR技术收集微生物细胞的红外吸收光谱,通过该系统附带的软件对这些指纹图谱进行分析计算,便可完成对微生物的精准分型。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该系统基于FT-IR技术收集微生物细胞的红外吸收光谱,通过该系统附带的软件对这些指纹图谱进行分析计算,便可完成对微生物的精准分型,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仅有德国布鲁克公司推出了相关产品—IR Biotyper。 红外光谱微生物分型系统NBU-Microbe Typer 成果优势与特点: 国内首台,国际第二台; 准确,红外指纹图谱技术,可实现微生物亚种级别分型; 可靠,整机密闭式设计,有效排除水分干扰,谱图更精准; 快速,3小时内可完成96个样本采样及分析; 简单,微生物样本无需提取蛋白及核酸等,培养后直接涂菌进行检测; 智能,全自动化采集及数据处理,无需人工驻守; 便宜,成本远低于MLST、PFGE、WGS等分子检测方法; 灵活,96或48孔样品板可选。
宁波大学 2022-08-16
XM-614大脑分叶模型
XM-614大脑分叶模型   XM-614大脑分叶模型可拆分为2部件,大脑作正中矢状切面,左侧大脑半球作水平切面,并剖开颞叶显示间脑,小脑作矢状剖面,按不同功能部位进行定位,并用颜色加以区别。 尺寸:自然大,21.5×17×14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2MHz多维核磁共振岩心分
产品详细介绍产品简介:   MicroMR系列2MHz多维核磁共振岩心分析仪是一款多功能岩心分析设备,不仅可满足石油勘探领域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可动流体饱和度、束缚流体饱和度等相关分析测试,还可提供二维扩散测量。加入扩散系数后可将弛豫时间无法区分的信息明显区分出来,测试结果客观真实、精准度高、重复性好,仪器性能稳定,性价比高。技术指标:1、磁体类型:永磁体;2、磁场强度磁场强度:0.055±0.01T,仪器主频率约:2MHz;3、探头线圈直径:25.4mm;4、扩散梯度;应用解决方案:1、常规岩心孔隙结构及流体饱和度;2、二维扩散测试应用案例一:一维T2分布、D分布应用案例二:二维D-T2分布注:仪器外观如有变动,以产品技术资料为准。
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33 3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