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常
学
武
常学武,男,197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学历。曾任华中理工大学学生处教育管理科科长,武汉华中科技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经理,武汉华工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经理、销售总监、总经理助理、总经理。现任武汉华中科技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武汉华工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武汉华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
常学武
2022-01-13
张
学
武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河海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网络安全高级专家,科技部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多模态图像处理与分析、智能驾驶感知理论和技术、工业大数据分析与建模、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张学武
2023-02-27
杨广
武
姓名:杨广武 系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系 学位:博士 职称:副教授 专业:化学 导师类别:硕导 电子邮箱:yanggw@upc.edu.cn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研究方向 1、太阳能电池材料 2、储能电池材料
杨广武
2021-12-31
武
梅
武梅,女,四川大学科研院副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负责:科技管理、技术转移
武梅
2023-03-13
吕锡
武
水污染控制与水处理技术,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1978.2-1982.1 同济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 1982.2-1984.9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7.1-1990.9 同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 1984.9-现在 东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讲师、副教授、教授 已发表学术论文编著300余篇(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攻关、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10余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其他课题近百项。 获得过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苏省水利科技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
吕锡武
2021-06-23
张
武
高
焊接物理;高效焊接过程的数值模拟与检测控制 1. 2018-2022 基础加强重点项目专题“低温助燃燃料燃烧特性与燃料设计研究”(编号2017-JCJQ-ZD -001-01-04)”,负责; 2. 2017-202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混合动力专用柴油机研究”(2017YFB0103501),交大负责; 3. 2014-2017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压燃式内燃机微纳颗粒的燃烧控制、声波团聚清除及对大气影响的基础研究”(51376118),负责人; 4. 2011-2015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稀燃NOx储存-还原机理及基于燃料重整和NSR的二甲醚发动机性能研究”(51176119),负责人; 5. 2010-2012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燃料重整废气再循环(REGR)技术的二甲醚发动机低温燃烧机理研究” (50976070),负责人; 6. 2007-2009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REGR作用下DME/NH3的燃烧机理及发动机性能研究”(50676056),负责人; 7. 2008-2010 国家863重大项目“上海市典型道路工况下的二甲醚汽车商业运行”(2007AA11A100),第二负责人,交大负责人; 8. 2012-2015 国家支撑计划“现代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BAD47B04),主要参与人; 9. 2003-2005 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 “燃用生物生成乙醇混合燃料的压燃式柴油发动机研究” ,主要参与人; 10. 2006-2009 国家基础研究(973)项目 “石油替代燃料与燃料设计”;主要参与人; 11. 2003-2005 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专题“清洁汽车行动”专项课题“二甲醚汽车的开发研制”,主要参与人; 12. 2002-2004 上海市科委重大专项“燃气发动机热泵与建筑热环境设备研制与应用”, 主要参与人; 13. 2013-2014 绿能公司合作项目“高效低排放液化天然气发动机的开发研究”,负责人; 14. 2008-2010 齐耀动力合作项目“斯特林发动机的喷雾与燃烧机理研究”,负责人; 15. 2008-2010 国家、行业、企业标准:二甲醚汽车系列标准研究与制订,主要负责人; 16. 2008-2010 BP公司国际合作项目“车用二甲醚燃料标准研究”,主要参与人; 17. 2008-2009 新奥公司合作项目“张家港公交在用公交车的二甲醚改造”,负责人; 18. 2006-2008 上海汽车科技基金“二甲醚城市客车燃料系统关键技术及企业标准研究”,负责人。 专利: 1. 专利名称:一种耐二甲醚燃料的橡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1310595055.7; 2. 专利名称:一种耐二甲醚汽车燃料的橡胶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1310595006.3; 3. 专利名称:燃气热泵系统模糊串级控制装置,授权号: CN200410017359.6; 4. 专利名称:零氮氧化合物排放的压燃氧气发动机,授权号: CN03129051.5; 5. 专利名称:燃气热泵冷热水机组系统控制装置,授权号: CN03129050.7; 6. 专利名称:球型导流双段载体式催化转化器,授权号: CN03116600.8; 7. 专利名称:锥型导流双段载体式催化转化器,授权号: CN03116297.5; 8. 专利名称:基于球弧蜂窝板的汽车尾气催化器,授权号: CN02137434.1; 9. 专利名称:基于圆形蜂窝板的尾气催化器,授权号: CN02137435.X; 10. 专利名称:机械式柴油车改装的电控双燃料汽车的发动机系统,授权号: CN00132753.4 。
张武高
2021-06-23
武
伟超
姓名:武伟超研究方向:智能无人系统、武器飞行化与智能化、灵巧弹药博士职称:特别研究员联系电话:010-68911339E-mail:wuweichao@bit.edu.cn
武伟超
2021-12-31
邵喜
武
姓 名 邵喜武 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1972.5 从事专业 农业经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吉林农业大学 教授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拟对接单位或项目名称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小企业咨询与管理、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区域发展、农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品牌建设与管理、创业管理、老子和孔子思想等。 主要业绩 荣誉称号: 1.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二层次)2.吉林省高校新世纪人文社科优秀人才 3.全国高校公共关系教书育人楷模4.入选吉林省中小企业十名培训师 5.吉林农业大学教学名师 学术成果工作业绩: 在《农业经济问题》、《社会科学战线》等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共关系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市场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等教材10部。获得吉林省人民政府社科成果一等奖等第一署名的奖励40项。主持国家农业农村部、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社科规划办等课题38项。
邵喜武
2021-06-23
常
冠军
常冠军,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助理教授,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天府青城计划”天府科技菁英、中国科技城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兼任国际先进材料与制造工程学会中国大陆总会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再生塑料工作组委员、中国科技城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塑料工业》期刊青年编委等职务。围绕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国家重大工程和军民融合战略,长期致力于动态键驱动功能高分子的研发工作。 长期从事动态键驱动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围绕国家“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重大工程展开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构筑和应用研究工作。聚合物薄膜是核聚变工程的关键材料,起到对聚变靶丸稳定夹持的作用,为使夹持膜对核聚变的影响降到更低,常常需要兼具高强度和高韧性的聚合物薄膜材料,且需要进一步降低薄膜的厚度。然而,薄膜的厚度降低到 30 nmm 以下时其力学性能已不能满足薄膜装配和定位等一系列操作要求。因此,开发新一代高强韧聚合物薄膜成为推动我国聚变工程发展的重要内容。 基于此,常冠军提出了基于阳离子-"等动态键驱动构筑高强韧可循环热固性薄膜的理念,结合咧噪功能基元的结构和性能特点,通过功能基元序构构建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突破了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的材料强度和韧性之间的矛盾问题,为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重大工程提供了材料支撑。此外,基于阳离子-交联方式的实时解离与重构实现了聚合物的回收再利用,为国家节能优先,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一定贡献。
常冠军
2023-03-14
热处理线
常
化冷却技术
项目背景:正火热处理工艺,是提高钢板韧性的重要工艺手段。常规的正火热处理工艺,加热后通常采用慢速冷却会导致相变温度提高,铁素体晶粒仍然会长大,室温组织细化效果被大大折扣;导致屈服强度降低。采用正火后加速冷却可以降低相变温度,也可抑制微合金元素碳氮化物的长大,使其低温弥散析出,从而保证钢板强度。基于对中厚板正火冷却过程的换热机理及钢板内部组织演变机理的分析,于2005 年开发了国内首套中厚板正火炉后控制冷却(NCC)装置。该装置可自由调节水量,满足不同钢种及规格的控制冷却的冷却速率要求;钢板冷却均匀,冷却后钢板平直度高;金相组织细化,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提高,可以挽救轧线生产的不合格钢板,显著提高了正火后钢板的合格率。应用该装置开发了高强度高层建筑用钢 Q460E 钢板的奥氏体加热+控制冷却+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已成功生产并应用于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工程。关键工艺技术:采用正火控制冷却技术可以降低相变温度,也可抑制微合金元素碳氮化物的长大,使其低温弥散析出,从而保证钢板强度。对于低碳贝氏体类型钢,采用正火空冷无法得到需要的低碳贝氏体组织,性能无法保证;采用正火加速冷却则可控制相变温度,保证得到所需的低碳贝氏体组织。部分薄规格或中等厚度规格产品可以采取正火后加速冷却实现淬火,生产调制钢板。另外,通过正火控制冷却技术,还可以提高钢板的性能合格率 10-15%。常化冷却技术的核心设备是板带钢上下表面的冷却器,高冷速调节范围、高冷却均匀性是常化冷却技术的关键性、核心性问题。北京科技大学基于对板带钢冷却过程的换热机理及内部组织演变机理的研究,通过实验室研究与工程实践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密集冷却器及配套常化冷却工艺,可满足常化热处理产品常化后冷却工艺实施过程中所需的大冷却速度调节范围以及高冷却均匀性的需求,保证热处理产品强度与韧性的高度匹配。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1
2
3
4
5
6
...
45
4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高校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平台
2
云上展厅已成功吸引1万余家企业入驻!
3
第62届高博会圆满落幕,明年春天相约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