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食品中微生物风险分析及监控技术
一、成果简介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目前是威胁我国食品安全的首要风险。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可快速、准确、廉价的检测病原微生物,但传统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只能做到靶向检测和事后检 测,即在例行检查中只检测种类有限的常规病原微生物,而不在常规检测范围内的病原微生物在爆发食品安全事件后才进行检测,这种靶向性和后验性导致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的遗漏和滞后。另 外,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一次实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共振技术在食品加工与保藏中的应用
项目研究背景: 通过项目的研究将医学上常用的成像序列做了优化, 使之能够用于食品科学的研究,并进行了 NMR 辅助试验系统的设计与制 造,完成了相关软件的编写,在国际上首次提出 NMR 状态图概念,在研 究中发现 NMR 状态图对食品储藏过程中的化学反映的影响及最佳储存温 度有指导意义。 技术原理: T2 Mapping 图的技术。 这部分工作是 NMR/MRI 技术在食 品科学研究应用的
南昌大学 2021-04-14
指纹伪造检测技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4-26
汽车总成动态检测技术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电子鼻无损检测技术
电子鼻(也称为人工嗅觉系统)是模仿动物嗅觉系统而开发出来的一种电子 设备,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阵列、信号处理系统及模式识别等三大部分组成。本 项目采用的 Znose 电子鼻具有无损、快速、定量检测的优势。目前在农产品及食 品品质判别、生产监控上得到应用。 1、农产品、食品的品质判别:电子鼻与 CDA、PNN 等技术结合,对相同品牌 不同陈化年限的酒类的分辨率达 100%,具有非常客观、敏感的识别度。 2、生产环节品质控制。电子鼻与自动控制技术结合,在酒类勾兑、酒类发 酵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勾兑完成率 100%
江南大学 2021-04-13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
复发转移是恶性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英文缩写CTCs)作为从实体瘤原发灶或转移灶脱离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在恶性肿瘤转移中发挥关键作用。CTCs在血液中极为稀少,约每1亿个细胞中有1个CTCs,其检测技术起点高、要求高,存在技术壁垒,同时深入理解侵袭表型CTCs产生及介导肿瘤复发转移的分子机理,研究CTCs检测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能够细化、量化肿瘤复发转移模式,是解决恶性肿瘤复发转移这一“老、大、难”临床问题的重要
武汉大学 2021-04-14
动物源食品致病菌鉴定及其耐药和毒力基因检测复合芯片
本发明提供了动物源食品致病菌鉴定及其耐药和毒力基因检测复合芯片。本发明提供了用于鉴定动物源食品致病菌、致病菌耐药基因和/或致病菌毒力基因的探针,由序列1‑序列171所示的单链DNA分子组成。本发明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动物源食品中致病菌鉴定及其耐药和毒力基因检测复合芯片,能够有效的达到同时鉴定细菌及其毒力和耐药基因的综合目的。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动物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快速检测试纸条
可以量产/n针对目前动物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的现状,针对目前检测方法(HPLC、ELISA等)未能实现该类兽药残留的简便、廉价、快速检测,不能满足基层单位检测需要的缺陷,本成果分别建立了动物性食品中磺胺嘧啶残留单联检、磺胺类药物残留四联检及六联检试纸条。本成果研制的试纸条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应用广泛;操作简便,快速(10min完成检测),不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检测成本低,产品储存方便;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检测单位的需要等优点,为磺胺类药物残留监控提供了有效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磷肥高效活化疏松剂生产技术(技术)
成果简介:产品适用于普通过磷酸钙和重过磷酸钙的生产,可有效解决磷肥 产品有效磷转化率低、熟化期长、易结块、含水量控制不稳定等长期困扰企业的难题,且对土壤和农作物没有副作用。 其突出的优势特点是:有利于改善晶体的结晶习性,有效降低细小结晶薄膜的包裹作用;有效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增进液-固间的充分接触,并及时清除反应物表 面的生成物;避免颗粒之间由于毛细作用的附着,减弱颗粒之间的盐桥强度;用含贫磷矿及物理性能较差的矿体生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车载探地雷达隧道检测系统与检测技术
本成果来自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2014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15年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技术评审,2015年11月获得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年度技术创新奖,认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技术的检测速度从间歇式5km/h,提高到连续性175km/h,它能在正常的列车运行条件下完成整条线隧道的检测,彻底地改变了国家铁路网隧道病害不能普查和定期体检的现状。该技术还可以用于公路隧道和地下铁路隧道的健康状态检查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868 86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