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抗过敏益生菌的研发及制剂的高效制备技术
过敏性疾病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疾病,涉及全球 22%的人口。如哮喘、鼻 炎、过敏性湿疹、食物过敏和过敏性休克等均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E(IgE)介 导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但目前过敏疾病的治疗药物存在副作用,不宜长期使用。江南大学食品生物技术中心经过多年的积累,通过体外高通量筛选。细 胞、动物模型,人群临床试食及多组学机制解析等手段,研究得到能够有效调 节免疫,缓解过敏性疾病,可长期食用无毒副作用的益生菌;并以此为基础, 开发了提升益生菌在消化道中抗逆性的关键技术,并攻克了菌种在产业化应用时的发酵工艺、活性保持、生产技术等多层面难题。 主要成果包括: (1)研发得到 3 株有效缓解不同过敏性疾病的益生菌,长双歧杆菌 CCFM1029 通过降低血清中总 IgE 水平,皮肤组织 IL-4、IL-13 水平,局部组织 中组胺的释放,以及炎症细胞的浸润,缓解过敏性湿疹;短双歧杆菌 CCFM1067 通过改善肥大细胞炎症浸润,降低皮肤组织中 IL-13 和 CCL11 水平,且提高皮 肤组织中 IL-10 的表达,最终实现缓解特应性皮炎症状;罗伊氏乳杆菌 CCFM1040 显著降低过敏性哮喘小鼠肺部病理炎症,抑制血清中尘螨特异性免疫30 球蛋白 IgG1 的产生,降低肺泡灌洗液中 IL-5、IL-13、IL-17A 的含量,缓解过 敏性哮喘症状; (2)通过剖析益生菌的底物代谢规律和关键限制性生长因子,建立科学有 效的益生菌特异性增殖培养体系,并基于生长过程碳氮代谢规律,提出遵循底 物消耗规律的自动补料技术和发酵精准化自动控制工艺。益生菌增殖密度达到 1.0×1010 cfu/mL 以上,是传统培养方法的 5~10 倍; (3)开发了提高益生菌消化道耐受性的关键技术,解决了菌株通过胃肠道 后存活率低的技术难题。通过开发高渗预胁迫、微胶囊预包埋等技术,使功能 菌株在胃酸环境下的存活率达到 95%以上,在胆盐环境下的存活率达到 90%以上。 
江南大学 2021-04-11
利用淡水鱼骨、鱼皮制备明胶的方法
一种利用淡水鱼骨制备明胶的方法,属于水产品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以淡 水鱼骨为原料,经粉碎、浸酸、水洗、浸灰、提胶、灭菌和干燥,制得明胶产品。 本发明使水产品加工的下脚料鱼骨得到充分利用,使大量的鱼骨不被废弃,使环 境不被污染,并增加了经济效益。鱼明胶在照相底片,生物材料和食品行业有特 殊的应用。现今,鱼明胶主要应用于酒类饮料的澄清及化妆品中。 创新要点 鱼明胶安全,粘度大,无应用的宗教限制,应用前景广阔。本工艺技术可针 对不同原料稍作调整,即可制备出高品质的鱼类明胶产品。
江南大学 2021-04-11
精氨酸脱亚胺酶及瓜氨酸的生物制备
精氨酸脱亚胺酶(Arginine deiminase)简称 ADI,它能将精氨酸水解,生产瓜氨酸和氨,是生物体中参与尿素循环而起作用的酶。基于这个反应机理,目前精氨酸脱亚氨酶一方面可用于功能性氨基酸 L-瓜氨酸的生物制备;另一方面可作为药物用于癌症诸如肝细胞癌、黑色素细胞癌、肾癌等以及一些病毒感染的治疗。 瓜氨酸是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提高运动员力量与耐力、增加创伤愈合和改善微循环等功能。 本项目通过菌种筛选获得一株高产精氨酸脱亚酶的粪肠球菌菌株,通过分子 改造,获得适合人体生理条件的精氨酶脱亚酶,可用于医药;利用粪肠球菌来源的精氨酸脱亚氨酶可用于瓜氨酸的生物制备,瓜氨酸产量可达到 250g/L 以上,底物精氨酸的摩尔转化率 100%。 
江南大学 2021-04-11
加味三甲散对被动皮肤致敏型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CD4+CD25+Treg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加味三甲散对被动皮肤致敏型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CD4 + CD25 + Treg mRNA 表达的影响。 方法: 60 只成年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氯雷他定组和加味三甲散高、中、低剂量组,后5 组均制作被动皮肤致敏模型。造模后氯雷他定组按10 mL/kg 剂量灌胃给予氯雷他定水溶液,加味三甲散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38. 0、19. 0、9. 5 g /kg 剂量灌胃给予加味三甲散提取浓缩液,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纯净水。每天1 次,连续3 周。实验结束时,收集各组大鼠血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检测CD4 + CD25 + TregmRNA 的表达。结果: 6 组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CD4 + CD25 + Treg mRNA 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92. 170,P < 0. 001) ;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CD4 + CD25 + Treg mRNA 的表达降低;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加味三甲散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CD4 + CD25 + Treg mRNA 的表达升高( P 均<0. 05) 。 结论: 加味三甲散可上调被动皮肤致敏型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异常下降的CD4 + CD25 + Treg mRNA 的表达水平,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4 + CD25 + Treg 细胞功能的缺陷可能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05-14
Cell | BIOPIC 张泽民课题组合作通过大规模整合生物信息分析揭示泛癌种自然杀伤细胞异质性
2023年8月21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张泽民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彭慧课题组,在国际期刊Cell上发表了题为A Pan-Cancer Single Cell Panorama of Human Natural Killer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生物信息学数据整合为支撑,通过收集大规模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系统刻画了自然杀伤(NK)细胞在不同癌症类型和组织之间的异质性,发现了肿瘤微环境(TME)特异富集、杀伤功能异常的NK细胞亚类,揭示了NK细胞与微环境中其他组分的潜在调控关系。
北京大学 2023-08-22
华南理工大学:参与绘制全球首个非人灵长类动物全细胞“地图” 创新班学子在Nature发表论文
发布了首个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猕猴)全身器官百万单细胞图谱。该图谱将被用于物种进化、脑科学以及药物评价和筛选等相关研究,为生物医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基础性的资源和工具,为疾病诊疗、靶向药物开发提供助力,为人类更好地探究生命的进化提供可能。
华南理工大学 2022-04-18
我国成功实现51比特超导量子簇态制备和验证
中国科学家继2017年起先后完成10比特、12比特、18比特的真纠缠态制备之后,在量子科技领域又一次刷新世界纪录——成功实现51比特超导量子簇态制备和验证。
科创中国 2023-07-17
一种荧光硅纳米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硅纳米点(SiNDs),它是由硅烷和孟加拉玫瑰红以水热法一步制备得到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制备的SiNDs具有超高的荧光量子产率(100%),且能实现对哺乳动物细胞溶酶体的长时间特异成像。此外,该SiNDs的溶酶体成像效果不受细胞清洗、固定和透化等影响,具有耐清洗、耐固定和耐透化的优点。同时,该SiNDs还具有制备成本低、合成方法简单、水分散性好、荧光发射峰宽窄、光稳定性好、细胞相容性好、细胞光毒性低等优点,有望成为新型的溶酶体荧光探针。
东南大学 2021-04-11
吡啶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吡啶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相关生物活性验证,发现其中某些化合物具有特异的油菜素内酯反应,如促进黑暗中拟南芥突变体det2‑1下胚轴伸长,水稻叶片倾角增大,增强玉米耐盐胁迫的能力等。个别化合物在低浓度就具有很高的响应值,另外在高浓度情况下,还能抑制小麦的株高,延缓生长,提高其抗倒伏的能力。同时在防治野燕麦、节节麦、稗草、狗尾巴草、山羊草等禾本科杂草上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该系列化合物制备容易,成本低廉,农业应用推广价值高,值得后续的深入研究开发。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建筑用相变储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利用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能和释能的特点,实现能量的储存和利用。相变储能具有 储能 密度高、储能温度容易控制和选择范围广等优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储能功能耐久、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的建筑用相变储能复合材 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以密实度比较高的气硬性或水硬性的胶凝材料为基体,其中 分散多孔材料集料。集料与基体的体积比为 0.4~1.5;在多孔材料集料中储存有机相变 材料,储存量为 30~70%重量比;建筑物构件可具备超过 10 MJ/m3 左右的储能密度;相 变温度可以在 15~60℃之间调节,满足建筑物取暖和制冷的要求。 
同济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4 115 116
  • ...
  • 319 32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