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冠肺炎动态感染过程建模与预测分析
面对疫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先进数控和智能制造团队刘强教授、肖文磊副教授等一批教师和研究生自发组成“大数据建模分析工作群”,开始收集疫情数据,交流和讨论建模方法。刘强、肖文磊又与工作群中的孙鹏鹏、王柳权、臧辰鑫、朱三颖、高连生等人,组成了“2019-nCoV疫情建模分析应急响应研究小组”核心攻关组,全力以赴开展本次疫情建模仿真和预测分析研究工作。疫情建模分析应急响应小组的研究工作是在2003年郇极教授提出的“一种基于自动控制理论的SARS传染预测模型”的基础之上,结合此次新冠疫情原发地高度集中、恰逢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特点,采用控制论原理和大数据分析方法建立功能更全面的2019-nCoV动态感染过程模型。刘强教授团队对北京、上海、重庆、温州、长沙、郑州、成都、杭州、深圳等40余个城市的疫情数据发展趋势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应急响应小组直接向上级部门提交疫情关键数据预测报告2份,直接向中国疾控中心提供预测分析数据及报告2份,向上级提出北京延期恢复正常上班的紧急建议1份,为高层疫情防控决策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数据支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新冠肺炎的疫情评估与预测报告
面对国家在疫情防控决策方面的重大战略需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王静远副教授,联合经济管理学院吴俊杰教授、部慧副教授,计算机学院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孙磊磊老师等,快速反应,在1月22日开始陆续组织了一支包括20余名师生在内、跨学科、跨专业的疫情应急研究团队,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疫情预测与大数据分析科研攻关工作。 团队经过连续不眠不休的集中攻关,于1月25日完成了第一个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预测的模型,并最早具备了对外提供疫情预测服务的能力。该模型具备优秀的预测精度和疫情解释能力,为上级部门的疫情防控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尤其是在疫情拐点尚未出现、全国发病走势尚不明朗的疫情早期阶段,为防疫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参考。预测模型基于王静远老师在2014年深圳H7N9流感爆发和季节性流感流行期间使用市民活动大数据与Meta-Population动力学模型相结合的方式设计的面向城市的呼吸道类疾病传播分析与预测模型,曾应用于深圳流感防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新冠病毒传播建模预测和模拟推演平台
近日,南科大“人流大数据和AI驱动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传播建模预测和模拟推演平台”内测版本正式推出(下简称“推演平台”)。该平台可实现在城市尺度上,基于人流移动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感染情况的细粒度预测和模拟,为有关部门制定不同的隔离和公共防疫政策(如封闭特定城市区域或道路)提供参考。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传播与人流移动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现阶段的多数研究只停留在简单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基于全国地图的数据可视化阶段,缺乏在城市尺度上、针对人流移动的细粒度深度分析,更缺乏基于人流移动的传播模拟推演模型以及潜在感染源和风险区域的挖掘模型。随着复工潮的来临,战“疫”面临新的挑战。南方科技大学科研部、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下简称“计算机系”)和南方科技大学-东京大学超智慧城市联合研究中心紧急组织科研力量,成立“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建模预测项目组”,由计算机系副教授宋轩担任负责人,迅速启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感染的“大数据分析和AI建模推演平台”研发工作。该平台是一个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大数据分析和AI建模平台(如图1),其中预测和模拟推演模型完全由数据驱动,需要使用人流大数据进行训练和优化。数据拥有单位只要将人流大数据输入平台,平台即可以自动完成模型迭代训练,并输出相关的预测和模拟推演的可视化结果。其预测和模拟推演的精度由模型训练数据的质量、精细度和覆盖度决定。平台后续期待更多单位(如GPS轨迹数据、CDR数据等人流大数据拥有单位)参与进来,共同完善该平台。推演平台通过整合、处理和分析各类多模态人流移动和出行大数据,结合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完成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和感染人群细粒度建模,从而实现在城市区域内细粒度预测、模拟和动态推演传播感染情况。平台可实现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新型冠状病毒和人流移动的映射模型,包括传染概率确定/潜伏期分析/传染代数分析等;二是分析隐藏病患,由于疾病传播为链式,可以根据缺失轨迹链反推出尚未确诊的疑似病患;三是分析风险人群,可根据病患轨迹寻找可能有接触的风险人群,提前预警;四是挖掘潜在病原地,分析病人间的轨迹交叉点确认潜在的未知病原地(如图3)。在以上功能基础上,平台可以实现设定不同的公共防疫政策(如封闭城市内的高风险感染区域),在城市尺度上,动态推演和模拟在这些政策下的城市传播感染情况,从而帮助相关部门制定更为高效的隔离和公共防疫政策(如图4)。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0
大数据人工智能预测近视眼发展
利用十年百余万次的近视眼医学验光大数据,揭示出真实世界青少年近视眼发生、进展与稳定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机器学习,建立人工智能预测系统,可对近视进展趋势进行个体化预测,3年内准确率达90%,10年内准确率达80%以上,也可提前8年有效预测高度近视,为近视眼的精准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开发出一套人工智能云平台,提供高效的近视预测服务。通过访问智能平台,输入前后两次检查的年龄和度数(间隔至少一年),即可预知10年内的近视度数变化与高度近视风险。       中山眼科中心近年来对近视眼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和意义。
中山大学 2021-04-13
高精度齿轮成形磨削及动态性能预测技术
作为机器基础件的齿轮近几年来在向高速、低噪声、高可靠性发展。为适应发展的要求,几乎所有的高速齿轮都采用高精度,硬齿面,齿廓和齿向修形。成形磨齿机在齿廓修形和齿向修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满足高阶复杂修形要求,使得这种现代先进方法成为磨齿机发展的主要方向。本项目在渐开线齿轮成形磨齿工艺软件开发过程中考虑了轴齿轮,盲端齿轮等特殊齿轮情况,对于高阶复杂修形齿面计算、砂轮截形优化、三维磨削过程可视化、基于KBE技术的齿轮工艺参数智能化管理等技术难题,进行了重点开发。并在齿轮动态性能预测及噪声控制软件部分实现技术突破,软件可实现齿轮噪音对比预测,并能优化齿轮参数,以降低齿轮运行时振动噪声目的。此功能的开发大大缩短了齿轮加工工艺调整周期,形成了一体化智能成形磨齿系统。L300G多功能数控成形磨齿机整体采用卧式布局,以适应盘形齿轮和轴类齿轮加工。机床的特点是机床结构简单,操纵可靠轻易;运动控制系统、修整系统都有NC数控轴控制;人机操作方便、可视化强,结合KBE技术对齿轮工艺数据智能化管理,即可完成齿轮齿向任意修正;磨削时冷却液都采用高压供给并有真空过滤以及油雾分离装置;具有较高的加工精度,本机床能达到GB10095-88 3级,表面粗糙度达Ra0.4μm,齿轮周节累计误差达到2级。成形磨齿机适合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又适合大批量生产,加工效率较高,在加工相同精度和规格的齿轮性价比明显高。另外,本机床在渐开线齿轮成形磨齿工艺软件基础上,相继进行了摆线齿轮、轴外圆、花键、蜗轮磨削工艺软件的开发,真正实现了“一机多用”的多功能磨齿机开发,这也是绿色制造技术的集中体现。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3
区域隐伏矿体三维定量预测评价
区域隐伏矿体三维定量预测评价,可以用一句话概述地表达为:以多年积累的二维地质调查成果与经验为基础,依托三维可视化技术拓展为三维实体地质模型,以成矿控制因素有利组合部位的定量圈定与筛选实现深部矿产资源的定位与评价。因此,系统地收集研究区的地质、矿产基础资料,在平面地质图和剖面(钻孔)图等基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地质三维建模技术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成矿有利部位开展矿产地质调查、深部钻探和大比例尺物、化探等工作;利用三维矿产预测模型,有机的组合各种成矿预测相关信息,提取有利成矿条件,寻找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1-04-14
系统级预测性维护及质量提升技术
1.痛点问题 预测性维护(PdM)以资产密集型企业为服务对象,用于确定在役设备状况,预测何时应做维护。只在确有必要时才做维护,比日常或定期进行的预防性维护能节省成本。调查数据显示,引入预测性维护的企业,能够大大节约企业生产成本、带来效益增加、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预测性维护代表着工业服务化和未来商业模式转变的历史选择。而现有运维技术的低可靠性与高复杂度,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数据孤岛都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效率,企业对预测性维护的需求日益强烈。 目前,预测性维护的主要提供商仍仅局限于某几个领域,行业内和行业间的竞争远未充分,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2.解决方案 本项目的技术核心是用于系统优化的数学模型和预测算法。项目团队深耕机器学习、大数据算法以及运维调度、鲁棒优化算法,取得了机理与算法之间逻辑耦合的关键技术突破,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级智能监测体系及整体性的运维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生产及质量的全面动态优化,其覆盖面广、可靠性高、操作简单、经济效益显著。 合作需求 1)市场资源:轨道交通业、无人驾驶行业、先进制造业等,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愿望的、旨在增效减负的资产密集型企业市场资源对接; 2)资金:天使轮拟融资500万元,用于完成开发平台的搭建,推出两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预测性维护产品。 3)其他资源:办公场地、实验场所及设备、人才支持等。
清华大学 2022-07-15
焦炉集气管压力智能预测控制系统
成果简介焦炉炼焦过程中所产生的荒煤气经集气管、 初冷器和鼓风机等环节处理后传输给化产及煤气用户。 传输过程中, 集气管压力系统和鼓风机调速系统的稳定优化控制对于炼焦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集气管压力过高时, 一方面造成跑烟冒火,污染环境; 另一方面降低了荒煤气的回收率, 造成能源的浪费。 当集气管压力出现负压时, 空气就会从炉门、 炉盖等处进人炉体, 导致焦炭质量下降、 缩短炉体使用寿命及煤气中氧含量增加。 为此我们针对非对称分布多焦炉多集气管共用一套鼓冷装置的系统设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激光冲击波技术的内孔孔壁冲击喷涂的方法及装置
(专利号:ZL 201510093124.3)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冲击波技术的内孔孔壁冲击喷涂的方法及装置,涉及零件加工再制造领域。本发明首先将料斗内的金属料粉送至坩埚内加热熔化制成金属熔融液,然后利用强激光辐照在熔融液的液面上,熔融液表面部分物质吸收激光能量瞬间气化、电离在液面产生高压等离子体,高压等离子体瞬间对熔融金属液面施加一向下的超高的冲击力,使熔液发生爆炸性溅射,溅射的熔滴在空中飞行遇到阻力,雾化成更为细小的微粒,并以很高的速度撞向工件内孔壁,在孔壁快速凝固后形成致密的涂层。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包括激光发生器、导光系统、送粉系统、工件夹具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本发明具有喷涂压力超高、粒子溅射速度超快、涂层质量好以及效率高等特点。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双向流内循环式PS高级氧化反应器及污水处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流内循环式PS高级氧化反应器及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反应器,其内设两个位置上下交错 且同心的内筒和外筒;内筒的上端开口,内筒的下端与反应器罐体底连接;外筒上端与反应器罐体顶连接,外筒的下端开口;反应器罐体底部设有无动力自吸回流系 统和伞状锥形布水器;一条由反应器罐体顶部伸向底部的催化剂加药管,其下端对应连通伞状锥形布药器,伞状锥形布药器位于反应器布水混合区域之内;还包括圆 环形布水挡板,进水混合装置,二次加药装置等.本反应器结构高径比小,反应空间利用充分,容积负荷率高,动力消耗小,无动力回流系统使未反应完的污染物和 药剂重复处理,提高了药剂利用率,降低了药剂消耗和能量消耗,降低成本。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3 24 25
  • ...
  • 653 65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