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眼科专用诊断治疗仪
项目简介: 本治疗仪属国内首创并取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的眼科专用诊断治疗仪器,其产品的安全性和技术性能均符合国家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准入的规定,已可合法的进入临床应用。 治疗仪主要用于各种眼底常见病多发病的激光治疗,典型治疗病变是视网膜穿孔,视网膜剥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眼底血管增生或破裂,视网膜肿瘤等。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1
红花黄酮类滴丸制剂(SAFE)在治疗帕金森病中的治疗用途
项目简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由于中脑黑质部位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导致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失调,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并最终导致患者运动功能的障碍,主要临床症状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态不稳。药物流行病学显示,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19.3%,2050年则可能达到38.6%,中国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已达67.3%。全球有大约600万PD患者,且以每年20万左右的速度在增加,其中总人数的大约一半在中国。多巴胺替代疗法仍是PD治疗的首选策略,但不能有效地改变PD的病理进程,且副作用较多,如症状波动、异动症等,因此研发高效、低毒、新的治疗PD的有效药物迫在眉睫。传统中医表明,中药对PD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副作用较少,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本项目中,我们成功研发了红花黄酮类滴丸制剂(SAFE)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来改善PD的治疗方案。我们建立了红花黄酮类提取物和滴丸的制备工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获得了红花黄酮类提取物的标准指纹图谱(图1),并将总黄酮含量不少于60%,两个指标成份K3R和AYB 各自的含量不少于5%作为质量标准。它可以从多个方面改善PD的症状,包括改善动物行为学、保护黑质部位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图2-多巴胺能神经元)、并抑制α-synuclein的异常聚集或过度表达(图2-α-synuclein)、抗炎作用(图2-星形胶质细胞)、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以及改善黑质部位细胞外间隙结构异常等。
北京大学 2021-04-11
红花黄酮类滴丸制剂(SAFE)在治疗帕金森病中的治疗用途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由于中脑黑质部位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导致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失调,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并最终导致患者运动功能的障碍,主要临床症状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态不稳。药物流行病学显示,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19.3%,2050年则可能达到38.6%,中国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已达67.3%。全球有大约600万PD患者,且以每年20万左右的速度在增加,其中总人数的大约一半在中国。多巴胺替代疗法仍是PD治疗的首选策略,但不能有效地改变PD的病理进程,且副作用较多,如症状波动、异动症等,因此研发高效、低毒、新的治疗PD的有效药物迫在眉睫。传统中医表明,中药对PD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副作用较少,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本项目中,我们成功研发了红花黄酮类滴丸制剂(SAFE)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来改善PD的治疗方案。我们建立了红花黄酮类提取物和滴丸的制备工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获得了红花黄酮类提取物的标准指纹图谱(图1),并将总黄酮含量不少于60%,两个指标成份K3R 和 AYB 各自的含量不少于 5%作为质量标准。它可以从多个方面改善PD的症状,包括改善动物行为学、保护黑质部位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图2-多巴胺能神经元)、并抑制α-synuclein的异常聚集或过度表达(图2-α-synuclein)、抗炎作用(图2-星形胶质细胞)、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以及改善黑质部位细胞外间隙结构异常(表格1)等。
北京大学 2021-02-01
一种入耳式微电流与声音治疗耳鸣系统及治疗仪
该疗法是一项创新的、高效的、服务于耳鸣病人的具有良好前景的智能便携式医疗设备。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耳鸣(Tinnitus)是指在无内在或外界声源时感知的声音。耳鸣的发生率大约为10%-15%,其中,约10%-20%人口的生活深受耳鸣影响,部分耳鸣患者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另外,耳鸣不仅降低患者个体的生活质量,还加重社会经济负担。很多研究者在探寻有效治疗耳鸣的方法,如耳鸣习服治疗,但这些治疗方法对耳鸣症状的改善效果不佳,且个体之间的疗效存在很大差异。目前仍没有完全有效治疗耳鸣的方法,这可能是因为耳鸣确切的神经生理机制仍不清楚。    近年来,随着对耳鸣中枢机制的深入研究,根据耳鸣旁抑制障碍中枢机制学说产生了切迹滤波音乐治疗。该治疗通过滤除以耳鸣频率为中心的一段频率范围,引起切迹范围内频率相应听觉皮层神经活动减弱,而邻近的神经元会被激活并通过旁抑制方式对耳鸣频率相关神经元进行抑制。 有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蔡跃新团队早期研究也发现了短期切迹音乐治疗能有效改善耳鸣的主观症状。    迷走神经刺激( 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 是通过外科手术将线圈放在左颈部内的迷走神经上,调整电刺激参数与模式,自动刺激迷走神经来达到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的作用。Hyvarinen 等研究发现,VNS可以成功调节与耳鸣相关的β波(频率为12~30 Hz)和γ波(频率为30~48Hz),因此可能作为治疗耳鸣的新方法。同时先前研究通过fMRI 和脑电路已经证明迷走神经耳支刺激可以激活迷走神经系统。Ylikoski 等分析了97例接受经皮 VNS 刺激15~60 min前后心率变异性( 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 的变化。因为严重耳鸣患者常常表现出自主神经系统紊乱,而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往往表现出 HRV 的降低,所以 HRV 可以反映出VNS的治疗效果。研究发现,约3 /4患者的交感神经优势降低,即其对自主神经系统平衡的恢复起到了促进作用。曾祥丽等通过对 64 例慢性耳鸣患者的经皮VNS,发现经皮VNS能减轻患者焦虑障碍,改善睡眠质量,有超过 80% 的患者获得一定程度的主观症状改善。经典的VNS术是在颈部植入迷走神经刺激器,需要手术植入,手术取出,部分患者出现声嘶等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手术风险,成本较高。 蔡跃新团队早期研究设计外耳道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器,结合个性化切迹声治疗方案,是为国际首创,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前期声治疗临床试验表明,在经过3个月治疗后,患者耳鸣严重程度明显降低,且具有较高的接受程度、依从性以及安全性。该疗法是一项创新的、高效的、服务于耳鸣病人的具有良好前景的智能便携式医疗设备。
中山大学 2022-08-12
红花黄酮类滴丸制剂(SAFE)在治疗帕金森病中的治疗用途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由于中脑黑质部位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导致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失调,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并最终导致患者运动功能的障碍,主要临床症状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态不稳。药物流行病学显示,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19.3%,2050年则可能达到38.6%,中国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已达67.3%。全球有大约600万PD患者,且以每年20万左右的速度在增加,其中总人数的大约一半在中国。多巴胺替代疗法仍是PD治疗的首选策略,但不能有效地改变PD的病理进程,且副作用较多,如症状波动、异动症等,因此研发高效、低毒、新的治疗PD的有效药物迫在眉睫。传统中医表明,中药对PD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副作用较少,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本项目中,我们成功研发了红花黄酮类滴丸制剂(SAFE)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来改善PD的治疗方案。我们建立了红花黄酮类提取物和滴丸的制备工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获得了红花黄酮类提取物的标准指纹图谱(图1),并将总黄酮含量不少于60%,两个指标成份K3R 和 AYB 各自的含量不少于 5%作为质量标准。它可以从多个方面改善PD的症状,包括改善动物行为学、保护黑质部位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图2-多巴胺能神经元)、并抑制α-synuclein的异常聚集或过度表达(图2-α-synuclein)、抗炎作用(图2-星形胶质细胞)、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以及改善黑质部位细胞外间隙结构异常(表格1)等。 图1 SAFE指纹图谱 图2 SAFE能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减少,α-synuclein的聚集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
北京大学 2021-04-11
一种可穿戴式气动下肢康复训练机械装置
本设计主要应用于偏瘫患者的下肢康复训练。康复装置可根据患者的需求调整外形参数,并具有重量轻易携带等特点,适合在家庭、医院等多种场合进行康复训练。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罹患偏瘫等神经性运动失调基本的患者众多,作为辅助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与工具,下肢康复训练机械装置具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前景。 本技术涉及了一种可穿戴式气动下肢康复训练机械装置,引入了气动肌腱,相对于其他下肢康复设计,本技术节约能耗,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柔顺性,大大减轻了对病人的二次伤害,并减少了装备自身的重量。同时创新采用了可拆卸的关节设计,方便患者穿戴和随身携带。使用了长度可以定量调节的下肢结构,使其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针对康复患者仍可能是病毒携带者的研究
2020年2月27日,武汉大学徐海波及李一荣共同通讯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AMA 在线发表题为“Positive RT-PCR Test Results in Patients Recovered From COVID-19”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有4例符合出院或隔离检疫标准的COVID-19患者(无临床症状和放射学异常,且RT-PCR检测结果为2次阴性),在5至13天后RT-PCR检测结果全部为阳性。这些发现表明,至少一部分康复患者仍可能是病毒携带者。尽管没有家庭成员被感染,但所有报告的患者均为医疗专业人员,并在家庭隔离期间进行了特别护理。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当前的出院或中止检疫标准以及持续的患者管理。该研究仅限于少数轻度或中度感染患者。对于非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出院或中止隔离后感染更为严重的患者,应进行进一步研究。对较大人群的纵向研究将有助于了解该疾病的预后。
武汉大学 2021-04-10
一种可穿戴式气动下肢康复训练机械装置
本设计主要应用于偏瘫患者的下肢康复训练。康复装置可根据患者的需求调整外形参数,并具有重量轻易携带等特点,适合在家庭、医院等多种场合进行康复训练。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罹患偏瘫等神经性运动失调基本的患者众多,作为辅助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与工具,下肢康复训练机械装置具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前景。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一种基于分组耦合驱动的上肢康复训练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组耦合驱动的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肩部三自由度自适应机构、第一耦合运动机构、肩部连接组件、第二耦合运动机构以及腕部二自由度自适应机构,第一耦合运动机构固定连接在肩部三自由度自适应机构上,肩部连接组件可转动连接在第一耦合运动机构上,第二耦合运动机构与肩部连接组件固定连接,腕部二自由度自适应机构与第二耦合运动机构固定连接。本发明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患肢尺寸和具体使用情况,自适应地做出调整,人体与机构之间可以协调配合,人体舒适度和安全系数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各运动柔顺传递、协调配合,使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分组耦合驱动的上肢康复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分组耦合驱动的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肩部三自由度自适应机构、第一耦合运动机构、肩部连接组件、第二耦合运动机构以及腕部二自由度自适应机构,第一耦合运动机构固定连接在肩部三自由度自适应机构上,肩部连接组件可转动连接在第一耦合运动机构上,第二耦合运动机构与肩部连接组件固定连接腕部二自由度自适应机构与第二耦合运动机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患肢尺寸和具体使用情况,自适应地做出调整,人体与机构之间可以协调配合,人体舒适度和安全系数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各运动柔顺传递、协调配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170 17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