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康旭东
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大连理工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一流大学建设办公室主任)、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常务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美国西北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讲技术创新战略管理、工程伦理课程,长期从事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多次担任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及省市科研基地和项目的评审专家,主持和参加包括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中国工程院、教育部以及省、市的战略研究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和参与制定全国高校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等政策制度等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1篇,最高论文单篇他引196次,撰写各类研究报告20余份,其中主笔起草的教育部科技委《专家建议》等获得国家和地方政府采纳。
康旭东 2023-02-22
杜旭
主要研究领域为机器学习与教育大数据分析、智慧学习环境与移动学习、教育资源组织及智能服务、多媒体网络系统及应用、无线网络及应用、嵌入式智能系统及应用等。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杜旭 2023-03-02
郭旭升
社会活动丰富,在投资和科技届人脉广泛。作为北京大学工学院校友会理事及北大工学院“工行天下”项目业界导师,连续三届培养了近30位北大工程管理硕士,就创新创业进行教育和辅导,其中多位获得北大校长奖学金等多项奖励。
云上高博会 2022-03-24
何旭辉
何旭辉:男,工学博士,教授,贵州遵义人,现为中南大学本科生院院长,轨道交通工程结构防灾减灾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南大学风工程研究中心和古桥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杰出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湖南省普通高校科学带头人、湖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4年获中南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博士学位,2009年于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出站,2009年5月-2010年7月美国宾州州立大学(PENN STATE)访问学者。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国际桥梁工程协会(BEI)执行委员会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铁道学会桥隧委员会委员、中国古桥研究与保护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副主编,《土木工程学报》《铁道学报》《振动工程学报》《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Transportation Safety and Environment》《Advances in Bridge Engineering》等期刊编委。长期从事桥梁工程、桥梁风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各类科研项目8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重点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主持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主持1项)、中国铁道学会特等/一等奖3项(主持1项)、詹天佑贡献奖和成就奖、腾讯“科学探索奖”、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和铁路教育科研专项奖等。
何旭辉 2023-03-31
余仲东
余仲东(1969-):四川威远县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从事森林病理学和生物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研究领域包括:重大森林病害发生机制及治理、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和大型真菌多样性与应用开发。
余仲东 2023-03-14
赵晓东
赵晓东,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杭电(海宁) 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杭电超声加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一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负责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1994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4 年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系,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工业过程优化控制、机器人协同控制、人工智能算法、大功率超声应用研究。先后主持了科技部国家 863 计划子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性项目、浙江省钱江人才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 12 项,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各类纵向科研项目近 20 项在《Automatica》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和参与企业横向科研项目26 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18 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入选浙江省“151”人才。获得浙江省“万名好党员”荣誉。担任校创新创业导师,先后指导 40 多位同学在各类竞赛中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奖励,近三年担任导师带领学生连续获得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银奖2项、铜奖 1项、省金奖3 项。 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宗旨,将科研与服务企业、服务地方、服务经济社会紧密结合。担任海宁市政协委员杭电(海宁) 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海宁装备智造业产教融合联盟专家,年多时间走访调研海宁企业 70 余家,为企业牵线搭桥解决技术难题 6项,共建企业研发中心5家,成功孵化科创企业 5家。研究院获得海宁市政府的表彰,荣获海宁市人民政府 2021 年度“年度创新服务单位”和“创新引领奖”担任“杭电-汇专超声加工工程中心”主任,带领科研团队,积极开展社会、企业急需的科研攻关并大力进行技术成果转化。近年累计主持和参与企业横向科研项目26 项,累计到校经费超 5000 万元。“超声精密加工”技术成果成功实施转化,该项技术涉及的 9 项发明专利以 118 万元的价格转让,创学校单笔专利转让合同金额新高。“高性能功率超声控制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得 2020 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 2020 年初最危机的时刻挺身而出,带领团队投入口罩生产设备核心器件超声焊接系统的研发攻关。经过 20 多天日以继夜的研发和调试,成功在合作企业口罩生产设备中投入大规模使用。累计配套口罩超声焊接系统超 10 万套,使用该技术生产口罩超 100 亿只,合作企业获得了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点名表扬感谢,合作企业为感谢他带领的团队在关键时刻的技术突破和研发支持,特向学校捐款 200 万元设立学生专项奖学金。
赵晓东 2023-02-24
卓东贤
卓东贤,男,1983年生,博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从事3D打印光敏树脂、石墨烯重防腐涂料、高性能胶粘剂和太阳能背板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提出了爆裂法制备石墨烯的新技术,解决了石墨烯在环氧富锌底漆中的分散与形态控制难题,开发出面向海洋工程装备的石墨烯重防腐涂料;开发了面向大功率LED器件的高导热透明有机硅胶、太阳能背板的回收与再利用、柔性3D打印光敏树脂等。在 J. Mater. Chem. A等国际刊物上发表SCI检索论文42篇。申请专利86件,已授权36件;推广技术成果3项,为合作企业新增经济效益39371.1万元,新增利润7451.7万元。
卓东贤 2023-03-09
朱耀东
朱耀东,男,汉族,中共党员,1970年12月生,江苏海门人,工学博士,教授,浙江省电子学会理事,浙江省海洋科学技术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嘉兴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评估标准起草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第三层次151人才,嘉兴市首批拔尖人才。现任嘉兴市移动机器人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嘉兴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在特种电源、巡检机器人控制、机器视觉中的应用研究。主持和参与浙江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面上项目和市科技计划项目1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著12项,在各类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曾主持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并以第一完成人获浙江省第七届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奖多项。
朱耀东 2023-03-06
成都东软学院
成都东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东软出资举办的一所民办普通高等院校。2003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成都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开展高职专科教育;2003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35所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之一。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成都东软学院,成为四川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15年通过新建本科院校学士学位评估;2016年成为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单位。 学校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地“都江堰——青城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现有在校生1万余人。学校现有9个教学系部,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是四川省第一批有专业在一本招生的民办高校。共设置了20个本科专业,以工学为主,涵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4个学科门类。 学校秉承“教育创造学生价值,学生创造社会价值”的办学理念,明确了服务IT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实施TOPCARES-CDIO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累计为社会培养了2万余名毕业生。近三年累计2480人次获省级以上奖项,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4%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学校先后进入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院校名列,并获得国家紧缺型(信息类)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成都数字娱乐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人才培训基地、中国软件名城(成都)人才培养基地、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及成都市文创产业园区等多项称号。学校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专业建设。学校连续三年在省级“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质量提升计划”整体评价中位于全省第一;学校现有本科专业中,有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个“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省级“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质量提升计划”专业。学校2014年获得教育部第三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连续两年被华西都市报等主流媒体评选为“四川省十大教育品牌”,并被赋予“影响中国西部的教育品牌”称号。 学校坚持产学研合作育人,初步构建“八协同”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产学合作取得初步成效。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8个,与东软、ARM、SONY、INFOR、力方国际、其卡通等公司及高校共建实验实训室12个,与东软睿道共建睿鼎实践教学平台;与北京其卡通共建原创动画制作中心;与东软网络安全事业部共建了“网络空间安全研究所”。学校主要参与制作的动画电影《神秘世界历险记4》票房超1亿元,52集动画TV剧《疯了!桂宝2》上线半年超8亿点击量。学校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著作权成果转化已超过330万元。学校开发的“体育艺术年度报表系统”获得教育部优秀改革成果奖。 学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于2005年成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Student Office & Venture Office,简称 SOVO),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先后成为全国民办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示范高校、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省级众创空间、成都市创新创业载体(苗圃)和成都创新地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和国际合作,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合作”。目前已与澳大利亚亚莫纳什大学及阿德莱德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等近60所境外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圣何塞大学教育集团联合成立了成都东软学院圣何塞研究院,聘请45名美国专家作为学校客座教授,并在美国设立了硅谷校区。学校是四川省最早招收全日制学历教育留学生的民办高校。 面向未来,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化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不断向深化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发扬自强不息、勇于奉献、敢于创新的精神,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具有显著IT行业特色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成都东软学院 2021-02-01
康缘牌康贝胶囊
根据中医药保健理论和现代医学实验研究,本产品以三角帆蚌的新鲜软体为原料,采用现代制剂技术,经过提取、浓缩、精制、干燥等方法制得三角帆蚌软体提取物,加入微晶纤维素制粒灌装成胶囊,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作为保健食品,本产品配伍简单,功效确切,质量可控,服用安全,适合人群长期服用。项目进展已获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应用前景中医药理论文献中对淡水珍珠的贝类软体部分早有入药记载,《本草纲目》记载蚌肉有“止渴除热、解酒毒、去眼赤、明目除湿”等作用。本产品将养殖淡水珍珠的三角帆蚌的新鲜软体部分,采用现代制剂技术制得三角帆蚌软体提取物保健食品,配伍简单,功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价格合理、适宜人群广泛,既丰富了现有保健品的种类,又满足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符合保健食品的发展趋势。转让或合作方式建议合作方式一次性转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1 2 3 4 5 6
  • ...
  • 13 1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